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账户
亲爱的游客

欢迎您的光临

已有账号,请

如尚未注册?

第三方账号快捷登陆

  • 客服
    点击联系客服

    在线时间:8:00-16:00

    客服电话

    020-82515729

    电子邮件

    yushizqh@126.com
  • APP

    下载APP

    随时随地掌握行业动态

  •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官方微信公众号

荣成于姓名人

3
回复
3029
查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10-30 18:44:3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于老五 于 2010-10-30 09:35 PM 编辑
  h" E9 R- k1 R/ u. {6 i& @0 Z5 ~+ q3 W9 l0 o. Z( E. [3 k" x7 x
荣成于姓名人-----荣成籍于姓将军1 X. e" C4 |$ P& `

$ U# c1 G. E2 z; d& k( T1 ~% }于泉,原名孙福朋,男,汉族,1926年11月出生于荣成市桥头镇雅格庄村。曾任青海省军区副司令员。" Q3 R- U2 u# l5 x5 k
于泉出身于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家中共有兄弟姊妹5人,全靠父亲给地主种田、看管西瓜地维持全家7口人的生活。他和兄长边念书边帮父亲看护瓜田。于泉读完小学五年级,由于父亲供不起学费,12岁那年他失学在家,自学了六年级的课本,渴望能继续求学,但因家穷未能如愿。4 m9 Y( M9 w+ z$ q3 a7 j
1938年,荣成一带正处于开展抗日救国活动时期。于泉和哥哥经常听到乡亲们说起,只有共产党才能建设新中国。12岁的于泉就到了荣成县抗日剧团。1938年7月,于泉正式入伍,成为一名小八路。他在剧团里演戏,成了小演员。由于他聪明好学,服从指挥,深得团长的喜爱,又当了一名小通信员。于泉工作不忘学习,在每次文化测验中总是取得优秀成绩。由于革命的需要,胶东电台需要报务员,于泉被送去学习报务。他克服种种困难,刻苦学习,在训练中专心致志,收发报技能成了全班的尖子。在部队两年多的锻炼中,他的觉悟不断提高,1940年3月,年仅14岁的于泉很快成为一名少年中国共产党员。
& e) L7 q9 ?! l0 s/ ~0 j2 @于泉在通信工作中很投入,他的发报技能尤为突出,深受领导和同行的称赞。1940年8月,于泉在胶东北海军分区电台任报务员。1943年7月,他奉调14团任电台报务员。1944年,一次战斗中,他奉命转移电台,在途中黑夜伸手不见五指,于泉不幸掉入深坑,腰膝腿背都受到损伤,但他仍坚持战斗,圆满地完成了通信任务。' n7 _5 d* Q; T# ?! z* @8 W3 I! C
1945年8月,日军投降后,于泉随部队进军东北,任庄河政治部电台台长、大连市公安总局电台台长。1947年,他奉命调辽南军区独立一师司令部三科任科长、东北野战军第五纵队124师通信科参谋、副科长、科长。期间,参加了鞍山、营口、锦州、塔山、长春、辽沈、辽西和河南安阳等战役战斗。. U* F' x9 p) W$ x% m* h' E! S3 \
全国解放后,于泉任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第42军124师通信科科长。1950年10月19日,于泉入朝参加了抗美援朝第一、二、三、四次战役。1952年11月,他回到祖国,任42军司令部通信处副处长。1953年12月,他调任中央军委总参谋部高级通信学校训练部通信勤务系副主任。1954年,他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沈阳通信学校通信勤务系主任、1956年6月升任学校训练部副部长。1959年,于泉调任总参谋部独立通信一团参谋长。1961年,他调任总参谋部西安独立通信十团团长。1969年11月,于泉调任总参谋部通信工程技术学校训练部副部长。1975年7月,于泉调任总参谋部重庆通信技术学校副校长。1978年11月,于泉调兰州军区司令部通信部任部长。1983年2月,他调任青海省军区副司令员。# f5 i( Q; T7 r$ v( s4 h
1984年2月,他离职休养。1999年2月,于泉因病逝世,享年73岁。3 @. y* j, w0 x- ?
于泉于1955年8月被授予少校军衔,1965年5月晋升为中校军衔。1957年6月,他曾荣获三级独立自由勋章、三级解放勋章。1988年7月,他荣获三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 k: M" Q, a" @  A7 y; S- L; R
! I; M/ O" Q7 p* m' j ) [7 Y7 I, A5 ~1 ]1 q  n

) e' {- H; L9 r3 }% y/ Z' w& E9 Q3 W0 n4 y+ {6 B( H
于书元,男,汉族,1929年2月出生于荣成市滕家镇西河北村,1947年2月入伍,1946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上海警备区副司令员。+ l# O7 b! x7 G- b7 P
解放战争时期,于书元任华东野战军9纵队25师75团文书、3连政治干事、1营机枪连、特务连排长,79师237团政治处工作队员,79师237团司令部队列参谋。他参加了南麻临朐、胶河、周村、潍县、济南、淮海、渡江、上海等战役。
. C% u! L+ z0 c4 _% q5 T) \2 q* v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于书元任中国人民志愿军79师237团队列参谋、作战参谋。参加了第二、五次战役和金城防御作战。回国后,于书元任79师237团防化学兵主任,1956年9月,他被调南京军区防化军官轮训队任队长,后任南京军区独立防化营营长,防化军士教导营营长,南京军区防化兵作训科副科长、科长,防化兵第16团团长,南京军区司令部军训部副部长、部长,防化兵部部长,军事学院高级指挥系三期学员,上海警备区司令部参谋长、副司令员。" q) B2 V8 d8 O) e% [* \% D
1992年,于书元离职休养。
, @7 C( O+ X4 a2 ? . ~1 ~5 a) l+ P/ O3 f* Q

