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账户
亲爱的游客

欢迎您的光临

已有账号,请

如尚未注册?

第三方账号快捷登陆

  • 客服
    点击联系客服

    在线时间:8:00-16:00

    客服电话

    020-82515729

    电子邮件

    yushizqh@126.com
  • APP

    下载APP

    随时随地掌握行业动态

  •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官方微信公众号

唐代河南于氏家族文学缉考

2
回复
1232
查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7-10 18:22:4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论坛好长时间也没有出现一些叫人眼光一亮的资料了,我也沉寂了一些日子,发一些著名学者对于姓文化研究的成果出来,以期激起大家的热情)

沈文凡 孟祥娟

作者简介:沈文凡(1960-),文学博士,吉林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中国古代文学。

孟祥娟(1974-),女,吉林大学文学院中国古代文学专业博士研究生,北华大学文学院讲师。

河南洛阳于氏家族的兴起,可上溯到后魏时的于栗磾,至于谨(493-568)“从西魏孝武帝入关,遂为京兆长安人”①。于谨以其卓越的军事才能,历仕北魏、西魏、后周,官至太师,封燕国公,从而开创了于氏家族的百年基业。隋唐时期知名的于姓人物大半出此一族,如唐代入相之于志宁、于頔、于琮,后梁入相之于兢,唐代入翰林之于益、于肃、于琮,均为其后裔。史称于氏家族“文韬武库,凤翔文苑”,②在文学上有可圈可点之处。以下仅就

唐代于氏家族具有文学成就者略加考证。

据《北史》、两《唐书》及相关墓志考其家族世系(列表见文末,其中用粗体字书写者为有一定诗文等作品者),兹逐一考述之。

1.于经野:《新唐书·宰相世系表二》记为户部侍郎。《唐代墓志汇编》中《唐故宣州溧阳县令赠秘书丞上柱国开府君墓志铭并序》有“州将于经野按察江东,特奏公为支使”事,可知于经野神龙末曾为州刺史。《全唐文》卷250 苏颋《授于经野给事中制》称“尚书兵部郎中上柱国于经野……才见推于札翰……可朝请大夫守给事中,勋如故。”

按《旧唐书·苏颋传》:“神龙中,累迁给事中,

加修文馆学士,俄拜中书舍人。”综上大略可知,于经野神龙年间为兵部郎中,后授给事中,神龙末任州刺史。景龙三年在朝,终户部侍郎。

《全唐诗》卷104 存《奉和九日幸临渭庭登高应制得樽字》诗一首,属奉和应制之作,开篇点明时地,续写饮筵场面,再以鸿、鹤照应秋日与登高,最后写侍游应制,以自谦结尾。这是唐中宗发起的一次较大规模的宴集活动,当时共作者众,苏瓌、宋之问、李峤、阎朝隐、韦元旦、李適、苏颋、韦嗣立、李乂、卢藏用、岑羲、薛稷、马怀素、沈佺期、萧至忠、李迥秀、杨廉、韦安石、窦希玠、陆景初、郑南金、李咸、赵彦伯、卢怀慎等人都参与了创作。中宗诗后小注曰:“《纪事》云:时景龙三年。是宴也,韦安石、苏瓌诗先成。于经野、卢

怀慎最后成,罚酒。”或其诗才不敏也。

2.于敬之:《新唐书·宰相世系表二》、《元和姓纂》卷2 记为复州刺史。《全唐文》小传“河

南人,江宁县令。”按《旧唐书·地理志》,武德九年,改金陵为白下,贞观九年,改江宁县。上元二年,改为上元县。则于敬之为江宁县令,当在贞观九年至上元二年间。唐代有二上元,一为高宗(674-676),一为肃宗(760-761)。又据其所撰王轨碑,应生活在玄宗、肃宗朝,《唐刺史考》疑其为复州刺史当高宗时①,当误。《全唐文》卷186 收录其《桐柏真人茅山华阳观王先生碑铭》。详细叙述了王轨一生的经历,其中灵异事件的记载颇具传奇色彩。

3.于颀(726-799):字休明,两《唐书》有传。少以吏事闻,初为京兆士曹参军。乾元二年十二月,史翙镇山南东道,表为判官。三年四月,史翙为乱兵所杀,于颀为其收葬,时称其义。后第五琦署为河东租庸使,累授凤翔少尹、度支郎中、兼御史中丞、转运租庸粮料盐铁等使。元载为诸道营田使,又署为郎官,于东都、汝州开置屯田。大历八年五月,以太府卿为京兆尹。元载得罪,出为郑州刺史。建中二年正月,为河南尹,以无政绩代还。卢杞为宰相,荐为御史大夫。从幸奉天,改左散骑常侍。兴元元年二月,以右散骑常侍兼御史大夫入蕃。贞元四年十月,与董晋等十二人因前任有治绩,德宗亲试其言而后用之。历左千牛上将军,徙大理卿、太子少保、工部尚书,改太子少师致仕。曾参与德宗时的禘祫论争。贞元十五年三月卒,年74。于公异撰于申墓志叙及,言“父金紫光禄大夫、太子少保、谯郡公曰颀,陈力三朝,为国元老”②。

《全唐文》卷443 录有《尊祀武成王议》,按劳格《读全唐文札记》,为令狐建等24 人议,非于颀作。《唐文拾遗》卷23 录《别置推事文例奏》《祀武成王议》,均为奏议性的应用文字。

