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账户
亲爱的游客

欢迎您的光临

已有账号,请

如尚未注册?

第三方账号快捷登陆

  • 客服
    点击联系客服

    在线时间:8:00-16:00

    客服电话

    020-82515729

    电子邮件

    yushizqh@126.com
  • APP

    下载APP

    随时随地掌握行业动态

  •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官方微信公众号

【对话】于建文——以先祖和祖父为榜样勤勉创业清白做人

0
回复
855
查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9-7-26 11:52:5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对话】该栏目是“于姓的天空”网站和微信公众号推出的谈话类栏目,以当面交流或者网络单独沟通为主,致力于大家用最真实直接的语言表达自己的心声,包括但不限于对家族文化宣传推广、宗族事务心得交流、人生轨迹和感悟、商业经营和合作等。

对话方式:面对面

对话时间:2019年7月22日

对话地点:河南民权北关李馆村

对话主角:于建文(民权县建文家庭农场场主)

很早就知道河南民权北关李馆村地道旧址是河南省革命文物保护单位,一直没有时间去而深感遗憾,近日于大鹏回乡,相聚谈及李馆地道战,他说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人物叫于步霄,也是明朝重臣、一代清官于谦之后,前些日子也和于步霄的孙子于建文联系上了,不如我们就前去探访,进一步了解李馆地道战的实情和于步霄的事迹,在和于建文通了电话之后,我们就驱车赶到了河南省民权县北关镇李馆村。

初到李馆村,于建文正在他的柴鸡饲养场忙碌着,一个敦实、淳朴、黝黑汉子,见到他时,他一身汗水,他热情地接待我们,并先带我们参观了他的养鸡场,养鸡场占地40余亩,正在进一步建设中,我们看到现场饲喂的都是自己加工的生态饲料,鸡鹅一片,煞是喜人,于建文说到八月份就可以出售了。

IMG_20190722_172703.jpg
IMG_20190722_173530.jpg
IMG_20190722_175251.jpg

于建文的养鸡场
+ [! }! Q  U7 ]( a8 x2 _: {& M2 d" N- L

当我们再次说明来意后,于建文爽快地答应了,说:“我先带你们去看看地道战旧址吧”,因为已经时近晚饭时间,他说:“看完后,我们找个地方边吃晚饭边慢慢聊。”一笔不写二于,我和大鹏也就没有拒绝。

说起地道战大家比较熟悉的就是冀东平原的地道战,其实在抗日战争时期豫鲁交界处的河南省民权县北关镇李馆村抗日武装力量也曾利用地道作战,沉重地打击了日本鬼子和伪军,而且在解放战争时期,当地中共武装力量还利用李馆地道成功转移了李先念、魏凤楼等军事将领。

IMG_20190722_182013.jpg

于建文在地道战旧址碑前
( v# L( e- `- A- O( ~

这处旧址在1986年就被定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我们在征得管理人员的同意下,进入了地道旧址,地道大约一米5多的高度,人不容易直起身子,地道内阴暗潮湿,里面的气眼、密室、转盘、枪眼、卡口、陷阱等依然完好。

IMG_20190722_181241.jpg
IMG_20190722_181914.jpg

地道旧址入口! ]% I6 e: h  h- g& l! z! ~

IMG_20190722_181141.jpg
IMG_20190722_181721.jpg

于建文向我们介绍地道战和地道内部
3 f7 m( _- y' P+ S$ }

为了能使得我们更多了解相关信息,于建文特地邀请了一直在地道旧址工作的表兄赵庆民参与了对话,赵庆民的父亲赵松武是一名抗日英雄,14岁参军,跟随刘邓大军挖过地道,打过鬼子,还参加过淮海战役,1953年,老人因病从部队转业回到家乡后,一直守护地道战旧址,赵庆民子继父业用诚信守护红色基地的事迹,曾入选2018年12月“中国好人榜”。因为已经傍晚,我们就在饭桌前进行了交流。