5 v0 @- S6 G' w' ^( j8 v' }$ k6 X( b( u7 v: A8 R
0 [! ]( |$ V: e$ M, S7 D* W, S
于世政,男,汉族,1928年4月出生于荣成市寻山镇嘉渔旺村,1945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45年6月入伍,曾任南京陆军学院副政委、顾问。    抗日战争时期,于世政任胶东军区教导2团2营8连学员,胶东军区6师政治部保卫干事,华东野战军第13纵队37师司令部军法书记。: T) h! y: \" U% c
    解放战争时期,于世政任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第31军91师273团保卫股副股长,参加了济南、淮海、渡江、上海、福厦等战役和宋庄灵壁、周浦高桥、嵩山屿等战斗。
& H& F7 b4 q& H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于世政任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第31军91师273团保卫股长,31军91师军法处副处长,中央政法干部学校学员,南京军区军事法院院长办公室副主任、庭长,179师(临汾旅)政治部主任、师政委,中国人民解放军政治学院高级系学员,中国人民解放军南京陆军学校副政委、顾问。" m9 N( K9 u  O0 Q
1988年,于世政离职休养,1994年4月因病在南京逝世,享年66岁。  P/ {$ k, L% T4 Z
于世政毕生从事祖国的民族独立、人民的解放事业,忠于祖国,忠于人民。在战争期间荣立多次战功和各种奖励。1955年9月,他被授予大尉军衔,1960年1月晋升为少校军衔,1964年1月晋升为中校军衔。曾荣获三级解放勋章和独立功勋荣誉章。: E$ x) m9 r8 c; O0 R+ e
' w! ?  t9 ]( ?6 K' @6 x' W

$ v8 O, T8 [+ M- |' N2 y* w8 J( g+ ?: A( k# w3 [

4 \) Q$ Q2 j( G# ]. f于忠泽,男,汉族,1930年10月生于荣成市石岛镇寨前于家,曾任太原卫星发射中心参谋长。! }) J8 W- s4 _& Z7 w: K* O4 c: `
于忠泽1947年3月参加工作,同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历任解放军华东军政大学学员,中央军委三局代区队长。1953年1月,于忠泽任中国人民志愿军总部集中台区队长,后在中国人民志愿军参谋学校学习,毕业后任志愿军总部枢纽部参谋。
# n0 n6 h! m) p8 f  S. M7 q$ n1958年10月,于忠泽随志愿军回国,任国防科工委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甲区时统通信指挥中心主任、总站副站长。1977年,他任国防科工委太原卫星发射中心总站站长、发射中心后勤部副部长、参谋长等职。) j9 X' L* g' b
于忠泽参加了辽沈、平津、淮海、渡江和上海战役,参加了志愿军在朝鲜的各次战役和开城谈判。在国防科工委工作期间,他参加了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的组建工作,组织参与我国首枚导弹火箭实验发射,导弹核武器发射实验,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向南太平洋发射洲际弹道导弹,以及其它各种导弹卫星发射、定型等重大国防科研实验任务。
8 p: l6 i" s7 E# {8 d& i8 ~1985年10月,于忠泽离休。
& G: ]* _" V4 Q' s' A" q9 y3 T4 H于忠泽曾荣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祖国独立解放三级军功章、中华人民共和国解放奖章、中央军委颁发的胜利功勋荣誉章等荣誉称号,荣立三等功1次。3 X$ Y# `$ K8 G+ L/ \0 C  R; \% _

  G5 U5 [8 U+ s6 D6 W3 H& Z 2 g7 d3 l( w8 x! O

9 P* l; ~) [; j4 e' `3 @  H! ^+ T/ R4 k, u: B" R
于和泽,男,汉族,1926年出生于荣成市崖西镇北柳村,1940年8月参加八路军,1941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解放军空军学院训练部副部长。    抗日战争时期,于和泽任胶东军区第5旅14团战士、班长、文化教员、副排长、山东抗日军政大学学员。1943年,于和泽任胶东军区第5旅16团7连排长、副连长、连长。他参加了胶东五月反投降战役和数次对日顽作战反“扫荡”战斗。
& t7 J$ X( I$ D/ _" v8 c   解放战争时期,于和泽任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第32军95师284团1连连长、师作战科参谋、副科长。参加了青即、淮海、渡江战役和入闽剿匪等战斗。0 l, w/ h5 m+ }: _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于和泽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第14师侦察科科长,第14师40团副参谋长、副团长兼参谋长。1959年,他任北京军区空军训练部处长、副部长、作战处处长。期间参加过抗美援朝战争、入闽轮战和国土防空作战。1969年,于和泽任中国人民解放军航空兵第24师副师长,1972年任空军第10军司令部副参谋长,1975年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学院训练部副部长。8 O/ X" ~' c8 y3 I. W, h8 r( X
1983年,于和泽离职休养。6 c$ z" k" s- \0 a$ h' L! {/ |
于和泽曾荣获三级独立自由勋章、三级解放勋章和独立功勋荣誉章。# C! o& _& Y, l. K1 C5 V! k$ _