4.于申(754793):字伯厚。《唐代墓志汇编》收有于公异《唐故朝议郎行尚书屯田员外郎上柱国梁县开国子赐绯鱼袋河南于君墓志铭并序》,墓主即为于申。他“十八擢进士上第,授校书郎、栎阳尉、监察御史,转殿中京兆府户曹,又拜左台监察御史,转殿中,迁屯田员外郎。”贞元九年八月十三日卒,年40。又由同书《唐故尚书屯田员外郎于府君夫人京兆韦氏墓志铭并序》可知,于申约于771 年娶大理少卿韦光弼长女懿仁为妻。于申卒后夫人孀居十五年,元和二年五月卒。

墓志称:“(于申)总角属文,韵谐金石。成童探学,义穷壸要。”《韦氏墓志铭》也称于申“进

士高第,清贯累登,翰苑笙簧,人伦龟玉”。可见于申能文。墓志还记载了于申的一次文学活动:“先时诏赐寮宴麟德殿,上赋诗俾中外属而和之,君时在阙下,因献颂铺陈王风,瑰博温丽,及是奏御,上甚异之,囗囗求左右史,此即其人。”虽难免过誉,且其诗文未流传至今,但其成就可知。

5.于兴宗:刘禹锡《答东阳于令寒碧图诗》序云:“东阳令于兴宗,丞相燕国公之犹子。”《韵语阳秋》卷5“唐宝历中,县令于兴宗结亭其下,名曰涵碧。”《舆地碑记目》卷1 婺州:“《涵碧亭碑》,在东阳县,唐宝历二年。” ③又《唐诗纪事》“大中时,以御史中丞守绵州,后为洋州节度。”

《新唐书·宰相世系表二》,终官河南少尹。综上可知,于兴宗生活在唐穆宗、敬宗、文宗、武宗至宣宗朝,宝历二年时任东阳令,历御史中丞,绵州刺史、洋州节度、终河南少尹。

《全唐诗》卷564 收诗二首。其一《夏杪登越王楼临涪江望雪山寄朝中知友》诗写登楼望远,怅恨独游。其首句“巴西西北楼,堪望亦堪愁”明快如民谣,中段“山乱江回远,川清树欲秋。晴明中雪岭,烟霭下渔舟”则淡雅如白描。诗后小注曰:“初在左绵时,作此诗,和者李朋、杨牢辈,皆朝中之友也。”《唐诗纪事》亦载之。时约大中七年,卢求、李朋、杨牢、王铎、李续、李汶儒、田章、薛蒙、李邺、于瓌、王严、卢栯等都有和诗,刘璐有追和诗,称得上一次规模不小的唱和。其二为方干《涵碧亭》诗首四句,属误收。另与许浑、李群玉、刘商、刘璐、方干有交游。

6.于頔(?-818):字允元。两《唐书》有传。始以门荫补千牛,调授华阴尉,黜陟使刘湾辟为判官。后以栎阳主簿摄监察御史。再迁司门员外郎、兼侍御史。建中四年,充入西蕃计会使,时以为有出疆专对之能。历长安县令、驾部郎中。贞元七年出为湖州刺史,疏凿西湖,埋葬朽骨。改苏州刺史,濬沟渎,整街衢,罢淫祀,为政有绩。由大理卿迁陕虢观察使。贞元十四年,为襄州刺史,充山南东道节度观察。贞元十五年,吴少诚叛,頔率兵赴唐州,收吴房、朗山县,又破之于濯神沟。于是广军籍,募战士,专有汉南之地。累迁至左仆射、平章事、燕国公。于是不奉诏旨,擅总兵据南阳。及宪宗即位,稍戒惧,以第四子尚宪宗长女永昌公主。

次子于方多次劝其归朝,入觐。永贞元年十二月,册拜司空、平章事。元和二年八月封为燕国公。元和三年九月,守司空,同平章事。元和八年二月,因其子于敏擅杀,贬为恩王傅。其年十月,改授太子宾客。元和十年十月,为户部尚书。元和十三年八月卒,赠太保。据《清异录》上记载,于頔曾为鄜州从事。与同僚董天休由谑至讼,其间讥调之诗,著在史牍。“若发诵之,可清欢竟日。目为‘凤凰案’。” ①《唐语林》、《刘宾客嘉话录》记载了于頔的一些轶事。与权德舆、韩愈、灵澈、孟郊、刘禹锡、符载等有唱和交游。工书,尝书唐秀州嘉

兴县宝华寺碑。《全唐诗》卷473 收于頔诗二首。其一《郡斋卧疾赠昼上人》,先写二人为文章之友,接写昼公之品性修为,再写其居处生活之清幽雅淡,续写对昼上人的景仰与思念,最后以心期相契作结。晈然在答诗中将于頔比作南朝刘宋时东林十八贤之一的雷次宗,又将其比作诗人谢灵运,称“真思凝瑶瑟,高情属云鹤。抉得骊龙珠,光彩曜掌握。若作诗中

友,君为谢康乐。”其二《和丘员外题湛长史旧居》,按《全唐诗》卷307 所收丘丹诗《题湛长史旧居》序,诗应作于贞元六年,当时和者甚众,于頔、韦夏卿、李益等人诗作今存。诗中湛长史,指湛方生,是东晋末年著名的玄言诗人,曾在刘宋南平王刘铄幕府为长史。于頔诗对湛长史的居处行止作了简单的回顾,结以“立言咸不朽,何必在青史”,可以看作是对丘丹诗序中“斯人也,而史阙书,然其有一篇,则为不朽矣”的重申。

