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账户
亲爱的游客

欢迎您的光临

已有账号,请

如尚未注册?

第三方账号快捷登陆

  • 客服
    点击联系客服

    在线时间:8:00-16:00

    客服电话

    020-82515729

    电子邮件

    yushizqh@126.com
  • APP

    下载APP

    随时随地掌握行业动态

  •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官方微信公众号

天津歌唱家于淑珍:民歌唱出自己的味儿

0
回复
2124
查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12-3 13:45:4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天津歌唱家于淑珍:民歌唱出自己的味儿( W- N) k( z% C7 i7 o# o
                                                                                             来源: 渤海网-渤海早报
; \* k3 S( z3 _$ o3 B% v& Y8 K* X

本报记者  王欣鹏 摄

75岁天津歌唱家 50多年艺龄 首唱300多首歌曲

6 t$ g5 _: c: U
   在拥有“歌唱家摇篮”美誉的天津,于淑珍是一位家喻户晓的人物,不仅拥有众多观众,而且也是一位德高望重的老艺术家、老前辈。上世纪八十年代初,于淑珍的歌曲《泉水叮咚响》《我们的生活充满阳光》《月光下的凤尾竹》等被广为传唱,成为一代人的经典。
. \* L2 E( S" R2 |5 C2 U# \  年逾七旬、退休多年的于淑珍渐渐淡出舞台。去年,天津歌舞剧院举办建院50周年庆典晚会,于淑珍在观众热烈的掌声中登台亮相,用歌曲掀起了全场演出的最高潮,艺惊四座,一再返场。而更让人感动的是,这场演出,于淑珍是带病上场的。“当天下午,于老师的心脏病突然犯了,但晚上她还是坚持上台演出,而且依旧坚持真唱。”天津歌舞剧院的一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
9 ^$ Y' N- G. L# A8 b$ {+ v2 M  自述三件难忘事儿
# h" }  W4 E% v% W  近日,本报记者走进于淑珍老师家,对她进行了专访。眼前这位75岁的老歌唱家,虽然头发已花白,但举手投足间自然流露着那份淡泊从容,美丽优雅依旧。采访中,她用特有的柔柔的嗓音,娓娓道来记忆中最深刻的故事。
$ ]  t' l* O, K( Q  1955年,参加天津市工人业余会演的于淑珍,以一首新疆民歌《美丽的姑娘》打动了场上的观众,叩开了天津歌舞剧院的大门。从此,作为天津歌舞剧院的一员,她美丽的歌声唱响了天津,唱遍了全国,唱出了自己的艺术天地。转眼半个世纪过去了,当年的小姑娘现在已经头发花白。于淑珍说,50多年的记忆繁杂,印象深刻的事情很多,但她最难忘的还是三次演出。原来,虽然于淑珍有副甜美、动听的好嗓子,但是特别容感冒,一感冒就得急性咽炎,嗓子出不来声。而当她带病坚持演出时,观众的理解和热情是给她最大的感动,这些场面也成为弥足珍贵的记忆。
6 r. A1 S- X. I" X! f1 `' Z8 x  
' J* G- z2 P4 |7 N- q# y  时间:上世纪80年代初
6 D" h! O$ P8 A/ ~' X; @3 K8 I  地点:山西某煤矿
, t; u- R' G" G1 ^. N! ^* I  有一次,在山西某煤矿演出,嗓子突然出不来声了。观众也理解,就说:于老师您不用唱了,上台和大家见个面就好。但我觉得,作为一个演员,你上台不给人家唱歌就在那儿见一面,根本说不过去。于是,当天就唱了一首歌。是露天演出,天下着雨,但观众很热情,煤矿山上山下都是人。我把话筒拿得很近,说:今天实在对不起,我声音唱不出来,就为大家唱一首歌,将来有机会了一定还这个账。于是,就唱了一首《让人们的生活更美好》。当时我非常感动,观众不要求我唱,只要见我一面就好,但自己嗓子又出不来,觉得对不起观众,于是,一边唱一边掉眼泪。台下的很多老同志也掉眼泪。我们乐队就说了:台上也哭台下也哭,是雨水还是泪水都分不清。+ d4 s6 A* _9 K* y3 m3 w& Y& z) S
  4 J2 r/ h" n- k& g9 U7 O
  时间:上世纪80年代( T1 ~) y$ d. ~4 q) o
  地点:银川
( q$ O- J, B6 y# B9 w+ {- z7 D' s  我们在银川演出了好多场,有一天要去一百多里外的一个矿区演出。当时是冬天,山路非常不好走,都是泥,我们的车一陷到里面,根本就出不来。就这样,长途跋涉坐了六七个小时,当我们赶到矿区时,已经过了演出时间。) O5 c! J( E  `; a
  当时大家都很疲劳了,我又晕车,一路上吐。因为演员中我是最大的,他们就问我:你决定吧,你要说不能演咱们今晚就不演了。但是,我不能说我不演,因为观众也是从百里之外赶过来的,在山区看一场演出非常不容易。就这样,一到现场,我们就张罗着演出,虽然又渴又饿,大伙儿都没顾得上吃口东西。观众也非常热情,他们都没有走,等在那儿,等着我们,让人非常感动。
7 a8 e# u2 C- f  
