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积分
- 252
- 最后登录
- 1970-1-1
- 阅读权限
- 255
- 积分
- 252
- 帖子
- 精华
|
于家大院记者李艳红摄' g& B+ o$ P: R6 K8 X! O
9 [" Z+ O" O7 p9 w 古居变迁
$ h$ `. R n$ `1 \, X5 {7 ~% D3 B7 Y; H0 O) J6 D
据悉,于氏一族先由山西洪洞县迁文登大水泊,后于明洪武十八年迁入潍县(今寒亭区),随后支脉繁衍。以村中大街为界,又分为“南于”、“北于”,于家大院属“南于”中一个大家族的家居宅院。
5 I& [( w# s" x, f! L, C4 K, s. B7 `- k% m4 M. ^) p
发展到十九世主人于学濂时(清咸丰同治年间),于氏家族已成为当地颇有影响的殷实人家。鼎盛时于家拥有土地上千亩,有吴官庄、赵疃、十里堡等多处佃户村;在潍城开有“利盛福”、“利元茂”银号,“利泰昌”中药铺,并创办大华印染厂;在上海开有“利盛福”商行;在哈尔滨创办了阜济林务公司;在家乡创办了于氏二等小学和东明中学。当时,宅院占地大约30市亩,东西延伸三条胡同,胡同南北进深500余米。内中包括四合大院10余处,账房柜屋1处,坐北面南大门1个,护院炮楼4座,大场院1处,司武房1处。此外尚有多间附属性建筑,占据了村内的半爿街道,成为潍北屈指可数的大宅院。
; _* J' X2 v1 W$ H/ K# ~( L- O9 s* J. F# u4 K
新中国成立后,于氏后人多徙居外地,宅院小部分经过“土改”归属村内农民,大部分被划归公管房。50年代初,县政府部分机关曾在此作为办公场所。
% L0 h, `+ A$ Q( L- s& e
1 }# c2 ]2 a8 R- r+ n- N" I1 u
* o. E" g) [* E4 ?4 V5 R 大院新貌7 F7 j5 z8 M1 ^9 ]% I! U0 t+ x [: q
0 n0 t2 y; _, S+ W Q" m
3 K5 ]: r [/ g) K$ K* {4 M; n
如今的于家大院已经是修缮一新,并有部分院落已对外开放。记者日前来到于家大院,亲身感受到了这座古院落的沧桑。目前开放的院落分别是张雪岩纪念馆、于氏名人馆、民俗院落、起居院、非物质文化遗产展馆、革命历史展馆等。- ~% L/ l9 k& d" P0 c4 b
+ X2 X5 @2 @$ v4 o, K8 H7 w 每一个院落里,处处都可以感受到这座古院落的古风古韵。在于家学堂,六张古式课桌肃然而立;在民俗院落里,明代的古井、磨刀石等依然完好;在潍北县政府陈列馆里,老式电话机、喇叭和手摇发电机,斑斑锈迹记录着历史的沧桑;在于氏名人馆,可以看到当年于家后人用过的物品,还有于家后人捐献的部分实物,显示出于家后人对这座院落的敬仰。
7 q& f' O- x% N& J) k1 U" k
( a1 H3 Z6 }* D% Y, @- Y 除了古色古香的东西,还有一些展示寒亭文化底蕴的现代文化元素。在非遗展馆,以图文并茂的长卷形式展现了寒亭区优秀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像砖雕、布玩具、潍北抄纸、牛皮加工、盐神节的传说、柳毅传说、寒浞传说等,另外还有风筝、年画、刺绣、布玩具、根雕等实物,全面展示了寒亭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j+ S" Q% Q. q5 Z
* V% m( r6 i o0 g5 V
整个院落在修缮过程中,许多地方都是经过精心设计和策划的,力争达到“修旧如旧”的效果。在每一座院落里,记者都会看到一些绿意盎然的新栽树木,这些树木也都是有“讲究”的。工作人员介绍说,像李子树象征桃李满园,竹子代表竹报平安,牡丹象征富贵,柿子树寓意事事(柿柿)如意,石榴树象征榴开百子等。! \* I! i- I5 P5 n7 e% i, z
4 O4 @) `( x& X$ V- c2 U/ o
据了解,随着城中村改造步伐的加快,目前居民拥有的一些老建筑,政府将通过多种形式保留下来,这样的老民居还有20多套。届时,于家大院将和其它恢复景观一起,组成古寒国文化城,成为一处展示古寒国文明的文化传播、休闲、旅游胜地。) H( Y/ g- G5 i8 ^) \
6 a) \0 R6 @' y4 c( O, @ 在寒亭城区东部,有一座明清式古建筑群落,这就是近年来寒亭区着力恢复重建的于氏故居——于家大院。这里曾是解放后第一届潍县人民政府所在地。2006年12月被山东省政府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目前,大院共有六套院落经过修缮后已对外开放。0 W! l5 h; I3 J _+ m: S7 w
2 Z @- O, Q1 y8 r' d P 窦浩智通讯员牟兴建
5 C# ~- m% h* a3 k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