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好长时间也没有出现一些叫人眼光一亮的资料了,我也沉寂了一些日子,发一些著名学者对于姓文化研究的成果出来,以期激起大家的热情) 沈文凡 孟祥娟 作者简介:沈文凡(1960-),文学博士,吉林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中国古代文学。 孟祥娟(1974-),女,吉林大学文学院中国古代文学专业博士研究生,北华大学文学院讲师。 河南洛阳于氏家族的兴起,可上溯到后魏时的于栗磾,至于谨(493-568)“从西魏孝武帝入关,遂为京兆长安人”①。于谨以其卓越的军事才能,历仕北魏、西魏、后周,官至太师,封燕国公,从而开创了于氏家族的百年基业。隋唐时期知名的于姓人物大半出此一族,如唐代入相之于志宁、于頔、于琮,后梁入相之于兢,唐代入翰林之于益、于肃、于琮,均为其后裔。史称于氏家族“文韬武库,凤翔文苑”,②在文学上有可圈可点之处。以下仅就 唐代于氏家族具有文学成就者略加考证。 据《北史》、两《唐书》及相关墓志考其家族世系(列表见文末,其中用粗体字书写者为有一定诗文等作品者),兹逐一考述之。 1.于经野:《新唐书·宰相世系表二》记为户部侍郎。《唐代墓志汇编》中《唐故宣州溧阳县令赠秘书丞上柱国开府君墓志铭并序》有“州将于经野按察江东,特奏公为支使”事,可知于经野神龙末曾为州刺史。《全唐文》卷250 苏颋《授于经野给事中制》称“尚书兵部郎中上柱国于经野……才见推于札翰……可朝请大夫守给事中,勋如故。” 按《旧唐书·苏颋传》:“神龙中,累迁给事中, 加修文馆学士,俄拜中书舍人。”综上大略可知,于经野神龙年间为兵部郎中,后授给事中,神龙末任州刺史。景龙三年在朝,终户部侍郎。 《全唐诗》卷104 存《奉和九日幸临渭庭登高应制得樽字》诗一首,属奉和应制之作,开篇点明时地,续写饮筵场面,再以鸿、鹤照应秋日与登高,最后写侍游应制,以自谦结尾。这是唐中宗发起的一次较大规模的宴集活动,当时共作者众,苏瓌、宋之问、李峤、阎朝隐、韦元旦、李適、苏颋、韦嗣立、李乂、卢藏用、岑羲、薛稷、马怀素、沈佺期、萧至忠、李迥秀、杨廉、韦安石、窦希玠、陆景初、郑南金、李咸、赵彦伯、卢怀慎等人都参与了创作。中宗诗后小注曰:“《纪事》云:时景龙三年。是宴也,韦安石、苏瓌诗先成。于经野、卢 怀慎最后成,罚酒。”或其诗才不敏也。 2.于敬之:《新唐书·宰相世系表二》、《元和姓纂》卷2 记为复州刺史。《全唐文》小传“河 南人,江宁县令。”按《旧唐书·地理志》,武德九年,改金陵为白下,贞观九年,改江宁县。上元二年,改为上元县。则于敬之为江宁县令,当在贞观九年至上元二年间。唐代有二上元,一为高宗(674-676),一为肃宗(760-761)。又据其所撰王轨碑,应生活在玄宗、肃宗朝,《唐刺史考》疑其为复州刺史当高宗时①,当误。《全唐文》卷186 收录其《桐柏真人茅山华阳观王先生碑铭》。详细叙述了王轨一生的经历,其中灵异事件的记载颇具传奇色彩。 3.于颀(726-799):字休明,两《唐书》有传。少以吏事闻,初为京兆士曹参军。乾元二年十二月,史翙镇山南东道,表为判官。三年四月,史翙为乱兵所杀,于颀为其收葬,时称其义。后第五琦署为河东租庸使,累授凤翔少尹、度支郎中、兼御史中丞、转运租庸粮料盐铁等使。元载为诸道营田使,又署为郎官,于东都、汝州开置屯田。大历八年五月,以太府卿为京兆尹。元载得罪,出为郑州刺史。建中二年正月,为河南尹,以无政绩代还。卢杞为宰相,荐为御史大夫。从幸奉天,改左散骑常侍。兴元元年二月,以右散骑常侍兼御史大夫入蕃。贞元四年十月,与董晋等十二人因前任有治绩,德宗亲试其言而后用之。历左千牛上将军,徙大理卿、太子少保、工部尚书,改太子少师致仕。曾参与德宗时的禘祫论争。贞元十五年三月卒,年74。