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账户
亲爱的游客

欢迎您的光临

已有账号,请

如尚未注册?

第三方账号快捷登陆

  • 客服
    点击联系客服

    在线时间:8:00-16:00

    客服电话

    020-82515729

    电子邮件

    yushizqh@126.com
  • APP

    下载APP

    随时随地掌握行业动态

  •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官方微信公众号

古代先贤汇总贴(请跟帖,切勿重复介绍)

8
回复
1084
查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2-16 15:47:1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历史的长河流了一年又一年,世事变换了一宗又一宗,唯一没有改变的是我们的姓——“我姓于”。
    我们的姓氏在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上也有着浓浓的记载,塞北的风雪没有吞没她,江南的春雨更加美丽她,从黄河两岸到天南海北,我们存在着、繁衍着,到了
    今天于家人已经遍布全国,这就是伟大的进步和兴旺。
    学习古人的精神,发扬先贤的优秀文化,为社会、为国家、为家庭的进步和发展而一起努力!


兵部侍郎于钦      
   于钦(1284~1333) 字思容。元代山东益都(今青州)人。少年勤学,以才闻名。初任国子监助教,又奉命任山东东西道肃政廉访使司照磨。延?六年(1319年)山东饥荒,人相食,于钦奉命赈恤济南六县及盐灶饥民,甚得民心,但屡遭上司斥责。后任翰林院编修、江南行台监察御史、詹事院长史、御史宪台都事、中书左司员外郎等,官至兵部侍郎、益都田赋总管。至顺四年(1333年)卒于任。
  于钦晚年周游山东各地,进行实地考察并参考书籍,撰写了《齐乘》一书,共6卷,记叙除鲁西南外的山东大部分地区的风土人情,是山东现存最早的省级地方志书。此书“叙述简核而淹贯”,考证详赡。书中据金人《名泉碑》,对济南七十二名泉进行编列,对后世影响颇大
 楼主| 发表于 2012-2-16 15:48:46 | 显示全部楼层
于法开

晋代医僧。剡县(今浙江嵊县)人。平生酷好仙释,医术亦精通。尝于旅途中宿于人家,适主人妻难产不下经日。于法开命其食羊肉多块后,即以针刺之,须臾儿即产下。所著有《议论备豫方》,已佚。

东汉末年,支娄迦谶识几首先将印度大乘佛教的般若学说传译到中国。后来,又经支谦、朱士行、竺法护等高僧居士的努力,般若思想的基本内容已为中国佛教弟子所洞悉。形成了六家七宗,其中识含宗的代表人物是于法开。于法开的生卒年月不详,大约与支道林同时。《高僧传·于法开传》称他“不知何许人”,是于法兰的弟子。他研习佛经,常常深思义理,发表与众不同的独特见解。他也是;位般若学者,很喜欢探讨《放光》经和《法华》经。于法开不赞成支道林的即色宗思想,经常与支道林展开辩论。《世说新语·文学篇》记载了于法开同支道林的两次辩论:

  于法开始与支公争名,后精渐归支意,甚不忿,遂遁迹判下,遣弟子出都,语使过会稽,于时支公正讲《小品》。开戒弟子,道林讲,比汝至,当在某品中,因示语攻难数十番,云旧此中,不可复通。弟子如言诣支公,正值讲,因谨开意,往:反多时,林公遂屈,厉声日:“君何足复受人寄载!”

  在这两次辩论中,第一次支道林获胜,于法开在理论上已逐渐信服支道林,但感情上仍愤愤不平。于是派出弟子法威去责难支道林。由于他预先向法威密授韬略,结果法威驳倒了支道林,引起了支道林的强烈不满和抗议。由此看来“,于法开也是一个能言善辩之人,所以《名德沙门题目》称赞他“才辨纵横”,《高逸沙门传》褒扬他“以义学著名”,因而引起了东晋朝廷的重视。晋哀帝时,他累次被朝廷征召,“乃出京讲《放光经》,凡旧学抱疑,莫不因之披释”(《高僧传·于法开传》)。他在京师,广交权臣、名流,同谢安、王又度等人“悉皆友善”,六十岁时,卒于山寺。于法开作为一个“义学沙门”,不仅“才辩纵横”,而且还以“数术弘教”。他有高超的医术,用针灸治好了困难产而即将死亡的妇女,从而受到百姓的称道,他认为,用医术救人,“调九候以疗风寒之疾”,这同大乘佛教的“自利、利人”,普渡众生的宏愿是一致的,用行医的方法去弘扬佛法,这更有利于识含宗思想的传播。他的识含宗思想,保存在《中观论疏》和《中论疏记》之中,现摘引如下:

