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账户
亲爱的游客

欢迎您的光临

已有账号,请

如尚未注册?

第三方账号快捷登陆

  • 客服
    点击联系客服

    在线时间:8:00-16:00

    客服电话

    020-82515729

    电子邮件

    yushizqh@126.com
  • APP

    下载APP

    随时随地掌握行业动态

  •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官方微信公众号

于蔭霖 河南巡撫吉林于公墓志銘

4
回复
994
查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4-21 20:05:0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于蔭霖 河南巡撫吉林于公墓志銘

日記」若干卷。性孝友,贈光祿公早卒,事母太夫人盡愛盡敬。丁母憂,年逾五十,哀毀盡禮,不飲酒、不宿內者三年:諸子弟皆化其行。配孫夫人。子一翰篤,指分河南候補知府;女三,皆適士族。孫男一,熙曾;尚幼。

  葆田與公弟蘅霖為同年進士,官京師時顧不常見;辛丑歲,同客南陽,始獲朝夕請益。公於奉旨保薦人才,猥列其名;至謂「忠愛之心,老而彌篤,不為絲毫利祿之計」,蓋不啻公之自道云。公原籍太平川,既不能歸,翰篤將卜葬公於南陽府城北之某原,以狀乞為銘。銘曰:青、齊舊族,偉哉于公!少承家學,奮起關東;學得所師,道積厥躬。回翔翰苑,惟孝惟忠。使臣辱國,義憤上疏;遠人窺伺,謂宜遠慮。彈劾樞府,不為聲譽。天子曰俞,是社稷臣;乃命外試,以乂人民。顧見災黎,流轉江濱;乃躬相度,築堤連垠。惟彼憬夷,畏公若神。按察粵東,六條克陳;直道見絀,忽奮忽沈。優游林下,金玉閟音。國事方棘,艱危獨任;戎馬奔馳,強敵是臨。帝鑑忠忱,大任特簡;皖、江、楚、豫,疆符迭綰。忽聞西巡,有淚如潸。鑾輿既返,迎覲洛陽;曰臣多疾,不勝封疆。以人事君,大義尤彰。天不憖遺,逾歲旋薨;宛城之北,馬鬣新增。最公生平,名節無疵;我銘其幽,實無愧詞。公今往矣,匪哭其私;為賢者痛,悠悠我思!

  ——見「碑傳集補」卷十五「督撫(二)」。
 楼主| 发表于 2010-4-21 20:11:0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于老五 于 2011-9-8 09:12 PM 编辑

舒兰于荫霖墓

于荫霖生平
于荫霖(1838—1904),字次棠,又字樾亭 ,室园名为“悚斋”。吉林伯都讷厅太平川(今榆树市黑林镇)人,咸丰九年(1859年)已未科进士。同治元年(1862年),任翰林院编修。光绪八年(1882年),授湖北荆宜施道。光绪十一年(1885年),任广东按察使,次年任云南布政使,光绪十六年(1890年)授福建台湾布政使。光绪二十一年(1894年),以三品顶戴署安徽布政使。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补任云南布政使,未待及任即授湖北巡抚,次年任河南巡抚。在从河南调抚广西时,有人奏称于荫霖刚直、好持己见,加上他本人亦奏请养疾,于是廷议时被解除官职,准备卜居襄阳,后退居南阳(今河南省南阳市)。光绪三十年(1904年),病卒于南阳寓邸,葬于南阳城北,1931年归葬故里,墓地位于现舒兰市天德乡邓家村东。
于荫霖有《于中丞遗书》十二卷(《悚斋奏议》、《悚斋日记》、《悚斋诗存》等)行世。《清史稿》有于荫霖传,其人物条目入编《中国近代史词典》(1982年版)等多部辞书。

