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账户
亲爱的游客

欢迎您的光临

已有账号,请

如尚未注册?

第三方账号快捷登陆

  • 客服
    点击联系客服

    在线时间:8:00-16:00

    客服电话

    020-82515729

    电子邮件

    yushizqh@126.com
  • APP

    下载APP

    随时随地掌握行业动态

  •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官方微信公众号

斥山世系于氏古代名人录

10
回复
5790
查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8-21 14:14:3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这里汇集的斥山世系古代于氏名人录,主要依据《光绪本•文登县志》、《光绪本•登州府志》、《嘉靖本•宁海州志》《民国本•大水泊于氏支谱》、《万历本•宁海州于氏族谱》、《光绪本•东司马庄于氏族谱》、《道光本•上庄于氏族谱》、《康熙本•东阿于氏族谱》……反复校勘、连缀、补充而成。
文登置县,时在北齐天统四年,距今一千五百余年。在雍正十三年荣成置县以前的千余年间,目前威海辖境几乎尽属古文登辖境。史称东海望族姬宗于氏汉相西平侯定国公宗派一支,与文登置县大致相当的南北朝时期,从郯城于家庄东迁,卜居斥山,创建了一个新的于家庄。历隋唐五代,至两宋金元,竟繁衍成千有余家的大村落。而今,斥山于家庄荡然无存,其迷长期难解。
州县志书和于氏族谱,在对千余年间登州地区天灾、战乱的记载中,常有人相食、饿殍载道、庐舍毁亡过半等令人毛骨悚然的文字出现。《光绪本•文登县志•点注》在辑录《玉清宫记》下附有一段文字:考《大金国志》——“‘天会八年,立刘豫于大名府,国号大齐,改元阜昌。将山东百姓六十以下、二十以上,皆签发为兵,每亩田科钱五百。’观记中所叙,知邑(文登县)当宋金末造,一苦于刘豫之虐政,再苦于贞祐(金宣宗)之乱兵。”由此可知,这一时期的文登县境,长期处于金兵蹂躏、民不聊生、水深火热中。对斥山于家庄这类大村落不利于应对官府的穷兵暴敛,化整为零、四处播散就自然成为首选之策了。加之,此一时期的斥山于门精英中,已有多位成了抗金将领,对推动举村大转移一定起了决定性作用。
所谓斥山世系,就是指在宋金元以来,从斥山于家庄及其相邻村庄直接或辗转迁往国内外各地的于氏宗亲。所以,名录所列诸公,只顾源头——从斥山迁出,不管流向——今居何地。威海辖境以外的牟平、海阳、莱阳、蓬莱、东阿、青州以及东北三省等地的于氏名人,与威海辖境内的大水泊、司马庄同样照录不二。
斥山世系的姬宗于氏,不负东海望族、驷马高门盛誉,才人辈出,代不乏贤。可惜,虽然斥山于家庄遗址可寻,斥山于氏老谱却杳无踪影,为而今续谱别系留下了很长的一段空白。迄今为止,尚无人能够拿出历史记载文字,准确地说出何祖、何时由郯城于家庄迁往斥山于家庄的。至于由斥山迁往各地建村的于氏宗亲,多数也只能朦胧地说“我们属于斥山于”,有谱可查的寥寥无几;能够明确界定何祖、何年由斥山迁入者,目前尚属罕见。即使最具史料价值的大水泊十五世孟举公宗派《于氏支谱》,载有元朝中期泰定元年的碑记文字,也只追记到宋金期间的抗金将领于敬祖,尊为一世祖;再往前五个多世纪漫长岁月的谱系一片空白。直到光绪二十四年,由山东学界泰斗、光绪戊子解元于霖逢主修的大水泊于氏十五世孟元公宗派《于氏支谱》,对此一空白也未敢妄加一字。须知,那时斥山于氏老茔还在,也没有官方推动平坟、烧谱之说。有人痴言,大水泊、司马庄宗祠如果不都遭遇火灾毁谱,或者说如果没有文革劫难,就可以找到斥山老谱,填补五百年空白。这一判断的缺陷在于,它忽略了金元百年战乱的残酷性。尽管如此,斥山于氏作为姬宗于氏三大郡望之一——东海于氏的茁苗壮枝是当之无愧的。
遍布海内外的中华于氏人口名列全国二十八位,山东于氏占据全国于氏的四分之一,斥山于氏族众所占山东于氏的准确比例尚无权威发布,居于绝对多数地位是毫无疑议的;而威海以西的山东于氏又绝大多数来自斥山世系。除山东省外,东北三省姬宗于氏是位列全国的第二大聚居地,其中大多数亦属斥山世系。
姬宗于氏在威海地区属于巨宗望族:乳山市位居第一,文登市位居第二,荣成市位居第七……。由斥山直接迁出或者易地转迁,在如今威海辖境所建村落星罗棋布。迁往省内其他地区,且繁荣昌盛、青史留名又有明确史料记载者,主要有两大支系:
一是北宋元丰五年(1082),斥山于氏一支迁往昌阳(这时的昌阳县属晋时西迁的昌阳县,治所在今莱阳辖境),属《齐乘》作者、著名地理学家于钦支系,后来转迁青州。
二是洪武二十五年(1392),斥山于氏海、河、浅、深兄弟四人,“由登州府文登县斥山盘龙村”(今称蟠龙石,位于荣成市人和镇南一公里处,而今村中无于姓)迁往东阿杨柳村,属明代著名学者、礼部尚书、三朝帝师于慎行支系。
本名录在选编过程中,基本坚持“在州县志书上见名就录”的原则,意在“宣扬前贤、激励后昆”,充分发挥身边族内名人的特殊效应;凡有具体出生地、归葬地者,均据实录入,以便于更多的于氏宗亲从中觅得自己的始迁祖、迁出地。
排名以朝代为序分列,仅将进士名录单列于后。凡名下未冠县籍者,多系今文登籍。