于公异撰于申墓志叙及,言“父金紫光禄大夫、太子少保、谯郡公曰颀,陈力三朝,为国元老”②。 《全唐文》卷443 录有《尊祀武成王议》,按劳格《读全唐文札记》,为令狐建等24 人议,非于颀作。《唐文拾遗》卷23 录《别置推事文例奏》《祀武成王议》,均为奏议性的应用文字。 4.于申(754-793):字伯厚。《唐代墓志汇编》收有于公异《唐故朝议郎行尚书屯田员外郎上柱国梁县开国子赐绯鱼袋河南于君墓志铭并序》,墓主即为于申。他“十八擢进士上第,授校书郎、栎阳尉、监察御史,转殿中京兆府户曹,又拜左台监察御史,转殿中,迁屯田员外郎。”贞元九年八月十三日卒,年40。又由同书《唐故尚书屯田员外郎于府君夫人京兆韦氏墓志铭并序》可知,于申约于771 年娶大理少卿韦光弼长女懿仁为妻。于申卒后夫人孀居十五年,元和二年五月卒。 墓志称:“(于申)总角属文,韵谐金石。成童探学,义穷壸要。”《韦氏墓志铭》也称于申“进 士高第,清贯累登,翰苑笙簧,人伦龟玉”。可见于申能文。墓志还记载了于申的一次文学活动:“先时诏赐寮宴麟德殿,上赋诗俾中外属而和之,君时在阙下,因献颂铺陈王风,瑰博温丽,及是奏御,上甚异之,囗囗求左右史,此即其人。”虽难免过誉,且其诗文未流传至今,但其成就可知。 5.于兴宗:刘禹锡《答东阳于令寒碧图诗》序云:“东阳令于兴宗,丞相燕国公之犹子。”《韵语阳秋》卷5“唐宝历中,县令于兴宗结亭其下,名曰涵碧。”《舆地碑记目》卷1 婺州:“《涵碧亭碑》,在东阳县,唐宝历二年。” ③又《唐诗纪事》“大中时,以御史中丞守绵州,后为洋州节度。” 《新唐书·宰相世系表二》,终官河南少尹。综上可知,于兴宗生活在唐穆宗、敬宗、文宗、武宗至宣宗朝,宝历二年时任东阳令,历御史中丞,绵州刺史、洋州节度、终河南少尹。 《全唐诗》卷564 收诗二首。其一《夏杪登越王楼临涪江望雪山寄朝中知友》诗写登楼望远,怅恨独游。其首句“巴西西北楼,堪望亦堪愁”明快如民谣,中段“山乱江回远,川清树欲秋。晴明中雪岭,烟霭下渔舟”则淡雅如白描。诗后小注曰:“初在左绵时,作此诗,和者李朋、杨牢辈,皆朝中之友也。”《唐诗纪事》亦载之。时约大中七年,卢求、李朋、杨牢、王铎、李续、李汶儒、田章、薛蒙、李邺、于瓌、王严、卢栯等都有和诗,刘璐有追和诗,称得上一次规模不小的唱和。其二为方干《涵碧亭》诗首四句,属误收。另与许浑、李群玉、刘商、刘璐、方干有交游。 6.于頔(?-818):字允元。两《唐书》有传。始以门荫补千牛,调授华阴尉,黜陟使刘湾辟为判官。后以栎阳主簿摄监察御史。再迁司门员外郎、兼侍御史。建中四年,充入西蕃计会使,时以为有出疆专对之能。历长安县令、驾部郎中。贞元七年出为湖州刺史,疏凿西湖,埋葬朽骨。改苏州刺史,濬沟渎,整街衢,罢淫祀,为政有绩。由大理卿迁陕虢观察使。贞元十四年,为襄州刺史,充山南东道节度观察。贞元十五年,吴少诚叛,頔率兵赴唐州,收吴房、朗山县,又破之于濯神沟。于是广军籍,募战士,专有汉南之地。累迁至左仆射、平章事、燕国公。于是不奉诏旨,擅总兵据南阳。及宪宗即位,稍戒惧,以第四子尚宪宗长女永昌公主。 次子于方多次劝其归朝,入觐。永贞元年十二月,册拜司空、平章事。元和二年八月封为燕国公。元和三年九月,守司空,同平章事。元和八年二月,因其子于敏擅杀,贬为恩王傅。其年十月,改授太子宾客。元和十年十月,为户部尚书。元和十三年八月卒,赠太保。据《清异录》上记载,于頔曾为鄜州从事。与同僚董天休由谑至讼,其间讥调之诗,著在史牍。“若发诵之,可清欢竟日。目为‘凤凰案’。” ①《唐语林》、《刘宾客嘉话录》记载了于頔的一些轶事。与权德舆、韩愈、灵澈、孟郊、刘禹锡、符载等有唱和交游。工书,尝书唐秀州嘉 兴县宝华寺碑。《全唐诗》卷473 收于頔诗二首。其一《郡斋卧疾赠昼上人》,先写二人为文章之友,接写昼公之品性修为,再写其居处生活之清幽雅淡,续写对昼上人的景仰与思念,最后以心期相契作结。晈然在答诗中将于頔比作南朝刘宋时东林十八贤之一的雷次宗,又将其比作诗人谢灵运,称“真思凝瑶瑟,高情属云鹤。