《全唐文》卷544 收文三篇,另《全唐文补编》卷62 录《顾渚山题名》《碧玉潭题名》及《与王纬书》两句。其中《释皎然杼山集序》概括了自诗经以来的诗歌发展历程,举出谢灵运与谢元晖两位代表性诗人,引出晈然的家世出身并高度评价其诗歌造诣。《潭州法华院记》述记法华院的兴建原由,记载了杨中丞一家母教子成的经历,颂扬了郑氏与杨中丞之间的母慈子孝。

7.于方(?-822):两《唐书》有记载。元和初任秘书省校书郎。元和八年二月,因于敏专杀案,停秘书丞。后以戚里勋家引用,官至和王傅。家富于财,交结游侠,务于速进。因与元稹合谋解牛元翼之围,被李逢吉令人告发,坐诛,时为长庆二年。《全唐文》卷65 有《流于方等诏》,称“于方罪犯合处极刑,以其父頔顷在襄阳,颇能几谏,不陷不义,方实有之。又念其弟季友,尝联国姻,特宜免死长流端州。”当即为此案,实为先流后诛。又《新唐书·宰相世系表二》载于頔子正方,太原府少尹。此误,正、方应为二人。

《唐文拾遗》卷25、《唐代墓志汇编》收有《唐裴氏子墓志铭并序》,墓主裴承章元和元年十一月葬,署“秘书省校书郎于方撰”。对一个年仅二十而终的青年,无功无禄,似乎乏善可陈,然序文以简明的文字记述了其父裴琚之贬与卒,又写承章之聪勤精敏,婚娶名门,事亲孝敬及哀伤而亡的过程,最后写其亲人的哀悼之情。读罢序文,念及连遭夫、子之丧的裴母,以孤女方嫁二年又遭夫丧的裴妻,千载之下,犹令人心生感伤。

8.于季友:尚宪宗长女永昌公主。官殿中少监、驸马都尉。元和八年,因于敏专杀梁正言奴案,削夺所任官,令在家修省。十二年四月,居嫡母丧,与进士刘师服欢宴夜饮。削官爵,忠州安置。约十五年,授右羽林将军。大和六七年间任明州刺史,曾于明州余姚郡鄮县西南四十里筑仲夏堰,溉田数千顷。与白居易、张祜、范的有交往。

《全唐诗补逸》卷7 收其《范处士在育王寺书碑因以寄赠》一首。范处士指范的,诗赞范的的文章与书法,末尾“遥知松径望,棠叶满山红”,勾勒出山中秋色,见出想念之情。范的和诗今存。《全唐文》卷741 录其《阿育王寺碑后记》,作于大和七年十二月,明州刺史任上。

9.于濆:按《新唐书·宰相世系表二》,当为于頔从孙。然据权德舆《于公先庙碑铭》,于頔兄弟四人,并无于濆之祖。《元和姓纂》亦无此支记载,当存疑。《唐代墓志汇编》收录有《唐故河中府永乐县丞韦府君妻陇西李夫人墓志铭并叙》,墓主韦敏妻李氏,葬于会昌五年正月,署“乡贡进士于濆撰”。按《唐才子传校笺》卷8,于濆科场蹉跎近二十年,为咸通二年裴延鲁榜进士,到过西北边塞,游历于河南、江苏一带。官终泗州判官,后弃官寓居尧山。

《新唐书·艺文四》有《于濆诗》一卷。《全唐诗》卷599 收录其诗45 首,均为五言,是于氏家族中存诗最多的文人。元人辛文房给于濆诗以较高的评价,称“于濆、邵谒、刘驾、曹邺等,能返棹下流、更唱瘖俗,置声禄于度外,患大雅之凌迟,使耳厌郑卫,而忽洗去和;心醉醇醲,而乍爽玄酒。所谓清清泠泠,愈病析酲,逃空虚者,闻人足音,不亦快哉。” ①胡震亨《唐音癸签》“(唐)晚季以五言古诗鸣者,曹邺、刘驾、聂夷中、于濆、邵谒、苏拯数家,其源似出于孟东野,洗剥到极净极真,不觉成此一体。初看殊难入,细玩亦各有意在。

就中邺才颖较胜,夷中语尤关教化,驾、濆谒三子亦多有惬心句堪击节,惟拯平平,为似学究耳。”