  于法开立识合义:三界为长夜之宅,心识为大梦之主;今之所见群有,皆于梦中所见,其于大梦即觉,长夜获晓,即倒惑识灭,三界都空。是时无所从生;而靡所不生;(吉藏《中观论疏》卷第二末)《山门玄义》第五云:第四于法开著《惑识二谛论》曰:三界为长夜之宅;心识为大梦之主。若觉三界本空,惑识斯尽,位登十地。今谓以惑所睹为真,觉时都空为真。(《大正藏》六十五卷《中论疏记》)

  从这两段引文,可以看出,识含宗的基本思想是:三界(欲界、色界、无色界)的万事万物及现象都不过是人们在梦中所呈现出来的虚幻之物,三界本身不过是被漫漫长夜所笼罩的宅屋,一切幻象都由人的“心识”所变现。人们通过学习佛法,觉悟到这一点,那就会消除一切颠倒了的错误认识,感觉到现实世界并非实有之物,一切都是人心所造作的假相。唯有“心识”,即人的主体精神才是真实的存在。识含宗正好与心无宗对立,空物而不空心。
 楼主| 发表于 2012-2-16 15:49:11 | 显示全部楼层
于慧

山东莱阳人。进士,明嘉靖六年至八年任淇县知县。于慧曾把灵山概括为灵山十景:一曰危岩少进,二曰群峰耸翠,三曰列柿流丹,四曰一径蓬壶,五曰半岩风雨,六曰九天鸣佩,七曰巨崖走蛟,八曰双剑横秋,九曰东海龙吟,十曰西山虎啸。景景如诗如画,绘声绘色,淋漓尽致。
 楼主| 发表于 2012-2-16 15:49:35 | 显示全部楼层
于结

大历间人。崔宁尝欲荐为御史,为杨炎所沮。


赋得生刍一束
比玉人应重,为刍物自轻。向风倾弱叶,裛露示纤茎。
蒨练宜春景,芊绵对雨情。每惭蘋藻用,多谢茞兰荣。
孺子才虽远,公孙策未行。谘询如不弃,终冀及微生。

【出处】全唐诗:卷272_12
 楼主| 发表于 2012-2-16 15:50:15 | 显示全部楼层
于之辐?(?——?)
??营山县人。少家贫力学,潜心攻读。康熙三十二年(1693)举人。三十九年(1700)进士。授湖南麻阳知县,旋升常德知府,再调宝庆知府。在任力除猾吏及奸诈之徒,士民称赞。卒年七十五岁。著有《圣泉诗集》行世。《四川通志》、《营山县志》有传。
于 至?(?——?)
??遂州小溪(今遂宁县)人。幼敏于学,七岁能属文。十七岁游京师,上书二十余万言,为时所称。宋真宗大中祥符五年(1012)进士。仕历不详。时文章沿袭五代余风,至乃自立机杼。尝作《蓬莱宫赋》,为寇准、丁谓等人所赏识。著有《于至诗文集》,今佚。《蜀中广记•著作》有载。《四川通志》有传。
于季子?(?——?)
??蜀人。唐高宗咸亨间进士。武则天当政时,官司封员外。善为诗,著有《于季子诗集》一卷行世。《全唐计》录其诗七首。《唐诗纪事》及《国秀集》载其事迹。《四川通志》有传。?
 楼主| 发表于 2012-2-16 15:50:30 | 显示全部楼层
梁相国于兢,善画牡丹。幼年从学,因睹学舍前槛中牡丹盛开,乃命笔仿之,不浃旬夺真矣。后遂酷思无倦,动必增奇,贵达之后,非尊亲旨命,不复含毫。有人赠诗曰:“看时人步涩,展处蝶争来。”有写生《全本折枝》传于世。
 楼主| 发表于 2012-2-16 16:01:22 | 显示全部楼层
于霖逢

