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账户
亲爱的游客

欢迎您的光临

已有账号,请

如尚未注册?

第三方账号快捷登陆

  • 客服
    点击联系客服

    在线时间:8:00-16:00

    客服电话

    020-82515729

    电子邮件

    yushizqh@126.com
  • APP

    下载APP

    随时随地掌握行业动态

  •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官方微信公众号

关中于家大院

0
回复
1451
查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3-2 16:06:4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关中于家大院濒临消失 论价值堪比山西乔家大院
0 o8 B* b$ f7 a7 ]/ p4 c" i/ i
10.jpg
/ p( B3 t# P# s! n1 D6 W
   延续了300多年的于家大院,当年气势宏伟名震关中,如今仍能从残留的门楼上看出一丝关中大户人家当年的风采。

2 Z) D' j1 ~; f
11.jpg
9 @$ [9 I$ Y: `* F) W# t$ ?0 X) E
于家大院内的屋脊上砖雕装饰非常精美。

) K" U( \, [! X$ P+ p$ Y/ z3 J
12.jpg
4 |4 e3 o7 P) Q0 o$ m  ?; v
于家大院雕梁画栋驰名一方,尤其是屋壁石刻精美无比,很好地传承了关中民俗艺术。(孔正一摄于近日)

  J* K  u3 c7 S4 ?3 [( q本报讯(记者原建军)号称关中“一撮毛”大院的于家大院,从清代中期于家发迹到民国末期,一直是气势宏伟。然而,这座极具关中经典民俗艺术的传统豪门民居,如今却无人保护,任凭风吹雨淋倾斜倒塌,受盗贼肆无忌惮的劫掠。民俗专家们说,如果任凭目前这种局势发展下去,于家大院将在不久完全消失。 . I$ q* F6 K9 Z. o: ^* y1 h
, ?) S, }4 W* K& B1 q! ^
  关中于家大院堪比山西乔家大院
9 B3 h+ S/ i$ ~' z' l0 m$ h2 c! J" o  _( b3 @
  省考古研究所专家岳连建曾到位于泾阳的“于家大院”考察。于氏家族乃泾阳、淳化、旬邑、乾县一带的名门望族,发迹于清代中期,世代为商为宦直至民国末年。于氏大院建筑之宏大精美,当年饮誉关中数百里。民谣曰:“东刘、西孟、社数姚,不如王桥一撮毛。”其中的东刘、西孟、社数姚都是指代周边的豪门大户,王桥指代的就是于家大院。于家大院坐北朝南,主体建筑由门楼及前后相连的三进院落组成。另外,还有账房以及花园等附属建筑。于家大院建筑雕梁画栋,屋壁镶雕山水人物石刻,石雕及檐墙四周镶有花木禽兽花纹图案。于宅建筑风格讲究精工细致,注重内外装饰,建筑上较多地采用了当时流行的石、砖、木三雕作为建筑的装饰,尤以石雕见长。于家大院的建筑风格为清代关中地区传统经典民居,建筑布局突出聚族而居的特点。家族成员按照尊长辈份居住在数个互相连接又相互独立的院落内,从而组成了深宅大院式的民居。有专家说,于家大院在关中的地位堪比山西乔家大院,这是由于我省保存下这一时期经典民居建筑不多,所以于家大院显得鹤立鸡群。
, `$ W/ t% V# m4 ?9 _% J9 L0 u9 s2 }% y& j9 S
  于家大院目前风雨飘摇濒临消失 ; l; c, Z3 A7 e3 j# W+ t

: G# H; M0 _/ K! P5 g* h# m7 C3 x  于家大院1949年后几经主人变换,虽然目前有一产权人,但无人居住。一直奔走呼吁关注该民居的陕西民俗学会副会长孔正一告诉记者,于家大院近三年中许多物品被贼偷窃,其中于家道光年间的大牌匾被人偷走下落不明,大院内墙上镶嵌的浮雕石刻也被人悄悄偷走一些,于家的石雕佛龛也不见了踪影。另外,于家大院所在村庄农民几十年来一直垫高庄基地,直接导致了于家大院地势低下。每逢大雨就遭到水浸。自2003年至今,于家大院遭到大雨侵蚀后,部分墙体塌陷,椽木腐朽,严重渗漏,几处厦房已坍塌,窗棂、木格大都损毁,局部石刻雕饰也已脱落。至于如此重要的民俗大型家族遗物,为什么就没有保护呢?一位知情人士告诉记者,于家大院现产权人和部分村民之间的纠纷、地方政府和文保工作者的文保认识不同,使得于家大院一直处于无人修复保护并濒临加速消失的境地当中。
, F5 @% E; `7 I* j' _/ x& m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寻根问祖热线

13105230123

服务时间:工作日9:30-21:00
广州市黄埔区科珠路232号1栋401-2
邮箱:yushizqh@126.com
  • 官方微信→

  • 手机触屏版→

Powered by Discuz! X3.4© 2001-2013 Comsenz Inc.模板制作:Neoconex星点互联

技术支持 皇松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粤ICP备20068981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