IMG_20190722_185605.jpg

【网站】对于你的爷爷于步霄的事迹你能了解多少,可以简要地给我们介绍一下。

【于建文】其实,我小的时候知道不多,也是后来长大了才慢慢了解的。不能说很系统,但基本能将他参加抗日战争以来到他过世的事情掌握了。

【网站】你慢慢说,最好越详细越好,我们认真记录下,以便于整理。

【于建文】嘿嘿,怎么算详细呢,我能想到那里就说到那里吧,其实我们以前不是本村人,我父亲是住姥爷家的,我奶奶的娘家是李馆村的,我们在爷爷年轻的时候就落户这里的。我老家是本县程庄镇于堂村,按照我们家谱记载,我们是明朝宰相于谦的后代,是他儿子于广的后人。

【网站】你确定是明朝宰相于谦的后代?

【于建文】嗯,家谱记载应该不会错,而且我们家族口口相传。

【网站】我们打断你以下,希望你别介意,好像很多正史记载于谦就一个儿子于冕,于冕没有后代,好像过继了一个同族的做继子?而且于广是否存在很多专家和家族都有质疑啊?

【于建文】我不介意,我是66年生的人,都五十多岁了,我也不是没有文化,我也关注到了这个问题,我也走访了很多地方,包括河南、山东、浙江、上海等地,这个传承应该是没有疑问的,于冕作为于谦公的长子,老年阶段刻意强调自己是于谦爷的独子且没有儿子,而且还给皇帝上书请皇帝批准他收继子,大张旗鼓地让天下人都知道他没有兄弟、没有儿子,你们认为这个正常吗?在明朝像他那样的大官找个继子还不容易吗?为啥还要这么张扬啊?过去的封建社会谁知道未来谁能掌权啊,谁有势力啊,老祖清官,得罪了也惩治很多的的不良官员,都是为了防备后代被仇杀或者迫害,再说了,我们家谱历代相传都是这样的,总是有根据的,从其他相关的家谱上,包括明末的其他支系的家谱上也都记载了于谦有另外一个儿子于广,隐居考城,我们就是他的后代,随便其他人去质疑吧,我们总不能因为别人的质疑就改换祖宗吧。

【网站】我们不是这个意思,我们也是想进一步了解多点背景信息,呵呵。

【赵庆民】我们这里的人都知道,他们这支人是于谦儿子于广的后代,原来我们这里叫考城,老考城人都知道这个事,在于谦被害后有一个姓裴的,应该也是于谦的部下官员,将于广救到考城的,有的说是裴太监,那应该是不对,应该是监军的官职,被传错了。

【于建文】我表兄说的对,其实考城就是于谦的祖上居住地,我们根据史料和地方传说,基本都理清了这个关系,于谦的祖上居住在现在民权的龙门寺村,当时那里是黄河南岸,那究竟是于谦爷的前几代,我也说不大明白,具体的资料都保存在修谱小组那里,好像是当时黄河决口,先祖开始应该是管理河道的官员,带领大家一起堵住了黄河决口,大堤合拢一般都叫做合龙门,于是就在决口的地方建了一个镇河的寺院,叫龙门寺,这个龙门寺在睢州志、考城志上都有记载,可能是当时的朝廷因为于家人有功,就封住在了那里,那个寺院周围的土地都属于寺院用地,后来这个寺院就成了于家的家庙了,中间伯仪祖元朝进士,又去了山西短住,九思爷也是后来才到了江南,最后定居在钱塘,后面的就是大家都知道的,于谦考中进士,当了宰相,最后被冤枉杀害。

【网站】按照你这个说法,去了山西之后,那是不是于谦祖上这个家族就没有人在这个龙门寺居住了吗?

【于建文】那不是的,九思爷不是单传,九思爷的爷爷辈、父辈他们也不是单传,在龙门寺村东南角有个地方就是我们这个家族的祖坟地,当地人都叫于坟,文革前期还在那里发现了于夔爷的完整墓碑,可惜的是兴修水利给埋到旁边引黄干渠里面了,现在于坟那里已经都是农田了,都被种上了庄稼,我们春节期间会去那里燃放烟花和爆竹的,不信你们可以自己去问问,村里的老人都知道。

【网站】我们很好奇,那你们既然是于广的后代,按道理应该居住在杭州钱塘才对啊?

