|
) v5 N% b; s8 g3 L4 f大浪淘沙始见金。我市青年于博原在北京打工,经过多年奋斗,历尽艰辛磨难,创办了自己的公司,业绩显著,资产千万。但他致富不忘乡邻,积极响应号召,毅然回乡担起了村党支部书记的重任,以自己的聪明才智,带领群众共同致富。两年多来,他出资近400万元带领农民群众建设新农村,谱写了一曲外出返乡青年致富思源、富而思进、建设新农村的华美篇章。于博因此也获得了“省劳动致富能手”、“商丘市十大杰出青年”等荣誉称号。 + N. Y, z2 o/ F& T5 V
今年3月27日,市委书记王保存到宁陵县阳驿乡后陈新村检查指导工作,对于博的创业精神高度赞赏,对其带领后陈群众建设新农村的做法给予了充分肯定。4月18日,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王国清专程到后陈村,就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情况进行调研,提出殷切希望。 四月。惠风和畅,春意盎然。宁陵县阳驿乡后陈新村,处处生机勃勃。
9 k' q1 u# d) _1 A. L- w 田成方、林成网、沟相通、路相连,一幢幢小洋楼拔地而起……村民们说,俺们后陈村村容村貌靓起来了,文化生活丰富起来了,小日子也殷实起来了——多亏了于博这位好支书啊! * d! _4 e7 w. o, \
生在后陈,长在后陈,最大的心愿就是能为建设家乡出一把力
/ W4 y! J+ G, u& u 后陈新村是宁陵县阳驿乡的一个行政村,位于宁陵县城西4公里,全村242户,900多人,1200亩耕地。 2 L& O- Z; B6 x" c4 }* Z$ V5 c1 E$ L9 w
“院里臭、路上脏,晴天土、雨天泥,蚊蝇咬、牲口跑……”这句顺口溜是后陈村前些年的真实写照。长久以来,尽管当地的农民年复一年辛勤地劳作,但一直没有摆脱贫困。 4 g3 M f0 X' x$ f1 C
穷则思变。生在后陈村、长在后陈村的于博,最大的心愿就是能为建设家乡出一把力,让自己的家乡变个样。打铁还需自身硬。于博当兵退伍后,不甘心面朝黄土背朝天,横下一条心,带着到都市“淘金”的梦想,毅然决然离开了家乡。 % j# Z9 J/ k x% p7 P4 O
农村人质朴、勤劳,于博很快在北京这个大都市里生存了下来。心若在,梦就在。历尽千辛万苦之后,于博终于亲手创办了自己的公司——北京红日大化国际贸易进出口公司。经过十年积累,于博目前已拥有资产千万元。
3 l1 K' U! Z5 [6 S; E' v 走的地方多了,视野也开阔了。每年春节回老家,于博常和于斌、于磊等同村几个从小一块长大的好友聚在一起,谈论家乡的发展问题。 - ^" X) S; O) v- u w) t; d: F
“一年没变样,十年老模样”。如何让自己的家乡富起来,让乡亲们也过上舒适的小康生活?这些想法在于博内心深处思虑了很长时间。
5 A; W7 r0 Q9 l 2006年年初,于博从漯河南街村考察回来后,更坚定了建设家乡的信念。他多么想亲自动手描绘后陈村的规划蓝图啊。 ( J0 b$ N5 U+ R% B0 l+ u
阳驿乡党委领导获悉于博希望回来建设家乡的心愿后,立即意识到这是一个改变乡村贫穷面貌的大好机会。乡党委领导多次与于博促膝长谈,更使于博下定决心回乡支援家乡建设。2006年3月,在阳驿乡党委主持下,后陈村党支部换届选举顺利进行。于博以高票当选为村党支部书记。
0 l7 Y7 B! H. P3 d 能吃亏,才能与群众打成堆;要奉献,才能打开工作新局面 ! }1 m) K# A3 I5 e
既不图名,也不要利,就是想实实在在地为村里的建设做点儿贡献——于博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 ; a$ B4 w3 W8 ]6 y$ V# ]2 [
“能吃亏,才能与群众打成堆;要奉献,才能打开工作新局面。”2006年3月,从于博被推举公选为村党支书的那一刻起,他就把这句话作为担任“村官”的一大信条。
5 L0 P6 E9 p' t% @: J 于博首先组织于斌、于磊等本村几个见多识广、视野开阔的“能人”负责起草具体方案,经过多方考察、商讨,根据该村实际情况,在广泛征求村民意见的基础上,《后陈新村十五年建设三步走计划》很快诞生了。
5 d. u' [+ X( U 想致富,先修路。其实,后陈村村北1公里便是贯穿东西的S325省道,只因没有一条路连接,村民出行,也只好沿着田间小路拐弯抹角再绕道邻村才能到达省道。于博走马上任后不久,就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修一条把该村与省道连接起来的乡间公路,这样不仅方便了村民出行,也美化了乡村环境。 + B* n" i" ?0 P# R
