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账户
亲爱的游客

欢迎您的光临

已有账号,请

如尚未注册?

第三方账号快捷登陆

  • 客服
    点击联系客服

    在线时间:8:00-16:00

    客服电话

    020-82515729

    电子邮件

    yushizqh@126.com
  • APP

    下载APP

    随时随地掌握行业动态

  •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官方微信公众号

“山东土寇”于七其人其事

5
回复
1637
查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1-27 18:51:2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于老五 于 2011-1-27 06:54 PM 编辑

“山东土寇”于七其人其事

来源: 姜格庄中学     王臣勇 山东烟台牟平姜格庄中学
                   于晓杰 山东烟台牟平姜格庄中学
                   王新宁 山东科技大学


       众多史籍记载,明朝末年,政治腐败,连年荒歉,人民颠沛流离, 九死一生。明崇祯十六年(1643年),清兵从海上直驱山东半岛,首破宁海(今牟平),接连又攻陷福山、栖霞、莱阳、文登、平度等县。1645年顺治二年,“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所到之处,烧杀抢掠,无恶不为。满清初入中国,与汉人既非同种,更重要的是不同文,完全是一个民族国家对另一个民族国家的侵略杀戮,    残暴的民族压迫政策激发了农民运动的萌生。1650年(顺治七年)胶东“春夏连旱。秋,大水没农田,收成大减”。又爆发了蝗灾,庄稼几乎是颗粒不收,天灾兵祸,民不聊生,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人民纷纷起来反抗。 “宁为束发鬼,不作剃头人!” 江阴十日,嘉定三屠堪比南京大屠杀,“室内青磷光似火,郊荒白骨乱如麻”。郑成功和南明弘光政权恢复明王朝挥师抗清,张献忠和李自成旧部及其他反清力量纷纷武装抗清,激发了北方各地农民的起义。
       于七生于明万历三十五年(1607年)五月廿一日。但据《莱州府志》与《于七抗清记》载,于七生于明万历三十七年(1609年)己酉。于七出生在栖霞一个非常特殊的殷富之家。祖父于进表,是山东省大金矿主,栖霞巨商,登州府富豪,胶东武林名人,资本主义萌芽时代的资本家。于七的祖父于进表为管理金矿,从蛇窝泊村迁到牙山西麓的唐家泊村。父亲于可清,绰号‘草上飞’,明末曾充防抚铺兵,为明朝的武将军,明崇祯二年,与入侵腹地的后金军作战,殉国在保京战场。于七的外祖父戚继光,是中华历史名将。母亲戚颜君,是戚继光的长女。于七,名乐吾(《莱州府志》“大兵过境,讨栖霞于乐吾”)。《东华录》:登州于七,名小喜,后依兄弟之长曰“孟”的成俗改字孟熹。剃度后法名寂澈,法号善和,化名王郎。同胞十人,排行第七,上有六个姐姐,下有三个弟弟于八、于九和于十。(《谭略》“草上飞生十子”。)自幼在祖父和父母的严教和熏陶之下,昼读书,夜习武,聪明过人。
