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账户
亲爱的游客

欢迎您的光临

已有账号,请

如尚未注册?

第三方账号快捷登陆

  • 客服
    点击联系客服

    在线时间:8:00-16:00

    客服电话

    020-82515729

    电子邮件

    yushizqh@126.com
  • APP

    下载APP

    随时随地掌握行业动态

  •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官方微信公众号

乡土怀旧系列之一:难忘吃供应粮的岁月

10
回复
922
查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12-28 14:23:5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于老五 于 2008-12-28 14:32 编辑

乡土怀旧系列
     常常,会在梦幻里,在清醒时,在某个偶然的时刻,身不由己地掉入昨日时光的隧道里,摸爬,踯躅,流连,徘徊,不由自主地捡拾起以往岁月里的一些片段。而一些往事亦莫名其妙地粘连在一起,牵牵连连,连接成为一些模糊的画面。于是,我试着拿起笨拙的笔,把这些记忆里有过疼痛,疼痛中夹杂着莫名的幸福,酸涩里缠着说不出甜蜜的往昔串联成为文字,以勉励自以为活的很累很苦闷的年轻人,让他们知道曾经的人们,度过了怎样的一段艰险的时日,又是以怎样的信念支撑着人生的命运,矢志不渝地顽强生存,并且在今天依然达观地生活,平和地面对甚至将那些灾难,痛苦踩踏在脚下,沉稳笑迎多少个未知数的安排。


难忘吃供应粮的岁月



  没有亲身经历过肚饿的人,不会明白人活在世上,吃饱吃好该是一种多么高级的享受。在西北,在传统的礼节里,现在依然残留着不少习俗,细细根究起来,都是人为了生存和活命想出的法子。河西农村过年时,到亲戚家拜年时,一般要提上十二个馒头,给过世的老人送葬也大多提馒头。一些根深蒂固的影响,已经潜移默化地渗透在人们岁月的方方面面。
   
 小时候,我们经常有肚子饿的咕咕叫的经历。因此设法找东西吃是那时农村孩子的必备的一项生存本领,也是生活的必须。尤其在青黄不接、家里面与柜米坛空空如也的时候,偷捋一些青粮食、拔出一根萝卜、一个葵花盘子、几个青涩的酸的掉牙的杏子,甚至一块已经被别人啃过的西瓜皮,都是充饥的最好食物。而所有这些都是集体财产,有专人看护。抓住是要扣家里大人的劳动工分的,但所有的吓唬和斥责,都无法抵挡我们想方设法“偷吃”东西的诱惑,记忆里曾经有那么多的偷吃食物的日子。常常,我们迫不及待地等啊等,终于等到母亲收工回家了——她顾不得擦一把汗水,来不及喝一口凉水,点火、烧水、做饭,几筷头酸菜,一些盐醋,几块土豆,几把面,就做出了一顿饭。后来,我渐渐长大了,见母亲劳累回来还得做饭,也学会了拌拌汤。饭做熟后,左等不见母亲回家,右巴望不见母亲的影子。兄妹几个饿的“哇哇”直哭。我骗他们说:饭还没有熟,得再捂一捂才熟。有次一位邻居听见哭叫声,说既然饭熟了,怎么不叫小娃娃先吃。我的回答是:放一会儿,拌汤就会稠些!实际上,我心里想着:如果弟妹们吃了,乏困之极的父母回家,饭不够咋办?再则,经过几次实际证明,清灵灵的拌汤,时间一长,的确会稠些,吃起来好像饿的感觉轻些。孔子说“三月不知肉味”,我们是几乎半年不见肉,只有家里来远道而来的显耀亲戚和工作组吃派饭时,才可以吃到零零星星的几点肉。再就是过年时才像模像样地吃几顿肉饭,其余时间,只能是“望肉兴叹”。(上高中时,吃学校大灶的饭,每每饭里的肉比别人多一两块而炫耀和自豪)
    我的父辈和家乡父老乡亲饿着肚子,依然平田整地,轰轰烈烈地开展各种大会战,粗茶淡饭也没有改变人们“愚公移山,战天斗地”的决心和冲天的宏伟斗志——他们开沟渠、挖地道(备战用的)、修水库、干农活。尽管任劳任怨辛辛苦苦劳作,一一年到头一家人的吃粮却总是不够,但他们依然毫无怨言,勒紧裤袋支援国家建设,没有哪一年,少交过一粒公社下达的公粮任务。后来,国家为了人民生活的改善,在春荒时节,按人口供应一些杂粮,只是象征性地交些钱。我清楚地记得,有次我和小伙伴们骑着驴,跟着大人,去二十几里路外的公社粮站去领红薯片的经历。
   