修路——仅仅两个字,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难就难在一个“钱”字上。 0 r- V' I3 i( L9 M2 i9 S
有人给于博出主意,能不能发动村里的富裕户、在外工作和务工人员,让他们捐助一部分修路款。
, C. @% Z; v5 j% o7 y 要想让别人捐,自己就必须一马当先。于博在没有跟家里任何人商量的情况下,就向村里捐助20万元修路款。在他的感召下,村里的富裕户和在外工作、务工人员纷纷慷慨解囊,很快几十万元的缺口就补齐了。 F8 k0 q! |; h7 ^$ r: B" q
接下来,于博又做了一桩让全村老少都瞠目结舌的“大事”。为了支持村庄的统一建设规划,于博首先带头把自家祖坟给迁了——这在全村引起了不小的震动。在他的带动下,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全村规划区域内的87座坟地全部迁完。与此同时,于博还带领群众拆迁旧房屋522间;改造废旧坑塘2处;兴建占地18亩的小型水库一座;村内、村外整理出闲置空地350.34亩;硬化道路11条8.6公里;植树3万多株;新打机井18眼,埋地埋线长6700米,埋地埋管长6500米……完成这些工作,于博拿出了自己的积蓄200多万元。接着,于博又马不停蹄地着手建设村室。
2 Y) w6 b3 \$ B% t, T# q% \. N 今年58岁的李凤林说,当初于博找他商量能否用他家的老宅基地建村室时,自己的第一反应就是,村里那么多地,为啥非要在我家的坑洼不平的宅基地上建?全村近千口人,只有俺一家姓李,这不明显地欺负人吗? 0 L. }$ G+ D: I4 v3 P; f
第一次找李凤林碰了钉子,于博不死心,三番五次地往李凤林家里跑。有时谈心谈到了深夜,他就干脆钻进李凤林的被窝里…… % p0 r% f, `3 D0 Y# d2 V
李凤林的“思想疙瘩”终于被解开了,不但心甘情愿让了地,还分文不要主动帮助村委干些力所能及的工作。 ( c/ C* L% h" F3 X9 A
谈到自己的转变,李凤林动情地说:“我是真心服了于支书。为修路,他一下子捐款几十万元;为了村里整体规划,他顶着所有亲人的反对,竟把自家的祖坟给迁了。于支书肯吃亏,能吃亏,我不服他服谁?我不支持他支持谁?”
- v0 i% O1 A& J4 P7 w+ u* r 看着于博是真心为大家办事,全村老百姓就像吃了定心丸,他们说:“有这样的好干部带头,没有我们办不成的事儿。”
# D; T* u0 m% G5 A) `" U6 m9 F 开眼界,绘蓝图,后陈村共产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 C5 M( l% S2 l
“我是一名复员军人,又是一名共产党员,军人的品质就是能吃苦、能奉献,共产党员就要吃苦在前、享受在后,我不能辱没军人和党员的称号!”于博掷地有声。
: ]' n0 `" F# o3 d7 V 火车跑得快,还得车头带。于博知道,要带领群众致富,必须先把村干部的思想统一起来,把村民们致富的热情调动起来。
8 ?+ L& B* U; \/ L& h; Y u1 k; r 于博自己掏腰包,带着村干部和村民代表到山东、海南等地参观学习。这两趟他们没白跑,村民们在耳濡目染中开阔了眼界,找到了差距,增强了信心。回村后,于博和村“两委”班子畅谈感受,寻找出路。村民们也主动找上门来,纷纷建言献策。 8 j- D2 i& E, W- |6 c
按照“在党员中培养致富能手、在优秀致富能手中发展党员、把党员中的优秀致富能手培养成村干部”的“三培养”思路,于博抓班子带队伍。凡事从“两委”班子成员做起,要求群众做到的自己先做到,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对生产、生活困难的群众,于博做到思想上“扶志”、生产上“扶技”、生活上“扶困”,帮他们出点子、跑路子。同时,该村还深入开展争创“学习好、思想好、工作好、纪律好、作风好”的“五好”党员活动,发挥无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让全村每一名党员都始终保持先进性,对评选出的“好党员、好村民、好公婆、好儿媳、好妯娌”大张旗鼓地表彰。 # w! H. j/ n x8 H& o l$ o
“以前,真不敢想在俺这儿还会装路灯、修公路、办企业、建礼堂……建设新农村就是好!俺村的规划蓝图就是鼓舞人心,这一切都缘于俺们有个好支书,村里有个好班子!”4月22日,记者在后陈村采访时,村民顾春霞高兴地对记者说。
