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于大爷的夕阳红# s1 U0 E* \+ ^: ]% r
/ j. |# `8 o/ `* Y6 r: E0 F
天津华明镇北于堡村是个有500多户、3000多人的村子。64岁的于海水是北于堡村的村民。
$ D# U$ V8 ^8 |. P0 E 与土地打了一辈子交道的于大爷,是个名副其实的种田好手。在北于堡村的土地被“整合”前,于大爷除了侍弄自家的土地外,还在村里承包了好多亩地,“最多的时候承包了200多亩”,种植西瓜、棉花、高粱和玉米等农作物。年景最好的时候,于大爷一年种地的收入达到8~10万元,一般年头,年收入则在2万~3万元。" D: ]. F& F7 l( `
现在,于大爷和67岁的老伴住在华明家园里一套2层建筑面积70平方米的单元房内。于大爷的两个儿子也住在华明家园里,大儿子家的房屋面积有90多平方米,小儿子家有105平方米。2 n/ ?) M3 m5 q4 ^. O" D
“2007年底,自家的宅基地换了这3套房。”于大爷告诉本报记者。在他看来,自己受了一辈子的累,“南、北于堡,赤土都算上,数我受的累最多。”于大爷说,而像华明家园里的房屋每套价格都得有几十万元,要是没有政府的宅基地换房政策,别说他自己,就是他的孩子、孙子也不一定能够买得起。现在,通过宅基地换房,他和孩子们搬上了楼,不用自己生炉子,他和老伴每月还可各领500元的养老补助,“生活真是幸福极了”。
% a3 e$ l0 x1 S T( I “我和老伴两个人每月总共1000元的生活费,只要没有大病,吃个菜,抽个烟,生活费还能略有结余。”于大爷告诉本报记者,现在他和老伴每天的主要活动挺充实,爱好评戏的他几乎每天晚上都要到位于华明家园第四居委会一层的居民活动室参加评剧协会的活动。
6 @: W4 h5 r4 _0 k) r 于大爷是评剧协会里的鼓师。他告诉本报记者,协会里有爱好评剧的票友40多人,最小的50岁,最大的70多岁,都住在华明家园,各个村的都有。每晚7点到9点,是评剧协会的活动时间,“再晚了怕影响周围邻居们休息”。" d* S, N1 Z0 S$ d
“现在因为居委会又成立了京剧协会,考虑到爱好京剧的票友也要活动,评剧协会的活动改在了每周一三五日的晚上,京剧协会则是每周二四六的晚上。”于大爷说。
2 A, ~8 l- P) ]2 l5 B; t; h$ x 在宽敞明亮的活动室里,于大爷给本报记者展示了他们协会存放在这里的“装备”――各种锣鼓家伙、弦、笙等乐器,还有一个扬声器。而当晚,于大爷和协会的老人们来此则是为了排练元宵节庆祝活动。“到时候,华明镇各个村都会出秧歌队来表演。”说这话时,于大爷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D& N! C* p( B0 L6 e1 K+ Q: O
有了孙子孙女后,于大爷对于搬到华明家园后,孩子们教育条件的改善感受颇深。“教育环境、师资力量都提高了。”他说。而教学质量的提高,也使得近两年从华明镇考上天津市东丽区重点中学一百中的孩子的数量从原先的几人猛增到50多人。1 F5 T$ b0 R: j. j/ I
“以前在村里住的时候,生炉子,扫院子,拾柴火,倒泔水……家务活太多了。”于大爷给本报记者细数着搬上楼之前的种种不便。“现在,在家里不用干什么活了。”他告诉本报记者,他把以前种地时用过的农具都存放在了所住楼房地下一层自家购买的一间20多平方米的房间内。
0 v% E A- R, ?; s# f “舍不得扔,有感情了。”他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