       万历四十八年,于七14岁,以不善习文改而学武,拜从中国武术之乡沧州流落到栖霞的著名武师胡登选为师,17岁参加府试,考取了文秀才登州府第一名,21岁考取了武秀才,明崇祯三年(1630年) 22岁考中武举,任明朝登州府最末总兵。明朝灭亡后,于七不降清,解甲归农。在家乡传授于氏拳术,于七身材高大,膂力过人,不求入仕,热衷于以艺会友,结交各路志士豪杰。重义气、性好见义勇为、武功出色,声名闻于四方。他们议论政局,演练武功,栖霞及附近县中志同道合者逐渐形成了一股势力,于七被尊为绿林领袖。
       顺治五年(公元1648年)二月,以县衙清兵到唐家泊勒索财物,随即捆绑了几个拒不听命的农民为导火索。危急中,应被难者家属的请求,于乐吾出面营救。酿成拘捕者和反拘捕者的格斗,并以前者的抱头鼠窜和后者的救回人质为结局。事后,唐家泊百姓为了防范报复自行组织起来,形成一县之内农民起而抗清的星星之火。引发了一场农民与官府之间的斗争。一间,“唐家泊反了”,“于乐吾反了”的消息不胫而走,很快把胶东各地怀有反清情绪的各阶层人士吸引到一条战线上来。明末志士希图恢复者,也加入义军阵营。其中最有名的,当属莱阳董樵:“谈兵肯事东诸侯,作骚直学屈大夫",有经济谋划之材也.参与军事。于七在董樵等有识之士协助下,以淘金工人为骨干,广泛发动农民,联络海岛渔民千余人 ,奔上牙山,高高竖起义军大旗,开始大规模的武装反清斗争。
       当地流传是他动员师兄弟的传说:螳螂拳郝家郝宏当年是带艺投师,郝家家传一套枪法,叫做太乙枪,从不外传。于七造反之际,郝家先人跟于七是同门师兄弟,于七想借助师兄武功加强实力,就邀请师兄一同造反,郝家先人看出于七难成大事,就百般推托,最后约定以比武定去留。结果郝家先人用一式“迎门解带”枪法,挑开了于七前襟一串纽襻,于七遂不再勉强。栖霞佛落顶一姓衣名绶的师兄,亦不愿与于七造反,将他带到佛落顶,然后施展燕子三点翅的轻功从山顶跃下,摆脱了于七。在栖霞方山,山下有佛落顶村,村人多姓衣,这是个少见的姓氏,以栖霞为多.
       “牙山自古多英雄”, 牙山位于山东省栖霞市东南22.5公里处,是胶东半岛的著名高山之一,主峰海拔806米,因其主峰三个,且三峰巨石矗立,形如锯齿,故称“锯齿牙山”。 群峰争雄,高峻险恶,易守难攻,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于七在锯齿牙山建立了以牙山为中心的五个重要据点。 
       是时,宁海州昆嵛山禅教寺僧常和尚,联合文登张家埠农民张振纲等,起兵响应于七起义,盘踞昆嵛山,袭扰文登牟平二县城。
       于七经过两年的准备、教练,抗清力量日益壮大。顺治七年,于七率起义军2000余人,东出牙山,与昆嵛山的义军合力围攻宁海州。起义军斗志昂扬,冒死爬城,锐不可当,很快攻破宁海城,杀死清派知州刘文淇(北直隶人,贡生),开仓放粮,救济穷苦百姓。继而直逼文登、福山城。
       文登方面却没有进展,因为时任文登知县尚可学知武事,“于七逆党据昆嵛山窃发蚕食牛羊掳掠子女”,亲自带兵“执戈突入,擒其枭贼,逆党大慑”。         
       但起义军威震胶东各府、州、县,清廷闻报,惊恐万分,急命登州调集各路人马 “进剿山东土寇”与于七交战,都被义军打得丢盔卸甲,大败而回。
       其时,清廷正把主要精力用于对南明的战事,府、县的防营又不足以镇压方兴未艾的义军,这才使于七领导的义军节节胜利,逐渐壮大。清军进剿不力改为招抚,登州知府张尚贤采取了收买拉拢政策,带厚礼“单骑携一幼子”,亲赴唐家泊村于乐吾家实行慰、谕并举,特别表示“如不见信,愿留儿子为人质”,取得于七的信任。于七实在是并无造反的意思,于是在动摇中受招安降清,任栖霞把总,“擒贼自效”。在清廷的软硬兼施之下,历时三年多的胶东第一次农民抗清起义瓦解了。
       第一次农民抗清起义失败,义军解散,董樵等离开起义队伍。但常和尚、张振纲仍盘踞昆嵛,直至十八年于七第二次起义。
