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账户
亲爱的游客

欢迎您的光临

已有账号,请

如尚未注册?

第三方账号快捷登陆

  • 客服
    点击联系客服

    在线时间:8:00-16:00

    客服电话

    020-82515729

    电子邮件

    yushizqh@126.com
  • APP

    下载APP

    随时随地掌握行业动态

  •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官方微信公众号

明代知州(井陉) 东关举人于瑞临

0
回复
895
查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9-3-6 12:10:3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明代(井陉)举人于瑞临自掏腰包赞助公益建设,开设义诊,官至明代知州。

一、出身世家传为于谦之后

于瑞临,字龙图。明代井陉旧城东关人。于氏旧为井陉望族,依清初顺治间《于氏坟茔碑记》所载,东关于氏为明正统、景泰间抵抗蒙古瓦剌入侵、保卫北京的兵部尚书于谦之后裔。明英宗复辟后的天顺初,将于谦处死。到天顺末年,于谦之子孙中有于班者,迁徙到井陉东关居住。于班死后“卜茔于南关后数武”立坟以葬。是为东关于氏之始祖。

1.jpeg

井陉旧城东关城壕街(右侧)

于班之子孙皆不彰显。四传至于班之曾孙于春,明嘉靖间以贡生入北京国子监为太学生。肄业后曾任山西文水县八品教谕。

到万历时,于春因其子于瑞临任陕西延安府推官的缘故,曾获明廷敕赠七品文林郎陕西延安府推官;于春有五子,长子即于瑞临。

二、万历壬午科中举 初授官湖广沅南知县

于瑞临自幼在其父于春监督辅导下习字读书。

于瑞临聪颖好学。十五岁即考中秀才,之后为廪膳生员。

万历十年(公元1582年)秋壬午科,在顺天府乡试中,于瑞临考中举人;井陉同时考中的还有南张村郝敦谨。此为日后二人结为儿女亲家的缘由。

翌年春,于瑞临同郝敦谨一道,远赴北京参加会试,二人均落第。之后又两赴春闱又皆不售,遂到吏部选官。

吏部选授于瑞临为河南新郑知县。万历二十二年,于瑞临赴河南新郑上任。

三年考满,调任湖广沅南(今湘西桃源县)知县。

于瑞临即回乡整理行装,远赴数千里外的湖广上任。

数月后到达桃源所属的常德府,尚未到桃源,忽接到其父病逝的讣讯。遂上告上宪,回籍丁忧守制。

三、守制期满 补官延安府推官

三年后约在万历二十九年,守制期满,于瑞临到吏部补官。补授陕西延安府(即今延安)推官。

2.jpeg

旧日的延安旧城安澜门

推官,为府的下属官,官衔正七品,主要负责审判及审计等司法事务。类似于今天的市一级中级法院院长及审计局长一职。古代又别称“刑厅”、“推府”、“司李”等,俗称“四府”、“四爷”。

推官因是牵扯司法之官,官阶虽小,责任重大。明嘉靖间,进士杨载明被选授推官一职,其父杨训在给其的信中道:“夫推官者,法吏也。法,生杀人易耳,能不枉者,难也。今用法者鲜能自鉴也,即能自鉴者,又不能违上官意。若是,则法安得无枉哉!”

另一位明人陆鏊也表达了同样的看法:“李官(即司李推官)难也!析狱致刑,出生入死,一不中而人非鬼责随其后。矧今日者,上诎于所尊,中荧于请托,下淆于土宄。讼师之顽犷,据法则诽,徇情则骫,是非清心定力,曷克有济?”由此可以看出推官属掌握犯人的生死命运、又难于公正判决的司法官员。

在延安期间,于瑞临清廉公正执法,无有冤狱。除完成本职工作外,又曾协助郡守“补修府学,又重修肤施(即今延安,古时称肤施)县学,俱勒石记绩……”(清代《沅州志》)

