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中国诗坛,群星闪耀。有一位诗人却如一颗流星,瞬间划过,留下灿烂的光芒后,便悄然隐去,难觅踪迹。他就是被人们遗忘了将近七十年的诗人于赓虞。
$ c1 c( Q. o0 T# F; p4 y( b 于赓虞1902年出生,河南西平人,早年在天津汇文、南开中学求学,之后考入北京燕京大学,1935年赴英国留学,在伦敦大学攻读文学;回国后
* H3 O7 P6 R% \8 Q c: J于赓虞在北京一带的中学任教;抗日战争爆发后,辗转任教于西北大学、西北师范学院、兰州大学、河南大学等;新中国成立后,他任河南师范学院教授,直至1963年去世。 ) O6 s# q3 z. b& d4 P2 a
于赓虞在中国新诗的发展历程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他一生写了将近300首新诗,结集为《落花梦》、《晨曦之前》、《骷髅上的蔷薇》等六本诗集,分别于1925年至1935年十年内,由北新书局出版。由于于赓虞除了写诗外,甚少参加各类社会文化活动,尽管曾名噪一时,但我总感到,对于赓虞其人其诗,未引起现代文学研究者的注意,流传下来的评论作品似不多见。而他几部当年走红的诗集初版,现留于藏书家手中,甚至各大图书馆,也似不多见。
2 |3 @( i4 H. P8 [& r& Y! n 我们从现代文学的史料中,对此也可见一斑。如1941年,朱自清先生编《中国新文学大系——诗集》时,选编了于赓虞的诗,但朱先生却为买不到于赓虞的诗集而发愁。当年朱先生托了许多好友,并曾去各地寻找于赓虞的诗集。可见在六十年以前,于赓虞的这几本诗集已经十分稀少。笔者因为机缘巧合,收藏了于赓虞的《晨曦之前》和《魔鬼的舞蹈》两本初版本诗集。每当灯下小读时,于先生之诗总令我心灵有些许激动,似有一种晕乎乎之神往。因为,在中国新诗之诗坛上,于赓虞为我们留下的诡异的诗,绝对是个异数。 , {$ f7 } r% k5 M
《晨曦之前》一书,出版于1925年,《魔鬼的舞蹈》出版于1928年。《魔鬼的舞蹈》封面设计上,是一幅钢笔速写,利落的线条勾勒出一幅抽象的图案,乍一看像是一块造型怪异的岩石,但细看又仿佛是舞者垂下的凌乱衣袖,令人参悟不透,而封面左上角印着书名――魔鬼的舞蹈几个字,也是用钢笔不规则地写成,令人视觉上有一种跳跃感。相信读者今日仔细观之,也定会被这些印象派的艺术深深吸引。 & W. k1 k2 Z7 F( ~( {& }6 a+ P
说到于赓虞的诗风,大都诡异凄凉,诗作充满了忧伤绝望的情调。据说,他早期的诗风并非如此,后来因为受法国著名颓废派诗人波德莱尔的影响,逐渐形成了一种阴郁的“透着森森鬼气”的个人诗作之风格。他的诗集《骷髅上的蔷薇》与波德莱尔的《恶之花》也正契合这一独特的诗风。因而,于赓虞在当时的文坛上,被称为“魔鬼诗人”。 ) c1 `+ s. e0 q8 p8 I6 C
于赓虞,活跃于“五四”之后的新诗舞台,与一些著名的诗人、学者都有交往,如他曾在1923年与赵景深、焦菊隐发起成立了一个叫“绿波社”文学社团。我读现代文学史料,发现对这个文学团体很少谈起。而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它却是花开几度,曾红极一时,为众多读者如蚕吐丝织就了许多美丽的诗卷。“绿波社”到1925年,社员发展到五六十人;1928年时代大转折时,走入低迷,渐于消失。一如他的诗所云:“凄迷的走去,凄迷的过来,看——野岸边寒林的黄叶飘旋在空中,低落在面前;我的魂,随它去罢,任你沉沦沙河底,飘流东海间。”于赓虞与徐志摩、朱湘也交往甚多,经常一起讨论诗歌、文学,文学活动相当活跃。