       《 栖霞县志•兵防》:本县设把总一员,领兵九十二名。把总为正七品官,于七与栖霞县官是平起平坐的。职责大约是剿贼捕盗,维持地方治安。于七捕盗,一方面是清廷的防范和利用,故于七难以得到统治者信任和地方官吏的善待,另一方面难免遭遇旧日部下和绿林朋友,于七也受到亲朋好友的谴责。他在夹缝中当了10年把总(后升任裨将),接受自己夫人和几位知己的建议,辞掉了官职。于七认清了官府的阴谋,在顺治十七年向绿林朋友谢罪后埋头家居,不与官府交往, 改善了同旧友乡亲的关系。于七降清后,他把相当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传武授徒上,在胶东遍设武馆,把从老师、祖父和父亲那里学来的各种拳术传授给弟子们,也就是胶东农民第二次抗清起义时遍用的拳术——于氏拳。于七四处联络决意抗清的有志之士,以便共同起事,争取四面开花,形成强大的声势,分散清军兵力,力图一举成功。
       顺治十八年春,乐吾之弟于九在莱阳宝泉山庙会上,同当地豪绅宋彝秉结下仇怨。宋彝秉属于声名显赫的莱阳宋氏家族,然而却是宋氏不肖子,其父曾任兵部侍郎。宋彝秉倚权仗势,飞扬跋扈,不想庙会上玩博戏,碰到了更硬的主儿,被于九一顿暴打。牟平宋克智(宋氏在昆嵛山有产业,被义军焚掠)在诗中称于九、于十“老拳毒手雄一方”,可见揍得不轻;宋彝秉一怒之下,竟而挟嫌上告兵部,“称于七谋不轨”。这宋彝秉也真是丧心病狂,因为与族叔宋婉有怨,竟连带将宋婉也告了,说他外通于七。宋婉被下诏入狱三年,出狱后又逢吴三桂造反,因为担心陷于乱兵中的家眷,忧惧而死。这边,命府县捉拿于乐吾。因有些忌惮,用调虎离山计。县令出面邀请于七赴下塞口村宴席,营汛派兵抵唐家泊拘捕。奈何于九、于十皆“骁勇敢斗”,在嫂子的指挥下“拒伤官兵”;乐吾得信后一怒之下杀县令翟进仁于席间。
       于七与尹应和、尹秉父子一方面散布“清兵来屠吾县”的消息,周围百姓惊惶,纷纷汇聚锯齿山,以求自保。一方面迭运粮草入山,广发“露布”号召旧部。他对人说:“一不做,二不休,今决依山寨同清兵见高低,或坠崖,或引颈,不自顾也。” 此时为顺治十八年九月。
       一时间,登莱二府人民纷起响应,反清烈火燃遍胶东,形成燎原之势。这年十月,于七领导的起义军向清军展开了大规模的进攻。于七部下邢小泉进攻福山;宁海常和尚等攻文登,并攻宁海城;鳌山和招虎山的起义军也分别出击。
       福山县城距锯齿山仅90里,知县申修料理城守乡官鹿兆图等公举庠生岳之萌、郭谐、吕继祖、王  四人为四城总理,日夜备御。十月十三日,邢小泉率义军悄悄来到城下,缘梯以上,被发觉打退;十五日义军由米俗山至留公南山屯聚伺夜间攻城。没想到文登千总李延芳正好带兵经过福山城附近,双方遭遇,义军被打退。
       宁海州昆嵛山的常和尚,张振纲也再次响应于七起义。先是东攻文登县城,十月九日常率众聚于香岩寺等处,张自侯家集率众聚于三里庙城东等处,围城。张振纲火烧文山,围文城六昼夜。知县李萌澄带兵守御七昼夜,都司王允升率200骑兵增援,交战中射中张振纲。张军退至文山,适秋深草高气燥,王允升用火攻,烧死很多。常、张退兵转西攻宁海,知州文映朝、都司陈  与缙绅李别驾挺生悉力守御三昼夜。此时清廷大兵将至,义军攻城不克,退兵。      
       牟平区龙泉镇在昆嵛山西,流传很多常和尚、张振纲与清军战斗的遗迹。军石村原名将军石,村附近有两块巨石,相传为抗清的农民领袖常和尚、张振纲两将军比武时搬动的,故得名。龙泉镇阵圈村,相传清兵曾与常和尚、张振纲率领下的农民起义军在此对阵打仗,村又处在半园圈的山形环抱中,故得名对阵圈。占昌口,常和尚、张振纲率起义军与清兵苦战于村北山口,村得名战场口,后更名占昌口。