一、唐   朝
于  臧,开元云骑尉
于  梅,开元差料司
于承福,开元间人,工书法,遒劲有笔势。所书“开元十八年碑”,正面文字为金人磨去,侧文尚存。

二、宋金时期
于  鸿,官守殿中丞,牟平籍
于  琛,宋颍川长史,牟平籍,墓在东念村
于延绍,琛长子,宋银青光禄大夫,检校国子祭酒,兼侍御史。牟平籍
于延挺,琛次子,朝散大夫,行太子右赞善
于延袭,琛三子,副都孔目官银青光禄大夫,检校国子祭酒,兼御史中丞。牟平籍
于  佑,宋天圣乡贡三礼
于允翊,宋天圣乡贡三礼,自此以下六人俱于琛嫡孙、牟平籍
于允登,宋天圣乡贡三传
于允凝,宋天圣乡贡三传
于允祈,宋天圣乡贡三传
于允元,宋天圣乡贡三传
于允期,宋天圣乡贡学究
于  常,宋治平押司录事,有治平二年敕赐广润院碑记可考
于  湜,金大定进义校尉
于  寿,大定典史
于  寘,大定进义校尉
于  宽,大定进义校尉
于敬祖,字孝先,文登大水泊于氏一世祖,生于1090年——北宋元祐五年。倜傥有大略,官至邓州镇守把军千户,领兵抗金,招集流亡,保固封圉,群黎无寇略之虞。及至言旋,士庶莫不流涕。卒于家,墓在文城东北三十里洪水澜
于  斌,敬祖之孙,士达之子,金末,充宣锐军副千户,授忠显校尉。元兴,素养安居,不复仕进,众服其高节。墓在洪水澜
于  庆,岁贡
于  忠,金季,为将军副统,掌持文登县事。是时,天下大乱,强暴相凌。忠公率官兵救护,一邑之民全赖以活,各得相保。年六十卒。墓在文城西30里崮头村。敕葬,置翁仲、石兽,碑题:“皇金金牌授武义将军管军千户于公之墓”
于  琛,值金乱,宋授进义校尉,文登县尉。元中统间,以归附功,加武略将军,复任前职。墓在城西北二十五里白玉庄东。(按:此公既有别于东念村的于琛,又有别于大水泊敬祖公曾孙、墓在洪水澜的于琛)

