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账户
亲爱的游客

欢迎您的光临

已有账号,请

如尚未注册?

第三方账号快捷登陆

  • 客服
    点击联系客服

    在线时间:8:00-16:00

    客服电话

    020-82515729

    电子邮件

    yushizqh@126.com
  • APP

    下载APP

    随时随地掌握行业动态

  •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官方微信公众号

浅谈于凤至家族故事

3
回复
3185
查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7-17 12:29:4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信息来源:松原文化网  作者:亿力齐
/ F+ H! g, t7 `" m7 U6 q
% n* D) \, b$ f; e# _据《于氏家谱》记载,于氏祖籍是山东省登州府海阳县司马庄。明末清初(又说1644年),于氏家族先人受皇帝恩赐,奉“辽东招垦令”到东北进行农业开发。当时,于家的于友、于朋、于宾兄弟三人同行,在烟台上船来到辽宁省营口。又转船沿辽河行至吉林省梨树县,居住数年后,因辽河洪灾迁到怀德县大泉眼村。$ h  K2 J3 S+ P( h" Q% E
, x* j0 @. B4 Z4 C' b2 t1 w0 ]

2 x  L0 G$ r& D" X+ r& A 01.jpg 3 r7 r& O/ b% a% E

+ S  j, r, V$ Q于凤至出生的故居8 R+ C: m9 e. T$ L3 h3 \8 |* G
* U4 j% ^% I$ }
8 v- I) U' A: x
    于凤至的父亲于文斗出生于梨树县大榆树村。他不仅自幼聪明、好学,且少年时代便跟随父亲于渼学习农耕、经商,后因辽河洪灾,于渼举家搬到辽河对岸的怀德县大泉眼村,扩大农耕范围,家业日兴,并随之修建府第(现仅存于凤至故居,位于公主岭市南崴子社区大泉眼村)。在于文斗成婚时,于家已经成为当地较有名望的大农。为了更加发展家业,于文斗转到郑家屯经商,后创办商号“丰聚当”。数年后,因扩大经营粮食、木材、食盐等农贸商品,更名“丰聚长”,也是传承至今的百年老字号。于文斗在创业经商、就任商会会长和帮助张作霖、吴俊生等人打击抗垦义军等过程中,引发了很多故事。
% q: c9 Z  @8 Y- @) @0 P    富商于文斗之女于凤至(1897年6月7日-1990年3月20日),字翔舟,出生在怀德县(今公主岭市)大泉眼村。按照其属性计算,应出生于1898年旧历5月初八。于凤至是少帅张学良原配妻子。在张学良的坎坷人生之中,一直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她幼年开始在郑家屯生活、学习,性格贤惠,仁慈宽厚。与张学良成婚后,逐渐成为张学良将军生活中的贤内助和事业上的忠贞伴侣。“九一八”事变后,于凤至多有捐款、抗日、办学等感人事迹。西安事变后,她为张学良陪牢伴狱、抚养儿女。后迁居美国,仍思夫爱国、维护祖国大局。在于氏家族及其后人聚居地的民间,至今还流传着她的很多感人故事。 - M( j4 P% n5 u. F' Y
    数百年来,于氏家族的祖辈先后在吉林省梨树县、怀德县(今公主岭市)、郑家屯(今双辽市)等地生活和创业。围绕于氏家族的生产、生活,发生了一系列故事和传说。特别是于文斗、其女儿于凤至在清末、民国时期的感人故事,在吉林省南部、中部和西部的各地广为流传,并载史册。3 v' P* R; c+ N9 a* f  {

% a% b* v% F& N, w
* ?' K8 S, @( c- ^5 @0 f( _! L. X% J
3 ^6 O% b: S0 f1 y7 H 03.jpg $ W$ c( ]! n0 d% ~6 f6 J' f
6 R9 q9 v8 R0 u+ m' J: T
3 M9 h  {/ _1 t4 V& B/ L! L" F
参加于凤至故居修缮工程的全体于氏代表% f& |' `, ~- ~0 }
9 F. P! \: w4 ~$ U