       海阳徐耀门(兄)和徐海门(弟)两兄弟顺治十八年九月初九贫苦农民数千人齐聚招虎山起义。起义后,义军屡屡袭击下乡征粮饷的官兵,还经常地掠富济贫,打击当地的地主恶霸。当地卫所的官兵面对义军的频频袭扰无能为力,就和县衙联合攻打招虎山。义军毫不畏惧,趁着半夜时分下山主动出击,偷袭官军营地,打垮了围剿的清军。首战告捷后,徐氏兄弟决定乘胜出击,攻打大嵩卫。 十一月十四日,义军攻打卫城,遇到了意想不到的困难。由于义军的武器装备差,缺乏攻城经验,还缺少攻城器具,在守军的拼死抵抗下,义军伤亡不小。看到强攻不成,徐氏兄弟就相机调整了策略,进行围困。困了十几天,城内就军心动摇,卫城守备见势不妙,立即派数十精骑半夜出城突破了义军的包围求救。官军援兵到达后,立即与城内守军两面夹击,义军最后被冲散。徐氏兄弟带领义军杀出重围,退守招虎山。官军紧随而至,从三面攻打招虎山寨。义军据险防守,官军久攻不下,只得撤退。
       即墨殷忠续(段忠续)、杨万鹏(林万鹏)、庞应奎、高起英,占据即墨鳌山卫,拥众数千。
       平度李冒子(李猫子),“康熙元年,栖霞于七之乱,平度‘李猫子’为其前导,及于州东界,入据朱毛城。”道光《平度州志》载:平度李冒子(李猫子)攻平度被生员于子林率众击退,至州东界,入据朱毛城。打到沽河,被即墨参将刘国玉击却
       胶东大乱,招远县志里载“辛丑,于七倡乱于栖。乡总入城守护”。威海卫守备徐宏谟招募青壮年800余人,编为乡勇,日夜巡防威海卫城。一天恰逢海市,忽见日岛海面雾气之中出现无数桅帆船舶。初,疑为海盗,举刀持枪备战。许久,但见船行,不见船近,好像海上图画。又过些时刻,船舶形影渐淡,却有大队兵马杀将而来。乡勇大骇,以为神兵杀到,纷纷转身窜逃。徐守备宏谟大人亦慌惶奔回城中,闭门不出。海上兵阵持续半时许,西北风起,海雾渐消,万般景致也随之无影。此时人们方知是一场海市。后有史书载道:“海市景象之火亘赫,八百兵勇遁者半,徐氏卧息月余。”徐大人连操劳带惊吓,彻底垮了
       然而此时的于七本部人马似乎没有什么行动,没有趁机扩大战果,攻占重要据点以备反扑;更没有流动作战的意识,株守锯齿牙山,无异于坐以待毙。或许于七此时还希望清廷能出现張尚賢那样的官员,他还可以说明苦衷,再获招安。他的屯聚可能只不过是为了自保和接受招安的后盾。
       于七起兵后,清廷“逮巡抚许文秀、沂州总兵李永盛、登州总兵范承宗查办”。1661年12月16日(顺治十八年十月二十五日),清朝统治者派靖东将军济席哈、兵部郎中舒木录图喇及山东总督祖泽溥等所谓三大帅派万余名满蒙“八旗兵”和九省两万多名“绿旗兵”,分三路对义军开始了大规模的血腥镇压。《清史稿》载:“ 济席哈,顺治十八年以 济席哈为靖东将軍,讨平山東乱民于七”。由济席哈率领的一路清军直趋莱阳;舒木录图喇则进至栖霞,包围巨禺、锯齿两山,并派军进犯鳌山。首先平定周边重要城镇。济席哈抵莱阳,图喇领兵七百,疾驰至栖霞,以从贼罪名捕获城中三百余人,然后趋鳌山。鳌山义军知道难以战胜强敌,起义军将重要物资疏散隐蔽,使清军一无所获。迅速解散,清军到达时,“贼已闻风逸去”。
       1661年 十二月朔,清军云集,重兵“会剿”于七,列营牙山周围。冬季里,于七、尹应和父子带领义军同清兵交战,敌强我弱,义军用夜战战术,黑灯瞎火,大家都看不见,装备、训练、战斗经验等差距被大大缩小了,由于义军迭次主动出击,重挫清兵于十字线、营盘一带,但终因寡不敌众,只得退守锯齿山内的几座山峰,凭险节节抗敌,誓死扼守。在几次争夺战中,义军居高临下,越战越勇,清兵屡攻屡败,伤亡惨重。清军在屡次失利后,调来“红衣大炮”轰击义军阵地。相传,于乐吾本人曾亲自扼守在唯一通向“大牙”(锯齿山三主峰之一)的一处叫作“门槛石”的隘口,只要有敌兵出现在眼前,挥动大刀,奋勇拼杀,将陆续爬上来的清兵,一个个砍下山崖,如此循环,竟然凝血于寒刀,时时需以沸水洗之。横尸遍谷血流成河,一直杀了三天两夜。牙山是石头山,山中没有平地土壤,无法耕种,在包围封锁下,粮草慢慢消耗掉,坚持凡两月余。面对牙山天险难攻,清兵无奈,便采取长围久困的战术,以三万多人马把牙山围得水泄不通,到翌年康熙元年(1662)春,被久困的义军粮断水穷,牙山终被攻陷 。