欢迎宗亲认领
 楼主| 发表于 2010-7-10 18:23:02 | 显示全部楼层
其诗“大都能从各个不同方面揭示社会矛盾,反映民间疾苦,内容比较充实,思想比较深刻,这在晚唐诗人中确是难得的。” ②其中,《苦辛吟》《野蚕》《古宴曲》《拟古讽》《田翁叹》《山村叟》等篇,对社会上的贫富不均、劳者无获、获者不劳的现象作了鲜明的描述,以劳动者的艰辛穷苦与统治者的腐化享乐强烈对比,沉痛感人。《塞下曲》《沙场夜》《边游录戍卒言》《戍客南归》《戍卒伤春》《陇头水》等十二首,均与戍边征战有关,其中有“凌烟阁上人,未必皆忠烈”的辛辣讽刺,有“赤肉痛金疮,他人成卫霍”的强烈对比,有“自) _+ w& M. x+ s4 V% I5 D
是爱封侯,非关备胡虏”的大胆揭露,均反映出作者对当时社会的不满与抨击。另有一些怀古感怀之作,也多有现实内容,不作无病之呻吟。从艺术风格上来说,于濆诗在质朴的语言中透露着尖刻辛辣,于冷峭的笔调下显现着讽刺锋芒。《唐文拾遗》卷30 收于濆《囗囗志铭并序》,即前文所引李氏墓志。
: z0 U/ _6 I; M+ |: \& z) e10.于可封(?-763?):据《翰林院故事》,于可封至德以后自补阙充翰林学士,出为国子司业。
$ [3 y7 o3 o, ~& x  D6 k; h又据《重修承旨学士壁记》,于可封入翰林后,又迁礼部员外郎、知制诰,此后除国子司业,出院。宝应二年十月,吐蕃侵入京师,立李守礼子承宏为帝,以于可封、霍瓌等为宰相,且逼于可封为制封拜。旬余,吐蕃退,郭子仪率众入城,承宏死于虢州,于可封或即卒于是时。又据《全唐文补编》卷59《于夐神道碑》,知其“好释氏”。《全唐文》卷621 录《至人心镜赋》一篇,以“人心融道,清鉴应物”为韵。以“至人用心,若镜有旨”开篇,之后比照心、镜,再以至人之朗鉴,喻水镜之澄清,通篇将至人、心、镜三者紧密联系在一起,又严格遵守用韵限制,当即以此文及第。
/ y% Y+ w- d& k  V2 r; N2 A# f- G) g; G11.于邵(约715-795 后):字相门。两《唐书》有传。据《旧唐书》,于邵曾祖筠,此与《新唐书•宰相世系表二》异。《元和姓纂》卷2:“筠,太仆卿,元孙抱诚,成州刺史,生邵、郢。”岑校以为《姓纂》可信,则邵为筠五世孙。于邵天宝末进士登科,以书判超绝,授崇文馆校书郎。累历使府,入为起居郎,再迁比部郎中,后出为道州刺史,未就道而转巴州。励州兵以拒夷獠,遣使说喻,儒服招降。节度使李抱玉以其事上闻,超迁梓州,以疾不至,迁兵部郎中。西川节度使崔宁请留为支度副使。寻拜谏议大夫、知制诰,再迁礼部侍郎、史馆修撰。以撰上尊号册,赐阶三品。建中元年,任礼部侍郎。又为三司使,与御史中丞袁高、给事中蒋镇杂理左丞薛邕诏狱。建中二年,知贡举,崔元翰、崔敖、崔备三人,以府元、府副、第三人依次及第③。四月,贬桂州长史。贞元初,除原王傅,四年九月,赓和德宗宴群臣曲江诗,居次等。后为太子宾客,与宰相陆贽不睦。八年,以右谏议大夫知制诰出拜杭州刺史,以疾请告,坐贬衢州别驾,九月,移江州别驾。卒年81。于邵性孝悌,行修洁,
8 k! ~. @: Y+ }+ ~: Q! B! g且善识人,称樊泽有将相之材,擢崔元翰进士高第,升独孤授宏词甲科,人称其当。有集40 卷。与包佶、权德舆有诗文往来。贞元四年九月,唐德宗诏群臣宴曲江,自为诗,敕宰相择文人赓和。百僚皆和。德宗亲自考校,以刘太真及李纾等四人为上等,鲍防、于邵等四人为次等。此诗今佚。《全唐诗》卷252 收于邵《释奠武成王乐章》组诗共五首,为德宗贞元中补造。于邵是唐代宗、德宗时期的大手笔,当时大诏令,必出其手。《全唐文》收录于邵文7 卷,近150 篇,在于氏文人中存文最多。文备颂、表状、判、书、序、记、论、# Q4 C3 x3 o4 H# @& a
赞、箴、碑、传诸体,举凡军政国务、论事陈情,立意见于笔端。赠别宴集、谈诗论文,风情显于纸上。疏桐衰柳,遐荒秋景增离人之惆怅;青溪白云,零桂凉风引迁客之归思。大略论议有体,赠别有情,干谒有节,摹景绘形,尤其可观。又《全唐文补编》卷55 补《李翰林墓碑》,《唐代墓志汇编续编》收《大唐故太原祁县尉黔囗道采访判官赠尚书兵部侍郎南阳樊公墓志铭并序》,此文又见《全唐文补遗》第4 辑,撰于贞元九年,署“金紫光禄大夫上柱国常山郡开国公于劭撰”。
. b$ L# ?9 B6 o/ v3 [  k12.于尹躬:按《登科记考》、《唐诗纪事》,大历年间第进士,元和六年以中书舍人知贡举。同年,坐其弟皐谟以赃犯罪,左授洋州刺史。《全唐文》卷660 有白居易《贬于尹躬洋州刺史制》:“中书舍人于尹躬,其弟臯谟,赃污狼籍,虽无从坐之法,合当失教之责。然以典职诏命,恭勤五年,我即念劳,尔宜思过。”可知其此前五年间知制诰。《全唐诗》卷305 收其《南至日太史登台书云物》一首。诗人用前八句敷衍题意,后四句在颂扬的同时紧扣题中“云物”,以祥云缱绻作结,颇有余味。唐人裴逵有同题之作,二者用韵相同,或即作于同时。《全唐文》卷455 录有《进贤冠赋》一篇,以圣朝崇儒服以旌德为韵。赋首先由“贤”与“冠”的关系引出进贤冠的作用,又详述其制作制度与差别,最后强调进贤冠为“列士崇德之规,烝人立身之镜”,照应开篇。当为应试所作。8 O0 e# @! \. E
13.于臯谟:元和初为粮运使,因盗用官钱,于元和六年流岭南,中使杀于中途。《全唐文补编》卷59 有唐宪宗元和六年五月《于臯谟董谿等除名配流敕》。《元和姓纂》卷2 引《丛编》13 引《复斋碑录徐偃王庙记》,臯谟撰,贞元十年立。全文未见。14.于德晦:《全唐文补编》录其《华岳题名》,称“监察御史于德晦,……大中六年三月廿四日同谒金天。”可知大中六年时任官监察御史,历官左散骑常侍,杭州、同州刺史。方干《寄杭州于郎中诗》,或即其人。
; c6 C6 \9 T. p! R7 J/ r9 `- A6 D7 Z《全唐诗补逸》卷6 有《歙郡有黄门楼北瞰黄山山势中拆若巨门状因题一绝》一首。《全唐文补编》录《华岳题名》。另《元和姓纂》卷2 引《庐山记》五:“《有唐庐山简寂观熊君尊师碣》,门人三洞弟子朝散大夫使持节杭州诸军事守杭州刺史于德晦撰。”文今不存。1 a! r* Q4 L$ K, q- ]- W: A9 n
