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是在清朝乾隆年间,东北新民县有一家颇有名气的饭店,老板姓于,所以命名为于家店,于老板不但饭菜做得好,而且很有文才,工于诗词联对,而且乐善好施,当地人都称他为于善人,其工于诗词联对之事远近闻名。
相传有一年,乾隆皇帝回盛京祭祖,闻听当地人所传,乾隆兴趣顿起,就想去会一会这位于善人。
第二天,乾隆扮成一个客商,来到了于善人开的酒店,要了一桌上等的酒菜。吃饱喝足后,乾隆高声叫道:“老板,算账”。听了喊声,鹤发童颜的于善人走了出来,笑呵呵地来到乾隆跟前说:“客官,连酒带菜一共二两纹银。”乾隆伸手掏钱,突然他大惊失色地说:“我的钱怎么没了?这可如何是好?”于善人见乾隆焦急的样子,便说:“客官您不要着急,慢慢找,钱丢了也没关系,这顿饭就算我请客。一个人出门在外,谁能没个难处。”
乾隆抬头看见酒店对过儿有个当铺,便对于善人说,“请老板稍候片刻,我去把身上的马褂当了,回来再还你酒钱。”于善人急忙拦住说:“没有马褂,腹背受寒,请客官别当。”乾隆听了,挺受感动。
这时酒店里喝酒聊天的都围拢过来看热闹。有个二十来岁的小伙子,见他们二人争执不休,又都文绉绉的,便在一旁插嘴说:“我看你俩不如对对子赌个输赢,这位客官先说上联,于老板对下联,于老板若是对上了,这位客官再去当马褂也不迟。”乾隆一听,心中暗喜说:“这个招儿不错,那我先说上联了。”眼珠一转,张口说道:“千里为重,重山,重水,重中,重千里。”于善人听了暗想,这“千里”两字合在一起念“重”,“重”,即是“双千里”呀,这岂不是从北京到盛京的路程吗?他又上下左右仔细打量眼前这位客商,虽说穿的粗衣布褂,但见他器宇轩昂,相貌不凡,莫非他是当今天子乾隆皇上?想到这儿,于善人灵机一动,朗声对道:“一人为大,大邦,大国,大中,孤一人。”原来于善人对的下联,这“一人”两字合起来念“大”,“大”字里边只有一“人”,“孤”一人是指一国的君主,因为只有皇上才可以称孤道寡。乾隆皇上听了大吃一惊,说:“老板不愧文才盖世,在下十分佩服。”说完要去当那件马褂。
于善人断定眼前这位客官肯定是皇上,他哪敢让皇上当马褂还酒钱呢,连忙上前拦住乾隆说:“不必,不必。人来客往,酒钱随时捎来就是。”乾隆重新穿上了马褂,对于善人和众人说了声:“诸位,咱们后会有期。”说罢便朝门外走去。于善人赶紧跟在后边相送。乾隆走到门口,突然回身笑着对于善人说:“店好,店主更好,小店才这般兴隆,兴隆。”于善人恭恭敬敬地给乾隆施一礼说:“国好,国君更好,大清才如此昌盛,昌盛。”乾隆听了这话,真比吃了蜜还甜,他美滋滋地走了。
于善人送走乾隆,重新写了一个“兴隆店”的牌匾,吩咐小二把“于家店”的牌匾拿下来,把“兴隆店”的牌匾挂上。众人见了都挺纳闷,好奇地问题:“于老板为何把于家店改成兴隆店了呢?”于善人笑呵呵地说:“兴隆店乃是当今皇上所封,我哪敢不从?”大伙更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于善人就把刚才和乾隆皇上对对子的详情说了一遍,大伙儿听后才恍然大悟。
不久,乾隆果真下旨,将于家店赐名为兴隆店,并赏给于善人在诸多银两。于善人本就是当地一大善人,赏银并没有独自受用,而是都分给了村里的穷苦百姓,打这以后,于家酒店就名为兴隆店。
(图文整理自网络,感谢原作者,故事本就是演义,真假自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