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账户
亲爱的游客

欢迎您的光临

已有账号,请

如尚未注册?

第三方账号快捷登陆

  • 客服
    点击联系客服

    在线时间:8:00-16:00

    客服电话

    020-82515729

    电子邮件

    yushizqh@126.com
  • APP

    下载APP

    随时随地掌握行业动态

  •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官方微信公众号

于仙姑塔传奇

2
回复
1476
查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2-12 20:08:5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于老五 于 2009-2-12 20:30 编辑



仙姑塔位于石门山东南方向的于家下河,这里是李沧区的东部,也是李沧与崂山的“分水岭”,与沙子口相距约10多公里。于家下河与王家下河毗邻,从地理位置上看,仙姑塔其实离王家下河很近,但仙姑出自于家下河,姓于名更,所以名正言顺地属于于家下河。因毗邻的几个村落均处李村河下游,便被称为“下河”。其上端村落则被称为“上流”。

    仙姑塔建于1923年,2002年被列为李沧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予以修整。仙姑塔塔前有面南门楼一座,围墙面积约300平方米,砖塔高约20米,为八层八角青砖密檐式建筑,密檐式建筑的特点是完全用砖依照木结构形式,在塔的外表做出每一层出檐、梁、柱、墙体与门窗,但是把各层的高度相应缩小,使各层屋檐呈密叠状,全塔分为塔身、密檐与塔刹三部分。底座以上部分,每层均间隔突起檐饰,底座每个侧面镶嵌石碑上均嵌名人题刻,共七方,在仙姑塔石垛门之上,有清末法部右侍郎兼实录馆副总裁王垿书写“贞闺仙迹”题刻,石垛门下的神龛朝东,意蕴“紫气东来”,内有于仙姑贴金石像一尊,其两侧有泥塑童男玉女各一。两层以上外部皆为封闭式窗饰,有方、圆等不同形状,并在砖饰间涂有红、蓝、黄诸色,十分艳丽,兽头檐饰下且悬有铜风铃。在神龛下方,也就是石头围栏之下,镶嵌有“仙娥洞府”石碑,由王垿撰文,王锡极书写。王垿为书法名家,为何没挥笔书写“仙娥洞府”石碑,而让名气并不十分大的王锡极来写呢?皆因“两王”交情很深。王锡极,字卓泉,号蛰庵,城阳人,其时56岁,王垿65岁,平时常与王垿等清末遗老往来频繁,王垿就把这个展示书法的机会让给了王锡极。当然塔上另有王垿书写隶书石碑一方,当时能让王垿这位大人物如此费神撰文、书写,如果于更姑娘没有一番事迹,怕不容易做到。

   “仙娥洞府”石碑内设有地宫,内有于仙姑棺椁。仙姑塔塔座前后共有两条石头通道,均由白色石头围栏相接,围栏上部通透,由石头祥云花瓶连接,并且在石头楼梯上也如此,为适应石头楼梯的坡度,祥云花瓶出现变形,为倾斜状,但不失庄重。据当地村民讲,仙姑塔每年大年初一至十五开放,平时在清明、端午、八月十五等日子开放。

   笔者在于姓村民的指引下,找到于仙姑家人老宅,说明于仙姑并非神话人物,但其经历,就很传奇了:比如她与村姑同在河边洗衣,眼见电闪雷鸣大雨将至,村姑们纷纷起身往家赶,唯独于仙姑是局外人,该怎么洗衣裳就怎么洗,有一在雨中往家“冲刺”的邻居喊她,她说:“我淋不着,我的头顶有伞呢”,邻居怎么看也没见到伞。大雨过后,满村人都惊叹于仙姑衣裳竟然没有半点淋湿,而且她还从突发的河水中捞起一颗桃子,这颗桃子就是她吃了之后成神的“仙果”。据说仙姑到了女大当婚的年龄,眉清目秀,所以有不少说亲人纷至沓来,她已预料到将来得道升天,所以说亲过程中总有意想不到的蹊跷事发生,阻断了婚姻之路,当然也就无法婚嫁。但也有人对于仙姑抵抗家长制包办婚姻绝食而逝提异议,因为这在当时实为大逆不道,怎么可能因此立塔?笔者认为另一种说法较为确切,即于仙姑能够做到有益众人的事情,因此受到厚爱,有人说于仙姑老宅的泥土冲水能够去除百疾,于是人们将这处老宅里的锅台、土炕的泥土取走等等,因此“造神”。
     
