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于庄于氏宗亲,据族谱记载,系良祖五世二房自成二支希乾门襄公后裔。襄公娶张氏老祖母,生此大、此法、此炽三子。此大生二子坤、超,长子坤生子世宠,世宠生子乐;次子超生子世禄,世禄生二子洙、淇;此炽生醇等四子,长子醇有四子,第四子世杰生子在祥。相传十三世时迁来于庄,依照族谱,初来有世宠子乐、世禄二子洙、淇、世杰子在祥四人。乐传二世而无后续,今天于庄于氏乡亲,均是洙、淇、在祥三位来祖的后人。繁衍至今,自十三世开始的二支二十字排行字面“文德景运承,启为百世基,孝友全忠义,天恩家庆长”,已延续至二十四世“友”字辈。% U/ Y' r: G4 W" E; s
我丰县于氏族谱,迄今已历五次修续:清同治八年(1869年)第一次修通谱;民国三年(1914年)二次续修;一九六二年良、臣二支合谱修续,是为第三次修续;一九九一年四修族谱,良、臣、烟老三支合谱;二零一九年五修族谱。
8 [' S: k% L1 c% F% I5 r综观我丰县于氏第五次族谱,查访敷衍塞责,登记因循守旧,错谬实多,尤其是我于庄于氏一卷,自四修谱始,挂一漏万,错谬百出,混淆世系者有之,张冠李戴者有之,名讳错讹者有之。尤为严重者,漏收、不收散居各地之族人,将一些杰出子弟弃如敝帚。究其因,一是对修谱重要性认识不足,责任心不强,得过且过;二是考核不清,稽查不严,校对不精。倘不及时修正,恐贻笑大方,遗患无穷。8 t" Y1 b2 B. u7 p
当今之世界,已进入全球化时代,于庄乡亲也因应时代发展的变化,多走出家门,求学务工,经商参军,或迁异地,或居他乡,星散四方。前述于庄于氏四修、五修族谱,最大之弊端,即在于散居各地的宗亲,很多人未能收入谱中。其恶劣后果便是,几十年后再修续家谱时,后代子孙多有不知本源,欲寻家门而不得,脱续、失续者,不知凡几。前车之鉴,有二房三支十世系下,曾因贫寒困窘拿不出谱费,修谱未续名讳,以致脱续、失续之事。后世续修补入时,诸多繁琐不便。
% h8 a$ q: D/ Y1 i, R/ n" M修谱之事,岂等闲事哉!锱铢必较,无论亲疏,则有失宽宏,不蒂寸光鼠目,何可言修谱?前鉴不远,修谱实当以尊祖敬宗、敦宗睦族之义共勉,务须昭示我后裔。先人所撰谱序有云:善继善述者为孝,尊祖敬宗者为仁。夫仁孝之事,发乎天性,本乎人情,上能效于先人,下能传继于后世者。9 C1 W" f! R* y( S" `# P" o4 {0 k
予有鉴于此,每每有增补修正之意,踌躇多日,无从出口。恰逢2020年岁在庚子,新冠肆虐,时世维艰,各地防控隔离措施颇严,封城封村,交通断绝。予自春节后返徐上工,虑及父母年迈多病,平日探视照顾,有心无力,心有惴惴焉。值此暑期闲暇,返乡短居,以慰亲心。与乡老闲坐中,族中百申、百勇等老辈,言及四修、五修族谱错谬百出,汲汲以重修为事,诉诸于予。予大学就读期间,兴趣在古汉语与古文学,参加工作后执教之余,对谱牒有所涉猎,曾受托为沛县许、张等大族修谱劳心劳力。能效力于本族乡亲,义不容辞,遂慨然应许,愿一力担承之。
7 }$ [) v$ y$ J/ } ~. w此次修正家谱,首先按一世单排谱式,父列于上,子列于下,支分派别,详细排列,自十三世始,至二十四世止,制成谱表,书于大纸,据之制作Excel数据表。其间,就支派房份、排行名讳,随时顾问百坤、百申、百勇、百钦、世芳、世望等。参照百坤提供之五修族谱,遗漏者补之,徙居者收之,失次者序之,名误者改之,务求完善无缺,支支详明。遍询各家,即使因家贫送养他人之子弟,亦详加注明,力求不缺一家,不漏一人。居外年久失联、情况不明者,不注绝嗣,以俟后补。+ O% D$ F" e/ j2 r
继之参照四修、五修族谱,商请服务之学校信息网络中心老师,为制作五世同堂谱式表,遂依照一世单排谱表,以世系支派排列,逐家逐户输入电脑,费时数日而初稿告竣。之后由百勇、世芳、世望、吉望到户通知,各家带户口本来稽查核实,并将一世单排谱Excel表及族谱初稿发布“于庄一家亲”微信群,俾使居外乡亲查看核实,查漏补缺,逐一完善。
7 v" S& ]/ t+ ]4 s3 j平日族人多劳碌,或对宗族之事,漠不关心,知之甚少。同一族人之中,名讳重复者甚众,即可窥一斑。族谱未修前,询及三世以上,鲜有知者;族谱既成,虽十世之远,靡不能言。谱之所系,岂不重欤!