5 x" r6 D. a  c. ?/ m  时间:上世纪80年代9 R) ~+ x# ~/ A( J. A- T) \- ^
  地点:西安7 R  w/ g$ T& T6 e
  一次是巡回演出,我们带着歌剧《宦娘》和音乐会在各地演了三个多月,西安是最后一站。没想到在那儿,我的嗓子又突然出了问题。那时,五场音乐会的票已经卖出去了。这也是最后的五场,演完之后大伙儿就可以回天津了。我去医院看,大夫告诉我嗓子已经充血了。
/ X3 }& i' A7 |5 d9 g  这样,就有三个问号摆在面前:能演出吗?或者推迟演出?又或者退票不演。音乐会卖的是我的票,所以由我决定。我考虑当时的情况,如果顺延演出,80口人的团在那儿吃住都要花钱,而且人心惶惶,大家都想回家了。如果是退票,这个也很难办,给人家剧场会添很多麻烦。就这样,我说:演!我们有老同志说:你这是糟蹋你自己。因为一天一场音乐会,每场音乐会8首歌,这种情况下来以后可能就不能唱了。- u+ ]4 B4 E/ r( i0 @, f; @
  演出完毕后回到天津,大夫给我来信,说我嗓子不是充血,而是出血。所以一直到后来,我的声带一直有血丝,这也遗留了病根。
9 O$ p+ z) X: j. d: G  演员绝对不能假唱
  y6 U6 F. l$ W9 q8 {3 O  很多人评价:于淑珍老师是一位“德艺双馨”老艺术家。因为她没有架子,为人很平和,从来不搞特殊。与她共事过的老演员甚至告诉记者这样的事儿:某次演出,演出方给于淑珍专门准备了饭菜和礼物。结果她说,我们团里其他演员都有,那我就留下。否则,你还是拿回去吧。
: d$ L6 r5 x9 x1 s# B) s  记者:当时你那么出名,为什么还不觉得自己很特殊呢?4 R6 H8 O' P, Z6 h$ p7 q2 `' K
  于淑珍:虽然站在舞台上的是你一个人,但是周围有很多人是在为你服务。唱歌是一个综合艺术,演员站在台上,需要灯光、音响、服装、化妆,甚至写歌的、伴奏人的努力……如果这些都没有的话,你的演出不会好,也不会有演员的形象。因此,你能站在舞台上,并不是你一个人的问题,而是大家的成功。; j# `& o& G5 y3 b* \
  记者:现在很多演员都没有您这样的想法了。
$ S( x. ^: ]5 ]3 P- ~+ h$ N5 z  于淑珍:这也许是因为现在跟以前不一样了。现在有很多演员是个体的,一切要他自己去做,他们要去买歌,去租棚录音,要是搞音乐会的话,资金来源也得他自己去解决……而我们那时候则不存在这样的问题,你只要把歌练好了,嗓子保护好了就行,其他都不用自己操心。, c6 V% M2 d2 Z* S* y! j4 E$ l
  记者:你生病上台都是真唱。你怎么看待现在的“假唱”问题?
8 n3 @* F+ s3 c  于淑珍:要唱就得真唱。假唱绝对不行,那样做是愚弄观众。如果说是照顾我年纪大了,让我假唱,我还是接受不了,宁可出点纰漏。除非做电视节目,为了直播的效果,那是没有办法,可以允许你先去录音。但是商演,这个是绝对不行的。
, T3 }4 ]. U2 X4 N9 s; y  记者:在您的艺术生涯中,有哪些老师对您的影响特别深刻?( g# s7 f5 f+ [0 Z+ A4 v3 `0 Z
  于淑珍:很多老师给了我很大帮助。不过,实际上我一直没有真正意义上的老师,因为我进入歌舞剧院后就开始了业务演出。当时领导怕我跟着老师“学坏”了,掌握不了老师教的东西,又把自己唱歌的特点丢了,所以一直没有让我正儿八百的学。这也是我一直遗憾的事情,因为有个老师在技术上、艺术上给你把关是一件非常幸运的事情,而我只能主要靠自己实践中摸索。在过去几十年,我一共首唱了300多首歌曲,这些歌曲没有任何借鉴,都是自己摸索。4 y4 x) O) G1 |. X; |
  记者:您唱的民歌特别有味道,有什么成功经验说说么?
# [6 F0 @9 c& n- `9 o* H/ y  于淑珍:民歌,顾名思义就是中国民间的歌曲。作为一个唱民歌的演员,要对全国各个民族的东西都要有所了解,要一听就知道这是哪儿的歌曲,要知道这歌怎么唱。尽管唱不了像人家“原生态”的歌曲一样,但要往这个方向努力,向民间学习。而且,充满浓郁地域性的地方戏曲也是我们应该关注的。
, I' J5 Z$ V) f2 N  ~1 Y  记者:对当代歌坛你有关注吗?# ~+ ~9 a8 M) P2 x: L# V
  于淑珍:作为演员,必须关注当下的歌坛状况。比如说周杰伦吧,很多年轻人喜欢,但是他的歌我确实听不懂,也不会唱,这是人的爱好问题吧。现在的唱民族歌曲的演员,共性多了些,个性就差了些。我觉得,作为一个演员,无论是唱民歌的还是唱通俗的,都应该唱出自己的特点。同样一首歌,不同的歌手来唱应该是风格不同的,在保持歌曲基本特色的基础上,在艺术技巧上做一些处理,唱出自己的味道,应该会更好。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寻根问祖热线

13105230123

服务时间:工作日9:30-21:00
广州市黄埔区科珠路232号1栋401-2
邮箱:yushizqh@126.com
  • 官方微信→

  • 手机触屏版→

Powered by Discuz! X3.4© 2001-2013 Comsenz Inc.模板制作:Neoconex星点互联

技术支持 皇松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粤ICP备20068981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