于荫霖墓的外貌
009.jpg
于荫霖墓的内部
010.jpg
于荫霖墓前的石香插
011.jpg
于荫霖墓前的石桌
012.jpg
我们现在追寻于荫霖,不仅因为他是出身吉林的名人,更因为他是“吉林三杰”之一、近代著名诗人、书法家成多禄的老师。
  光绪十年(1884年)二月,成多禄从老家来到省城吉林,寓居在崇文书院的景韩堂,每天“课文,课诗,课字”。当时书院山长(院长、校长)为顾肇熙。当年为已酉选拔预科,成多禄取得了选拔的第一名。十一月,赴奉天会考;光绪十二年(1886年),赴选拔朝考,因父亲病逝急急返回,未能如愿。
  光绪十九年(1893年),成多禄与徐鼐霖、于翰笃、钟祺、刘葆森一同前往北京参加顺天乡试,住在城北的宏恩观(位于地安门钟鼓楼后面的豆腐池胡同,原系太监退休后的养老院,现为钟楼菜市场)。成多禄已选为拔贡生,即取得国子监的入学资格。二十四岁时,于荫霖赴京朝考,因父亲病逝未能如愿,所以仍为国子监的学生,仍须参加国子监定时举行的考试。这次在京期间,于荫霖认成多禄为门生。
  成多禄的自订年谱记载了于荫霖辅导他读书备考的情景,“次棠世伯(即于荫霖)教之为文。专主天崇(晚明天启、崇祯年间八股文章所特具的时代风格),似无所得;又教以读书作人之法,极为恳挚。谓看书宜从卷首第一字看起,直至卷末最末一字,方为读过一遍。论学古文,宜学八大家(唐宋八大家),不主汉魏。初令看《小学》、看《通鉴》,再看《正谊堂丛书》[清代名儒张伯行(1651—1725)辑。访求宋以来理学家著作共55种,刊印于世。后左宗棠增为68种],再看五礼、读礼两通考(清秦惠田所著《五礼通考》和清徐乾学所著《读礼通考》)。以此为主,其馀各家随时涉猎,可矣。”
  在自订年谱中,成多禄还记载到,“考国子监,八百馀人余取第一。次师(即于荫霖)喜,以为此科当可获隽(科举考试得中)。”然而,“乃八月八日甫入场,即感寒大病,昏昏然不复省人事,遂狼狈而出。”成多禄考场的遭遇,令于荫霖深深为之惋惜,同时也寄语勉励。可是成多禄归家后,从此不再作科举之想了。
  但于荫霖对成多禄教益颇多。成多禄在科场上虽不如愿,回到吉林后仍苦读不已,仍然时刻铭记着于荫霖的教诲。他在年谱中记述,光绪二十年(1894年),“余与徐敬宜(即徐鼐霖)读书北山萧寺(玄天岭上的真武庙)中。看书、读古文,一遵次棠师之教。”
  由于相距太远,于荫霖与成多禄虽然无法相见,但他们的师生情谊却延续下来。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成多禄与于荫霖的外甥、崇文书院山长(院长)王文珊过从甚密。王文珊(1844—1918),字少石,汉族,亦为榆树市黑林镇人,光绪八年(1882年)壬午科举人,吉林近代教育家。光绪二年至二十二年(1876—1896年),两次出任伯都讷种榆书院山长、主讲和吉林府崇文书院山长、主讲。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清廷废科举后,先后在省立师范馆任教,倡导建立吉林中学堂,创办省教育总会并任会长,建省立女子师范学堂并任监督,吉林著名爱国者和革命者谢雨天、穆木天、王希天、王朴山、孙宗尧等都得到他的教诲和资助。成多禄与王文珊赏奇析疑,颇相知爱。两人经常住在一起研究教育,探讨书法、绘画和诗词创作。
  于荫霖逝世以后,成多禄感念师恩,从其日记中搜辑佚诗,手抄而成《悚斋诗存》,于民国十五年(1926年)影印刊出。