       清史稿载“ 通嘉,顺治十八年,以护军参领从靖东将军济什喀讨山东贼于七。于七据栖霞、岠褭山为乱,其党吕思曲、俞三等以数千人拒战,通嘉击败之,贼遂以平 ”。尹应和、尹秉父子,锯齿山义军骨干,被擒斩,余众投降。
       公元1662年农历三月初一夜,于七用“山前弃靴,山后夺路”之计,从山后逃出牙山,下落不明,为此清廷斩杀两大将。
       于七起义,留给人们的遗迹和传说很多。在多少年后,大将许世友坐镇胶东,领导以牙山为中心的抗日根据地,在著名的牙山战役中,许世友等在区党委开会的间隙里,一起在庄头散步,有个老年人向他们诉说了于七的故事,并且说:“当年于七所以最后离开了牙山,就因为清军抄了牙山的后路。”这启发了许世友等人,取得牙山战役的胜利。
       他在牙山屯兵时,立义军大旗于山峰之上,旗穴尚存,粗若碗口,深如竹筒。在义旗右侧有一座老庙,是当时义军首领的议事厅,惜已坍塌,名存实无。由大牙向东,依次可见傲然挺立的三个山头,称之“大寨”、“二寨”、“三寨”,而寨名由来,系于七当年布兵而得。
       1662年正月,清军源源而至,合力攻招虎山。面对清军的强大攻势,义军尽管拼死抵抗,但是由于寡不敌众,大部分殉难,徐海门也英勇战死,徐耀门带领百余人杀出重围,逃到海中的一个荒岛上,后来不知所终。现在招虎山上还留下了当年义军营寨的部分遗址,接受着后人的凭吊。
       此后清军主力南下镇压江南抗清活动,留下部分绿营配合地方部队剿灭残余。
       清廷按明旧制在文登营设守备营,防守沿海地方。为加强镇压义军的力量,文登营改设副将,立中、左、右3营,共驻兵3000名。刘进宝,字君重,广宁人。顺治十八年(1661)任文登营副将,负责剿灭残余。
       康熙元年(1662)冬,刘进宝率骑兵雪夜百里奔袭昆嵛山,常军猝不及防,被打败,常和尚自缢于青石庵。清兵“磔其尸以示众”。张振纲传说潜于江南。这支部队前后坚持战斗达14年之久 。         
       于七起义被镇压之后,清军对起义地区的人民和抗清士绅进行了惨无人道的大屠杀。
       于七在牙山南麓现在的栖霞市桃村镇接官亭村建设的清初全国最大最豪华的私人自建别墅“接官亭花园别墅群”,按照其父“明朝大将军门第”,建造的明朝末年山东省第一大宅院“于七蛇窝泊大庄园”( “于七唐家泊大宅院”大于清末山东省栖霞牟二黑子大地主庄园),被清兵洗劫后焚毁。
       清廷严查“于七案”,结果“坐死者甚众”。 有几百义军突围来到即墨浮山,辛家庄、浮山后等农民支援他们粮食,后来有清军血洗浮山之说。康熙元年(1662年)三月,清兵声称于七藏在即墨圣家屯村中,村人隐匿不报,屠村,幸存者改村名为玉泉庄。因村在窑山前,后又改名为窑山屯。              
       “ 1662年清军血洗莱阳栖霞”。
       蒲松龄《聊斋志异》中曾记载:“于七一案,连坐被诛者栖霞、莱阳二县最多,一日俘数百人,尽戮于演武场中,碧血满地,白骨撑天。上官慈悲,捐给棺木,济城工肆,材木一空,以故伏刑东鬼多葬南郊。”《野狗》与《公孙九娘》,即反映清兵镇压义军的残酷的情况。
       《莱阳县志》也载:“今锯齿牙山前有村日血灌亭,省南关有荒冢,地日栖莱里,杀戮之惨可知。接亭村原叫血灌亭,因清军镇压于七起义,在牙山杀人横尸遍野,鲜血流至村前小亭旁而得名”。 