三、元明时期
于延遂,于琛之子,元文登县尹,牟平念上人
于  宝,元泰定间,受□□将军,文牟寨巡检。值南人攻入文登县城,宝率领官军出入锋镝,斩首百余级,受世袭巡检。在任三十五年。墓在崮头集
于  质,字信叔,于敬祖曾孙于斌独子。气宇轩昂,文学该洽,至元间充本县典史,复迁牟平,五年任满还籍,充文登县盐酒税务都监。墓在洪水澜,有石碣图为证。(按:《民国本•大水泊于氏支谱》中,在《洪水澜于氏老茔碑阴宗派图》上写作“质”,在《洪水澜老茔碑文钞》上写作“盾” 二者同为一人,疑有一讹)
于良辅,质长子,字翼之,县吏。夙娴吏事,为吏三十余年,奉公愈谨。年老守闲,意泊如也。墓在洪水澜
于良弼,质次子,性情劲直,充胶莱海道丁壮百户。墓在洪水澜
于良佐,质三子,字仲卿。文词雄赡,学问优长。延祜中,任文登县儒学教谕。洪水澜于氏老茔碑为其书丹。墓在洪水澜
于良用,质五子,文登县令名司,迁牟平
于良嗣,质六子,赋性温恭,识量宏远,读儒书,明吏事,乡人德之.墓在洪
水澜
于  尹,至正癸未宁海州知州,山东般阳人
于洽藻,至正文登教谕于君奠,至治教谕
于登集,栖霞教谕
于世能,至正登州学正,工文词,所撰《至正三年重修香岩寺碑记》,典赡雅
丽,为时所称
于世英,至正文登县教谕
于世钦,至正文登乡士
于世隆,至正济南路府吏
于世常,至正国子监伴读
于君奠,至治间文登县教谕,墓在崮头村   
于纯吉,字庆甫,琛之子,武略将军,权文登县尉。琛生纯吉一人,
不许远离左右,惟任文登县务使之职。县每缺官,必以纯吉莅事。为治不任刑罚,惟以道义化人,人皆悦服。承祖宗余资,富甲一县。以礼貌待人,无骄矜之气。惟见善力为,济贫穷,笃亲旧,欣然施惠,殊无吝惜。好宾客,有孔北海之量,人无不爱而重之。墓在白玉庄
于天用,纯吉之子,好善乐施,克肖父志。至大间,累任文登县税务大使,授本投下干脱总管。墓在白玉庄
于宏毅,天用子,胶州千户所正千户。墓在白玉庄
于  斌,至大文登县典史,宁海州收差库使。墓在白玉庄
于天禄,斌子,两浙运司司吏。墓在白玉庄
于天祥,斌子,文登县税务使。墓在白玉庄
于天祺,斌子,文登县税务使。墓在白玉庄
于  祐,益都莺户提领,文登县税务使。墓在白玉庄
于天锡,于祐之子,宁海州税务使,授本投下提举。墓在白玉庄
于  甫,纯吉从弟,充招民司总把。墓在白玉庄
于  俨,字伯然,忠长子。元兴,泰定间授文登县县丞。抚治文登县事,同僚咸称其善,墓在崮头村
于  仪,忠次子,幼勤学,泰定授修武校尉、文登县税务都监,居民咸敬畏之。墓在崮头村
于  杰,忠三子,任莺户提领。墓在崮头村
于尧佐,泰定文登县巡检,权文登县事
于余庆,泰定文登县教谕
于怀宝,泰定文登县税务办课官
于杰中,文登县教谕,为宣武将军刁通撰碑
于淮量,至治忠翊校尉,管军千户
于  贺,至治终翊校尉
于  玉,至治文登武义将军,管军千户
于  玉,至正文登县鱼盐官。墓在崮头集
于  深,至正中书工部奏差,墓在崮头集
于仲敬,深子,至正双岛巡防官,墓在崮头集
于洪吉,大德文登盐局官,
于  泉,大德百户
于宏仁,至正承仕郎,山东东路都转运使司王家冈司令
于  演,至正司吏
于  默,洪武岁贡,山西长子知县
于  庆,天顺岁贡,宁海州志为景泰岁贡
于  俭,成化岁贡,登州州判
于  琦,隆庆岁贡,登州训导
于  玳,嘉靖选贡
于  郊,万历岁贡
