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账户
亲爱的游客

欢迎您的光临

已有账号,请

如尚未注册?

第三方账号快捷登陆

  • 客服
    点击联系客服

    在线时间:8:00-16:00

    客服电话

    020-82515729

    电子邮件

    yushizqh@126.com
  • APP

    下载APP

    随时随地掌握行业动态

  •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官方微信公众号

金坛城内宰相府

0
回复
1232
查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2-16 12:16:5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人寻常百姓家。”

  我每次途经东门大街,都不禁回首一瞥相府故址,心中即吟起唐代诗人刘禹锡的这两句诗。这里曾经的相府是清乾隆内阁大学士于敏中在金坛的府邸。清代最高的官是入阁当大学士,位极人臣,相当于宰相,故称相府,曾是金坛一处重要的人文景观。
14.jpg

于氏祠堂的遗址,现在是一处令人怀旧的居民区。  穆迹  摄

  于敏中少时勤奋读书,资性过人,乾隆二年(1737)进士第一(即状元)。按清代考试制度,京城殿试在全国乡试、会试后举行,每3年一次。整个清代共有状元一百余人,而江苏省有49名(其中金坛两名),占了将近一半。由状元而入阁当大学士的,清代共有14人,江苏人又占了6席,金坛于敏中是其中之一。在封建社会,考中状元不易,由状元而宰相更难。

  于敏中在金坛的相府,经过200多年的风风雨雨,已难窥其全貌,一部分在太平天国战争中被毁,一部分为以后重建,但也有百余年历史了。从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尚存的旧楼及厅堂等建筑物来看,其规模风貌依稀可辨。相府门前有座高大的影壁,我小时还见过,后被拆除。门前的场地,人们叫它相府场。正对相府的一条街,叫“相府前”,原相府中的小弄堂,叫“相府弄”。这些地名记载了相府的兴衰历史。

  60多年前,相府正门被毁后,一对大石狮依然雄踞左右。王德蓉购下相府大门遗址上重建的房屋开米店,因石狮妨碍营业,才叫人抬走。相府弄是一条窄窄长长幽幽深深的弄堂,两边高耸的墙壁,褐黑色里不知沉淀了多少沉重的故事。据说,现在的相府弄是西弄堂,还有东弄堂,但已不存在了。

  相府有花园,也早就废圯,一些著名的太湖石,有幸另觅得主人。无锡梅园中那些石峰,其状峥嵘,透剔玲珑,即是早年从金坛相府花园移去的。在1950代初,花园旧址还可见一些大树和假山石,以后树木被毁,部分假山石则在附近居民的铁锤下,粉身碎骨后卖给公家,成了名符其实的铺路石。后来有人在花园废墟上栽桑种果树,继而陆续建造了房屋,成为新的居民点。花园中唯一遗存的建筑物,是一小部分长廊,也已改作住宅。那画栋雕梁上艳丽的彩绘,早被岁月的烟尘涂抹得黯然失色,看不到青春的光彩。发黄发黑的墙壁,斑斑驳驳,宛如垂暮老人脸上历经沧桑岁月而沉淀的色斑。

  1993年,当我听说相府故址所有建筑物即将拆除,特地再去相府故址,作最后的告别。其中有一幢楼,虽经200多年的风风雨雨,给人一种十分衰老的感觉,但昔日那种雍容华贵的风貌却依稀可见;那立柱上的油漆已剥落,似是体无完肤,然而,仍显示一种不同寻常的威仪。雕栏、花窗也没有了丰腴的肌肤,色泽枯槁,伤痕累累。尽管如此,它们并没有衰老得站不起来,仍然支撑住岁月的沉重,窗眼里似乎饱含着诸多酸甜苦辣,纹饰中似有不少让人看不透的内涵。只见青石墙基稳稳当当,墙壁全为水磨青砖所砌,以青灰嵌缝,上下对线,选料考究,做工精细,两层楼的砖墙,砖缝自上而下竟无丝毫偏斜。每一块砖和石,都布满昔日的辉煌。

  我凭栏俯视,楼前有厅屋数间,亦古色斑斓;墙上厚厚的苔藓,溢出苍老而古朴的绿色,写着历史的沧桑。后墙上原有两个门通向楼下庭院,今已堵塞。这里显得庭院深深,应是相府内宅。这里或许就是当年千金小姐的绣楼。楼的西面即是花园。人们倚着栏杆和透过玲珑窗户,便能看到长廊临流,曲桥卧波,其满园景色,可尽入眼帘。

