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账户
亲爱的游客

欢迎您的光临

已有账号,请

如尚未注册?

第三方账号快捷登陆

  • 客服
    点击联系客服

    在线时间:8:00-16:00

    客服电话

    020-82515729

    电子邮件

    yushizqh@126.com
  • APP

    下载APP

    随时随地掌握行业动态

  •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官方微信公众号

【于氏风采】镇江于氏五兄妹

0
回复
1084
查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11-29 23:55:5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于漪

001aE8HGzy75yA5iMsQfc&690.jpg

于漪是江苏镇江五兄妹中的老大姐。她出身镇江于氏名门望族、书香门第,父母对他们教育甚严。记得在薛家巷小学读书时,于家离学校较近,但是于家兄妹每天上学放学时,都由保姆接送,主要是督促他们不得在外逗留,按时回家复习功课。所以他们兄妹五人都以优秀的成绩,先后考进江苏省立镇江中学。 于漪1951年毕业于上海复旦大学。她是学教育学的,分配到上海第二师范学校,领导要她改行教语文。她当时毫无经验,尽管困难重重,但她对自己说:“教语文是党的教育事业需要,我必须攻克难关。”三年不到,她就将大学语文的全部教材进修完。在后来漫长的教学生涯中,逐渐形成自己的风格,语言准确明快,并充满激情,给学生以优美的艺术享受。她先后开了近3000节公开课,前来听课的全国各地同行不计其数,从而被评为全国首批特级教师。她担任过上海杨浦中学、上海第二师范学校、上海杨浦高级中学语文教师、校长、名誉校长,还获得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为人师表先进个人等光荣称号,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今年76岁的于漪早已退休,但她仍然带教青年教师,还担任上海中小学教材审定等工作,并著有《于漪教育文丛》《中学语文教育导轮》《我与语文教学》《于漪文集》等10多部著作。这里笔者特别想提到的是1982年《镇江日报》复刊后不久,“周末”版开辟了“乡土情”专栏。笔者曾写信向她约稿,很快就收到她题为《忆昔童年乐事多》的散文。而这篇散文作为“代跋”收入她最近由山东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六卷本《于漪文集》中,并在文尾注明原载“1982年3月《镇江日报》”,可见她对故乡的眷恋之情。2018年11月26日,于漪和“氢弹之父”于敏一起入选“100名改革开放杰出贡献拟表彰对象公示名单”。

2、于渤

(照片暂缺)

于渤是兄妹中的大哥。1952年在浙江大学电机系毕业后留校,一直从事电力系统及自动化学科的教学,并负责多项电力系统运行控制方面的科研。“文化大革命”结束,研究生培养制度恢复后,他每年都有指导研究生和博士生的任务,为国家电力事业培养了不少专业人才。他担任主编的高校通用教材《电力系统自动化》获浙江大学教育研究成果一等奖,和同事合作研究的项目《电力系统潮流、暂态稳定及负荷预测计算方法及程序》,1988年获得国家教育委员会科学进步一等奖、国家科学成果完成者证书。另外,他还在国内外重要专业刊物上发表论文20多篇,担任过浙江电力学会常任理事兼副秘书长,现任能源部电力工程类教学委员会委员、《中国电力百科全书》编辑委员会委员兼《电力技术基础卷》主编,是中国电机工程学会的高级会员。