于  通,字理达,成化间岁贡,弘治间授真宁(今河北正定)知县,再调广灵。制行端方,以忤刘谨告归。正德七年(按:登州府志为六年),流贼入城,通厉色斥骂,不屈被害。祀忠义祠(按:府志为忠孝祠)
于  澍,于通长子,弘治丁酉武举,登州卫指挥
于  泽,于通次子,授登州卫指挥佥事,、济南府王府典膳
于  僎,于澍之子,万历岁贡,沂水教谕,德王府教授,参与编修《嘉靖本•宁海州志》
于魁东,万历选贡
于魁士,万历岁贡,邓州知州
于有临,天启选贡
于  忠,明正统岁贡,直隶宿州吏目,牟平籍
于  盈,天顺岁贡,牟平籍
于  琳,天顺岁贡,开封府军储仓大使,牟平籍
于公望,正统岁贡,河南阳德州吏目,牟平籍
于  兴,以子茂贵赠监察御史,牟平籍
于  璋,例贡,于茂之子。牟平籍
于  钦,岁贡,牟平籍
于  仁,成化岁贡,直隶安庆府知事,牟平籍
于  俭,成化岁贡,陕西宁羌州通判,牟平籍
于起元,嘉靖戊辰举人,海阳籍,寄居,直隶
于凤鸣,嘉靖岁贡,赵王府教授,牟平籍
于久殿,乳山东司马庄人,明初塾师,悉心教授宗亲子弟。独生子于黑于洪武二年迁居平度宁公乡古庄(今属马格庄镇,分为北、南古庄两个行政村,各二百五十余户,于姓人家占百分之九十以上),子孙昌繁,学有所成者众,乾隆四十六年,族中学人贤达亲赴东司马庄,为于久殿特立墓碑,尊为平度古庄于氏太始祖,缅怀其德,赞颂其功。
于成之,明初举人于  湛,永乐庚子举人
于  淇,永乐癸卯举人,获嘉县训导。
于元衡,天启丁卯举人。
于  龙,成化丙午贡生,怀庆经历,文登籍
于  龙,万历丙午举人,牟平籍
于漪洪,崇祯壬午副榜
于兆睦,崇祯岁贡
于  洪,洪武间,以人才举殿廷礼仪司鸿胪寺班
于  嵩,永乐间,以人才举河间长芦都转运盐使司沧州分司富民场大使
于志深,永乐间,以人才举饶州知府
于  泽,永乐德王府(英宗次子封德庄王,初国德州,后易济南)典膳
于  建,永乐宁海州判
于  珩,永乐湖广总督司吏目
于惟精,永乐略阳(陕西)典宝
于  禧,宣德贡生间秦王府(按:朱元璋次子朱樉官邸)典宝
于  忠,正统岁贡,直隶宿州吏目,牟平籍
于  渊,明正统岁贡,冠带荣身,牟平籍
于福庆,正统岁贡,冠带荣身,牟平籍
于  宝,登封知县,后以他技擢太常寺少卿,降寺丞,牟平籍
于  濬,正统岁贡生,山西翼城知县,
于  琮,黄冈知县,墓在白玉庄
于  震,正统贡生
于东齐,于敬祖十三世孙,天性孝友。二兄早逝,遗子六人,抚如己出。万历丙辰,大饥,出积谷数百石赈济,存活甚众。有司给冠带,旌其门。及至清初,曾孙于涟敕封嘉奖,赠光禄大夫。
于应第,东齐子,号台联,崇祯岁贡,积学笃行,士林有声。崇祯庚辰文登大饥,邑人死亡大半。应第煮粥道旁,凡数阅月,远近赖以存活。且捐义茔以收白骨,立义仓以备凶荒,建义学以教子弟。招集流亡,发给耕牛、粮种,帮助重振家业。以子孙两代三科四进士得以福报。由子鹏翰诰赠文林郎,孙涟敕赠正一品光禄大夫,祀乡贤祠。
于维精,大水泊十五世孟魁公长子,略阳主簿。佐长吏以仁政惠民。老归田里,克敦孝义,为乡党息争讼
于维哲,大水泊十五世孟举公长子,字鉴明。诸生。性孝友,施药救人,月旦称平。以孙可讬贵赠通议大夫、户部左侍郎
于性笃,维哲长子,字兴凡,诸生,事亲以孝闻。遇荒年,捐粟煮粥,存活者众,乡闾称颂。以子可讬贵赠通议大夫、户部左侍郎
于云龙,成山卫岁贡