15.于志宁(588-665):字仲谧,本宣道子,出继宣敏。两《唐书》有传。《全唐文补编》卷10收有令狐德棻所撰《大唐故柱国燕国公于君碑铭并序》。三者相较可知,大业十年,于志宁为清河县长,后因兵乱弃官归乡里。十三年,迎唐高祖于长春宫,授银青光禄大夫。李世民为渭北道行军元帅,召补记室,与殷开山等参赞军谋。义宁二年,加授左光禄。武德元年九月,拜秦王友。四年,授天策府从事中郎,侍从征伐,兼文学馆学士。六年,封黎阳县开国子,河南度支军粮使。七年,迁天策府从事中郎。贞观元年,拜御史府长史。三年,迁中书侍郎,加授散骑常侍,行太子左庶子。四年,任兵部侍郎。五年,与孔颖达等侍讲于弘教殿。七年,检校蒲州刺史。十年,进爵为公。十一年,奏功臣不应世袭刺史。此期间撰《谏苑》20 卷以讽谏太子承乾,太宗赐黄金十斤、绢三百匹。十四年,兼太子詹事。十五年,以母忧解职,寻起复。唐高宗为皇太子,复授太子左庶子。十八年,拜金紫光禄大夫,行卫尉卿,判太常卿事。后又以本官兼雍州别驾。二十三年五月,为侍中,参议太宗庙乐。永徽  v8 n5 }, P" J% R
元年,加光禄大夫,进封燕国公。二年七月,参与论争明堂样式。八月,为尚书左仆射,同中书门下三品,监修国史。与长孙无忌等撰定律历格式,又受诏与国子三馆博士、弘文馆学士、张行成、高季辅等增损《五经正义》。三年,与褚遂良、韩瑗、长孙无忌等请立忠王为皇太子。七月,以本官兼太子少师。四年八月,对高宗关于陨石吉凶之问。十月,参撰《律疏》成30 卷,颁行天下。六年十一月,与李勣共册武则天为皇后。七年正月,兼太子太傅。7 @; R4 k$ @  K* r) y- @) s
七月,预修国史成,凡81 卷。九月,论祀天地舆服。十二月,奏置律学。本年,高宗又令志宁与许敬宗、来济、李义府、杜正伦、薛元超等,共润色玄奘所定之经。显庆四年正月,与李勣修定《本草》,并与帝论之。四月,表请致仕,解尚书左仆射,拜太子太师,仍同中书门下三品。许敬宗诬构志宁党附长孙无忌,免职,降授荣州刺史。麟德元年,累转华州刺史,年老请致仕,许之。麟德二年十一月,卒于家,年78。于志宁雅爱宾客,乐引后进,后进文笔之士,无不影附,然多嫌畏,不能有所荐达,议者以此少之。据《新唐书•艺文志》,于志宁参与编撰的著作有《周易正义》16 卷,《尚书正义》20 卷,《隋书》85 卷,《志》30 卷,《大唐仪礼》,《留本司行格》18 卷。著作有《谏苑》20 卷,《于志宁集》20 卷,墓志称“所著文集,勒成七十卷。”+ `* ^2 ], V9 p- ]% M8 J
《全唐诗》卷33 收《冬日宴群公于宅各赋一字得杯》诗一首,写贵客盈门,诗酒筵饮的盛况。令狐德棻、封行高、杜正伦、岑文本、刘孝孙、许敬宗等有同时之作。《全唐诗续拾》卷3 收《四言曲池酺饮座铭》一首,以景物描摹为主。同题者有许敬宗,张文琮、张后胤、沈叔安、郑元等人。志宁诗遗佚颇多,据《旧唐书》卷79《吕才传》:显庆中,高宗以琴曲古有《白雪》,近代顿绝,使太常增修旧曲。才上言曰:“…今取太尉长孙无忌、仆射于志宁、侍中许敬宗等《奉和雪诗》以为送声,合十六节,今悉教讫,并皆合韵。”知于志宁曾有
: d# d1 g" S  V/ H1 W6 y, L《奉和雪诗》。《全唐诗》卷38 有杜之松《和尉卫寺柳》,《初学记》28、《文苑英华》323 均作《敬和卫尉于卿柳》,于卿即于志宁,武德九年为卫尉少卿,贞观十八年为卫尉卿,则于志宁另有《柳诗》。《全唐诗》卷44 任希古《和左仆射燕公春日端居述怀》,又可知于还有《春日端居述怀》诗作。《全唐文》卷144-145 收录于志宁文2 卷,奏、疏、书、启、碑共计13 篇。《唐文拾遗》卷14 收《宏农府君当迁不讳奏》,重收《隋柱国左光禄大夫弘
+ e9 v% u3 Z' ]8 T7 q义明公皇甫府君之碑》。《全唐文补编》卷3 新补《大唐西域记序》(原系张说名下),《赵弘智碑》《周太宗伯唐瑾碑》,另重收三篇缺失文字较多的文章。综上,于志宁存文大半为碑铭,所述又多为元从功臣,从这些文字中仿佛可以看到隋末社会的风云变幻。对太子承乾的三封谏书,出经入史,远取诸周夏,近喻以齐周,引史为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所惜者,忠言逆耳,终不被采纳。2 k0 \/ |9 G  K: ~
16.于立政:字匡时。据《全唐文》卷206 姚崇《兗州都督于知微碑》。可知终官“皇朝吏部郎中,国子司业,太子率更令,梁虢二州刺史,太仆少卿。”《新唐书•艺文三》:“于立政《类林》十卷。”诗文今不存。; j8 q% T: a" n$ ?2 E% M2 ~  H
17.于知微(635-713):字辨机。《全唐文》卷206 姚崇撰《兗州都督于知微碑》,阙文甚多,《全唐文补编》有增补文字。据碑文可知,于知微永徽元年补弘文生,三年,擢第,授太子内直丞,迁授校书郎,兼通事舍人内供奉。后缘亲延累,下迁常州司兵参军、梁州西县令、同州司法、岐州岐山县令。敕授魏州贵乡县令。寻加朝散大夫,行城门郎。不久又兼夏官郎中。出为许州司马,累除蒲、晋、润三州长史。长寿二年制授鄂州刺史,无何,又累除道、利二州刺史。果州流溪县丞邢昙之因使入京,乃以父老等状上请,授检校果州刺史。神功年间,复除恒、阆二州刺史。久视元年改授扬州大都督府长史。长安二年授常州刺史。又除雍州司马,加银青光禄大夫,改授绛州刺史。除太子左庶子,又迁太仆少卿,累封东海郡侯。景云二年封东海郡公,又检校鸿胪少卿。先天二年六月廿三日,卒于长安,年79。碑称其“包括艺文,囗词场而独步,甄明政理,登囗囗而先囗。”“有词令之囗,遂兼8 S5 y% Y' `4 ^( \+ ?5 m) ?
敷奏之职。”4 Y& Y. ~' I1 w( B$ i% I
《全唐文》卷237 录《明堂令于大猷碑》,为其弟大猷所作。大猷卒于圣历三年十月,时知微自称“银青光禄大夫,行太子左庶子,使持节都督兖州诸军事兖州刺史。”碑文开篇即以令长之设与居地之重引出于大猷能“齐其政而不失其宜,修其教而不易其俗”。之后叙其先祖功业与大猷仕宦经历、政绩。写吏人故老之眷恋,增伤逝之痛,回忆旧时故事,添鹡鸰之悲。