3、于洸

20141201164048687907.jpg

解放初期,从镇江中学调到团市委,先后担任学校工作部副部长兼镇江市学生联合会副秘书长。1957年,国家为了培养大批建设人才,决定从年轻机关干部中挑选一些具有高中学历的同志到大学深造。于洸就在这时被输送到北京大学地质地理学系地质专业学习的。在学习期间,曾担任系团总支部副书记、北大团委宣传部副部长。1960年毕业后留校任教,讲授地质学基础、结晶学与矿物学、元素地球学等课程,同时还从事地质学史等方面的科研,取得多项成果。他不仅注重课堂教学,还注重野外实践,主编了《中外著名山川湖泊辞典》,填补了我国地理学方面的空白。他先后担任中国地质学会地质教育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地质学会地质学史研究会副秘书长等职。在担任北京大学党委委员、组织部长、副校长时,从事北京大学党建工作的研究,写了60多篇论文,如:《前进中的北京大学党组织》《共产党应努力提高思想政治素质,积极发挥党员的政治作用》以及《解放思想、转变观点,加速学校的改革与发展》《改进和加强学校德育工作是一项战略任务》等,在全国高校引起较大反响。在教育体制改革和调整时,于洸被调到首都师范大学任党委书记。在工作岗位上退下来后,受国家教育部的委托,从事中国高等教育史的研究和编写。为了搜集史料,掌握全面情况,已届古稀之年的他,还在全国各地奔波着。 于洸对家乡怀有深厚的感情,对镇江的建设事业非常关心。在北大教授王选发明电子印刷系统不久,笔者受报社的委托,前往“北大方正”洽购这套系统,由于得到他的帮助,价格特别优惠,还帮助培养了系统操作人员。那年,《镇江日报》在全国地市级党报中最早告别“铅与火”和“笔与纸”的历史。让人难忘的是那一次笔者带领一批小记者前往北京采访。当时是北京大学副校长的他亲自接待,全程陪同小记者参观校园,详细介绍了北大“五四”以来的光荣革命传统,使小记者受到了一次生动而具体的爱国主义教育。那次他还热情地为小记者联系采访了镇江籍航天专家徐丽生,徐丽生是参与研发我国首枚弹道导弹的功臣之一。

4、于渌

0bd162d9f2d3572c5fe67cc28e13632762d0c3ac.jpg

于渌是老四,现任中科院理论物理研究所研究员、交叉学科理论研究中心主任,是中国科学院院士。他1961年毕业于前苏联哈尔科夫大学物理系理论物理专业,回国后,先在中科院物理研究所、继而到中科院理论物理研究所工作。1979年到1986年,在美国哈佛大学、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原子能机构与意大利政府合办的国际理论物理中心负责凝聚态物理部工作,成绩卓著,早在1990年就当选为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他从理论上预言含顺磁杂质超导体中存在束缚态,开拓了磁性杂质对超导体影响的系列理论与实验研究;参与倡导闭路格林函数研究,给出了描述平衡与非平衡统计物理的统一理论框架;提出导电高分子准一维系统中孤子型元激发应满足的拓扑性边界条件;与他人合作,用骨架图展开方法计算了连续相变临界指数,准到小参量e的3阶;发展黄昆的晶格驰豫理论,研究了准一维导体中局域性元激发的动力学和物理效应;用自洽方法研究了空穴在反铁磁背景上的运动;研究并预言电阻在转变温度附近有极大值;用规范场理论研究了高温超导体的理论。单独或合作出版了科学著作10多部,在国际权威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170多篇;并应邀在多种国际会议上作专题演讲和报告30多次。

5、于涟

201109290926085106.jpg

于涟是于氏兄妹中的“老巴子”。1966年毕业于浙江农业大学畜牧兽医系。其时正值“文化大革命”开始,她被分配到浙江一个县城农业局工作,直到1979年才调回浙江农业大学,先后任畜牧兽医系副主任、动物科学学院院长等职;主持并完成研究课题12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还有2个研究项目在全国属于“领先”地位;多次被评为浙江省和全国普通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先进工作者;曾主编《免疫学实验技术》,合编《现代医学细菌学》等高等院校教材,经常出国进行学术访问和参加国际免疫学大会或研讨会。现任浙江省科学技术委员会副主任。

(图文转自网络,感谢原作者)
欢迎宗亲认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寻根问祖热线

13105230123

服务时间:工作日9:30-21:00
广州市黄埔区科珠路232号1栋401-2
邮箱:yushizqh@126.com
  • 官方微信→

  • 手机触屏版→

Powered by Discuz! X3.4© 2001-2013 Comsenz Inc.模板制作:Neoconex星点互联

技术支持 皇松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粤ICP备20068981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