  纵观我所见的尚存之建筑方位布局,可以想象当年相府的规模,主要有两大部分,一是楼厅院落建筑,一是花园。分东、中、西三路。东路的主体建筑,可说全部被毁,已非旧观,故东弄堂也早不存在了。中部从大门到后面的厅、楼,前部也毁于兵燹,后楼尚存。西路以花园为主,后来虽然园亭荒芜,台倾池平,但幸存的建筑要多一些,现在还能看得出,每幢建筑之间,庭院相隔,栽树种花,陈设鱼缸,堆砌假山,构成安静舒适的居住环境。其中于氏后裔住宅庭院里的假山石,在六十年代为他人购去,1993年,购得假山石的这户人家,因房屋拆迁,又将部分假山石售给金坛宾馆。

  拓宽街道和建房施工,从地下发掘出来的相府遗物,对相府过去的建筑,也能窥知一、二。70多年前,石英麟向于氏后人购得一块空地,建造了房屋。1993年房屋拆除时,其原来的一座墙,砖头皆赤色,这显然是相府曾被火焚而留下的痕迹。院中有株老树已枯死,其地下树根向四面扩展延伸达10余米。当推土机推去一层土,又见地下整齐排列许多砖石,方形的有八仙桌面一样大,有的更大一些,圆形的直径也有60-70厘米左右,并刻有莲瓣等图案。还挖出不少石门槛及抱鼓石。石门槛大的有3米多长,1米多宽,小的也长达2米左右。抱鼓石光洁细腻,有的色白如玉。其他镂雕各种图案纹饰的大小砖、石,俯拾皆是。所有这些,不难想见当年的建筑是何等的气势恢宏。可能这里就是邸中宴会宾客、听曲清谈的花厅,或即有名的素余堂旧址(于敏中曾著有《素余堂集》)。

  于敏中幼年曾受教于王步青。王步青为雍正元年(1723)进士,官翰林院检讨,两年后辞官归里,掌教课徒。于敏中为报师恩,在花园附近资助建造一幢房屋,供老师安度晚年,其大厅题额“瞻颜堂”。在拓宽东门大街时,这幢房屋也拆除了。看其建筑布局,前有厅房,后有一幢四合院。后院当是老师及家人日常生活起居之所。这里与花园近在咫尺,环境优美,确是颐养天年的好地方。

  于敏中是一代名臣,《清史》有传。其是非功过,且不作评论,但相府作为特定历史时期的文化结晶,以其宏大华贵的气派和丰富的人文内涵,与充满古朴风情的城内东门老街,构成金坛传统建筑的洋洋大观。这昔日显贵的深宅大院,历经了风花雪月的浸润和沧桑巨变的洗礼,早已物化为历史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融进历史的册页。

  然而,由于城市建设的需要,相府故址仅存的宅院全已拆除,一切都荡然无存,在相府故址上矗立起现代化的高楼。在旧城改造中,一些古建筑物行将消失,是意料中事,这是无可奈何的选择。但相府的永远消失总使人平添几许惆怅。晨曦初起和夕阳斜照中,再也看不到深巷古宅的历史画卷。连聊以备忘的地名,也将会从人们记忆里渐渐消失。如今,相府弄的地名已没有了,相府前则改为相府路。其实,还应称相府前路为好,因为一个“前”字,能明确指示相府故址的位置。

  今天,人们一方面把眼光投向未来,一方面又深情地回顾历史。一个懂得珍惜自己历史的民族,其迈向未来的步伐也更加坚实。越来越多的人逐步懂得:不是不要发展,也不是不能将旧建筑改造,但需要纳入一个良性循环之中,立足于长远的考虑。花钱造假古迹,不如保护好真古迹。要按照文化规律充分利用和发掘现有古迹的历史价值与经济价值。江苏6名状元宰相之一的常熟人翁同和,常熟市就修缮了翁宅的彩衣堂。另一名苏州的状元宰相潘世恩,其旧宅新居也都得到了保护,为后代子孙留一个完整的考察封建社会生活的标本,并且还成为本地区的重要旅游资源。

  遗憾的是,我们金坛人于敏中相府的“素余堂”以及他为报师恩资助建造的“瞻颜堂”,却永远失去了向后人展示风采的机遇……每念及此,心生感叹!(徐云子)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寻根问祖热线

13105230123

服务时间:工作日9:30-21:00
广州市黄埔区科珠路232号1栋401-2
邮箱:yushizqh@126.com
  • 官方微信→

  • 手机触屏版→

Powered by Discuz! X3.4© 2001-2013 Comsenz Inc.模板制作:Neoconex星点互联

技术支持 皇松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粤ICP备20068981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