  田野里的麦子已经窜出了整齐好看的麦苗。它们一棵棵精神抖擞,充满生命的活力和蓬勃的生机,望一眼,心里就有了活下去的欲望。毕竟只要有相依为命、相濡以沫的麦子,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好好的生存下去呢?可是,麦子再好,此时正在生长,还得忍耐一阵子。粮站门口,等待领粮的人排着长队。我们从驴上滑下来,追来追去,在人缝里和口袋遗漏下来的地上,看见白白的不完整的红薯片子,尽管不完整、尽管沾了不少泥土,但对于我们是极大的诱惑,趁人不注意,偷偷捡起来,小心地放到嘴里,使劲咀嚼起来——甜滋滋的,软绵绵的,好爽!既然这么好吃,我们就一个个蹲下来,仔细捡拾地上遗落的红薯片。但来领粮的谁都小心翼翼,怎么会有大量的红薯片子漏出来、撒出来呢?好不容易眼看就挨到我们队了,粮站的人却锁了门,把所有的人都赶出门外,说是下班了,他们要吃中午饭。没办法,我们在门外的草地上边等边放驴。天那么热,时间过的那么慢!要是平时,我们可以到远处,去玩沙子、捉沙娃娃(一种沙生的小动物),可今天的首要任务是领粮,跑远了,岂不是被别人捷足先登吗?早一点领到,就可以早些吃到,肚子也可以不再饱受折磨。再说,大门一开,我们就可以趁势溜进去,拾到几块是几块!我们饿的肚子难受极了,眼巴巴靠着粮站的大门蹲下来,静静等待着。
      
  终于打开了大门,我们按照粮站工作人员的呵斥,排好了一字长龙队,他们才“恍啷”一声,严肃地启开高大的粮库门。那里面的粮食可真多,比小山还高!我见工作人员在写写划划
,在山样似的红薯堆里偷偷拿了几片,塞在口袋里,正要再次浑水摸鱼地偷拿几片时,那人转过头来,狠狠瞪了我一眼,吓的我再也不敢造次。我知道:老师讲过,这是集体的国家的财产,不能随意拿出!分明记得学习过的一篇课文中,有位小英雄为了保护集体的辣椒,被可恶的地主杀害,我怎么能这么做呢?我还知道,粮库门外,遗落在地上的那些,可以捡拾,但粮库里面的东西,一粒都不能随意拿出!红薯片驮回家后,那天的晚饭,村子里家家户户飘荡着红薯的香味,谁家都煮了一大锅,给备受冷落的肚子,给经常吃不饱的孩子一个极大的美好安慰,全家每个人都放开肚子可劲吃。每人挖了满满一大碗的红薯片,没有什么下饭的菜,没有什么其他的东西,只有软绵绵、香喷喷、热乎乎的红薯片,我们吃的那样津津有味,那样酣畅淋漓、那样感觉良好。反观今天的孩子吃什么都没有食欲,吃怎样的美味都没有滋味,是他们没有领略和经历肚饿的岁月。而在闲暇时节,我们偷偷装上几把红薯片,就是我们的最好的零食,是那个时节的我们的“方便面”和“火腿肠”,是最美的“汉堡包”和“炸薯条”。甚至在日子短暂的冬天,我们口袋里装几片红薯片和几个洋芋蛋,中午在教室的火炉上边烤边吃,凑合一顿中午饭,也是司空见惯、习以为常的事情。
   