【于建文】这不就是刚才老表说的,于广祖被救到考城后开始姓裴,直到后来于谦爷平反后才改回于姓,这才正式落户到龙门寺,娶妻生子,一直延续到我这一辈已经20多世了。

【网站】那现在龙门寺还有你们的家族人在哪里生活吗?

【于建文】没有了,过去的黄河经常发大水,其他族人陆续外迁,九思爷那一两辈的人就开始外迁了,据说有的到了山东,如菏泽地区,还有海边的地区,还说有的到了安徽等地,这个也很难考证了。我们为了重修家谱查过资料,好像是1437年考城水患,龙门寺遭遇水灾,村庄损毁,随后几年我们这一支人陆续迁往现黄河故道北居住,据调查先后居住在民权顺河乡于楼村、胡集于楼、也临时居于王庄,后居住彭庄,十世前后分居程庄于堂、于庄,留居顺河于楼宗亲再分迁山东及现在的北关附近等地。

【于大鹏】我去龙门寺考察过,确实有于坟这个地方,也看到了龙门寺院遗址,打听了村里的老人,他们确实说是于谦家的家庙和坟地,目前是一户姓于的也没有了,应该都是后来迁住形成的村庄了。我也查过睢州志书,里面也有简单的一个记载说龙门寺有于谦墓的条文,估计应该说的就是于坟这个地方。

【网站】名人之后啊!那是不是你爷爷他们也都知道他们是于谦之后?

【于建文】肯定的,很多都是老人告诉我的。

【网站】我们继续说你爷爷吧。

【于建文】好的,我爷爷叫于步霄,我老爷爷叫于东海,我爷爷娶的是李馆赵家的姑娘,在那个时代,都是因为生活困难,我爷爷带着我父亲就落户到了李馆村,一直在这里生活。

我爷爷接触革命的时间,根据有关资料记载和政府相关单位的考证应该是1938年,当时这里还属于山东曹县,他和赵西文等一起去曹县听了当时中共代表的讲话,那应该是他革命的开始,《考城县志》上有记载,1938年,土肥原贤二攻占考城,李馆村也沦陷了,当时鬼子要在李馆建据点,就是我爷爷带头抵抗的,鬼子才没有进入李馆。

【赵庆民】是1938年5月。

【于建文】1938年9月,鲁西南抗日救国总会在曹县安陵集成立,总会派抗日救亡工作队到北关区开展工作,他们以吴庄寨、北关集小学、李馆村为工作点,成立了抗日先锋队,我爷爷和十几个青年加入了这个先锋队,开始了抗日斗争。

1939年阴历6月,我爷爷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当年腊月三十,八路军鲁西南军分区二大队到李馆过年,我爷爷在军民联欢活动上还用“九章算术”编了一到题目:“吴庄寨的日本人,扛着洋枪出了门。走到西北沙岗上,与窝兔子合了群。看头三十六,数腿一百根,算出多少只兔子,多少个日本人?”

【网站】你爷爷挺有才的,这个数学题一下子我们也可能算不出来,你爷爷文化水平不错啊。

【于建文】我爷爷有文化,读过私塾和高小,在当时也算个知识分子了(笑)。1940年由于鬼子和伪军的反扑,八路军的抗日武装都转移到黄河北去了,当时留守的叫赵修武,为了临时藏身和保存党的文件,就按照我们这里的地窨子,挖了一个地道,后来就逐步延长,大家都仿照着挖,这就是李馆地道战的初始。

