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账户
亲爱的游客

欢迎您的光临

已有账号,请

如尚未注册?

第三方账号快捷登陆

  • 客服
    点击联系客服

    在线时间:8:00-16:00

    客服电话

    020-82515729

    电子邮件

    yushizqh@126.com
  • APP

    下载APP

    随时随地掌握行业动态

  •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官方微信公众号

于谦子嗣考辨

8
回复
2215
查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7-11 18:08:5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发此贴并不代表个人认同文章的观点或考证结果,毕竟与我所见到的一些家谱记载有所不同,历史这么长时间了,肯定有所出入,以此为引,以期更多的人来论证并争取在有生之年能有所确辩)
作者钱国莲  项文惠
    于谦(1398一1457), 字廷益, 号节庵, 浙江钱塘今杭州人。我国明代功勋卓越的民族英雄。正统十四年(1449), 蒙古瓦刺部大举入寇, 宦官王振挟持明英宗朱祁镇亲征, 却在土木堡今河北怀来东全军覆没, 英宗被掳。是时, 于谦升任兵部尚书,拥立景帝朱祁任, 力阻南迁。部署军队, 激战九门, 大败瓦刺, 迫使其议和并送回英宗。天顺元年(1457), 英宗复辟, 于谦被徐有贞、石亨等诬以迎立外藩之罪而遇害。于谦力捍北京, 名垂青史,后世不乏为其树碑立传者, 但关于于谦的子嗣尚存疑问。爱草此文略作考辨, 以求方家指正。
据《明史》、《明史稿》载, 于谦之子“ 冕, 字景瞻, 荫授副千户, 坐戍龙门。谦冤既雪, 并复冕官, 自陈不愿武职, 改兵部司员外郎。居官有干局, 累迁至应天府尹。致仕卒” 。①《本朝分省人物考》谓于谦被害时“ 子冕滴戍龙门” 。②于冕《先肃憨公行状》称于谦“ 男一, 即冕女一, 适锦衣卫千户朱骥” 。③于继先《先忠肃公年谱》称“ 永乐二十年, 长子冕生。” “ 宣德四年, 生女, 名橘英。” ④橘英后嫁锦衣卫千户朱骥, 《明史》载兵部右侍郎吴宁“ 为谦择婿, 得千户朱骥” 。⑤毫无疑问, 于谦有子冕, 女橘英。问题在于于冕是否为于谦唯一的儿子。
永乐十六年(1418), 于谦娶翰林院庶吉士董铺之女为妻。董氏知书达礼, 孝敬公婆, 勤俭持家, 两人感情甚笃, 董氏在世时,于谦未曾纳过妾。正统十年(1445)董氏卒后, 于谦亦不再娶妻纳妾, 因而于谦没有庶子。故而实际上, 本文所讨论的仅仅就是于谦与董氏所生之子。又, 于冕《先肃憨公行状》、倪岳为于谦墓所撰写的《神道碑文》、于继先《先忠肃公年谱》、陈善《于廷益传》等均提到于谦有一养子于康, 本文不予讨论。
于继先《先忠肃公年谱》载, 宣德十年(1435)于谦“ 次子生, 未几疡”; 正统六年(1441)“ 三子生, 名曰广”; 天顺元年于谦被害时, “ 有太监裴姓者, 怜公忠义, 窃其少子广而逃之考城, 时人不知” 。⑥今人林寒的《于谦年谱简编》亦称“ 正统六年(1442), 于谦生第三子, 取名广” 。⑦