于瑞临在延安任满后,又被调任陕西庆阳府(今甘肃庆阳市)推官一职。

3.jpeg

于瑞临任推官的延安与甘肃庆阳位置图

庆阳任满后,于瑞临考课成绩优秀。按明代惯例,推官一般可提拔为京师科道的官员。但因于瑞临年龄已超过提拔的上限五十岁,只能在地方官中安排。

四、担任湖广沅州知州 政绩卓著 被列入名宦

万历三十六年(1608年),于瑞临因考课优秀及为官清廉公正,由七品升任五品官,到南方的湖广沅州担任知州一职。是年冬到沅州上任。

沅州是湖南西部重镇,明代是州的设置,清代初升为沅州府。今天沅州已改称芷江县,属湖南怀化市管辖。

于瑞临前任是江苏丹徒人曹良贵,任职仅一年;于瑞临任沅州知州二年,之后接替他的为贵州举人刘民爱。

4.jpeg

明代沅州(今湖南怀化市芷江县)在湖南的位置

在沅州任职期间,于瑞临“廉干有为,宽严并用,革里甲滥规。先是里民输供州衙,苛细滋扰,于至革之。平市价,却条鞭,火耗兵饷,支放如期。修文化俗,施药济病。雪滞狱之冤,除米户之累。亲民息讼,禁吏舞文。凡有兴革务得大体。又辟州治,兴黉宫,缮谯楼,建大桥,纂州志。修雁塔两旁书屋,延师课士,诸凡工费,咸捐俸成之。曾解银带两围,一助修学一助修桥。”(清《沅州府志》)。

清代《湖广通志》中亦载于瑞临任沅州知州时,“为政宽严并用。诸所兴革皆得大体。讼争者,每劝谕,使相让。雅宾礼庠士,士论翕称。又纂辑州志,葺治官廨谯楼并雁塔斋舍,皆捐俸成之……”

于瑞临在沅州任职仅二载,而所作利公利民之事颇多。主要有:

1、重视文教 迁修州学 修缮书院

于瑞临到沅州任知州时第一项举措即“首兴文教”,这同他在延安、庆阳两地一样——虽然他当时任负责刑法行政的官员,但都参与修学兴教活动。

在沅州期间曾迁修州学。其到任前,当地士子以当时州学风水不佳,准备重新选址迁建州学。分守兵备道袁应文善堪舆风水之学,勘查后认为城南旧驿所之地风水较佳,利于兴盛文教科举。并已获得常德府官员批准。但终因缺乏资金,未能开工。

万历三十六年冬,于瑞临莅任后,首倡官绅捐资助修。并带头捐出俸银百余两(约合今人民币六万余元)以赞襄其事;随后又将其任庆阳府推官时所佩九銙银饰皮腰带一条,典当卖掉以换取银两用于迁修修州学。在其带动下共募得银八百余两。

5.jpeg

馆藏明代一品官所佩玉銙腰带。

于瑞临所捐为七品推官所佩为九块银銙皮革带

之后择吉于次年春三月开工。并选募当地绅民中有威望与勤快之人八名担任现场监工;鉴于劳力不够,又通过沅州兵备道官员袁应文,临时调驻沅州营兵以协助迁建工程。

开工之后,于瑞临又多次亲临现场,检查工程质量。经一年施工,将原在沅州城内的州学,迁建到南关外“一水襟带而潆旋、万山森列而环抱”的沅水驿站旧址处。当时工程共计建成五间大殿一所、门庑厢房十二间,以及“天衢”“圣域”坊、“明伦堂”、“尊经阁”等制度规定的州学各种配套建筑设施。

沅州旧有“耀文书院”,位于城东古台山的文峰塔即雁塔之下。明万历十二年,由贵州巡抚舒中阳创建,直到万历二十五年由沅州兵备道江东之始陆续建成。万历二十九年长沙府推官金继震相继修缮。

