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账户
亲爱的游客

欢迎您的光临

已有账号,请

如尚未注册?

第三方账号快捷登陆

  • 客服
    点击联系客服

    在线时间:8:00-16:00

    客服电话

    020-82515729

    电子邮件

    yushizqh@126.com
  • APP

    下载APP

    随时随地掌握行业动态

  •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官方微信公众号

同尚笔庄

1
回复
3185
查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6-11 13:50:0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同尚笔庄
15年制出绝版狼毫笔
  “同尚笔庄”的门脸小得不能再小了,门前挂着的牌匾却颇有来头,牌匾上的字是由我国著名画家范曾题写的。小屋的外间是一个不到十平方米的卖场,展出“文房四宝”,当然最多的还是毛笔,大楷、小楷、书笔、画笔,狼毫的、紫毫的……至少几百种。   笔庄主人于同尚说,这些笔仍然不全,因为房间太小摆不开。里间稍大的房间是制笔室,加上于同尚,一共五名笔工每天都坐在这里加工毛笔,就像瑞士小山村中那一间间古老的钟表制作车间,手工制表师们慢条斯理地加工、磨制着一个个小零件,然后在若干年后,将一款款价值动辄百万元的名表摆上奢侈品柜台。同尚笔庄最贵的一支笔卖过一万七千多元,当然它也要经过相当多的工序,加上手工制作和限量版。于同尚亲手制作的这支价格不匪的毛笔,其9厘米高的笔头是从上万只黄鼬的尾巴上选取的上好针毛,这些针毛总共积攒了将近15年,堪称狼毫笔中的绝版和珍藏版,于同尚从事制笔四十多年,只做过一支这样的笔。   “同尚笔庄”以制作狼毫笔出名,当然也制作羊毫、兼毫和紫毫笔。狼毫笔是指用黄鼬的尾毛制成的毛笔,每一支看似简单的毛笔都要经过至少127道工序,笔头的浸、拔、并、梳、连、合、晒、结、燻等每一道工序都很繁复。于同尚在继承家族传统工艺的基础上,自创了百余种产品。他亲手制作的“亚洲雄风”被名家收藏。他独创的一种“含墨不散”的“优毫提笔”在经过祖传的127道工序基础上,又增加了100多道工序,使北派毛笔的制作工艺得以升华。   专为范曾等名人制笔   对哈尔滨毛笔市场有了解的人都知道,几年前,在哈一百、中央商城、秋林公司、向阳文化用品商店、永安文化用品商店都有“同尚笔庄”专柜,同尚毛笔成为很多书画爱好者的首选。于同尚的名字也在不知不觉中传播开来,国内很多书画名人慕名找到于同尚要求为自己制作专用的书画用笔,于同尚不得不收缩战线,撤掉很多商场的柜台,专为名人名家制笔。   2002年,范曾慕名找到“同尚笔庄”,并定制了近三十支纯狼毫笔。我国著名书画家卢禹舜、于志学、纪连彬、张天民、洪铁军等名家专用笔都出自“同尚笔庄”,他们一次少则订制几十支,多则上百支。国外的书画名家也经常找到于同尚,要求定制毛笔,但苦于原材料价格不断攀升和笔工人手少,于同尚不得不放弃很多海外业务。   同尚毛笔多选用冬天的黄鼬尾毛,因为那个季节的毛皮油光顺滑,峰尖有型。一位来自北京的画家正在“同尚笔庄”选笔,他这样评价,“同尚笔庄”的毛笔具有“圆、健、尖、齐”的特点,作写意、人物皆可,吸水适度有弹性,画细致或作大笔铺张皆宜,随行笔舒,变化丰富,柔而不软,刚而含蓄,既挺拔且润秀,勾、点、皴、擦皆宜。   制笔世家面临断代   我国的毛笔有南北两派之说,南派以浙江湖州、江苏苏州为代表,他们以山羊毛制作羊毫笔风行于世;北派以山东莱州(今掖县)、北京为代表,他们以北方特有的黄鼬制成狼毫笔横行纸上。而于氏家族又是莱州毛笔的集大成者之一。据于同尚介绍,于氏家族一直以制作毛笔为生,他的祖上是清代御用笔工,到了他这一代,家族已有着五代制笔历史。1980年,当年20多岁的于同尚从山东莱州被哈尔滨呼兰毛笔厂聘用为技术员,那时的于同尚在家族的熏陶下,已有了十几年的制笔经历。制笔文化不够发达的黑龙江从此得到了中国制笔业最高工艺的真传,产品也开始旺销。由于体制改革等原因,于同尚在1989年,在呼兰与爱人一起办起了“五星笔庄”,随着求笔的人越来越多,“五星笔庄”又搬到哈尔滨市道里区西十五道街,并更名为“同尚笔庄”。   除了于同尚,“同尚笔庄”目前也只有两名老师傅能够完全掌握复杂的制笔工艺,而于同尚的两个女儿,对制笔都不太感兴趣。为了传承制笔工艺,“同尚笔庄”曾经收过三四名带薪徒弟,没想到徒弟们均嫌工作枯燥而离开。看着两名老师傅年龄越来越大,今年57岁的于同尚不无担心:“于氏制笔工艺还能传承到何时?”   本期玩家:于同尚(清代御用笔工于氏第五代传人)
  在哈尔滨市道里区西十五道街上有一间平凡的小屋,这间看似不起眼的小屋有着很多鲜为人知的故事。小屋的牌匾“同尚笔庄”是我国著名画家范曾所书,而小屋的主人是清代御用笔工于氏的第五代传人,这间小屋专为我国著名的书画家制笔。我国北派制笔代表、山东莱州制笔文化就是通过这间小屋的主人于同尚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传播到黑龙江的,如今北派的制笔文化在这间小屋中得以传承、升华,然后又传播到全国乃至世界。
发表于 2011-6-13 16:12:43 | 显示全部楼层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寻根问祖热线

13105230123

服务时间:工作日9:30-21:00
广州市黄埔区科珠路232号1栋401-2
邮箱:yushizqh@126.com
  • 官方微信→

  • 手机触屏版→

Powered by Discuz! X3.4© 2001-2013 Comsenz Inc.模板制作:Neoconex星点互联

技术支持 皇松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粤ICP备20068981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