/ X/ b5 G+ k% c, H$ y+ w2 f$ Q: I- Y18.于休烈(692-772):两《唐书》有传。自幼好学,善属文,与会稽贺朝、万齐融、延陵包融为文词之友,齐名一时。开元初,举进士,又应制策登科,授秘书省正字。吐蕃金城公主请文籍四种,玄宗诏秘书写赐,休烈上疏谏请不与。累迁右补阙、起居郎、集贤殿学士,转比部员外郎、郎中。以不附杨国忠,出为中部郡太守。安史乱起,肃宗践祚,自中部赴行在,擢拜给事中。迁太常少卿,知礼仪事,兼修国史。肃宗收复两京时,将行大体而礼物: p1 q# L4 F4 H
尽阙,于休烈使属吏与东京留台领,赴于朝廷,并造伎衣及大舞等服,于是乐工二舞始备。肃宗曾问:“良史者,君举必书。朕有过失,顾卿何如?”对曰:“禹、汤罪己,其兴也勃焉。有德之君不忘规过。”休烈因奏请搜访《国史》,然数月之内,仅得一两卷。转工部侍郎,仍修国史。献《五代帝王论》,天子嘉之。宰相李揆忌贤,徙为国子祭酒,权留史馆脩撰。乾元元年冬至,诏百官元日、冬至于光顺门贺皇后。休烈以为不合礼制,奏请罢之。
. [! M" u4 a$ W7 z0 A: G十二月立春,肃宗御宣政殿,于休烈以太常卿读春令。又受令铸造磨刻太常钟磬,皆合五音。代宗即位,因元载之称拜右散骑常侍,仍兼修国史,寻加礼仪使。永泰二年,奏请依旧祠风伯、雨师于国门旧坛,复为中祠,从之。大历二年七月,以右散骑常侍检校工部尚书、知省事,兼判太常卿事,正拜工部尚书,累封东海郡公,加金紫光禄大夫。大历七年九月卒,年81。在朝三十余年,历掌清要,家无儋石之蓄。恭俭温仁,未尝以喜愠形于颜色。而亲贤下士,推毂后进,虽位崇年高,曾无倦色。年老,笃好坟籍,手不释卷。曾与修《唐书》130 卷,. O6 q! }  p9 i) b2 Q
有集10 卷。天宝三年,贺知章因病恍惚,请度为道士,还归会稽,唐玄宗亲自制诗以赠行,皇太子均预送别,轰动一时。《全唐诗续拾》卷15 所载于休烈《送贺秘监归会稽诗》即铺叙贺知章为官、入道、荣归之事。《全唐文》卷365 录文四篇,《唐文拾遗》卷21收《当祭而日食奏》,均为奏议。7 l7 Y3 ~; ?8 }9 y$ I* B: k. a
19.于益:两《唐书》附传于休烈。天宝初及进士第,与其弟于肃相继为翰林学士,终谏议大夫。3 F) A8 e; E  p# ?" M# J
《全唐文》卷371 收录于益《左武卫将军白公神道碑》。永泰元年立,题“朝议郎、礼部员外郎、翰林学士、赐绯鱼袋于益。”可知于益大历前入翰林。! J: S' t" O1 |6 R; _6 D
20.于肃:两《唐书》附传于休烈。与其兄于益相继为翰林学士,大历时以给事中又充翰林学士,终给事中,赠吏部侍郎。《全唐文》卷371 收于肃文《内给事谏议大夫韦公神道碑》,作于乾元二年。碑由地望引起,蕴地杰人灵之意;接叙其生平仕历,品望才行;结以三子任官,寄后人之哀思。8 v1 l: u! b8 x* j- T. B
21.于敖(765-830):字蹈中,两《唐书》有传。登进士第,释褐秘书省校书郎。湖南观察使杨凭辟为从事;凤翔节度使李鄘、鄂岳观察使吕元膺相继辟召。自协律郎、大理评事试监察御史。元和六年,真拜监察御史,转殿中,历仓部、司勋二员外、万年令,拜右司郎中,出为商州刺史。按陶敏考证,于敖在元和末长庆初为吏部郎中。长庆四年二月,李绅贬端州司马,庞严出为信州刺史。于敖时任给事中,反驳制书贬庞严太轻。李逢吉由是奖之,寻转工部侍郎,十月,为刑部侍郎。太和元年正月,为宣歙观察使,兼御史中丞。四年八月卒,. L; j$ a8 V! p* s  Q" j
年66。于敖以家世文史盛名,少为时彦所称。及居官,无所建明,周践台阁,谨顺自容而已,名声益减。尤其对知交庞严落井下石的行为,中外无不嗤诮,以为口实。
( s0 g* r6 w4 }《全唐诗》卷318 收《闻莺》诗一首,写晓莺独鸣,其叫声不仅能唤醒梦中之人,更能清人心骨,陶冶性情。此诗《文苑英华》题作《奉和武相公闻莺》,今可见者,武元衡有《春晓闻莺》,皇甫镛、李益、许孟容、韩愈、王建、杨巨源等人均有和诗,当是元和年间多人共同唱和之作。据陶敏考证,白居易《见于给事暇日上直寄南省诸郎官诗因以戏赠》中于给事为于敖。可知于另有《暇日上直寄南省诸郎官》诗。
' u! @* ~: k2 N' A* p22.于珪:《唐代墓志汇编》、《全唐文补遗》第1 辑均有《唐乡贡进士孙备夫人于氏墓志铭》,, D6 U% c, X: E5 j& @0 z+ Z( s
于氏为于珪之女。由志文知于珪曾第科举,又赴东蜀周丞相征辟,入蓝簿,直弘文馆,参纂新会要,超拟补阙,还曾在崔冢卿金陵幕中监察御史里行。碑文称于珪“直弘文馆,纂新会要,皆析析藻雅。”可见珪亦能文。另据墓志,于珪妻杨氏之父杨敬之,“韩吏部、柳柳州皆伏比贾马,文章气高。”则其妻或亦有良好的文学修养。' t: K% r' j7 D$ P
23.于瓌:字匡德。大中七年进士第一人。娶杨仁瞻妹,因纳函之朝,有朞国恤,宪司纠论,杨仁瞻坐贬为康州参军①。曾为校书郎,朝议郎行御史,湖南观察使,咸通十三年,为韦保衡所逐,任袁州刺史。《全唐文补编》卷85 有刘邺《与同院于瓌判官》,文称于瓌“自冠甲科,迹参戎幕,已擅郄诜之美;仍彰阮瑀之才。发词苑之菁华,高标桂影;从士林之节操,憇歇棠阴。尚书慎选英僚,必资贞实,判官光膺辟命,允副群情。”据此,于瓌还曾为某尚书判官,其详待考。《全唐诗》卷564 收《和绵州于中丞登越王楼作二首》,即为校书郎时所作。此次唱和由于兴宗发起,参与者较多,李续、李汶儒、田章、薛蒙、李邺、王严、刘睽、李渥、刘璐、卢侑、杨牢等人都有作品流传。《唐代墓志汇编续集》有《唐故开府仪同三司守太傅致仕上柱国太原郡开国公食邑二千户赠太尉白公墓志铭并序》,墓主白敏中,葬于咸通二年,由高璩撰文,后书“州吏朝议郎行御史柱国于瓌书”,或书法为其所长。
欢迎宗亲认领
 楼主| 发表于 2010-7-10 18:24:40 | 显示全部楼层