1940年阴历10月间,考城县成立武委会,李馆武委会也跟着成立了,我爷爷担任了武委会主任,他上任后第一件事就是建立自己的武装,说是武装队伍,其实也就四杆看院子的土枪和一把大刀,没有枪啥事也干不大,更别说打鬼子了,当时,我爷爷的五姑父,也就是现在胡集回族乡陆湾村的,我爷爷听说他买了八杆杂牌枪,巧的很,当时我老爷爷于东海因为在楼庄战斗中被鬼子打伤在陆湾养伤,我爷爷就以探望父亲的身份去陆湾侦查了一遍,并请我老爷爷做卧底配合,腊月18夜里,我爷爷就带着十几个人,将八杆枪全部夺了出来,后来又陆续获得了四杆钢枪、两把手枪、六箱子弹等。这次抢枪活动得到了当时考城县抗日民主政府大会表扬,又奖励了李馆武委会两杆钢枪、五十发子弹,李馆这才有了将近两个班的配备,战斗力在当时可以说是很厉害的。

我爷爷喜欢读《孙子兵法》,做了武委会主任以后,就和当时的村支部书记赵庆祚组织大家继续挖地道,尽可能联通,以防备鬼子扫荡时,村民和财产好藏匿,那时候村里的地道已经挖了很多,因为鬼子“强化治安运动”和“清剿”共产党员、八路军家属和抗日人士,李馆村民就开始利用地道躲避鬼子。

【网站】那后来你老爷爷呢?

【于建文】我老爷爷伤势好转后,就到了考城县抗日民主政府工作,在陈丽泉县长手下担任财粮科副科长,投身到抗日战争中,很可惜,后来他在曹县安陵堌堆“反扫荡”时和日军作战中不幸落入鬼子手里,被砍头杀害,成为了一名革命烈士。

【网站】那个时代是一个英雄的时代,有很多人都捐躯在保家卫国的战斗中了。

【于建文】是的,我非常为我的老爷爷骄傲,他没有做叛徒,没有出卖人格和民族。

李馆自卫队有了枪,就有了实力了,那就开始跟日本鬼子和伪军对着干了。1941年阴历7月,吴庄寨据点的伪军出来枪粮食,我爷爷得到消息后,就带着18个队员,装成曹县保安团的队伍,提前埋伏在玉米地里,当伪军押着四辆大车爬坡的时候,我爷爷下令射击,当时就打死两个敌人,剩下的惊慌失措,丢下粮车和一些枪支就跑回吴庄寨去了,这也是李馆自卫队主动出击打击日军的首战,大大鼓舞了李馆人的志气。

大家意识到这次战斗肯定要受到鬼子的报复,我爷爷就和村里党员、自卫队员、抗日积极分子家庭,一起研究如何依托地道,开展游击战争,李馆的地道从用于防御开始转向了具有主动作战功能。

我爷爷是在1941年冬天第一次受伤,是伤在左腿,当时是吴庄寨五六十个日伪军为了清算李馆,我爷爷就带领自卫队在各个道口严阵以待,那次打死了一个鬼子,两个汉奸,不小心就受伤了。

后来也陆续打了几场仗,如枪挑日本兵、唐水口伏击战、贾风岐反正、赵道德复仇、鬼子马失前蹄等,这样一来,李馆公开和鬼子作对,就成了鬼子的眼中钉、肉中刺,想尽一切办法要拔掉李馆这个钉子,为了进一步防备鬼子的报复,大家就深挖壕沟,扩展地道,设下陷阱等, 有力地削弱了鬼子的进攻能力,1941年腊月27,考城县委、政府和县大队召开总结大会,我爷爷因为腿伤不能行走,被小推车推倒会议上作典型发言。

【网站】你记得这么清楚啊,真是用心了啊。

【于建文】不是我记得清楚,是后来大家一起整理的清楚,只不过我理解得更深入而已。还有很多呢(笑)。

【网站】接着说,接着说。

【于建文】表哥,我喝口水,你说说支援塔湾的那场战斗吧。

【赵庆民】好,我也是看的资料,我们村西北三里地是塔湾村,都在黄河大堤以北,都是抗日村庄,1942年阴历2月22日,许河据点的日伪军侵犯塔湾,塔湾向李馆求援,当时他爷爷,也就是于步霄,忍着枪伤没有好的疼痛,带领队伍和塔湾自卫队里应外合,塔湾的从里面往外打,我们李馆的堵着打,那场战斗打死敌人十六名,缴获步枪十六支,一仗下来,李馆自卫队拥有了43支步枪,一挺轻机枪,相当于一个加强排的火力了,远近都闻名。