       光绪《平度州乡土志》载:“ 康熙元年,于七之变,大兵至。时有令,兵过麻岚即屠杀。聘三泣请,过小沽河然后杀。及渡河,又求缓诛。将军怒,乃跪求一箭之地内暂无杀,许之。聘三前驱骤马弯大呼,使百姓速逃,于是奔逃得脱者无算。”“于聘三,古庄人,清初入登莱青道幕。”
       《登州府志》载;“于七起义后,清廷大肆捕捉杀戮”, “当大军之初至也,有谓莱阳同恶者众,欲悉诛之。赖知县邹知新力请于三大帅,保全甚多(想一想,图喇700人在小小栖霞城以从贼罪名捕获城中三百余人)因为张尚贤曾授权于七为栖霞把总,人多畏其强御,折节与交,故事后颇有株累者。清政府搜索莱栖两邑向与七相交,凡通一刺者皆系于臬狱,株连缙绅又数十百家,三年始雪。”
       《栖霞县志•列女》有一则与衣氏被株连有关的记载:孙氏,莱阳巨族女,幼字郭落(佛落顶?)衣鼐.鼐故宦家子,于七之乱缙绅遭诬者众,鼐举家被戴,独以身脱匿孙所,谓其可以生己也.孙以女尚在室,衣氏祸旦不可测,谋将执而献之.女潜以实告,助之资斧而逃之,遂自经也.鼐夜一梦,女指示前途,颈若垂组者,惊曰得无死而卫我乎,事平访之果然.感其义,立主于家,使子孙世奉之.
       《威海卫志》记载:该年(康熙元年)“登属被贼残破等事一案”,威海人丁死亡计101人而顺治十四年《丁徭清册》记为原额三则人丁570丁(16岁-60岁)。就是说小小威海卫青壮年人口死掉六分之一。
       王以升,牟平百马庄人(牟平观水镇),参加于七造反失败后,康熙年间被抄家.后百马庄村名改为缫丝夼。
       乳山夏村镇腾甲庄据传清康熙元年,于七部下滕、贾二将隐居此地,取名滕贾庄。
       另据民间,于七之乱,于八之族变姓为马而迁至潍县。
       于七1648起义,据栖霞、莱阳、巨齿、崑嵛、招虎等县;并攻文登、宁海州(今牟平)福山、海阳、即墨地区;至康熙元年(1662),被清兵血腥镇压下去,时间之长达十五年。其时间之长,地域之广,在清初的历史上,极为罕见。综观这场农民起义,从酝酿发动 、起事,到最终失败,最主要的原因是当时几支义军之间缺乏相互有力的支援。于七联络了几处义军同时举事,尽管形成了一定的声势,分散了清军的兵力,但是也造成了自身力量的分散,就像撒开了五指,没有形成一个有力的拳头整体出击,面对强大清军的疯狂镇压,只能被动地各自为战,以弱敌强,不能相互支援,结果被清军各个击破。 但于七起义震动了整个山东半岛,沉重地打击了清朝在栖霞、莱阳、即墨、宁海等地的统治,牵制了清军的兵力,有力地支援了南方人民的抗清斗争。
       于七从山后逃出牙山,在山后的黄草庵毁容化妆 。据说牟平区城南有座南xi(溪去三点水添山旁)山,在牟平区高梁镇。山下有座庙,庙产属潘格庄村,有天村里翻修房子,挖出一口大刀,上有”于七“字样。当地人猜测说这是于七的大刀。每到春天,山上的迎春花(俗说光腚子花)开后,当地百姓都说“于七活了”。把迎春花比喻于七,说明当地百姓对于七的怀念之情。
       于七的武功到底如何,除了他起义时斩杀清军的传说外,没有什么确切详细的记述;即便是他那柄传说中的大刀,究竟是长柄大刀还是类似大刀王五的那种短柄大刀,从现有的描述中也分析不出来。
       于七逃到当时宁海州西南乡留格庄村(现在牟平区观水镇留格庄村),因伤重被清晨习武的少年萧思德救回家中。萧父文和是本村族长,为人正义,又精医术,经其精心调治,于七得以康复,化名“燕飞”,隐居萧家一年有余,于七在萧家目睹了萧公阖家的忠厚善良,且萧家对其有救命之恩,便将自己的身世据实相告。萧公对于七早有所闻,便以“放牛郎”为名,将于七隐于家中,并让儿子萧思德辍学帮助于七。他们二人以看牛为业,早起晚归,躲过了清廷的一次次缉捕。于七见思德聪慧机敏,胆识过人,又有扎实的武功根基,甚为喜爱,便收为徒,不仅将拳脚功夫尽数相授,而且把自己平生所学招法融于一放牛棍中,精心传于思德。思德不负师望,刻苦练功,拳脚功夫日长,更把一根放牛棍舞得上下翻飞、出神入化。萧氏后人为纪念先师,将师传之拳脚功夫取名为牛郎拳,师传之棍法取名为牛郎棍,发展至今成为独树一帜的武林绝技。1937年出生的萧明魁现为萧家牛郎棍第十三代唯一继承人。 