世评于荫霖
  于荫霖被公认是有清一代极少数不隶属旗籍,生长在关外,又做大官的汉人之一。他去世后,清朝廷追封其为地方巡抚加三级、头品顶戴并在国史馆立传,其爱国行为得到极高的历史评价。
  于荫霖是艮峰学派创始人倭仁的弟子。倭仁(1804-1861),字艮斋,一字艮峰,乌齐格里氏,属河南省驻防军,清蒙古正经旗人,理学家、大学士。此学派因其字而名,笃守程、朱之学,以省察克治为要,在政治上顽固守旧。于荫霖相从问学,颇得其赏识。道光末年,倭仁标榜理学,以卫道者自居,成为守旧派的首领。他反对任何基于外国模式的改革。倭仁有多部著述,于荫霖的《奏议》(见图)、《悚斋日记》等亦被视为该学派的代表作。此派为当时保守思想势力的代表之一,其影响颇大。笔者在杨家骆编、鼎文书局1973年出版的“中国近代史文献汇编”《戊戌变法文献彚编(第一册)》一书的第543—544页中,找到了于荫霖《悚斋日记[节录]》(见图)。另有台湾出版的《 近代中国史料丛刊(223-224)》中也收录了《 于中丞(荫霖)奏议·悚斋日记》。
  不过,于荫霖倒不是刑部尚书启秀那样的腐儒,更不是倭仁另一弟子徐桐那种“神既全离、貌亦不合”的假道学。他与张之洞、黄体芳、张佩纶并称“翰林四谏”,共同反对外交上的投降,指斥内政中的腐败。从光绪八年外放湖北荆宜施道以后,久任外官,虽然也镇压过义和团运动,但凡所施为,都是孜孜以“为民兴利除弊,振兴文教”为急务,略有康熙朝理学名臣汤斌、陆陇其的意味。
  光绪四年(1878年)六月,清政府派崇厚前往俄国交涉索还新疆伊犁。崇厚迫于沙俄压力,于次年十月二日擅自与沙俄签订丧权辱国的《里瓦几亚条约》,使沙俄取得政治经济、赔款和割让领土的权益。为保卫国土,保护民族利益,于荫霖“不畏强御”,与张之洞、黄体芳、张佩纶联名上奏朝廷,列述崇厚的卖国行径,要求严处。清廷迫于四位大臣和人民的压力,宣布不承认《里瓦几亚条约》,将崇厚革职问罪。
  光绪八年(1882年),秋雨连绵河水暴涨,荆宜地区两岸农田大部受淹。于荫霖一面组织开仓放粮救济灾民,一面组织农民“疏支流,泄积潦”,浚治汉江,改筑紫贝渊石闸为朝天坝,使两岸居民皆免受水害。于荫霖重视治学,创办了荆州书院,并聘知名学者任山长,培育出了众多英才。
他为官清廉,鄙视贪占。任湖北荆宜施道时,一英商偷漏宜昌关税之事败露,便以重金贿赂他求免。于荫霖秉公拒贿,当廷责问,令其补足税款。
于荫霖后来的擢任,得益于张之洞的保荐。张之洞跟于荫霖在广东便共过事,相知有素。但在张之洞任湖广总督、于荫霖任湖北巡抚时,两人却不大投机,原因为张之洞赞成行新政。戊戌政变之后,张之洞对新政仍未忘情。而于荫霖颇不以为然,因而又落入历来“督抚同城”势不可免的故辙,明争暗斗,格格不入。只是于荫霖对整顿税收、勤理民事颇有绩效,再则顾念旧时的情谊,所以张之洞还能容忍得下,保持一个虽有裂痕、勉可弥补的局面。在此期间,于荫霖对贪官污吏深恶痛绝,查出贪吏均予严惩,曾“劾酷吏三十余人”。
于荫霖为官之际,虽远离家乡,但时时念及东三省边防事务。光绪五年(1879年),上书陈述吉林邻俄形势,请派知兵重臣驻吉林和黑龙江艾辉(今爱辉),以珲春、宁古塔(今宁安)、三姓为行营。光绪十二年(1886年),在朝上面陈东三省防俄事宜,于是有“练兵三万”之旨。光绪二十年(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后,于荫霖添募兵丁万人赴奉天,从山东请来将官,从江南求来兵械,佐援依克唐阿军。光绪三十年(1904年),日俄战争爆发,东北三省作为战场,于荫霖对此甚感忧虑,不久患腹泻,竟从此不起,郁郁而终。
于荫霖晚年潜心于儒朱理学,虽然生活富贵,但服食不改儒素,朱子之书不离案侧,一时被传为佳话。

发表于 2010-4-24 23:30:36 | 显示全部楼层
损坏的很严重!
搜索乃楼主的一大嗜好!
发表于 2011-9-8 20:56:05 | 显示全部楼层
资料真的不錯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寻根问祖热线

13105230123

服务时间:工作日9:30-21:00
广州市黄埔区科珠路232号1栋401-2
邮箱:yushizqh@126.com
  • 官方微信→

  • 手机触屏版→

Powered by Discuz! X3.4© 2001-2013 Comsenz Inc.模板制作:Neoconex星点互联

技术支持 皇松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粤ICP备20068981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