5 b+ c7 [+ k2 ?% P- x    根据于氏家族的族谱记载,以于文斗(1843年3月生—1916年11月)为第一代,其谱系为第二代于凤翥(1870年5月—1958年10月)、于凤至(1898年5月—1990年3月);第三代于兆瀛(1911年4月—1995年9月);第四代于乃川(1940年6月—2006年8月);第五代于至辉(现年47岁);第六代于喆(现年21岁)。于氏数百位后人现散居在吉林省四平、长春、白城、松原等地。根据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者的整理,直系后裔居住在松原,代表性传承人是于至辉,现为松原市丰聚长物质有限公司总经理,市政协委员,曾被选为2008年松原市奥运火炬手。至今,于氏后人世代经营的百年老字号“丰聚长”公司,是吉林省 中西部物资贸易中著名的私营企业。于氏家族的百年故居、珍贵史料和创业经历、爱国事迹分别以物质和非物质的形式成为珍贵的文化遗产。, r1 l8 J  a# G# V% R
    多年来,吉林省各地文学爱好者和于氏后人已经收集、整理了大量的于氏家族传说、故事。其中主要包括:《祖辈闯关东》、《辽河两岸迁居垦荒》、《扩建于府的故事》、《郑家屯丰聚长商号》、《于家人与木板年画》、《扩垦放贷对抗王爷》、《张作霖兵驻于府》、《于文斗巧计救大帅》、《凤至订亲》、《反日引发钱家惨案》、《帅府补办少帅大婚》、《捐办新民小学》、《捐助奥运会》、《西安事变中的于凤至》、《陪牢伴狱的日子》、《于凤至的晚年岁月》、《凤至炒股掘金》等等。目前,于氏家族真实的历史足迹、流传的民间故事、古老的旧居商号都受到了人们的重视,在吉林省乃至国内外更负盛名。于家几代人、数百年的风雨历程,已经以民间文学的形式融为白山松水间的珍贵非物质文化遗产。5 |; O5 e% f$ [$ S! p+ m" P2 h

, u' {/ i- {& o( L6 b3 U/ ~; F" s+ w4 s# a% |
02.jpg
2 H) n& l& u- R. k8 J" m
8 `! a! _" M! Z/ \于家后裔的四代人
# f4 @! M# a- ?" K
! y' h! `3 C- s7 Q5 x* b2 ~& R, \
' n- {# v. d# o    民间流传的《于氏家族故事》是于氏后人和民间艺人根据历史事实,口头创作而成。又经过无数优秀民间艺人的整理、加工,既具有广泛的群众性和民间传承性,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又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于氏家族和民间艺人的口头流传的众多故事,与各地收集的历史档案、影像资料相结合,具有民间文学的重要特征。故事流传在吉林省中部、西部和辽宁、黑龙江等地,具有东北地域特点,是关东民间文学的代表性作品,体现了汉、蒙、满等多民族融合的社会进步,是吉林省具有代表性的家族故事。于氏家族的关东故事、于凤至的爱国事迹等,从诞生以来一直深受人们喜爱,流传至今已经成为吉林省民间文学宝库中的经典之作,具有较高的社会教育意义。
. F+ V9 K  i& S1 W    从建国初期开始,于氏后人进行搜集、整理了多种蒙、汉文文学作品和历史档案等。后裔代表在松原市注册了丰聚长公司,弘扬于文斗创办商号的百年企业文化,使老字号得到传承。去年以来,于氏后人筹措资金修缮于氏故居,并积极挖掘家族文化,已通过文化主管部门成功申报《于氏家族故事》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但是,受当代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影响,民间文学的瑰宝—于氏家族故事的原生态说唱环境出现生存危机。在民间文学濒危的社会文化背景下,现在年轻一代价值取向转变,追求时尚娱乐,欣赏、传承民族文化的热情减退。另外,由于老一代民间艺人的故去,使民间故事,特别是是家族故事后继乏人。现在,就是在于氏家族内部,能完整讲述于家故事、于凤至事迹的人也所剩无几,处于失传的边缘。现急需采取抢救性保护措施,使其保持原生形态,并较好的传承下去。, q  J" C& ?9 D- P' f4 e' J6 Z' d
( N2 J& F/ p2 F" R( N9 D1 ]2 @8 O
发表于 2012-7-17 18:49:30 | 显示全部楼层
213.jpg 3 ?3 K7 e! s3 ^  P# F0 D
凤至雕像及其陈列馆,是于凤至的台湾亲属出资修建的。
发表于 2012-7-17 18:52:16 | 显示全部楼层
215.jpg 2 i' F/ u. q8 r0 g! M) {; ]4 k- N6 w
郑家屯出土的文物光绪大铁锅,这是百年前在郑家屯铸造的大铁锅,上面铸有五族文字及精致饰纹等。
& G* L6 Z! w* E  t
 楼主| 发表于 2012-7-17 21:40:42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谢五总补充啊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寻根问祖热线

13105230123

服务时间:工作日9:30-21:00
广州市黄埔区科珠路232号1栋401-2
邮箱:yushizqh@126.com
  • 官方微信→

  • 手机触屏版→

Powered by Discuz! X3.4© 2001-2013 Comsenz Inc.模板制作:Neoconex星点互联

技术支持 皇松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粤ICP备20068981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