【于建文】后来在塔湾还打了一仗,那是1942年的阴历3月16日,崔园子的100多日伪军突然占领了塔湾,抢粮抓人,考城县大队召见我爷爷商议解围方案,经过侦查,在小马庄堤口打伏击,那一仗李馆自卫队打死了三名汉奸,截获粮食四千多斤,解救四名被抓百姓,在这次伏击战中,我爷爷右肋骨又被子弹击伤,被迫养伤,李馆自卫队对日斗争转入防御阶段,不再盲目出击。

李馆村当时有360多户人家,五千多亩良田,土地分配不均,自卫队多是贫家子弟,如果分配不均,肯定影响军心,当时我爷爷就和李馆的党支部书记赵云良等商议,按照党中央的当时的土地政策实行了减租减息,彻底废除了利加利、利滚利、驴打滚等高利贷,一时民心所向,格外团结。

1942年国共合作抗日,我爷爷和联保主任赵润岚一起带领自卫队员和担架队,配合作战,顺利完成了上级交代的多项作战任务,当时得到了多次表彰。

1943年腊月23日,李馆自卫队配合县大队围打许河据点的鬼子,我爷爷不幸左右腿又各中一弹。

1944年阴历3月底,考城县上级领导部门让枪伤未愈的爷爷担任考城四区副区长兼区队长,到任后第一件事就是推广李馆经验,依托地道,开展自卫斗争。几天后就接到命令配合鲁西南东长县游击大队攻打考城县城,那场战斗取得了胜利,我爷爷带伤出战,围城有功,还受到了考城县委的嘉奖。

微信图片_20190723214421.jpg

【网站】很多英雄都淹没在了历史中,是应该好好把你爷爷包括李馆抗日军民的事迹挖掘和整理成更系统的资料,以便于教育和激励后人。

【赵庆民】我们政府已经整理了,现在正在不断补充中。

【于建文】补充的还不是很够,可能需要我们自己更多地亲自去调查和记录,写下来才行。

日本鬼子投降后,国共决裂,1945年8月,我爷爷辞去了考城县四区副区长,又回到李馆担任武委会主任,领导自卫队战斗,充分利用地道优势,先后参加了多次战斗和保卫李馆的战斗,1946年重阳节前后,具体时间都记不清楚了,当时陈再道的二纵北上了,驻扎在李馆西北蔡家口的国民党想乘虚而入,多次进犯解放区,国民党143旅428团进攻李馆,我爷爷带领自卫队袭击他们,充分利用了地道的优势,占据有利地形,打死了一些敌人还缴获了五支步枪,战斗中我爷爷左肩被击穿,再次受伤,自卫队也有多人受伤。

【赵庆民】当时国内战争进行的很残酷,原有的地道已经不适应当时军事斗争的需要了,必须进一步完善,于是李馆村的地道是在1946年开始了有组织地设计、挖掘和使用,李馆党支部牵头,由他爷爷领导的武委会和村组织,实现了任务到村,落实到人的办法,那是阴历10月期间,北方的农村已经是场光地净了,比较容易看地形和设计走向,于步霄、赵云良带领主要骨干亲自查看线路和挖的质量,当时,总共有302人参与了地道建设,总长度有十华里。其中三条主道,高两米宽一米,可以连接周边的其他村,设置有总洞口一个、干道洞口四个,在地道里面也设计了陷阱、卡槽、转盘、卧室等,可以有效防止敌人烟熏、水灌和偷袭,各个支洞口都隐藏在墙角、床底、锅台旁、牛槽里、大堤根、破砖窑、老坟地等多个地方,加上周边其他村庄的地道,当时有50多华里呢,自卫队员利用地道出入无常,国民党军队很是无奈,很有效地遏制了敌人的肆意妄为。