0 V2 K9 P. s4 D" Q( w7 M6 x 除活跃于“绿波社”外,于赓虞再没有钟情于其它的文学社团。他当时曾想在北新书局办一个纯粹的诗志,徐志摩与朱湘劝他移办于《晨报》,于是遂有《晨报·诗刊》的产生。这诗刊,便是后来大名鼎鼎的新月诗刊之先驱。
* Z0 |% d3 r$ a5 c0 h* G 于赓虞早在70多年前就写到“科学让我们的智慧增加,知道一切;诗让我们的感情丰富,感觉一切。无知将不能生存,无感则非美满的人生。”这就是于赓虞对诗与人生的深刻理解,尽管他的诗消逝了半个多世纪,但人间总有情,后人总会追溯那历史往事,深深地记着他。2004年,终于有了两大册精装的《于赓虞诗文辑存》出版。
5 H* _, G) s# E; d6 g" P, f 于赓虞的诗集,由于当时印数有限,又历经半个多世纪的动荡变迁,如今所存无几,十分珍贵。若有旧版,可与几年前出版的《辑存》对照着阅读,能读出不同版本之差异,将收益不浅。今天,我们再读他这些充满忧伤的诗,还能在诗之节奏中,感受到那个时代的黑暗深处的历史,感受到作者从心灵呼出的惨痛。
9 k7 L& ~. M7 W- Z 作为一个在现代文学史上曾负有盛名的诗人,解放后默默无闻,而后又匆匆地离开人世,令人扼腕痛惜。对此,我时时会想:难道在河南师范学院任教的十多年中,竟然没有为我们留下一首他那极具个性的诗吗?
2 W6 T& g- U T4 E+ O 啊,斯人已去,惟时间期盼着奇迹的出现! , q5 T- { N5 c( @* p
影 ( ?" n3 \1 [; N: x9 t: v. n4 q# J6 M
于赓虞
; P* Z0 B' Y! G- p* l看,那秋叶在明媚的星月下正飘零, 4 ?- u4 Q+ W) ]. H5 V# K9 v( T9 ]
与你邂逅相逢于此残秋荒岸之夜中, # Q6 ?) @ v8 n/ x2 v' i! d
星月分外明,忽聚忽散的云影百媚生。
. w3 w8 G c' n/ Y ^4 s- n- S看,那秋叶在明媚的星月下正飘零, 7 O; K/ C$ Y X5 V
我沦落海底之苦心在此寂寂的夜茔,
' L+ y4 c3 ^/ h, \8 `. [将随你久别的微笑从此欢快而光明。 0 d' v+ y8 X; i" E7 [2 A& d
) x/ H0 `1 T( y- p b) S; {苍空孤雁的生命深葬于孤泣之荒冢,
: R) D& ]1 z/ I8 o美丽的蔷薇开而后谢,残凋而复生, . w0 Y7 k# b' c
告诉我,好人,什么才像是人的生命?
' q I6 J& V$ E7 b1 o / u% b3 z" ^# o5 d! z3 y
这依恋的故地将从荒冬回复青春,
( W$ I- _5 P' k/ u海水与云影自原始以来即依依伴从, ' t7 D$ ?5 x7 v: Q2 P W
告诉我,好人,什么才像是人的生命? 3 I$ H" i2 n; i$ m/ `1 B, X
1 ~0 `, @6 e4 m; m3 \% H4 `1 h, D4 G$ I夜已深,霜雾透湿了我的外衣,你的青裙, 0 h2 }) ]: J/ ~: k. G6 k, a$ o+ o
紧紧的相依,紧紧的相握,沉默,宁静, . k5 Z, t# H$ n/ j. r+ U4 f
仰首看孤月寂明,低头看苍波互拥。 # M8 }% l3 Q* A5 H/ w! c8 |! m
6 K- v9 K: W+ v9 p
夜已深,霜雾透湿了我的外衣,你的青裙,
5 @1 x3 D3 q0 e& Z寂迷中古寺的晚钟惊醒了不灭的爱情, - [2 B8 N9 Y! v1 Z' Q
山海寂寂,你的影,我的影模糊不分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