(1837~1918) 字泽春,文城镇小河村人,原住南门里于家胡同。学问渊博,生活俭朴,矢志培养后代。曾教馆于利津县、济南市、潍县、垦利县等地,谆谆教诲之风为学生称赞。光绪十四年(1888)。中解元,授阳谷县教谕。因无意仕途,不久辞职回乡,设教于“文山书院”,过着清贫生活。光绪十六年(1890)开始编纂《文登县志》。1892年主讲维阳书院时,初稿已成。1898年李祖年任文登知县时,增删定稿,共14卷,1190页,约50万字。上溯建县之始,下至1894年,“撷文山之精华,阐不夜之奥密”。“体例精严,记载翔实,尤堪信今传后”。因经济拮据,又重病在身,生前未能付梓;1923年由县内学者整理集资铅印。1912年,丛琯珠等革命党人,动员于霖逢参加革命,于以腿疾辞。及至“团练总局”攻下县城,力请于霖逢、王稼禾为正副主事。不一月,文登再次光复,于、王入狱。翌年,由威海卫殖民政府——威海卫行政长官署长官出面说情,于等被释放。

  于霖逢酷好诗文,著有《文山草堂诗文集》(已失)。“胸中抑塞磊落之气,一于诗发之”。还精通书法,其草书深得王羲之笔意。晚年左手《十七帖》,苍劲有力,传为文登书法之珍品,民间多有收藏者。
 楼主| 发表于 2012-2-16 16:02:18 | 显示全部楼层
于溥泽

(1745~1804),字皆霖,又字芥林。清平度州古庄村人。
  于溥泽自幼聪颖,为学勤奋,诗文词赋名噪当时。29岁时考中乾隆甲午科(1774年)举人。曾任滨州州学训导。
  于溥泽除长经史之外,尤爱研读医书,中年之后,潜心医学研究。他认为中国古代医学源远流长,既有精深的理论体系,又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对《素问》、《灵枢》、《伤寒论》、《金匮》等经典医学名著,都有深入的研讨,并且亲自临床,不避辛劳,常为百姓解除疾苦。综合自己的理论研究和实践,除考订了许多古代医书,还撰写了《医学诗话》、《云巢医案》等医学专著。至今尚有《伤寒指南》二卷传世,为医家所重视。
  于溥泽医术高明,善治疑难之症,且乐于授徒。近200年来,平度西乡多医,与他的传授与影响关系很大。
  清嘉庆九年(1804年),于溥泽病卒于家乡。
 楼主| 发表于 2012-2-16 16:03:46 | 显示全部楼层
于沧澜

(1845~1920),字海帆。平度古庄村人。
  于沧澜光绪三年(1877年)中进士。曾任河南省上蔡等县知县,升卫辉知府,官至南汝光淅兵备道。  他在河南省任过五个繁、难、冲、要之地的知县,“为政严而不酷,宽而不滥”,雪冤狱,戢豪强,勇于任事,处置得体,屡被举为卓异。调任鹿邑县时,因不向布政司衙门送礼,任命状被扣压,但他决不屈从,更以耿介著称。  卫辉府地处冲要,所辖九县,非“繁”即“难”;南汝光淅兵备道驻地信阳更是由中州南下湖广的门户,“兵民杂处,轮蹄交错”,民风强悍,素称难治。他在任期间,干练明敏,表现了出色的吏治才能。清末施行新政,锡良等三任河南巡抚都倚重于沧澜,曾委派他处理过矿务、巡警、筹款、厘税、洋务等各项政务,有时一身数任,他从容裕如,处理得宜,因此赢得“中州第一干员”的美誉。
  他在河南为官30余年,以名进士长于衡文享誉省内,曾先后五次被聘为河南省乡试同考官。1920年病逝。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寻根问祖热线

13105230123

服务时间:工作日9:30-21:00
广州市黄埔区科珠路232号1栋401-2
邮箱:yushizqh@126.com
  • 官方微信→

  • 手机触屏版→

Powered by Discuz! X3.4© 2001-2013 Comsenz Inc.模板制作:Neoconex星点互联

技术支持 皇松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粤ICP备20068981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