   再后来,供应粮变成了玉米。家庭主妇会不断变化花样,可以做出玉米饼:把玉米推成面,缠些麦面,在锅里烙成馍馍让我们吃。由于麦面少,没有一点清油,饼子常常烂的铲不出锅来。如今每每在酒席上吃饭,孩子们抢着吃玉米面饼子,说这么好吃的东西,还说我们小时候受苦!他们哪里知道:贫穷时代的玉米面饼子,哪里有什么清油,哪里缠好多的麦面,还有什么烤箱里烘烤?母亲们还可以把玉米面像搓肉丸子一样,使劲搓成一个个的面疙瘩,下进锅里,煮半天,再下些酸菜吃。就像红薯片一样,起初几顿吃起来,肚子还好受些,但天天顿顿这样吃,就有些不好受了。再则把玉米拉成榛子,做出玉米糊糊,或者玉米稠饭就酸菜!最简单、最实惠的是炒熟吃。冬天饭尚未做熟,而孩子饿极之时,做母亲的会掏出灶火里红红的炉灰,在灶房里的空地上,埋进去几把玉米。不一时,香喷喷、黄中带黑的粒粒玉米,就会被孩子们一颗颗扔进肚里,滑进空空的肠胃!有一年供应的杂粮是高粱,我们那里的主妇刚开始不知道咋吃。只有像玉米一样推成面或者拉成榛子,烙成杂面饼子,或者吃榛子糊糊。再后来供应的是马压豌豆,(不晓得学名,我们按形状叫的形象化名字),马压豌豆和少量的麦子、糜子炒熟,和沙枣面搀杂在一起,就是非常好吃的炒面。记得有次上学时偷了几把炒面,在同学面前显摆,从口袋里一人一把神秘地掏出来,其中一个最早拿到的同学惊呼一声:怎么是黑面呀?到现在我的脸庞想起来依旧微微发红。吃供应粮成为麦子的时节,村子里人们口粮已经有了保证,只是一些生活困难的人家需要救助。
   
   我工作后工资低,在乡镇工作的岳父,还托关系、找后门,给我弄来两麻袋供应粮的条子(得按国家保护价格交些差价,只是非常低),可能是我们家乡最后吃到供应粮的人。我找个三轮车,去县城遥远山根边的国家储备粮库,拉来籽粒饱满的上好的麦子,自己和妻子抽空到私人磨房,磨成了白白细细的面粉,吃了整整一年多。
  
   在那个饥肠辘辘的年代,国家应急的供应粮,的确极大地减轻了农民生活的压力,养活了村庄的血脉,充实了那个年代人们的骨骼,只要稍稍年长的人们,尤其在农村生活过来的人,谁的记忆深处,没有那段刻骨铭心的吃供应粮的日子!虽则艰辛,虽则艰苦,但人们精神饱满,乐观自信,因为相信美好的日子在前方等待着我们!吃供应粮的岁月将一去不复返了,但在贫穷日子里教给我们的坚强生活的信念,却一直钻进从那个时代走过来的人的心灵乃至灵魂深处 ,告诉人们:珍惜时光的馈赠,才会更加好好地生活!
               (中财论坛原创首发精华作品)
    吕永红 超级会员;你所叙述的这些生活经历,生活场景对于那个年代的人来说再熟悉不过了。我们时常会忆念这些。过去的生活也可以说是一种历练是种考验。今非昔比,记忆难忘。文章以事实为根据,以严肃的状态,以沉静的笔触,将这些往事把这些记忆里有过疼痛,疼痛中夹杂着莫名的幸福,酸涩里缠着说不出甜蜜的往昔串联成为文字。
   敬一兵 春夜听雨兼天籁之声版主:首先应该肯定,采用细腻的笔触来描述乡土怀旧的情愫,是十分得体和必须的,你的笔触选择是妥帖的。当然,细腻并不等同于语言的琐碎。作者可参考前面几位版主的意见再斟酌修改一下,好文章是修改出来的。感动于你认真对待写作的谦虚态度,精华支持!
   杜永生先生的评论:这些记忆是醒豁着的,什么时候也不会也不可能淡忘。这是贫困生活的见证,是一个贫困岁月的见证。你所叙述的这些生活经历,生活场景对于那个年代的人来说再熟悉不过了。我们时常会忆念这些。过去的生活也可以说是一种历练是种考验。今非昔比,记忆难忘。文章以事实为根据,以严肃的状态,以沉静的笔触,将这些往事把这些记忆里有过疼痛,疼痛中夹杂着莫名的幸福,酸涩里缠着说不出甜蜜的往昔串联成为文字。
这是汤如浩先生的评论:嗬嗬,文华的文章系列一出,我等羞煞。
熟悉的场景,熟悉的镜像,我也曾经有过排队交公粮的历史,灰头土脸,狼狈不堪,只是与你的倒了个个儿。亲切的泥土气息,欣赏学习!
这是万里山水文友的评论:喜欢这种浓郁的生活现场的追忆和表现,读来亲近入心。喜欢、问好,
学习:)

