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账户
亲爱的游客

欢迎您的光临

已有账号,请

如尚未注册?

第三方账号快捷登陆

  • 客服
    点击联系客服

    在线时间:8:00-16:00

    客服电话

    020-82515729

    电子邮件

    yushizqh@126.com
  • APP

    下载APP

    随时随地掌握行业动态

  •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官方微信公众号

麦子的胫骨

0
回复
361
查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11-6 09:13:5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麦  子  的  筋  骨
    麦子是有筋骨的植物。要不然,怎么养育、缔造北方血气方刚的彪悍男子,怎么培植、传承西北人宽厚朴实的性格特征。
   北方连绵起伏、高峻挺拔的山峦,幅员辽阔、地大物博的戈壁,跌宕回旋、复杂多样的地势,孕育和浇灌了麦子百折不挠、宁折不弯的韧劲和血性,也教会了西北人荡气回肠、率直刚硬的性格特征。所以,与其说西北的血与火的历史,高山高原与平原戈壁交相辉映的地形赋予麦子顽强不屈的禀性,无宁说是麦子的不惧风雨、不怕暴晒、常种常新、无怨无悔的筋骨,使生活中离不开麦子(面食)的西北人具备和传承了爽直刚健的品格。
   虽然如今在北方的农村,收割麦子已经大多采用机器收割,人们不再汗流浃背地顶着毒日头挥镰割麦。一些年轻人赶快收拾完自家地里的麦子,就要赶快出门打工挣钱,不会也不愿把大把的时间浪费在收割、拉运、摞垛、打碾一系列繁杂似乎累赘的农活里。但也有一些农民认为,机器割麦好是好、快是快,但推下来的面粉嚼起来没有麦子的筋骨,软绵绵的,有些木渣的味道,有些不像面粉的味道。
想想也是:刚刚成熟的麦子,就像一个人还未来得及歇一口气,再接二连三去做其他事,肯定做不好。麦子刚刚长好,一副踌躇满志的样子,还没有一番休养生息,就急惶惶地被连收割带打碾地装仓,快的几乎没有半点喘气的机会,整个过程好像成了机器的一个齿轮和部件,只是按照规定程序运作就可以了。但无论怎么将,有些农民心理和感情上不大痛快和愉悦。
据说,我家乡有户农民,他把那一年机器打下的麦子全部卖掉,然后以一斤麦子兑换七、八两的代价,从别人家换取了些石磙子打下来的麦子,再精挑细选、操心推下来自己吃。还据说这样他逢人就说:到底吃起来攒劲的很!后来,他总要留下一块长势良好的麦子,亲手一把一把割下来,然后按照千年流传、约定俗成的习惯动作,按部就班走完全部过程,一步都没有缺少。他认为这样打碾、推下来的麦子咀嚼起来才像麦子的味道。
但毋庸置疑的是,随着社会进程的加快和农业的发展,一把一把用人力收割麦子已被许多地方淘汰,除了一些偏远山区和地势陡峭、地块狭小或是交通不变的地块,如今大多数的农民已经选择了联合收割机。   
   但不可忽视的是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好像什么都是速成的,都变成了泡沫经济的产物。整个世界仿佛一个巨大的加工厂,机器不分昼夜、每时每刻在出产、加工人们所需的一切,从吃的、喝的、穿的到用的,可以说是无所不能,无所不包。但没有了理性的思维,没有了沉淀和储存的时间,没有了中间环节和过程。就像麦子,它是个需要时间孕育、成长、发展的植物,从它的出生开始,就养成了不慌不忙、不急不燥的性子。或者说,千年以来,麦子之所以能够常种常新、永葆青春,始终焕发着生命的活力和蓬勃的激情,一大理由就在于麦子不是一天两天长成的植物,是被阳光充分沐浴、光照,被风雨深情抚摸、拥抱,被时光仔细打造、精雕细刻过的。
换句话说,麦子不是哪个工厂能够速成出来的。面对麦子,你必须屏声静气,虔诚恭敬。对待麦子,你不能急躁冒进,不能急功近利。你必须慢慢等待、忍耐。需要节气的抚育,需要充足的水分、光照、养料甚至风雨的打磨,缺少任何一个环节和机会,麦子都不成其为麦子。
    麦子从种到收割,到打碾都需要时间的考验和孕育。农人把麦子割下来以后,就要把它们一个个在阳光下暴晒,也不能晒的过于干,否则就会撒掉一部分。然后把那些晒个七、八成的麦子摞成麦垛,再好好在时光的空间里捂一捂。我不知道这样做有什么深刻而久远的用意,我也不清楚麦子经过这样一个过程,到底会产生如何的功效和效益,但暴晒和捂一捂,自有其中我们祖先积累下的道理和缘由。
  有些事情,有些事理,讲起来没有任何理由和道理(或许人们一时无法解释,无法搞清楚其中的奥秘),但日积月累、常年累月的实践,自会有其中含而不露的说法。大凡事物都需要过程的缔造,省略和不要过程就不可能有一个好的美满的结果。
   麦子的筋骨在麦子成长的日日夜夜里锤炼而成,在麦子化作面粉的驿站上日益强化,再一点点、一日日悄悄像小溪般、山泉样汩汩流泻进人们的血脉骨髓和灵魂精神深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寻根问祖热线

13105230123

服务时间:工作日9:30-21:00
广州市黄埔区科珠路232号1栋401-2
邮箱:yushizqh@126.com
  • 官方微信→

  • 手机触屏版→

Powered by Discuz! X3.4© 2001-2013 Comsenz Inc.模板制作:Neoconex星点互联

技术支持 皇松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粤ICP备20068981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