. Y' s7 l1 K4 M6 a此次修正家谱,实属分内之事,举手之劳,不涉经济,不向乡亲收取分文。谱成之后,百申愿独力出资赞助,先期给付伍佰元,拟印刷数份分发村中保存。其后三次付印,随印随改,先后略有不同。已按门头分发两次。其余各家,如有愿意留存一份于家中者,可从群文件中下载一世单排谱Excel表及新编五世同堂族谱定稿,自行打印装裱成册,也可径自拷贝文件保存于自家电脑中。
! K4 B% W2 q9 ~% t; G族谱尚有诸多不明之处。因我村未有旧谱留存,上溯数世,历时久远,先人名讳多有失考不明、传世不详者。据老辈言,原我村老林有墓碑四座,文革中,我村自己拉来三座,戴楼拉走一座。村南机井旁有残碑一座,断为两截,为原生产队安装柴油机底座,百坤、百勇、世望、世富、吉存协力挖出。辨认残存文字,残碑为于庄始迁来祖于洙公长子廷选墓碑。廷选碑文记有二子大柱、兴法,二孙殿莪、和太,四曾孙承三、承元、秉福、秉璠,一元孙天赐。长子大柱见于家谱,有子殿莪,有孙琴书;二修谱记殿莪有次子承三、三子承元;碑文有承三、承元,无琴书此人,恐早夭没有成人。廷选次子兴法、二孙秉福、秉璠不见家谱;二修谱记秉璠有子兆祥。据此残碑考稽清楚,迁来于庄后长门廷选公五世世系情况。
3 s* o# ?2 L. I村西世修承包地,原我村老场院牛屋旧址,埋有墓碑两座。世修、吉望借承包地租种人挖山药之机将两座墓碑挖出:一为于洙公次子廷贵,一为廷贵四子大体。一修谱廷贵记为廷桂,四修谱、五修谱误登为廷柱。一修谱廷桂名下有子大成、大材、大彩三人;廷贵碑文记有大成、大岳、大武、大体四子,殿彩、殿擎、殿孚三孙,秉真、秉仁、秉义三曾孙,元孙兆好、兆进、兆郎等多人。四修谱误将大岳、大武、大体记为于淇公后人廷珍之子,一修谱载明廷珍乏嗣,当据廷贵碑铭改正。一修谱四部所记,大约(岳)子名殿擎,大武子名殿彩,大体子名殿扶(孚)。一修谱四部记殿擎有子秉仁,二修谱记殿彩有子秉真,殿扶有子秉义。其下世系清晰:秉仁有四子兆郎、兆相、兆允、兆玉,后人现居山东单县王岗;秉真有子兆好,后人现居周庄寨。另一座墓碑主人为廷贵四子大体,碑文记有子殿黻,即为廷贵碑所记殿孚、一修谱所记殿扶。殿黻传秉心,秉心传兆进,兆进有弟兆坎,其后无传。6 v5 v' j1 e" D# w
陆续出土的三座墓碑,厘清了家谱中世系错乱的一些问题。老林三座墓碑树立的时间均为光绪二十年(1894年,岁次甲午),为戴楼拉走的第四座墓碑,理应树立于相同时间,墓中主人当是于洙公三子廷璧。现居我村族人除为合一家外,全部都是廷璧的后人。这座墓碑亟待查访寻觅,若湮没不见,实为一大缺憾。
) H. U7 W. X- r2 r. w8 d j国不可无史,县不可无志,家不可无谱。家谱即家史、家志,志家族渊源由来,存列祖宗派名讳,辨支派尊卑行辈,记男女姻戚旧好,上能承先,下能启后。修谱实乃为子孙计长远,亦足见继述之善、尊敬之意也。
8 z/ Q4 V+ m3 v8 T, j0 i+ |是为序。. x% L2 A' c1 c' ]4 G5 U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元二零二零年岁次庚子仲夏吉日
* P' H4 T4 h) k0 S: I二房二支后裔 二十二世孙于吉东拜撰 (图文:于吉东,责任编辑:于大鹏)
/ g0 k, i5 n6 c. G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