24.于琮:字礼用。两《唐书》有传。布衣时曾客游寿春,与张裼交游,受其礼遇。落拓有大志,虽以门资为吏,久不见用。登进士第,大中十二年春正月,为秘书省校书郎。尚广德公主,改银青光禄大夫、守右拾遗、驸马都尉。咸通四年六月,自水部郎中赐绯入为翰林学士,迁中书舍人。阅五月,转兵部侍郎、判户部。八年七月,以兵部侍郎、诸道盐铁转运使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十月,为中书侍郎。十一年正月,兼户部尚书。十三年二月,为韦保衡所逐,检校尚书左仆射、山南东道节度使。三贬韶州刺史。十四年九月,由岳州刺史为太子少傅。未几,复为山南节度使,入拜尚书右仆射。乾符中同平章事。广明元年十二月,黄巢进犯京师,僖宗出逃,于琮病不能从。黄巢称帝,起于琮为相,琮以疾辞,为巢所害。

《全唐文》卷83《授于琮平章事制》:“银青光禄大夫尚书兵部侍郎充诸道盐铁转运使驸马都尉上柱国于琮,识洞蓍蔡,文穷典谟,居然国华,蔚为人瑞。自策名筮仕,淑问益高。伏蒲彰正直之名,起草著经纶之绩。……可守尚书兵部侍郎中授门下平章事驸马都尉。”据此及其仕历可知于琮当有一定数量的应用文字,惜无流传。