       清兵追捕日甚。于七后经海路出逃。《清史稿》载:“杨捷,字元凯;义州人。...十八年,命署庐凤提督。寻调山東;土寇于七败窜入海,捷捕治其党五十余人,诛之”。于七辗转逃来崂山港西村(现崂山区王戈庄镇港西村)给人家当佣工一年多。
       公元1664年冬,在一個大雪封地的深夜來到崂山寺华严禅院(现华严寺)。华严禅院坐落于崂山东麓,依山面海,风景秀丽,是崂山规模最大的佛寺,黄宗昌之子黄坦出资建造,直接受黄家控制。即墨黄氏原属明代遗臣,黄宗昌次子黄基被清兵射死,对满清政府的统治抱有反对情绪,多与当时的反清绿林义士交往。华严禅院第一任住持慈沾和尚 ,俗姓李,明代末期即墨观阳里人。 慈沾大师知道他的真实身份,施道相救。将于乐吾的脸用沸水全部烫毁,清兵搜查时称此僧患天花病。清兵一因确实无法辨认,二伯传染上天花,由此躲过搜查。慈沾为他剃度后取名寂澈,法号善和。
       于七选择逃来崂山,有三个原因:第一,如果有可能的话,从崂山到胶州东乡探访自己两个孙子的下落,就方便多了,可以投孙与亲人团聚,潜匿养老。第二,崂山有万余农民起义军就地隐匿,人气好,相对安全,有东山再起的土壤。第三,崂山有退身之处。
       慈沾圆寂后,70岁的善和因威望很高被举为方丈,成为华严庵第二任住持。他念念不忘反清,不仅潜心攻研佛法,而且精研武术,融合各门武术之精华,创出我国武术形意门中的独家拳法——螳螂拳。  传说于七“观螳螂捕蝉,悟螳螂拳法”。 在精神方面吸取了螳螂的意念高度集中、刚毅机智的气概;手法上吸取了它巧妙运用两个前臂进行勾、搂、卦、劈等动作是所表现出的快速灵巧;身法上吸取了它腰身的仰、俯、拧、旋的灵活多变;步法上吸取了它的踏实、稳固以及前后左右闪展腾挪的突跃等。他把拳法传给庙里僧人,也传给俗家弟子。为避免被清廷识破,他化名王朗,被尊为近代螳螂拳法的创派祖师。
       传说,当年清雍正皇帝闻螳螂拳名鼎姿雅,追溯到东海崂山华严寺。当他看到华严新庙如天,又闻王郎就是于七时,他心潮澎湃,思绪万千,站在于七的墓塔前,久观不离,遂命笔墨,挥毫写下了“观澜”两个大字(二字刻在华严寺塔院门正对的大顽石上),给后人留下了无限的遐想。 
       善和接任住持后,不少绿林人士秘密来华严庵拜会他们当年的首领。有一个阶段,凡是到华严庵来的人必在庙周围栽一棵麻栎树。麻栎,又名“柞树”,因为胶东方言中把造反念成“作(音ZUO)反”,种下这种树,以表示他们不屈的决心。所以华严寺周围的古树中以麻栎的数量为最多,是崂山景区内古树中独有的古麻栎树群。
       于七在寺38年,主持华严寺20多年。1701年(清康熙四十年)有一天,他将寺僧及俗家徒弟召集到寺中,以毕生精力演练了一套绝妙刀法,刀路演出了“善和即孟熹,孟熹即乐吾”,道出了后人鲜知的秘密后,无疾圆寂,寿至94岁。僧徒们为他建了一座石塔,上书“庄严示寂弘戒大师澈公上善下和塔”。 画像,骨塔今仍在华严寺塔院中。石塔在“文革”中被毁,倒塌之石柱、石碑至今犹存(后修复)。  
       螳螂拳经过三百多年和多代人的传承发展,为发展中华武术做出了很大贡献,已经成为中国九大传统武术流派之一。1997年,青岛武术界和文化界在崂山华严寺建一尊6.47米的于七花刚岩雕像,用以纪念于七民族精神和对中华武术作出的不朽功绩。 