四、清   朝
于民表,顺治岁贡
于元清,顺治岁贡,常德府同知
于一坤,顺治乙酉岁贡,考授训导
于兆康,顺治甲午副贡
于可寄,敬祖十八世孙,字宁伯,太学生,考授州同,敕封承德郎、云南
开化府通判。崇祀乡贤
于斗衡,顺治己亥岁贡,考授训导
于枞霏,康熙壬子岁贡
于元任,康熙丙辰岁贡
于一澄,康熙庚申岁贡
于鹏翚,应第长子,字负青。幼嗜诗书,声名远播。顺治乙酉拔贡,任福建仙游知县。其时,沿海不宁,捐征繁多,对之以缓征充军饷之策,兼得其济。同时,修文庙,兴学馆,清除贪官蠹胥,依法排遣,以情相恕,民自不怨。及至任满去职,思遗爱者咸垂涕焉。以侄子于涟功,敕赠一品光禄大夫
于鹏翥,应第四子,顺治乙酉与兄于鹏翀同榜举人,湖北英山知县
于可绩,康熙乙卯武举
于光祖,康熙乙酉举人,馆陶教谕,泰安教授
于漪淇,贞复之子,康熙壬午副榜
于漪汉,元衡之子,康熙丙戌岁贡
于师善,于涟长子,康熙丙寅准贡
于念祖,于涟三子,康熙壬午岁贡
于绍祖,于涟四子,康熙乙酉举人,拣选知县
于式敷,师善独子,于涟长孙,字德一。诸生。崇尚忠孝大节,具有读书论世之识,誉称“古君子,伟丈夫”。于涟藏书发展到式敷这一代达到了顶点。《文登县志》载,“式敷性嗜书史,楼头数万卷靡不周览。”可见式敷收藏之富,阅读之勤。和于涟一样,也很喜欢作诗,宗杜甫,玩诵不释手。著有《学步草》,《县志》、《府志》、《山东通志•艺文志》均有著录。可惜,视酒如命,四十岁就因饮酒过量而去世。
于  旼,式敷之子,乾隆庚寅岁贡,以子赠修职郎
于基厚,于旼长子,乾隆乙酉拔贡,任江西乐安县教谕,例授修职郎
于基达,于旼次子,乾隆癸酉拔贡
于  绅,康熙甲子举人,恩县教谕,成山卫教授,海阳籍
于维琇,康熙丙子举人,绵州知州,牟平上庄人
于  浣,康熙己卯举人,历城教谕,牟平上庄人
于元任,康熙丙辰岁贡
于枞霏,康熙壬子岁贡
于复礼,雍正丙午举人
于  平,浙江严州府建德县丞
于端枢,候选巡检
于长湙,湖广金牛镇巡检
于其瑺,字海崖,可寄长子,敕授承德郎,任云南开化府通判。墓在大水泊
于其珓,字璞如,可寄次子,敕授文林郎。事亲孝,乐施善。康熙丙子大饥,与堂兄其玿联手捐粮万石,煮粥施救,日接饥民数以千计,受到康熙帝引见,例授河南息县知县。单车赴任。招集流亡,散给牛种;开垦荒田,差徭悉免;置学田十余顷,延师训课乡民子弟,资助贫生米八石、银四两。己丑荒年,设粥厂十余处,鼓励流亡复业。在任十载,县无冤民。母病故,离任守孝,息县百姓攀辕呼号,有抱足痛哭不止者。复任后,再迁四川南江知县,继以清廉勤政,仁声远播,卒于官,祀忠义祠
于其瑸,字冠珍,可寄三子,四川盐亭知县,敕授文林郎
于其璿,字占辰,可寄四子,城武县教谕,敕授文林郎
于其瑛,丙寅拔贡,冠县教谕,灵山卫教授
于其玿,字瑶圃,可讬长子,敬祖十九世孙。康熙丙寅拔贡,候补中行评博,以子熙学赠奉政大夫。乐善好施,遭遇己巳、甲戌荒年,设粥济赈;家仓不足,则贷官粟;又不足,则亲历村落分赠救济款。由此,救活饥民无数。自幼酷爱诗书,文辞雅丽,得六朝遗风,著有《树笔堂遗稿》,笔法近似晚明隆庆万历间的小品。著名学者、书法家何焯(何义门)为之作序以赞:“吾友瑶圃,少为举子之文,即体源西江[西江——江夏人,弘治进士镇江知府刘绩,有文名],情俏闲逸,其致味超然,迥出尘埃外也……)”。同时,为之题署《树笔堂》匾额相赠
于其珣,字华白,可讬次子。雍正间附贡生。诰授奉政大夫,例晋中宪大夫。幼颖悟,年十四入邑庠。雍正元年,以保举一等,赐缎纱、人参、紫貂,进刑部,历十一年,矢清矢慎,御赞其珣为“好司官”,特授安徽池州府知府,召见养心殿,耳提面命,谕之郡府之道,随赐御书《喜雨诗》、《朋党论》各一帧,上谕一道,并貂皮、香念珠、紫金锭等。是时,池州郡邑荒歉,民多流亡。其珣出资,安集招抚,池州大治。迅调庐州府,迁广东盐运使,未赴任,旋发河南以府道任,既又命往广东以道员用,补授肇高廉罗道按察使司副使,所属三郡,四州,十九县。其地山水重复,其珣率部亲历各属,治水兴农,以劳卒于宫。丧不能归,赖亲友资助,乃得旋里。御批厚葬,墓在天福山。