于瑞临到任后,又在雁塔下修缮破旧的东西厢房,以供州中学子在此住宿学习。并延请名师执教,为沅州培养人才。

2、葺治官廨 兴建桥梁及谯楼

于瑞临在沅州任上另一主要成就,是大兴土木修缮、兴建了一批官员办公设施以及公益性建筑。

鉴于沅州多雨,而诸多官廨年久失修,特别是沅州州治官署,不但面积狭小,而官员的办公厅所,或破败或漏雨,严重影响官吏工作效益。

于瑞临到任后即雷厉风行多方筹集资金,首先加以修缮并扩大了州衙的面积;鉴于湘西多河流,河流上多架有木石桥以利通行。每到雨季河水泛滥,桥梁多被冲圮。于瑞临到沅州的第二年四月,大雨导致河水暴涨,包括龙津桥在内的数座桥梁,或被大水冲去栏板,或被冲毁。

6.jpeg

明万历间修建的湘西名胜沅州龙津桥今貌

当时正处于迁建州学工程的百忙之际,于瑞临又筹借粮米,募集工匠紧急修葺桥梁,以免影响通行;除此之外,当时于瑞临负责修建的最大工程,即是湘西的最高建筑——沅州谯楼(即钟鼓楼)。同州学一样,沅州谯楼也是前任官员留下的半拉子工程。

沅州旧有谯楼,到明永乐间被毁;成化间又易址重建。因是木结构建筑,到万历六年又被大火烧毁。直到万历二十七年初,时任贵州巡抚的安徽歙县人江东之,善堪舆风水之学。其曾驻兵于沅州。其观测后认为沅州谯楼事关风水,“不可一日无”。遂捐银二十两并委托儒生谭世勋倡导重建。但不久的当年二月,江东之因派部将杨国柱讨伐贵州土司杨应龙叛乱败绩,遭南京礼科给事中沈世禄等人弹劾而被罢官。此事遂搁置。

到万历三十二年,时任沅州知州的江南溧阳人马巽衢力图恢复,报得上司批准,又捐银五十两,并募集钱粮,开工兴建。但仅建成石砌台基,又因资金不足等原因而停工。

于瑞临莅任后,“按前迹遍询父老,无不人人踊跃者”。于是,于瑞临便向上申请于兵备道袁应文,得到袁应文赞助给俸银二十两。于瑞临遂派遣州捕吏负责该项工程,并选择“耆民之廉干忠实者,分理其役。所需银米创立规制。”

又自招工匠三十人参与建设。到后来工程繁浩,而恰逢于瑞临为减轻百姓负担,“放里归农,免征力役”,致使人员缺乏。无奈之下,于瑞临乃请求袁应文协助。袁应文派遣所属下“五驿犯徒之精壮者”来支援于瑞临所督建的工程。于瑞临“量给米食”,并严格要求所有施工人员勤勉工作。另又派分管的监工以及州衙中负责“工”房的吏员共同监督。

而于瑞临自己又不时到施工现场,视察工程,奖勤罚懒。时因工程浩大,粮米仅征到十分之六七。而此时于瑞临又面诸多工作亟待同时进行:即迁建州学、重修大桥、编修沅州州志。

当时为修大桥因资金紧张,于瑞临已经又变卖了另一条镶银饰的皮腰带。身边已无多余资金,无奈,又拿出身边仅有的五十两俸银(相当今天人民币三万余元,是明代七品知县一年的工资)以赞助。

当时沅州又遇洪水,百姓遭灾。于瑞临不愿再从百姓处征粮,遂从分守兵备道史允年处,借得仓储稻谷一百五十石,解决了施工人员两个月的口粮问题。之后兵备道史允年巡查到沅州,目睹工程繁浩,遂又捐助银四十两,使得费用稍显有余,才谯楼工程得以竣工建成。

修建好的谯楼。位于沅州城的中心、十字街交汇处,规模宏大、结构美观。台基为方石砌建,四周阔为二十丈,高一丈八尺,台上修建了高达四丈的三层砖木结构搂亭。石台基东南西北各开有四个洞门,以利四街民众通行。门洞前还建有石牌坊各一座,以壮观瞻。