【于建文】1947年春,李馆进行了土地改革,当时我爷爷和李馆的支书赵云良,还建立了“互耕队”、“助耕队”制度,目的是为了适应战时需要,把自卫队的队员十个人一小队,编成了五个互耕队,一手拿枪,一手拿锄,随时可以生产,随时可以战斗,也可以说是自卫队成了后来真正意义上的民兵组织了。

【网站】这样看来,你爷爷应该是李馆民兵武装的创始人和奠基者了。

【于建文】是的,后来大家也是这样认定的。其实土改以后,也不安静,李馆自卫队也打了很多仗。1947年阴历2月15,苏鲁豫皖挺进军第二十五纵队的张本栻中队,400多人,准备从大堤南进攻李馆,当时我爷爷还在伤病中,带病指挥战斗,当时国民党429团一个连从北面进攻过来了,我爷爷和黄玉坤,充分利用地道的优势,快打快退,快进快打,敌人很不适应,不得不撤退,后来考城县委表扬李馆自卫队创造了“以少胜多”,充分体现了地道战“攻其不备”“出奇制胜”的战术效果。

这一次后,张本栻不服气,当时国民党吴文化部给他留了一个连,他又计划侵占李馆,仍然是南北夹击,当时我爷爷守卫南边,杨朝起防御北面,扬朝起带领队员利用地道从背后发起进攻,我爷爷在南面居高打击敌人,当时的黄河大堤有一丈五高,敌人根本过不来,那一次打死打伤敌军20多人,后来《冀鲁豫日报》在1947年5月17日,专文介绍了李馆人民利用地道坚持腹地斗争的经验。

当年的8月8号,晋冀鲁豫野战军司令部进驻了李馆赵家大院,刘伯承、邓小平首长还专门召见了我爷爷,他向两位大首长汇报了李馆人民坚持依靠地道开展游击斗争的详细情况,当时二位首长很高兴,还送了我爷爷一块怀表,我小的时候当玩具玩,可惜,那时候不知道这个怀表的意义,也不知道是什么时候被我给弄丢了。(尴尬地笑)

【网站】这个怀表具有纪念和象征意义,丢了确实可惜啊。

【赵庆民】爷爷都疼孙子,随便他玩,再说小孩子即便给他说了,也不能理解那么深。

【于建文】解放战争开始后,我们李馆也参加了不少次的战斗。那时候真有还乡团反攻倒算。1948年阴历5月16日,我们这时间都是问的知道的人,当时人记阴历时间比较准,呵呵。李馆的地主还乡团赵长在,勾引保安旅二营长王念德部进了李馆,我爷爷感觉到敌众我寡,紧急向考城县民主政府求援,在和贾风岐的配合下,他们100多人从东、北、西三个方向合围,充分利用地道优势,打得敌人晕头转向的,打死六十多敌人,缴获机枪、步枪和很多粮食,当时,政府奖励了李馆自卫队22支步枪,这一下子李馆自卫队有了81支步枪、一挺轻机枪,近似一个连的兵力了。

【赵庆民】不过,他们也有轻敌的时候,那时候国民党对李馆自卫队,特别是带头的肯定恨之入骨,用封官许愿的办法,招降纳叛,分化李馆自卫队。1948年阴历7月26日凌晨,李馆自卫队就被偷袭了一次,杨朝起就是牺牲在那一次被偷袭中。

【于建文】是的,当时杨朝起是李馆支书兼五区的公安员,他是和我爷爷一起奉命执行完任务,回到李馆赵家大院自卫队总部,因为天气热,大家都睡在外面,夜里两点多,有个叛徒叫赵松川就带领国民党加强旅二营王念德部偷袭进村,把李馆赵家大院围住了,赵松川带着70多人从后院跳进去,结果被发现了就交火,外面睡觉的人赶快进屋子进地道,当时敌人一个手榴弹扔进了堂屋里面,我爷爷手快,随手抓起来又扔了出去,大家就各自利用位置反抗,杨朝起当时睡在前院,本可以躲进地道的,但他依然冲向后院反击敌人,当时他小肚子上中了七枪,肠子都出来,还拼命反击,真是个英雄!听到枪声后外面的自卫队就赶快向大院集结增援,包括外村的自卫队也赶了过来,敌人感觉势头不对,就赶紧撤退了。

