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账户
亲爱的游客

欢迎您的光临

已有账号,请

如尚未注册?

第三方账号快捷登陆

  • 客服
    点击联系客服

    在线时间:8:00-16:00

    客服电话

    020-82515729

    电子邮件

    yushizqh@126.com
  • APP

    下载APP

    随时随地掌握行业动态

  •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官方微信公众号

于竹坡、于以振父子小传

2
回复
1313
查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8-8 19:31:0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于老五 于 2009-8-8 19:32 编辑

于竹坡先生名凤藻,字竹坡,生于清光绪六年(1880年),先生幼小敏悟,喜读书,早年经试院举为秀才,素有爱国为民之志。光绪末年,满清政府选派公费留学生出国学习。当时被选中的一些人不愿出国学习,他毛遂自荐,被荐派赴日留学,成为金坛的第一个赴日留学生。

  于竹坡考入早稻田大学林业系学习。那时孙中山旅日组织同盟会,他热烈拥护孙中山“驱除鞑虏,恢复中华”的革命主张,毅然参加了同盟会。回国之后,他在乡里倡导革命,秘密宣传,唤醒民众,揭露清廷政治腐败对外丧权辱国。辛亥革命之初,于竹坡先生在金坛发展同盟会新会员,参加的有于秋墨、谢用卿、李进之、吴企南、陈培均、陈平均、巫爱棠、谢培德等人。

  辛亥革命时期,民间掀起剪辫子的热潮。于竹坡先生首先自己带头剪掉辫子,“割去尾巴”,表示与清廷决裂。于竹坡还身穿西洋燕尾礼服,头戴高统大帽,手拿剪刀,站在大街心,看到拖辫的人,走上去就把人家辫子剪掉。那时不少人怕“变天”,不肯剪。有些士绅、秀才更是引经据典说什么发肤乃受之父母,不可毁伤,还诽谤先生说:“于疯子胡闹了,在街上拦人乱剪辫子哩!”

  剪辫风过后,妇女“放足”兴起。于竹坡先生在茶馆或庙戏场上,向民众宣传:一千几百年以来,封建社会为了压迫和愚弄妇女,把脚裹成三寸金莲。俗话说得好,“裹足成三寸,眼泪淌几盆”。这是束缚妇女、摧残妇女的恶习俗。那时一班有知识的妇女纷纷带头响应,把小脚放成了“黄鱼脚”。

  前清金坛没有学校,只有私塾。清末民初,于竹坡先生会同吴企南、段惺吾、许励卿、李进之等先生创办了私立启明小学,校址在试院西边文昌宫内。初级班为4年制,高小班为3年制。管文蔚、管文炳、贺洪生(后改名仰先)等人都是这所学校毕业的学生。于竹坡先生曾说过:“启明,就是启发文明,我们要使后一代有新的知识,光是‘子曰’、子曰’死读四书,是不合潮流了,要用启发式灌输文明知识。这就是启明学堂办学的宗旨。”民国建立后,于竹坡又创办第二所私立小学,名之乐(音“校”)群小学。校址在孔庙内的尊经阁和西射圃庑屋里,聘请了朱孟科、邓正芳等先生为老师。还附设手艺学习班,招收贫家子弟入学。除教文理算各科外,还传授竹木工、编织、林圃等技艺,实际含有勤工俭学的意义。

  金坛过去没有公园,是于竹坡先生带领师生们在东门城脚根一片荒地上,广植树木,冠名为“学校园”。后来于竹坡先生又把城隍庙前的两棵合抱的大梧桐树移植到“学校园”门口。绅士们讽刺说:“于疯子又在胡闹了,这么大的树能移得活吗?”于竹坡是学林业的,他用一块红布系在一根绳子上,记好朝南的方向,两棵合抱的大梧桐树,居然给他移活了。他利用每年整枝下来的树枝搭了个茅亭,园林才粗具雏型。后来北伐胜利,民国十七年“学校园”正式开辟为中山公园。