% w0 O- V- t' |, I
1 R' l8 G- `, F! m, Z
* J" E, Q1 l9 ~9 C
8 [/ x) W, o& b4 O$ x& P: E于济良,男,汉族,1928年4月出生,荣成市荫子镇东板石村人。曾任解放军测绘学院副政委。
' G+ ]9 R  [. `: K. n+ G3 p1 p! k1945年7月,于济良入伍,任胶东军区二所看护员。1946年3月,于济良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5月,他任胶东军区卫生部管理科文书。1947年12月,于济良任胶东军区卫生部保卫股实习干事。
' P1 O- k* x  E, C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于济良任胶东军区卫生部保卫部保卫股干事。1950年12月,任胶东军区政治部保卫干部训练队政治指导员。1952年10月,调任胶东军区政治部保卫科干事。1953年10月,调任山东军区国防建筑工程指挥部保卫干事。1954年4月,任中央军委总参谋部测绘局实习大队保卫干事,主要负责苏联在我军工作军事专家的安全保卫工作。1955年7月,任总参谋部测绘局政治部保卫干事。1962年,于济良晋升为少校军衔。1964年1月,任总参谋部测绘局保卫处副处长。1966年5月,任总参谋部测绘局第二办事处政治部副主任。1971年他任总参谋部测绘局第二办事处副政委。, [; k4 T! k) n( x
1977年11月,于济良调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测绘学院大地系副政委。1978年10月,任测绘学院航测系政委。1984年4月,于济良升任测绘学院副政委。1988年7月,于济良离职休养。  ?+ L4 X, {* ?
    于济良曾荣获中华人民共和国解放奖章、独立功勋荣誉章,中国人民慰问人民解放军代表团纪念章和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六十周年纪念章。
* i2 v6 M( }% E/ y# h
$ h8 s. W- H( D5 Q% c) H; D1 u; M% }6 L
4 {: b& T+ Z$ y3 s
# ?2 X3 t* Y: {  r7 @
于春圃,原名于寿生,男,汉族,1918年9月出生于荣成市城西镇东兰家庄村,1938年9月入伍,1939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江苏省军区司令部副参谋长、顾问。抗日战争时期,于春圃任山东纵队第5支队63团1连战士、班长。1939年8月,他任5支队13团3营8连1排副排长。1943年12月,于春圃调任荣成县独立营军事干事、3连连长。1945年6月,他任胶东军区东海军分区司令部一科作战参谋。
: F; c6 I4 ~8 T解放战争时期,于春圃任山东军区警备4旅8团作战参谋,山东军区6师8团1营营长,华东野战军第9纵队26师司令部作战科副科长,26师78团副参谋长、参谋长、副团长,27军80师240团团长。参加了莱芜、南麻临朐、胶河、周村、潍县、大汶口、济南、淮海、渡江、上海等战役战斗。曾被评为华东野战军第9纵队甲级战斗英雄。4 F4 ^9 g8 _5 v5 W1 e3 @$ k' G8 y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于春圃任中国人民志愿军27军80师240团团长,参加了抗美援朝第二、五次战役和金城防御作战。1953年5月,他调任华东军区司令部训练处射击科副科长、12军35师副师长、江苏省军区独立师师长、江苏省军区司令部副参谋长、顾问。
) \$ v, X# \! F1979年,于春圃离职休养,1999年因病逝世。
4 ~9 p& z6 A+ V8 q! @' {; |于春圃曾被授予上校军衔,曾荣获三级独立自由勋章,三级解放勋章和独立功勋荣誉章。6 v. ?* z0 h, I8 `

8 z. n# }5 O' f2 I9 x$ W, N* P" [
. y; ?. g4 k9 ?- g* b# ^  c
3 }; g; e3 W* ~; r1 |5 }. o0 m1 Q
) F% u( E# ~+ }! ?, j( O

' o4 a+ a! E) J! s7 r& R
! A# _$ Y7 A2 U1 U* z
发表于 2010-11-6 15:14:17 | 显示全部楼层
也为于姓发展的历史上增添了光彩!!
发表于 2010-11-6 15:15:43 | 显示全部楼层
于泉的后代也跟着姓于了吗,还是继续姓孙呢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寻根问祖热线

13105230123

服务时间:工作日9:30-21:00
广州市黄埔区科珠路232号1栋401-2
邮箱:yushizqh@126.com
  • 官方微信→

  • 手机触屏版→

Powered by Discuz! X3.4© 2001-2013 Comsenz Inc.模板制作:Neoconex星点互联

技术支持 皇松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粤ICP备20068981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