于七雕像

       注:关于“‘山东土寇’于七其人其事”的说明
       一、于七(1648-1662)起义,据栖霞、莱阳、巨齿、崑嵛、招虎等县;并攻文登、宁海州(今牟平)福山、海阳、即墨地区;时间之长,地域之广,在清初,极为罕见,在山东半岛影响甚广。
       二、于七前半生活动范围在莱州、栖霞、牟平一带,出生有说1607年,也有说1609年的。笔者较相信前者:于七生于1607年。
       三、于七拜沧州武师开始时间有说8岁,也有说14岁。笔者认为8岁,总角年小,似难选择,14岁较为可信。
       四、于七后半生崂山华严寺出家为僧,有说为华严庵第二任住持,也有说为第三任主持的。青岛、崂山宗教界、武术界、文化界、及政府有关材料也说法不一,笔者根据黄家和华严寺及慈沾和尚的关系,认为出任第二任主持较妥。
       五、于七圆寂时间,青岛、崂山宗教界、武术界、文化界、及政府有关材料也说法不一,有说1701年,寿至94岁。也有说1720年,寿高113岁。据笔者考证相信于七卒于1701年,寿至94岁。
       六、于七生于1607年,考中武举为1630年22岁,卒于1701年94岁,其差别似在周岁和虚岁之间。
       七、本文根据网络和众多地方方志搜集整理而成,尽可能尊重史实,言之有据。但时代久远,笔者资料有限,于七其人其事不尽准确,敬请赐教。


发表于 2013-5-22 20:55:10 | 显示全部楼层
               《叹于七》
英雄当时雄霸起,华严何处老僧迷。
碧血青天胶东哭,冤鬼黄土幽泉泣。
不忍奴才反复逼,一怒丈夫重伸义。
连山篝火烽烟乱,势倾料难酬壮志。


发表于 2013-5-22 21:01:36 | 显示全部楼层
胶东于后来的大播迁,很多原因就是由于于七起义!潍县于尊麻祖,这里面有于九迁潍县姓“马”,难道是巧合?
发表于 2013-5-22 21:04:32 | 显示全部楼层
在那场胶东大乱中,受到牵连的于氏族人是很多的,没有被砍头的纷纷逃离胶东的是很多的!虽然于七是一代豪杰,但是对于本家繁衍而言是有罪过的!
发表于 2014-1-24 19:39:11 | 显示全部楼层
輪廓大概有點雛型 , 于七應該叫作于一(長子) , 清若抓了于一 , 整個山東就被清靖平 , 于氏家族傾全族之力搶救于七(一) , 必有隱情!!最後毀容出家 , 那位大師真的是于七(一)嗎??
反正故事編出來對朝廷有所交代就好 , 可能是我電視劇看太多了 , 于七的傳說聽聽就好
而實際真正發生的事實是 , 于氏家族的譜 , 為防滅族 , 全都竄改過 , 這件事情是千真萬確的
還有一件歷史事件需查證 , 就是于氏家族 , 為保族人安全 , 讓出膠萊河的控制權
若高密縣誌記載遷到現址的時候是在清初 , 那.....于七應該就是于一了......
那....那位出家的大師可能就不是于七了......(瞎掰的有一點心虛了.....)  
发表于 2014-2-26 10:07:22 | 显示全部楼层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寻根问祖热线

13105230123

服务时间:工作日9:30-21:00
广州市黄埔区科珠路232号1栋401-2
邮箱:yushizqh@126.com
  • 官方微信→

  • 手机触屏版→

Powered by Discuz! X3.4© 2001-2013 Comsenz Inc.模板制作:Neoconex星点互联

技术支持 皇松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粤ICP备20068981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