杨朝起和我爷爷于步霄当时是领头人,杨牺牲后,国民党军队很嚣张了,当时有这个说法,他们说:“宰罢‘羊’再吃‘'鱼’”,羊就指的是杨朝起,鱼指的就是我爷爷,呵呵呵。

我听我爷爷曾经跟我说,想吃我这条鱼,估计得扎烂他们的渔网。李馆自卫队从阴历7月27开始,双方共交火了29次,总共打了一个月,敌人就是不能近前一步,可想当时他们是如何坚持,既不能充分休息,也不能掉以轻心,真是人困马乏,精疲力竭啊, 后来《冀鲁豫日报》有篇文章就是报道李馆事迹的,题目是《河南边地群众纷纷自卫,考城*村民兵坚守大堤十日七战七捷》。

再后来考城就彻底解放了,我爷爷好像还参加过八路军冀鲁豫军政干部随营学校的培训。考城解放后,我爷爷被安置到河南省公安厅工作,因为身上有三块弹片一直没有取出来,很影响正常工作,我爷爷就辞去了工作,后来做了一个乡村医生,直到他去世。

【网站】非常鲜活的一个英雄人物形象,冒昧问一句,你爷爷在地方上做出了这么重大的贡献,对于你的父亲和你,受到的影响是什么?

【于建文】啥重大贡献啊,我看都是在那个年代一个有正义感的人都会做的事,我爷爷活着的时候从来也没有依靠这个生活,相反还被划为右派了,更别说我们了,不过我爷爷从小就告诉我,我们的祖上是一个大清官,一个忠臣,教育我们要忠于国家,清白做人,任何事都要自力更生,不要给先祖丢人,抹黑。能给社会做多大贡献就努力去做,千万不要向社会和国家索取。

【网站】你能做到吗?

【赵庆民】建文算不错的,一直很努力,也为我们村经济建设做出了不小的贡献,自己创办企业,安排了很多村民就业,大家是有目共睹的。

【于建文】能做到多少算多少吧,我尽力去做,我从不会因为我爷爷的过去而去要求社会,我爷爷是我爷爷,我是我,但我知道我是一代清官、忠臣于谦之后,也是于步霄的孙子,我的一切都要靠我自己去努力,勤勉创业,清白做人,坚决不会给祖宗和爷爷丢人的,我现在新建设的养鸡场,就是一个探索过程,从品种适应上、饲料配合上、养殖成本上、市场上作探索,真的,我就是这么想的,要给地方乡亲做贡献,还是立足农村的产业上,高大上的产业可能不适合我们这里的农村环境,养殖或许是条路子,另外假如我失败了,可以总结经验,继续再干,总有经验成熟的时候,对于以后愿意参加养殖的村民就是一个技术保证和承诺啊。

我现在正在认真学习国家关于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理论和政策,我的养殖一旦成功,我一定会发动周围的群众一起参与,带领大家发家致富。

【网站】谢谢二位,祝愿建文的养殖事业取得成功!

本文整理过程中参考了赵道轩先生2018年6月18日撰写的《李馆地道战史实概要》,特此感谢!

(交流采访:于飞、于大鹏,欢迎联系编辑预约对话话题)

4 `4 X. {; o5 u$ J1 j
欢迎宗亲认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寻根问祖热线

13105230123

服务时间:工作日9:30-21:00
广州市黄埔区科珠路232号1栋401-2
邮箱:yushizqh@126.com
  • 官方微信→

  • 手机触屏版→

Powered by Discuz! X3.4© 2001-2013 Comsenz Inc.模板制作:Neoconex星点互联

技术支持 皇松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粤ICP备20068981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