抉得骊龙珠,光彩曜掌握。若作诗中 友,君为谢康乐。”其二《和丘员外题湛长史旧居》,按《全唐诗》卷307 所收丘丹诗《题湛长史旧居》序,诗应作于贞元六年,当时和者甚众,于頔、韦夏卿、李益等人诗作今存。诗中湛长史,指湛方生,是东晋末年著名的玄言诗人,曾在刘宋南平王刘铄幕府为长史。于頔诗对湛长史的居处行止作了简单的回顾,结以“立言咸不朽,何必在青史”,可以看作是对丘丹诗序中“斯人也,而史阙书,然其有一篇,则为不朽矣”的重申。 《全唐文》卷544 收文三篇,另《全唐文补编》卷62 录《顾渚山题名》《碧玉潭题名》及《与王纬书》两句。其中《释皎然杼山集序》概括了自诗经以来的诗歌发展历程,举出谢灵运与谢元晖两位代表性诗人,引出晈然的家世出身并高度评价其诗歌造诣。《潭州法华院记》述记法华院的兴建原由,记载了杨中丞一家母教子成的经历,颂扬了郑氏与杨中丞之间的母慈子孝。 7.于方(?-822):两《唐书》有记载。元和初任秘书省校书郎。元和八年二月,因于敏专杀案,停秘书丞。后以戚里勋家引用,官至和王傅。家富于财,交结游侠,务于速进。因与元稹合谋解牛元翼之围,被李逢吉令人告发,坐诛,时为长庆二年。《全唐文》卷65 有《流于方等诏》,称“于方罪犯合处极刑,以其父頔顷在襄阳,颇能几谏,不陷不义,方实有之。又念其弟季友,尝联国姻,特宜免死长流端州。”当即为此案,实为先流后诛。又《新唐书·宰相世系表二》载于頔子正方,太原府少尹。此误,正、方应为二人。 《唐文拾遗》卷25、《唐代墓志汇编》收有《唐裴氏子墓志铭并序》,墓主裴承章元和元年十一月葬,署“秘书省校书郎于方撰”。对一个年仅二十而终的青年,无功无禄,似乎乏善可陈,然序文以简明的文字记述了其父裴琚之贬与卒,又写承章之聪勤精敏,婚娶名门,事亲孝敬及哀伤而亡的过程,最后写其亲人的哀悼之情。读罢序文,念及连遭夫、子之丧的裴母,以孤女方嫁二年又遭夫丧的裴妻,千载之下,犹令人心生感伤。 8.于季友:尚宪宗长女永昌公主。官殿中少监、驸马都尉。元和八年,因于敏专杀梁正言奴案,削夺所任官,令在家修省。十二年四月,居嫡母丧,与进士刘师服欢宴夜饮。削官爵,忠州安置。约十五年,授右羽林将军。大和六七年间任明州刺史,曾于明州余姚郡鄮县西南四十里筑仲夏堰,溉田数千顷。与白居易、张祜、范的有交往。 《全唐诗补逸》卷7 收其《范处士在育王寺书碑因以寄赠》一首。范处士指范的,诗赞范的的文章与书法,末尾“遥知松径望,棠叶满山红”,勾勒出山中秋色,见出想念之情。范的和诗今存。《全唐文》卷741 录其《阿育王寺碑后记》,作于大和七年十二月,明州刺史任上。 9.于濆:按《新唐书·宰相世系表二》,当为于頔从孙。然据权德舆《于公先庙碑铭》,于頔兄弟四人,并无于濆之祖。《元和姓纂》亦无此支记载,当存疑。《唐代墓志汇编》收录有《唐故河中府永乐县丞韦府君妻陇西李夫人墓志铭并叙》,墓主韦敏妻李氏,葬于会昌五年正月,署“乡贡进士于濆撰”。按《唐才子传校笺》卷8,于濆科场蹉跎近二十年,为咸通二年裴延鲁榜进士,到过西北边塞,游历于河南、江苏一带。官终泗州判官,后弃官寓居尧山。 《新唐书·艺文四》有《于濆诗》一卷。《全唐诗》卷599 收录其诗45 首,均为五言,是于氏家族中存诗最多的文人。元人辛文房给于濆诗以较高的评价,称“于濆、邵谒、刘驾、曹邺等,能返棹下流、更唱瘖俗,置声禄于度外,患大雅之凌迟,使耳厌郑卫,而忽洗去和;心醉醇醲,而乍爽玄酒。所谓清清泠泠,愈病析酲,逃空虚者,闻人足音,不亦快哉。” ①胡震亨《唐音癸签》“(唐)晚季以五言古诗鸣者,曹邺、刘驾、聂夷中、于濆、邵谒、苏拯数家,其源似出于孟东野,洗剥到极净极真,不觉成此一体。初看殊难入,细玩亦各有意在。 就中邺才颖较胜,夷中语尤关教化,驾、濆谒三子亦多有惬心句堪击节,惟拯平平,为似学究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