   
落梅
陶渊明版主的评论:供应粮喂饱了村庄的骨骼,养活了村庄的血脉,只要稍稍年长的人们,尤其在农村生活过来的人,谁的记忆深处,没有那段刻骨铭心的吃供应粮的日子!虽则艰辛,虽则艰苦,但人们精神饱满,乐观自信,因为相信美好的日子在前方等待着我们!吃供应粮的岁月将一去不复返了,但在贫穷日子里教给我们的坚强生活的信念,却一直钻进从那个时代走过来的人的心灵乃至灵魂深处
,告诉人们:珍惜时光的馈赠,才会更加好好地生活!

西域雪莲的评论:这就是往事,我们每个人都有这些或那些经历,写出来吧!这会让我们想起往惜的岁月。珍惜这些回忆吧,这是人生真真切切的经历!结得很好!
近来越来越喜欢这些写乡土民情的文字。回忆过往,珍惜今朝。
 楼主| 发表于 2008-12-28 14:26:20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是我发表在<中财论坛>的乡土系列之一,发出来,请斑竹编辑一下!  
发表于 2008-12-28 14:35:4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于老五 于 2008-12-29 11:38 编辑




望你以后发表的系列散文继续跟帖啊,期待中...
 楼主| 发表于 2008-12-28 20:00:37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已经发表到了系列的四十篇,以后陆续粘贴出来,不吝赐教。让于氏宗亲批评指导!
发表于 2008-12-28 21:54:54 | 显示全部楼层
好文章,那时你的感谢伟大领袖呀?"世界上还有2/3的人没吃的那?"
发表于 2009-1-5 21:51:33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忆过往,珍惜今朝。
 楼主| 发表于 2009-1-13 23:16:19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于氏宗亲的鼓励厚爱!问各位好!祝阖家幸福吉祥!
发表于 2009-2-17 19:48:50 | 显示全部楼层
:珍惜时光的馈赠,才会更加好好地生活!

回首以往怀旧篇,艰难困苦日子寒。会战岁月真难忘,红薯入口软绵绵。拌汤久了撑饥饿,叽里咕噜供应粮。
难忘---珍惜----拥有-----把握!
 楼主| 发表于 2009-3-25 22:22:01 | 显示全部楼层
再次感谢宗亲占海朋友的支持!
    俺父亲名字叫做于海。小时候如果同伴叫父亲的名字,是一定要撕扯住打一架的。。。
    我的乡土怀旧系列已经写到第五十一篇了,呵呵,有些成就感吧,本周再贴出一篇人物的!
发表于 2009-5-24 23:02:15 | 显示全部楼层
文苑因你而文化,因文华而文采飞扬!支持
 楼主| 发表于 2009-5-27 21:14:17 | 显示全部楼层
再次谢谢宗亲文友的支持,祝福端午节快乐幸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寻根问祖热线

13105230123

服务时间:工作日9:30-21:00
广州市黄埔区科珠路232号1栋401-2
邮箱:yushizqh@126.com
  • 官方微信→

  • 手机触屏版→

Powered by Discuz! X3.4© 2001-2013 Comsenz Inc.模板制作:Neoconex星点互联

技术支持 皇松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粤ICP备20068981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