- B, d; h5 T2 t; y 在村室大门口西侧,记者老远便看到了这张被顾春霞称之为鼓舞人心的《后陈新村十五年建设三步走计划》蓝图。15年建设计划是从2006年到2020年的这15年,分三步,每5年走一步。其中,前5年为基础设施建设阶段,计划实现路灯照明,修通与S325省道相通的公路;铺设贯穿村内东西5条、南北6条的柏油路;利用村内空地、废地建一处约10多亩的村民娱乐广场;为繁荣本村经济建一处集贸市场,建3处面积有8亩的鱼塘。此外,还准备建公墓、村卫生医疗室、村办股份制企业、百人礼堂、老人公寓、幼儿园以及农贸交易市场等。中间的5年为继续发展阶段,逐步建成两个村办农副产品深加工股份制企业。后5年主要为巩固发展阶段,继续完善基本建设配套,建成环境优美、生态平衡、可持续发展的社会主义后陈新村。
2 X+ f* Z) U. z) C/ { 为倡导文明新风,构建和谐新村,后陈村里还成立了红白理事会,要求红白事招待四菜一汤,一律吃份饭,仅此一项一年可节省资金10多万元。村室建成后,他们还专门抽出两间房作为图书阅览室,在这里,群众既能了解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还能学习农业技术知识。
5 U+ S$ u: o, \ O# I7 v0 d- Q& J 如今,村里读书看报的多了、勤劳致富的多了,遵纪守法的多了……一种健康文明、融洽和谐的新风尚在后陈村已经悄然兴起。 . R( V" o2 I6 ^* P, _
成绩的取得是有目共睹的。去年,后陈村被定为“商丘市新农村建设先进典型”、“商丘市综合治理先进村”,村党支部先后获得了省、市、县“‘五好’基层党组织称号”;全市“五老”人员服务新农村建设现场会、全市精神文明建设现场会、全市平安建设现场会先后在后陈村召开;于博本人也获得了“省劳动致富能手”、“商丘市十大杰出青年”等称号……
& a/ e k- x" O+ A- q/ i" s “吃亏书记”带领村班子和群众一起奔富路 & Q; G" Y1 o% A: x. m7 V: d' a
父亲说,于博虽然是个好儿子,可他却很“傻”。这年头,谁还肯把辛辛苦苦挣来的票子往“外头”扔?到底图啥?
' i' d" |6 D; A% Q( C9 s6 Y9 u2 w 妻子说,于博的确是个好丈夫,就是让人感到太不 “省心”。自打于博任村支书以来,家就成了“旅店”,人也成了“稀客”,偶尔回来一趟,匆匆说上几句话,也几乎全是村里的那些事。每每看他因口腔溃疡,只能喝几口米粥……做妻子的就心疼得不得了! 6 g4 D8 F: N. J V* E7 T- |. U
可村民们都说,没有于博,就没有今天的后陈村。俺这位“吃亏书记”身上有一股带着大家致富的干劲,他是带领全村共同致富的领头雁,我们的好日子还在后头呢! : H3 N) [3 q4 u5 v/ S, C& P: I6 O
后陈村人有养鸽的传统。于博意识到,让农民上规模地养肉鸽的确是一个不错的生财门路。不久,在于博的带领下,按照“公司加农户”的模式成立了后陈村肉鸽养殖股份有限公司。为提高养鸽农民的技术,于博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一方面组织村民外出学习,另一方面聘请有关专家来村传经送宝,公司统一提供鸽苗、饲料,同和养殖户签订“保值收购订单”,统一回收鸽产品,统一提供服务,全村80%的农户都积极入了股,养殖户年均收入万元以上。
$ o' o1 ?/ T) \2 Q& S 采访中,记者来到了养鸽大户于以祥的养殖场,看到一排排标准的场房内喂养着一群群活泼可爱的鸽子。于以祥告诉记者,目前他家有肉鸽5千余对,现在市场行情每对能卖50元,养肉鸽比种地强得太多了! - \. ?& N! s6 I' Z4 l$ Y' d
后陈村有20多年种植花生的历史,每年全村种有花生500多亩,不少农民都是种花生的能手。当看到许多村民为了卖花生,起早贪黑到县城或其他集市,于博就想,能不能在家门口也搞一个农贸市场? 6 U4 u9 T; M; c& T9 T
为建农贸市场,于博可真没少费心思。他自己出钱,请戏班子唱18天的戏,大造声势。为了鼓励商贩们来后陈村进行贸易,他还按照每个摊位的大小发10元到20元不等的“差旅费”。这些招数还真有效,不久,后陈村终于在自己家门口建成了一个农贸市场。 ! U9 {0 _/ b# J" _
“村里有了集市,我们再也不用到城里卖花生了,不出家门就能赚大钱。”说起这农贸市场,于新芳别提有多高兴了。 + i1 a1 J& [: X' z( z
“于博在北京、江苏等地都有自己的公司。他承诺,今年要在俺们村建一个分公司呢,这下我们村可是大门朝外了。”面对记者的采访,于得昌脸上溢满着幸福。
" T" A! z, D7 S" b; O9 r% g* E 谈起下一步的发展,于博坚定地说,村民富不富,关键在支部。今后,我们要以发展经济为中心,带领广大村民发展高效农业、养殖业和民营企业,努力把我们村建设成为文明、富裕、温馨、和谐、花园式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