于可均,敬祖十八世孙,字奠邦,诰赠奉直大夫,敕封浙江池州府通判,赠安吉州知州。遵承母志,联络兄长可寄、可讬、胞弟可法,助修三奇山泰山殿
于其璜,字立山,可均长子,诰授奉直大夫,任浙江安吉州州判。墓在今荣成单家村南松顶后
于其珽,字六山,可均次子,岁贡
于其琨,字湘林,可均三子,太学生,考授县丞
于其玠,字贞石,可均四子,考授县丞
于可法,敬祖十八世孙,字丕式,康熙庚申岁贡,例赠文林郎,灵山卫教授。墓在荣成林后村东北
于端枢,字文斗,可法之孙,其瑛次子,候选从九品巡检
于  绅,康熙甲子举人,恩县教谕,成山卫教授,海阳籍
于  淳,鹏翥之子,行八,康熙己卯举人
于  漺,鹏翥之子,行九,康熙丙申岁贡
于  湿,鹏翬三子,康熙戊子岁贡
于  灏,鹏翚之子,康熙辛巳岁贡
于熙学,字无学,晚号秋溟,其玿子。幼孤,刻意励学。康熙岁贡,官工部虞衡司郎中,管制造库事,诰授奉政大夫。才思敏捷,诗书皆精。著名诗人历城王苹任成山卫教授,熙学以诗进质,求教。苹授以诗法:“以不涉理路,不落言筌”为宗旨。熙学笃信之。所为诗,清微淡远,深得王、孟遗意。著有《鉄槎樵语》十卷,入录《山左续诗钞》。书学亦仿唐人,尤得欧、柳之神,楷行皆秀,刚方磊落,细筋入骨,人争宝之,与其子于迈、堂弟方石(令淓)并称大水于氏三大书法家。好藏书,所居东始山房,牙签万轴,手自校雠,终其身不懈,与于涟、于昌进并称文登于氏三大藏书家。雍正乙巳本《文登县志》舛讹处,皆引据史册,及各家集部订正之。
于  迈,于熙学次子,字我斯,号就谷,康熙丙申岁贡,工书法,与其父、堂兄于方石并称大水于氏三大书法家
于登兰,字开云,太学生,文登花岛村人。天资明决,不可干以私。康熙五十二年,同乡徐士林进京赶考,与之结为至交。士林以寒素起家,登兰资助之。及士林显达,巡抚江苏,辟登兰为幕友,理政断狱,多赖其力。士林依为心腹,书“友中金石”四字赠之
于廷玥,雍正己酉岁贡
于景文,乾隆戊辰岁贡
于祖谓,乾隆癸酉岁贡
于知诵,乾隆壬午举人,武陵(常德)知县
于令淓,乾隆甲午、丁酉两次副榜,顺天府乡试魁元,癸卯举人,莘县教谕,钦赐翰林院检讨。性孝友,亲殁庐墓三年,旌表孝子。书法精妙,擅榜书,名重于时,与于熙学、于迈并称大水泊于门三大书法家。乾隆有评:山林之气有余,庙堂之气不足。著有《方石书话》传世。享大年,寿考八十有四,墓在大水泊村东南五十里。
于令湙,令淓胞弟,乾隆丁酉举人,武宁知县
于可绩,康熙乙卯武举
于天培,乾隆丙午武举
于  堪,乾隆戊午副贡
于克一,乾隆辛未岁贡
于宗遴,乾隆庚辰岁贡
于  撰,乾隆丙申岁贡
于宗諲,乾隆丙午岁贡
于之桂,乾隆己酉岁贡
于克峻,乾隆丙子举人,海阳籍
于清廉,乾隆庚寅举人,桐梓知县,丹江通判,海阳籍
于亦式,乾隆丁卯举人,海阳籍
于孔绶,乾隆己酉恩贡
于鼎元,字慎旃,武生,候选千总
于衍斌,鼎元之子,乾隆己酉拔贡,嘉庆戊午顺天府举人,青州府乐安县教谕,例授修职郎。
于  耕,字书田,自幼读书,不事帖括。诗宗李白,诸体皆备,七言尤工,著有《酌云山房诗草》。嘉庆二十四年倡修大水泊孟举公宗系《于氏支谱》
于天桂,字彬全,可均玄孙,太学生,江西候补县丞
于起元,嘉庆戊辰举人,拣选知县,海阳籍寄居直隶
于  汶,嘉庆庚申岁贡
于观贞,字盥溪,自号樵云子。诸生。博学工诗,负才傲物,刚正峭直,多与俗忤。妻子两丧,孑然一身,以授徒讲学为生,晚境危难,客居文登吕家集,不肯辱身降志,拒受亲友救济、迎养,于嘉庆壬申正月初七自经于家祠中。著有《樵云诗瓿》四卷。蓬莱籍
于守纶,嘉庆丙子副贡
于  翱,嘉庆丙寅副贡
于齐璟,嘉庆壬午岁贡
于伯琮,嘉庆甲申岁贡