  孔庙西侧,原是明清时代老县衙官舍,经太平天国战争,已变为瓦砾场。于竹坡先生为乐群学校开辟操场和苗木基地,自己带领学校师生平整土地,捡去瓦砾。北伐军兴起,驻城部队平日在此军事训练,基地面积随之扩大。民国十七年这里正式开辟为体育场,命名为“公共体育场”。

  于竹坡先生晚年,愤世疾俗,家境困窘,患有精神病。数年之后,这位有抱负、爱家乡、热心教育事业者,英年病逝,卒于民国十八年(1929年),享年49岁。
 楼主| 发表于 2009-8-8 19:36:44 | 显示全部楼层
于以振
出生于金坛城内一个书香门第家庭。其父于竹波,是清末秀才,1906年在日本早稻田大学攻读农林,并在日本参加了由孙中山、黄兴组织领导的中国同盟会。1910年回国后,致力于振兴教育。倾其家财,先后创办了启明小学、乐群小学。他8岁进乐群小学读书。17岁在金坛中学毕业后,考入了上海水产学校。1922年8月,在沪江大学听了孙中山的演说,从中受到深刻启发教育。同年8月下旬,与十几名同学支援上海海员罢工斗争,遭上海护军使署逮捕。经其父营救获释后,又被校方开除。1923年春前往武汉,参加了中国-党地下组织领导的武汉工人纠察队,后任队长。1924年,被选调广州黄埔院军军官校学习,并任黄埔学生军教导团的连长。1925年5月参加中国-党。同年8月,教导团扩编为国民革命军第一军,任某团党代表。1926年,广东革命政府发布北伐宣言进行北伐,遂随军抵达上海。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从上海率部分革命人员到达江西南昌,参加了“八一”南昌武装起义。几经转折、辗转,到达陆海丰地区,在中共东江特委领导下,参加了陆海丰农民第三次武装起义。1928年春,国民党反动派向陆海丰大举进攻时,他突出重围,经长途跋涉,到达上海,与中共党组织取得联系,分配在法租界从事党的地下工作。同年12月17日,以“煽动工人、学生闹事,扰乱社会治安”罪,被法租界巡捕房逮捕,随即被引渡到国民党上海公安局。经数次审讯,未暴露身份。不到一周,经党组织营救获释后,仍在上海坚持工作。1929年2月,被派往苏联莫斯科东方劳动者-主义大学学习。1931年初回国,先后任中共上海南区,南市区区委书记,易名肖炳生。当时,革命虽处于低潮,仍不畏艰险,机智勇敢,忘我地工作,出色地完成了上级交给的各项任务。1933年2月,外出工作途中,被敌跟踪,到公共体育场遭逮捕,关押在龙华国民党淞沪警备司令部。经严刑审讯,拒不供认。被判徒刑14年,转押到苏州国民党军人监狱。在狱中,在党组织的帮助下,联系了狱中的-党员11人,建立党支部,并任书记。组织和领导了改善狱中生活待遇等斗争,由于叛徒告密,狱中党组织遭彻底破坏。他等9名中共党员被押解南京,由国民党军政部军法司重判,被加刑8年2个月,交军人监狱执行。1936年3月18日,在狱中遭惨毒打。拖回监房时,口吐鲜血,卧倒不起。尔后,伤势日益加重,又便血不止。经难友斗争,狱方才派医诊治,但并不采取急救措施。4月11日下午3时,与世长辞。临终前,难友们应他的要求,扶他站立起来,手扶铁窗,唱起了《国际歌》,面对敌人嚎叫斥骂,怒目视之,坚持唱完。对难友们说:“要坚持斗争,要站着死,不要跪着生。”在微弱的“中国-党万岁”的口号声中,停止了呼吸。中共中央组织部称他“是一位不可多得的布尔什维克战士”。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寻根问祖热线

13105230123

服务时间:工作日9:30-21:00
广州市黄埔区科珠路232号1栋401-2
邮箱:yushizqh@126.com
  • 官方微信→

  • 手机触屏版→

Powered by Discuz! X3.4© 2001-2013 Comsenz Inc.模板制作:Neoconex星点互联

技术支持 皇松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粤ICP备20068981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