于继先自称是于谦的十世孙, 于广的九世孙。于继先以于谦十世孙的身份编了于谦文集, 他在《先公文集跋》中称“ 继先,原籍河南考城人也, 自十三世祖讳九思仕元, 为杭州路总管, 遂家于钱塘太平里。至十世祖讳谦溢忠肃仕明, 历官少保兵部尚书,被徐石之诬。第三子讳广年十六岁, 随中官裴公潜逃原籍考城, 初冒裴姓, 后归本姓, 子孙又复为考城人。’, ⑧按于继先的说法, 于谦遇害时, 十六岁的于广随太监裴氏逃往考城(今属河南兰考县),定居于此, 繁衍后代, 他本人就是于广的九世孙。王贯三《于公文集跋》回忆道, 康熙五十四年(1715)“ 学院刘公按试归德, 命举前代名臣后裔, 廉知继先孔晖辈为于公嫡派, 一补博士第子员, 一准给衣顶奉祀, 又命访求遗书, 公之文章遂以不得秘诸筐苛” 。⑨于继先又撰于谦年谱, 并于康熙五十七年(1718)请谈九叙作序, 谈《序》说“ 公遇害时, 中官裴姓匿公第三子而逃于此者, 绵蕃至今已十二世矣, 奉祀生继先录公之年谱。’, ⑩黄询《于公文集跋》也有类似之说。于继先《先公文集跋》作于康熙五十六年春, 王贯三《于公文集跋》作于是年季冬, 谈九叙《于公年谱序》作于康熙五十七年(1718), 且因于继先之请而作。因此, 完全可以推断王贯三、黄询、谈九叙的说法均来源于于继先。
于谦是否尚有一少子于广本文认为于继先之说缺乏依据, 不足为信。
首先, 于谦本人的诗文从未提及于广或少子。他在巡抚河南山西时, 曾作《寄内诗》, 诗云“ 大儿在故乡, 地远音信杳。二女正娇痴, 但索梨与枣。’, ⑩显然, 诗中的“ 大儿” 相对于年龄尚小的“ 二女” 而言, 决不是相对于“ 小儿” “ 二女” 并非指二个女
儿, 而是指排行第二, 意即比“ 大儿” 小, 就是橘英。于冕的《行状》、倪岳的《神道碑文》、《明史》、《明史稿》及其他相关史料都可佐证。正统十年(1445), 于谦妻董氏病卒于北京, 他正巡抚河南山西, 不能回京, 悲拗之余, 作《祭亡妻淑人董氏文》, 但只提到“ 男冕来京, 当扶枢归还故乡” 。⑩
其次, 于冕宣称自己系于谦唯一的儿子, 从未提及尚有一名叫于广的胞弟。于冕《先肃憨公行状》称于谦“ 男一, 即冕” 。且于冕因无嫡庶子, 特将同族直隶新安卫千户于明之子于允忠原名恕, 以字行过继在自己门下。弘治十年(1498), 于冕为于允忠继嗣事奏“ 缘臣父止生臣一子, 先年蒙念臣父微劳, 授府军前卫世袭副千户职事, 后臣乞恩改武就文, 历升今职致仕, 今年七十四岁, 既无同胞兄弟, 又乏嫡庶子息, 询峋老独, 四顾无依。……臣节该伏睹大明(疑缺一“ 律” 字), 今凡无子许令同宗昭穆相当之侄承继, 先仅同父周亲, 次及大功小功缀麻。如俱无, 许择立远方及同姓为嗣, 钦此钦遵。臣思有宗弟于明, 任直隶新安卫千户致仕, 生有五子, 已尝遵例告官行文该卫, 择取其次子允忠为嗣, 祠堂坟墓日后皆付托于允忠。” ⑧可见, 于冕是因没有同胞兄弟, 才择族弟之子为继嗣。‘ 假如真有于广其人, 在于谦昭雪前, 于冕可能会为保护其弟而否认事实, 但于冕的《先肃憨公行状》以及《为于允忠继嗣疏》等都作于于谦昭雪之后, 这样就很难有理由解释于冕隐瞒有一胞弟的动机。
再次, 于谦、于冕的亲友或同僚亦无介绍于广的片言只语。假设于谦确有少子于广而于冕又因某些原因隐瞒这一事实, 这种隐瞒也很难做到。于谦官至兵部尚书, 地位显要, 遇害时, 其家属受牵累皆远戍边卫, 徐有贞、石亨等不会浑然不知于谦有二个儿子, 从而让已十六岁的于广轻易逃脱。正统十二年(1447), 于谦父亲于仁字彦昭病故, 于谦请王直作墓表, 墓表言“ 公, 子二长即谦, 今为大理寺少卿次泰女一, 嫁钱塘朱济。孙男一, 即冕孙女一。” ⑩是墓表作于正统十二年, 于继先称于广生于正统六年, 假如实有于广其人, 于仁病卒时他已七岁, 王直就该提及。再则, 倪岳的《神道碑文》也称于谦“ 生子一, 即冕” , ⑩倪岳之父倪谦因主持顺天府乡试件逆权宪被滴戍, 与于冕“ 卜邻几四载” , ⑩加之倪岳之弟倪阜又是于冕之婿, 故倪岳该十分了解于氏家庭, 但他没有谈到于广。此外, 倪谦的《赠于永亨南还序》记载了于谦养子于康(字永亨)的一段话, 其中有“ 余自幼赖先人教育, 以底成立, 抚爱不翅‘不翅, 同‘不含, , 意为‘与“ 一无异’ 所生, 况先人无他嗣, 唯余与景瞻(于冕字)耳矣。” 并无提到少子于广。⑩
显而易见, 于继先《先忠肃公年谱》所说的于谦少子于广并不存在, 于谦只有一子即于冕。