于书佃,令淓之子,嘉庆戊午举人,济南府教谕,诗书并茂,题署济南“大明湖”石坊匾额及碑志,百世流芳。
于湘兰,令淓之孙,道光壬午举人,新泰、平原训导,台湾知县,文武全才,诗书竞秀。
于元枚,道光壬午举人,滨州训导,潍县、济南教谕,牟平籍
于一澄,康熙庚申岁贡
于学廉,道光戊戌府庠岁贡
于恩丕,同治癸酉举人,承德籍,
于清千,同治丙子举人,海阳籍
于书樵,同治辛未恩贡
于霖逢,字泽春,光绪戊子解元——山东乡试夺魁,教谕衔管阳谷训导事。学冠齐鲁,德艺双馨,能文善书,续修县志,关注谱牒,兴办学校,教育后代。
于惟诚,字立斯,候选巡检。性豪爽,慷慨多大略,善排难解纷。乡人争讼者,为具酒食劝释之,讼者多罢还。亲族贫困,则割地以赡之,赖以举火者甚众。文登县境时有市集二十一处。国课例征牛驴税银柒两伍钱贰分玖厘,牙杂税银柒钱伍分,共银捌两贰钱柒分玖厘。市设经纪一名,俗曰“牙行”。而征敛之酷,百倍于常额之外。一粟一丝,不准私相买卖,细及鹅鸭,微至薪柴,皆不得免。有漏者,罚无算。日暮罢市,守候兑税,尝至夜分。倘值雨雪风霾,苦不可言。乡民每值市期,如赴汤蹈火。乾隆三十六年,贵州简贵朝来知县事,下车询民疾苦,惟诚首以情告。贵朝仁慈爱民,当谕以设法办理。惟诚商同富绅陈守仁等,共捐银百两,交当商生息,以输国课。自此,一切牙税之弊悉除,市集风气乃清。寿考八十有九。
于昌绪,惟诚长子,字庆源。年十六,入邑庠。为文古宕有奇气,学使赵佑器之,连擢优等。于书无所不窥,自天文、舆地、音乐、词曲外,书法古奥奇肆,妙绝一时。后以廪贡肄业太学,两江总督学官、八旗统志馆总裁、尚书铁保欲招置门下,教授其子弟。却之再三,曰:“人贵适志,吾不能俯首贵人之门,与俗士共奔走伺候也。”家居文城南门里,学者称“南门先生",因以自号焉。署禹城、淄川学教谕,即墨县训导。寿考八十有四。
于丕绪,惟诚次子,字仲恢,精医理,能于三年前诊脉而决人之生死。任文登县医学训术。
于信周,可均之孙,其璜三子,考授县丞,以曾孙克襄赠中宪大夫
于叔纯,信周之子,字精一,太学生,候选布政司理问,以孙克襄敕赠文林郎,浙江临海县知县,例赠朝议大夫,福建试用知府
于天泽,字昆阳,叔纯之子,由浙江石堰场大使,升临海知县。廉洁自持,听讼明允,疑狱立决,民颂神明。其时,临海县多土匪,有飞虎旗、两头蛇诸名目,依名擒拿,先后捕获洋匪数百名,悉置诸法。岁歉,首先倡捐,富民从之,煮粥施赈,多所全活。擢福建知府,署平潭同知。平潭孤悬海外,劳心抚辑=,民赖以安。因飓风覆夷船,牵连离职。去之日,沿海诸民送者塞路。此外,秉性孝友,雅好临池。晚年,专仿米书,苍老入神。有《临十七帖石刻》行世。以子克襄贵赠中宪大夫、贵东兵备道。
于颖发,(1762~1836)字賔来,号荷湄,大水泊于可言曾孙,乾隆己酉拔贡,就职直隶州州判,拣发南河籍,补高堰主簿,调补江都县丞、邳州州判。历江防同知、扬粮通判,署宿迁、句容知县。为文登程朱理学学者丛秉肃作传。例授文林郎,诰晋朝议大夫。徙居荣成
于颐发,颖发弟,遵义叙士,例由监生捐通判,奏留南河,任江苏高堰通判、安徽宿北同知,调外南同知,加知府衔,署淮阳兵备道
于昌运,颖发长子,字菊农,道光戊子(1828)副贡生, 甲午(1834)顺天举人,拣选知县。赋性孤傲淡泊。少从父兄宦寓清江浦,地处纷华征逐之场,而座无谈客,时人罕识其面。唯喜读书,尤潜心于根柢之学。曾撰《诗经正韵》一书,又采辑各家《易》注数十万言,附以心得,多能发前人所未发。亦嗜诗,著有《菊农诗集》。然四十岁就病死了,昌进为他撰有墓志铭。文登人,荣成籍
于昌达,颐发长子,石堰大使,诰赠资政大夫  
