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账户
亲爱的游客

欢迎您的光临

已有账号,请

如尚未注册?

第三方账号快捷登陆

  • 客服
    点击联系客服

    在线时间:8:00-16:00

    客服电话

    020-82515729

    电子邮件

    yushizqh@126.com
  • APP

    下载APP

    随时随地掌握行业动态

  •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官方微信公众号

冬日献鲤封"于塘

0
回复
673
查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2-15 18:04:2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相传,在宋朝,今圩塘附近,出了个姓于的捕鱼能手。有一年冬天,皇帝的母亲得了重病,需用活鲤鱼做药引,可当时河面上冰雪覆盖,到哪里去捕鱼呢?

    皇榜发出后,这位姓于的捕鱼能手,不顾天寒地冻,用铁锤凿开村旁河塘里的冰面,脱掉衣服一头跳入河中,足足花了一个时辰,终于捕到一条两斤多重的大鲤鱼,献给皇上,皇母吃了用鲤鱼做药引的药,不久果然病体康复。皇帝十分感激这位不顾严寒入河捕鱼的于姓渔夫,虽渔夫所在的小村子仅他一户姓于,但皇帝仍御封此村为“于塘村”。同时,皇帝还封渔夫为地方渔官,领导本地的渔业生产。

    由于渔官领导有方,深得渔民爱戴,不久,这里就发展成了长江边上一条规模较大的渔市,所以于塘又称“鱼塘”,而渔官本人也被大家敬称为了“于大王”。后来,有奸臣认为这位姓于的渔官不过是一介渔夫,如今却被大家称作“大王”,很是忌妒,便诬告渔官以“大王”自居,妄图谋反,皇帝闻后大怒,下令满门抄斩,于大王遂被陷害。

    于大王死后,众渔民痛惜大王的不幸遭遇,就将其葬于桃花港口的园门桥畔,并建起“大王庙”供奉其身,每逢九月十九大王忌日,周围百姓都会前来祭祀大王。于大王死后,虽于塘一带从此再无于姓人氏了(多为陈姓、张姓和王姓),但是人们为了纪念这位姓于的捕鱼能手,一直称这里为于塘。

    到了清道光十年(1830),德胜河、澡港开始疏浚,于塘一带由于地处长江口,澡港又穿街而过,为防长江水患,故在此大修圩堤,于塘村也因此日益繁荣起来,到了清道光二十年(1840),当地志书上已将于塘村易名为了“圩塘镇”,可见,修成圩堤后,对当地的经济发展和农业稳定增产起到了巨大的作用,这就是圩塘的由来。值得一提的是,圩塘的“圩”字,可不读“围”,而是仍读作“于”,这是常州特有的一个读法,就连《现代汉语字典》上都没有记载这个读音哩。

    由于圩塘一带在宋元祐年间曾建有岳祠庙,明成化年间改称千佛阁,清光绪年间重建时改称万佛阁(今称万佛禅寺),故清光绪年间圩塘镇也曾一度改称为“万佛阁镇”,但民国后,这里又被改回了“圩塘镇”,圩塘之名从此一直沿用。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寻根问祖热线

13105230123

服务时间:工作日9:30-21:00
广州市黄埔区科珠路232号1栋401-2
邮箱:yushizqh@126.com
  • 官方微信→

  • 手机触屏版→

Powered by Discuz! X3.4© 2001-2013 Comsenz Inc.模板制作:Neoconex星点互联

技术支持 皇松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粤ICP备20068981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