    于仙姑不仅仅是于家下河的仙姑,传说有一年上海突发大火,于仙姑正在天空云游,见状用其扑扇扇了两下,大火立即被扑灭。传说当初建塔时,用的是极结实的木制围栏、楼梯,就是上海信徒捐赠。文革时期,有人想把仙姑塔推倒,但无从下手,就将木栏拆除,又在塔的西南方开挖,试图最终将仙姑塔推倒,今人意想不到的是仙姑塔极其坚实,根本无法推倒,似验证仙姑的威力。一年仅23岁的民间女子由人变神,并因此立塔,殊为罕见。                           




 楼主| 发表于 2009-2-12 20:14:0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于老五 于 2009-2-12 20:18 编辑



传说,崂山华楼宫梳洗楼上有一株仙桃树,不知何日,有桃落在山上流淌下来的泉水中,终日被水浸渍。

在崂山山下有个于家下河村,有农户于守坊,生有一女,名更。其女“容止庄静,生而好洁,性婉顺”(摘自“于仙姑塔铭”--此塔铭作者为“前法部右侍郎弼德院顾问”,清末名家王序,“古不其廪生”书法家王锡极书,“胶澳督办署参议张立珂校阅”,其塔铭内容翔实,非是杜撰。可作为传说的参阅)。

一日,其女与众女伴游玩梳洗楼,于泉水中捡得此桃,看起来不过平平常常一颗桃,且由于长时间浸润在水中,桃子的下面已经有些烂。于姑娘用泉水将桃子洗净,让与众姐妹,看到烂桃一颗,大家谁也不吃。最后仙姑自己吃下了。

回来的路上,天降雨。众姐妹纷纷打伞遮雨,唯有于姑娘一人身上干干净净,未曾淋湿,一直到家(据传有神灵为其打伞遮雨)。

自华楼一游归家后,于仙姑不再吃饭,也很少喝水,终日打坐。缘自梳洗楼之仙桃也。

女大当嫁,渐渐,父母看于姑娘到了成婚的年龄,为其说媒。塔铭是这样记载的:“长为议婚,则私于母曰,儿此生无尘世缘,强之嫁,即速之死矣,父母不听”,婚期日近,“仙姑遂日夜闭目坐,不语亦不食,惟饮清水少许”。

一个大活人,长时间不吃不喝,他父亲急了:哪有血肉之躯不吃喝而不死的,难道是我的德行不够,招致我女儿身上出现邪祟之事吗?

而于姑娘从此“不饮水”,两日后忽然开口对他妹妹说:“父母恩今生难报矣”,说罢跏趺而逝,年仅二十三岁。三天后根据佛教的礼仪为其殓,令乡邻惊奇的是,于姑娘“体软而轻,貌如生”,太不可思议了,“乡邻惊异,呼为仙姑”。大家决定立祀建塔以纪念仙姑和这件事情,可是他的父亲不同意,最后还是建成了。原塔修建于1923年,可见于仙姑应是民国初年仙逝。

此传说,在崂山周围广大地区颇为流传,我小时候就常听母亲讲起。唯版本不同,内容略有出入而已。神奇的传说代代流传,信也?不信也?去看看更有说服力,于家后人今天仍旧繁衍在于家下河村,人丁兴旺。

前几年去凭吊过于仙姑塔,当时周围一片菜地,今天再去,塔已经修葺一新,建了院墙,后面还正在盖纪念堂。最重要的是,欣喜地看到,此塔已于2002年被列为“李沧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在纪念碑文中写道,李沧区政府在牵头重修仙姑塔的过程中,得到了乡邻的大力支持。我感觉最重要的是要感谢政府,政府作了一件好事,使得百年文物得以流传后世,不至于毁在我们这一代人手里。

佛教里面有一套看人的标准,看什么人,就是看去世的人:“顶圣眼生天,心窝生人间,饿鬼从腹出,地狱脚底板”,什么意思?就是如果去世的人,全身都凉透了,而头顶即百会穴,犹温,最后才凉,那么此人成佛做祖而去;以此类推,眼睛最后凉,则是升天,下面以此类推。严格地说,于仙姑不属于佛门中人,她的去处也应该属于“眼生天”这里。

行程攻略:市区可坐车到李村,在李村坐128路车,打卡,在于家下河下车即到;也可从市区直接坐365路车(非打卡),票价2元左右,到毛公头(好像是这个名字)下车,前走一站路即到。


发表于 2009-3-27 21:34:44 | 显示全部楼层
支持亲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寻根问祖热线

13105230123

服务时间:工作日9:30-21:00
广州市黄埔区科珠路232号1栋401-2
邮箱:yushizqh@126.com
  • 官方微信→

  • 手机触屏版→

Powered by Discuz! X3.4© 2001-2013 Comsenz Inc.模板制作:Neoconex星点互联

技术支持 皇松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粤ICP备20068981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