谯楼四面挂有木匾四,均为于瑞临亲笔所题书:东面因面对沅州八景之一的“明山叠翠”,故匾曰:“明山拱璧”;南面之匾曰:“地灵人杰”;西面之匾曰:“芷水呈祥”;北面之匾曰:“声闻四达”。

7.jpeg

明代沅州八景之一的“明山叠翠”景

谯楼建成后,于瑞临曾数次登临其上,并作“谯楼月朗”诗以为咏怀:“危栏倚遍豁双眸,又坐胡床夜独愁。玉宇几何瞻北极,冰轮一样满中州。云飞黔楚窗中见,天净星河槛外流。正喜八边消羽檄,不妨清啸在高楼”(其余于瑞临诗文请见拙作《明清井陉名家诗文选注》一书)。

整个谯楼高五丈八尺,折合现在19米,相当六层楼高。当时在湘西。是首屈一指的建筑了!旧时芷江人(即古沅州)曾炫耀道:“芷江有座钟鼓楼,一头伸到天里头”!可见沅州钟鼓楼的雄伟壮观以及在湘西人们心目中的地位。

3、纂修《沅州志》

于瑞临一到沅州任上,随即向当地士绅借取《沅州志》志书,以求能更快地了解当地的历史地理及风土人情,以便今后更好地治理沅州。

当时士绅只寻到几册残缺不全的明宪宗成化年间编修《沅州志》手抄本。

于瑞临细读之后,感觉年代已久,远事欠缺,近事不载。这样一本百余年前的州志已远不能适应当时的需求。于是,于瑞临便着手编纂一套新的《沅州志》。

其随即召集当地绅耆士人,数次在一起讨论编纂州志事宜。又委派州学正刘胤作负责此项工作,着手收集古籍资料。

历经年余,到万历三十八年初新的《沅州志》终于编修完成。于瑞临还专为新编州志撰写了序言。

8.jpeg

带乌纱帽穿圆领补子公服的明代官员

4、革陋规 平冤狱 宽严并用 亲民息讼

于瑞临在沅州时,曾革除多项不利百姓的陋规。例如:昔日曾规定,由不同的村乡每年向州衙办公机构输供一定数量的土特产品,且品种繁多。每到时日,里甲乡地等上门催缴,往往滋扰百姓。致使怨声载道。于瑞临到任不久,即下令废除这一规定,以减轻百姓负担;同时又采取措施,平定市场物价,惩治不法商人……

于瑞临曾在延安府和庆阳府两任过主管刑狱审判的推官,因此比较通晓《大明律》等法律条例。到沅州后视察牢狱时见到狱中多犯人。于是命令属下负责刑狱的州判,重新核审,发现疑点亲自审问勘察,使得数件被错判的冤案得以平反,错关在狱中多年的无辜百姓走出牢狱;当时,百姓常常为一些杂事而争执,甚至诉讼于官。于瑞临为政期间,凡遇讼争者,每每劝导双方,晓以道理及律法,使其互谅互让,以达到和解为上、诉讼为下解决方案。避免了百姓深陷于官司诉讼的烦恼之中;同时又下令禁止属下官吏舞文弄墨,参与诉讼……

鉴于百姓有病缺医少药,或无钱治疗。于瑞临曾经数次捐俸银(工资)若干,召集沅州中的医药师等众,汇集一处,为百姓诊病治疗。并无偿发放药品——类似于今天的免费义诊!

在四百多年前的明朝,一个官阶只有五品州官,能自掏腰包做出如此的惠民活动,在今天看来都是罕见和值得称颂的!