① 《明史》卷一百七十《于谦传》, 中华书局《明史稿》卷一百五十四《于谦传》, 雍正元年敬慎堂刻本。
②《本朝分省人物考》卷四十二《于谦》, 明过庭训纂集, 天启二年刊本。
③④丁丙辑《武林掌故丛编》第二十三集丁丙《于公祠墓录》卷五, 光绪戊戌刊本。
⑤ 《明史》卷一百七十《吴宁传》, 中华书局。
⑥丁丙辑《武林掌故丛编》第二十三集丁丙《于公祠墓录》卷五, 光绪戊戌刊本
⑦林寒《于谦诗选》第页, 浙江人民出版社年版。
⑧⑨⑩⑧丁丙辑《武林掌故丛编》第二十三集丁丙《于公祠墓录》卷七,光绪戊戌刊本。
⑩ 《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忠肃集》卷十一, 台湾商务印书馆。
⑩ 《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忠肃集》卷十二, 台湾商务印书馆。丁丙辑《武林掌故丛编》第二十三集丁丙《于公祠墓录》卷三, 光绪戊戌刊本。
⑩ 《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王直《抑庵文后集》卷二十六《侍郎于公墓表》, 台湾商务印书馆。
⑩ 《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倪岳《青溪漫稿》卷二十一, 台湾商务印书馆。
⑩ 《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倪谦《倪文嘻集》卷四《夏景诗意画为于景瞻题并序》, 台湾商务印书馆。
⑩《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倪文傅集》卷二十一, 台湾商务印书馆。
作者工作单位:
钱国莲浙江工业大学中文教研室
项文惠浙江省杭州市太炎先生纪念馆
 楼主| 发表于 2010-7-11 22:59:02 | 显示全部楼层
呵呵呵,换到明代估计没有人敢认啊,现在的历史学家连于谦几个老婆都没有弄清楚呢,何来论证他的子孙啊!
发表于 2010-7-12 12:45:55 | 显示全部楼层
,,真不好说,前面发的有关于谦后人的文章我也看了,仅凭家谱为证,是为孤证没有说服力,再者宣称为于谦后人的,动辄就传至二十好几世,也不符合实际情况。若于谦有后,其后人目前最小辈分应传至二十一二世为宜,二十五六世者应视为攀附。。。。。。。。
发表于 2010-7-12 18:13:06 | 显示全部楼层
攀攀攀,附附附...
发表于 2014-7-1 20:07:45 | 显示全部楼层
有攀附的不错,但是又有哪位肯胡认老祖宗呢
发表于 2014-9-21 18:54:56 | 显示全部楼层
于冕无子可能是真的,远支假冒其后
发表于 2015-11-24 19:42:27 | 显示全部楼层
昨天看一贴,一说于氏家谱失在于岳之后,一说失在文革中,不知哪个是真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寻根问祖热线

13105230123

服务时间:工作日9:30-21:00
广州市黄埔区科珠路232号1栋401-2
邮箱:yushizqh@126.com
  • 官方微信→

  • 手机触屏版→

Powered by Discuz! X3.4© 2001-2013 Comsenz Inc.模板制作:Neoconex星点互联

技术支持 皇松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粤ICP备20068981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