25.于氏(孙备妻)(836865):《唐代墓志汇编》载孙备妻于氏墓志铭,称于氏“下笔成诗,皆葩目涤耳。诵古诗四百篇,讽赋五十首。”又见《全唐文补遗》第1 辑。从墓志记载还可看出,于珪妻杨氏,其父杨敬之“韩吏部、柳柳州皆伏比贾马,文章气高。”则于氏的文学修养源自于父母双方。又据《唐代墓志汇编》之《唐故天平军节度赠兵部尚书乐安孙府君墓志铭》记载,于敖有女嫁孙景商,其子即孙备,孙备又娶其伯舅于珪之女,可见孙于二家世代联姻,而孙备“有文,二举进士”,在这里可以看到一个文学氛围浓厚的姻亲集团。

26.于尚范(613689):字承范。《全唐文补遗》第5 辑有《唐故平州刺史煦山公于府君(尚范)墓志并序》。曾为文德皇后挽郎,解褐益州参军、转右屯卫录事少府监主簿、城门郎。迁长子、雉山、通泉、昌乐四县令,俄授沧州司马、相州长史。迁平州刺史,封煦山公。载初元年六月六日卒,年77。墓志称其“文韬武库,凤翔文苑”,也当有文学创作。

27.于结:为于保宁后裔,仕历不详,仅可知者,曾为吏部员外郎,见《郎官石柱题名新著录》。崔宁在大历十四年奏请以李衡、于结等数人为御史,因杨炎阻而未行。又据《新唐书·宰相世系表》,官终谏议大夫。

《全唐诗》卷272 存《赋得生刍一束》,同卷有郑孺华同题之作,当为应试诗。

28.于公异:于申从叔,《世系表》中没有于公异的名字,但《唐代墓志汇编》、《全唐文补遗》第4 辑所收《唐故朝议郎行尚书屯田员外郎上柱国梁县开国子赐绯鱼袋河南于君墓志铭并序》,署“从叔朝散大夫前行尚书祠部员外郎公异撰”,知其为于颀从弟。两《唐书》有传。少为父母所不容,游学远方,登进士第,文章精拔,为时所称。自游宦成名,不归乡里;建中末,为李晟招讨府掌书记。兴元元年,朱泚平,收京城,公异为露布上德宗,德宗称赏。陆贽素与公异不和,为宰相后,奏公异无素行,约贞元八年,以祠部员外郎放归田里。公

异由是名位不振,轗轲而卒,人士惜其才。

《全唐文》卷513 收于公异文15 篇。最为人称道的是兴元元年所作《李晟收复西京露布》。文云“臣已肃清宫禁,祗奉寝园,钟虡不移,庙貌如故”,令德宗览之泣下,左右为之呜咽。


5 u  K) K, S3 E3 I4 c

家族世系列表:_

* ~1 m! V6 M  {' P' ?7 L: E9 r$ l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寻根问祖热线

13105230123

服务时间:工作日9:30-21:00
广州市黄埔区科珠路232号1栋401-2
邮箱:yushizqh@126.com
  • 官方微信→

  • 手机触屏版→

Powered by Discuz! X3.4© 2001-2013 Comsenz Inc.模板制作:Neoconex星点互联

技术支持 皇松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粤ICP备20068981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