于瑞临在沅州任职两年,诸如上述利民惠政之作为,不胜枚举。

9.jpeg

清代《沅州志·名宦》中所载于瑞临

到万历三十八年正月,于瑞临已年近花甲。又得到母亲年老多病的消息,便向上司提请告老辞官。上宪批准了其的辞官请求。

《沅州府志》记载于瑞临在沅州“甫二年以母老请致仕。时季冬,士民冒雪赴辰州府吁留。次年五月,直指按常德,士民复冒署往陈。请借冠而留。竟以八月挂冠而去。去之日老幼泣送之”

即是说,听到于瑞临辞官的消息,沅州绅民苦苦挽留。不得已,又冒雪远赴常德府呼吁上宪留用于瑞临,于是于瑞临又留任半年;直到次年五月,湖广巡抚张问达到常德府巡查之际,沅州百姓还远赴常德,恳请张问达让于瑞临代理知州以便留住。

但是,于瑞临思乡念母心切,竟于八月,解组辞官回乡。

当时沅州百姓男女老幼涕泪相送到沅州城外十里长亭……

五、担任淮王府左长史

10.jpeg

明代官员所戴之乌纱帽(山东博物馆藏品)

于瑞临从沅州离任后,又担任过明宗室淮王府的左长史一职。

明代淮王一系,是江西三大藩王之一。永乐廿二年,朝廷封太子朱高炽(即明仁宗)第七子、之后明宣宗朱瞻基的异母弟朱瞻墺为淮王,即第一世淮靖王。宣德四年,朱瞻墺就藩于广东韶州(今广东韶关)。

到七年后的明正统元年(1436年),朱瞻墺以“以韶多瘴疠”为由,申请朝廷后,即将王府迁至饶州(即今江西鄱阳县)。

到明亡时的1644年,淮王系在饶州共传八代九王,历时208年。淮王府世系为第二代淮康王朱祁铨、第三代淮定王朱祐棨,之后依次是淮庄王朱祐榤、淮宪王朱厚涛、淮恭王朱载怡、淮顺王朱载坚及淮王朱翊鉅与淮王朱常清。

按淮顺王朱载坚薨后,其子朱翊钜万历二十六年继承王位,到万历四十四年朱翊鉅薨。这期间正是于瑞临任职期间。所以于瑞临是在与万历皇帝为同辈的朱翊鉅任淮王时,在其府中担任左长史(即左藩相)的。

按理应该于瑞临离开沅州后,到湖广布政使司驻地江夏(即今武昌)述职并要求致仕(退休)。而未获批准并派遣到江西饶州淮王朱翊鉅府中,担任左长史一段时间。

明代亲王府最初下设左右相,太祖朱元璋废丞相后改称左右长史。各藩王府设长史司等机构。长史司的最高文官为左右长史,官阶为正五品奉政大夫。主要负责王府的内部事务。于瑞临任职的时间应在万历三十八年到四十年间。

而后于瑞临致仕回乡,后卒于家中。葬于南关西南古官道南侧的祖茔中。昔日其墓前立有石牌坊、墓碑及神道碑等碑石。后毁于“文革”。近年在墓前古驿道侧新发现于瑞临神道碑,上镌刻有行书两行:“明敕封文林郎延安府推官历升奉政大夫淮府左长史龙图于公神道”。

11.jpg

于瑞临神道碑

清顺治时,其后人另择城北岭地新建于氏坟茔。但每年春秋两祭东关于氏后人尚到南关祖茔祭祀,直到文革时。今旧城天长东关城壕街一带于姓为于瑞临后裔。

(转自《井陉古今名人》;作者许力扬,本名许争生。字力扬,以字行。别号仙台山人、绵蔓西滨散人、清良居士等。1949年3月出生于河北井陉旧城天长镇。2009年由石家庄第六十一中学(原驻井陉3502厂学校)离休。曾由原民革中央宣传部长、全国政协常委焦实斋荐举、河北省民革副主委黄琪玲介绍加入民革,并曾任井陉县政协第一至六届政协委员,第四、五届政协常委。)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寻根问祖热线

13105230123

服务时间:工作日9:30-21:00
广州市黄埔区科珠路232号1栋401-2
邮箱:yushizqh@126.com
  • 官方微信→

  • 手机触屏版→

Powered by Discuz! X3.4© 2001-2013 Comsenz Inc.模板制作:Neoconex星点互联

技术支持 皇松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粤ICP备20068981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