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账户
亲爱的游客

欢迎您的光临

已有账号,请

如尚未注册?

第三方账号快捷登陆

  • 客服
    点击联系客服

    在线时间:8:00-16:00

    客服电话

    020-82515729

    电子邮件

    yushizqh@126.com
  • APP

    下载APP

    随时随地掌握行业动态

  •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官方微信公众号

评书——“于半仙”求水

1
回复
1879
查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12-25 17:08:4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物华天宝章丘城,
人杰地灵传美名,
清照故居说历史,
百脉泉水唱真情。


  四句“顺口溜”表达了我这个从北京赶来参加咱们章丘市春节晚会普通演员“不普通”的心情。说心里话,虽多次到咱章丘来但从来没觉得够。为什么呀?章丘这地方不仅是物质文明的一块宝地——盛产曾为历代贡品的小米、大葱;章丘还是培育精神文明的一方沃土——历史上名人辈出、星光灿烂哪:除了刚才我们提及的宋代词人李清照,还诞生和培育了像战国时期的思想家邹衍、唐代名相房玄龄,以及近代东方商人的孟雒(音:luo落)川等等——这可是一批享誉华夏、扬名世界的仁人志士啊。

  台下有观众说,看起来你对我们章丘挺了解呀——其实要说“了解”谈不上,只是这些年与章丘人民感情深,关注章丘,对章丘的事、尤其是近几年发生的事——我虽不敢给在座的、咱们的“父母官”书记、市长们比,但我敢说,我知道的一些章丘的典故也好、故事也罢,或许、大概有胆量跟在座有些观众比试比试。不信呀?我出个题目:哪位观众能告诉我,章丘为什么取章丘为名?不错,丘为山也——这三分之一的乡镇是山区大都严重缺水大家知道吧?。有人说,章丘百脉泉水长年喷涌。四季不断——这可是享誉华夏的“小泉城”啊?!不错,就是在这个被人成为“小泉城”的地方,由于近几年遭遇历史少有的特大持续干旱,地表蓄水严重不足,地下水位大幅下降,山区人畜吃水十分紧迫。说起来,让人琢磨不透,就这些一些缺水的村庄,名字却偏偏和“水”分不开:什么“水龙洞”“西横河”,“鱼湾”“泵井”“圣水泉”……说到家这些美丽的村名只能解释成居住在这里的百姓一种对水的多年期盼、向往与渴望了……你猜这些缺水严重的村庄的农民吃水严重到什么时候?好些的村庄,要翻山越岭到十几里以外的地方,以每方二三十元的价格买水吃。而那些经济困难的只能早早起来,到几近干枯的水洼旁排队等上四五个小时,一点一点地接满水桶挑回家用……

  今天我要说的这段故事就发生在咱们章丘这样一个世代缺水的小山村。这村的名字叫于家湾——全村几乎一个姓,都姓于。哪个于——“干勾于”。但你如果问他们村东头的老于大爷他不会这么回答你。你要问,“大爷您贵姓啊?”“姓不贵,便宜着哪,姓于——干儿勾于。”“干儿勾于?”“啊,我们于家湾缺水,鱼(于)都晒成鱼干儿了!”这位于大爷,说话哏,做事更哏,解放前他曾随在县城做买卖的叔叔当过两年伙计,多少有那么一丁点儿文化,尤其对“看相”、“起名”一类的事儿略知一二。但就这略知的“一二”,便足以让他成为这小山村的“名人”了——乡亲们送他个“雅号”:“于半仙”。这位“于半仙”最大的嗜好就是喝点酒,而只要沾点酒便爱咬文嚼字地给周围的乡亲们“侃大山”。不管他侃得有没有道理,乡亲们对他的话却是坚信不移。为什么?这于半仙有一个非常有出息、让全村人都引以为骄傲的好孙子——这位好孙子的名字就是于半仙给起的。20多年前,于半仙刚50出头,儿子给他生了个八斤多重的大胖孙子,老头高兴得摸着胡子茬哼着小曲儿两瓶清照大曲一会儿喝了个底儿朝天。家里人让他给孙子起名,他喝了酒,脑子却一丁点不糊涂:“就叫‘于得水’吧——咱们姓‘于’(鱼)的一时一刻都离不开水呀。说不定这小子能给咱老于家带来福,给咱于家湾带来水……”于得水的降生不仅给老于头的生活带来了快乐,也又一次点燃了于家湾乡亲盼水的“希望火苗”。尤其是这“于半仙”,有了孙子后就像换了个人似的,原来一天到晚他就两件事,一是水挑子,二是酒瓶子。地里的活都由家里其他人做,他每天的任务就是到10多里地的一洼水坑里排队挑水,其次就是晚上回家就着咸菜喝两口。自从于得水出生,老于头的生活便又多了一件事——在担水挑子、端酒瓶子之后,又增加了一项——看胖孙子。你也别说,这于得水也确实聪明伶俐、活泼可爱,于半仙只要瞅上一眼他这宝贝孙子,翻山越岭挑水的劳累便抛到九霄云外。

  长话短说,且说光阴荏苒,岁月如梭,眨眼间多少年过去了。于家湾的树长高了,人长大了——于福水从小学、中学一直考上了大学;这期间唯独没有变化的就是于家湾依然干旱缺水,眼瞅着于半仙的背越来越驼,但他肩上的水挑子却始终没有放下。这么多年了,从市里到镇上帮着打过机井,修过蓄水池,但却依然滴水不见。天长日久,这于半仙盼水的希望也就渐渐熄灭了……就在于得水考上大学第二天准备离家的晚上,喝得酩酊大醉的于半仙拿着孙子的《入学通知书》非要给孙子改名字不可:孩子,看起来“于得水”这名子不灵啊——20年了咱于家湾还是没水吃呀!当初这名字爷爷给你起的,爷爷再给你改——咱把于得水的“水”改成“钩”——进了大学门儿你就叫“于得钩”——你这条没水缺水穷地方的“鱼”咬住有水的、富地方人的“钩”让人家“钓”走你得了——狗还恋个老窝呢,爷爷知道你舍不得生你养你的这块土地……可没办法呀,小子,咱于家湾没有水呀——没有水,咱这“鱼”就活不了哇……听罢爷爷借酒说得一番话,于得水眼圈红了,于家湾乡亲们的心碎了。于得水冲爷爷和给他送行的众乡亲深鞠一躬:爷爷,你就放心吧,我一定好好学习,争取学业有成、学了本事早回来,让咱于家湾的父老乡亲像城里人一样喝上又清又甜的幸福水!

  说起来,于得水不愧是条响当当、硬梆梆的山里汉子,四年大学学得就是水利工程,毕业后他拒绝了一些大城市、大公司的邀请,回到家乡章丘成了政府部门的一名水利干部。于得水名字虽没改成“于得钩”,但他自己却有了“钩”的能耐。为什么这样说呢?他在大学和一个外地的同学相爱,并最终将这位江南姑娘也“钩”到了章丘,成了他的同事兼未婚妻。本来孙子带回家一个江南美女来,于半仙应该高兴才是,可没想到这老头却蹦着高的反对。理由很简单:女孩子的“姓”和他们家的“姓”犯忌。女孩子姓什么?姓“汤”——三点水加个易字。于半仙一听就急了:“本来缺水,让我们于家湾的鱼(于)都成鱼干儿了,还不饶我们,吃完了鱼肉非得再砸个鱼汤啊?”你说这都哪儿跟哪儿呀?!于半仙说了:“只要泉水流不进咱于家湾,你们俩就休想往一起搬!除非有一天我们于家湾里泉水流,你俩的婚事我才点头!”一听这话,于得水笑了:“爷爷你说话算数?”“当然算数!等咱于家湾有了水,你们的喜酒爷爷全包——让咱全村的乡亲喝‘百脉泉’、‘五粮液’!”“好,爷爷咱们一言为定!”于得水说这话的时候底气可足了。为什么?他心里有数呀。他知道市里这些年解决山区吃水难的问题始终当做“重中之重”的大事去抓。他们大学毕业报到没几天,就安排他们回校把大学的一些专家学者请到章丘考察勘测,因地制宜地研究对策,最终使得南部缺水的难题得以攻破——于半仙哪里知道,那自来水管道已经通到他们于家湾的村头上了。

  简短捷说,自来水通到到于家湾那天,正是于得水与汤姑娘结婚办喜事的日子。那天晚上,面对前来贺喜的众乡亲,于半仙按照当初给孙子的承诺端出一坛子“五粮(凉)液”。俩孩子给爷爷等长辈行罢结婚礼,接过爷爷的“五粮液”愣住了——怎么呢,味道不对呀?尝一口——呸,这哪里是什么“五粮液”呀,明明是浑浊不清、又苦又涩的一碗凉水。于半仙说,孩子,这是今天一早爷爷到平日打水的地方挑来的最后一担水——叫它“五凉液”可不假:瞅着它,联想到的是苍凉、荒凉、凄凉、悲凉——喝道肚子里心里冰凉啊……你们小两口必须把它喝了、喝光、喝净——因为你们这代人只有知道它的苦和咸,才品得出咱百脉泉的纯和甜啊!孩子,你们赶上好时候了——咱农村孩子上学免交学杂费了、出门看病不排队价钱也不那么贵了、道路平整宽广出门坐车、走路也不觉得累了,关键是喝到这么甜的水——爷爷我再也不需要一早挑水吃苦受罪了……说破天一句话:靠地,靠姓啥叫啥都白搭——只有靠党、靠政府、靠国家,于家湾的泉水才会喷涌不息、哗哗啦啦!
于大爷发自肺腑一番话,赢得一片掌声和笑声——这掌声和笑声趁着夜色,穿过高山,越过平原,在章丘的空中久久回旋……这正是:

和谐章丘写诗篇,
笑声荡漾于家湾,
百姓畅饮幸福水,
万家灯火不夜天!
(该作由刘兰芳先生改编并演出)
发表于 2008-12-30 08:48:12 | 显示全部楼层
好.....顶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寻根问祖热线

13105230123

服务时间:工作日9:30-21:00
广州市黄埔区科珠路232号1栋401-2
邮箱:yushizqh@126.com
  • 官方微信→

  • 手机触屏版→

Powered by Discuz! X3.4© 2001-2013 Comsenz Inc.模板制作:Neoconex星点互联

技术支持 皇松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粤ICP备20068981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