于昌进,(1808~1858)颐发次子,字子与,号湘山,历署睢南、海防、宿北同知,补里河同知。精实干练,孜技奉公。每伏秋异涨,大府倚昌进以办, 晨夕风雨中屡濒危险,辛无楛事。以故先后河督麟庆、潘锡恩、杨以增无不礼重昌进若左右手,历奏以沿河知府、河工道员补用。尝蠲俸修文曲沟,建王渔洋祠。尤喜奖掖后进,凡书院课士,订膏火,别良楛,必丰必饬。粤贼踞金陵,招幕练勇,设局曰安镇,联络城堡,部分肃然。时知清河县吴棠,方署郑州事,昌进言于大吏曰:事亟矣!定乱止暴,非棠无可与集事者。立檄回任清河,截留溃勇,搜缉土寇,驰檄四方,克斯灭贼,河北人心大定, 昌进本谋也。诰赠资政大夫,晋荣禄大夫。一生喜欢读书藏书,藏馆曰“于氏小谟饬馆”,与于涟、于熙学并称文登于氏三大藏书家,所藏珍本图书流散于海内外著名国家或大学图书馆,至今时有所现。以风痹去官,未几卒,年六十一。
于昌迪,颐发三子,高邮州同     
于昌遂,,颐发四子,字汉卿,廪贡生,候补知州。同治二年(1863)役南通,往来狼山、司渔诸港, 四年移泰州馆课。在“于氏小谟饬馆”那里,聚书者为昌进,读书者实为昌遂。昌遂嗜诗,如狂如痴。他的诗作深受乾嘉诗风的影响,重于质实。很多作品讽世极深,又多为有关捻军史诗,涉及太平天国军事,有一定的史料价值。其所作, 天葩焕发,雨骤风驰,笔薄霄汉,气卷风涛,故能树帜骚坛。于山左新城、高密派外,凌空独步, 是晚清山左诗坛的佼佼者。著有《羼捉精舍诗稿》十二卷,今尚有传本。生于嘉庆九年(1804),卒于同治末年。临终自为墓志,遗命葬平山堂之下。落籍清江浦——扬州。
于贰之,昌遂之子,光绪乙亥举人。荣成籍
于贤之,昌迪之子,附贡,新城教谕、龙泉知县
于宝之,昌进长子,附贡,海州分司运判、江苏候补道
于实之,昌运长子,廪贡,署江都知县。
于赆之,昌运次子,候补同知
于贽之,昌运三子,两淮盐运司经历
于赟之,昌运四子,廪贡,两淮候补盐运司同知
于员之,河南候补典史
于锡祉,昌运六子,浙江运库大使、平阳知县   
于世桢,盐大使   
于万基,南河同知   
于芳基,候补两淮盐运司运判   
于庄基,江苏候补县丞   
于绶基,候选布政司理问   
于学泉,浙江富阳县丞,署浙江分水、浦江等县事
于学闵,候选县丞   
于学乾,候选巡检   
于允福,湖北巡检   
于衍礼,象州吏目
于  涛,江苏山阳县丞
于锡蕃,湖北候补知县
于渐海,正定知县
于葆中,例贡,候选盐大使
于敬猷,鸿胪寺序班
于允清,江苏候补巡检
于  泳,候补巡检
于本祯,字苇洲,于涟远孙,由文城徙居汪疃翠峡口村。光绪贡生,候选直隶州州判,鸿胪寺序班。古文诗词出色,寿联喜联挽联俱工。
于永源,布政司经历
于克振,候选典史
于克济,候补南河巡检
于承慎,候补县丞
于承诗,候补县丞
于承训,候补卫千总
于文郁,鸿胪寺序班
于宏道,字廓川。遭继母宋氏弱待,逐之外室,却对之问省如故;及父逝,悉心抚育幼弟,历尽艰危无异志。知县张九经,礼以乡饮,给以冠带,祀忠义祠。
于奋翼,父殁,别居静室,朝夕面墓泣念,戒盐三载。赐冠带,祀忠义祠
于英[“薙”字底下右边“灬”],道光乙未举人,成武教谕,海阳籍
于清千,同治丙子举人,海阳籍
于  澍,乾隆戊午举人,海阳籍
于梦鑑,光绪癸酉拔贡,己卯顺天举人,海阳籍
于  瓒,监生、恩贡,任蒲台县教谕,例憎文林郎、禄丰县知县。乳山籍
于致中,字允夫,号惟一,娄县主簿,封例封登仕郎,乳山籍
于莲科,字华峰,同治庚午举人,乳山籍
于  镒,字景权,号璞山,监生,候选主簿,乳山籍
于方柱,字中斋,号石峰,沧澜之孙。历任尤溪、政和、南淮、昆山等县知县,川沙同知,晋朝议大夫、遵义府知府,升授中宪大夫、贵东兵备道。乳山籍
于  焘,字耐亭,号新鲁,方柱之子,遵义府经历,贵定府开泰,普定县知县。乳山籍
于书升,字朴园,于焘之子,侯选州同,军功加三级,敕授宣德郎。乳山籍
于荣章,字雪舫,号少珊,六品职衔,升授登州府右营,济南府左营
于  燨,字晓宁,长宁县典史。乳山籍
于书绅,字佩之,监生,江宁府照磨,升吴县县丞敕授修职郎。乳山籍
于方颖,字子实,号秋圃,乾隆辛酉拔贡,由寿张教谕,升授平山知县,继而历伏羌、安定、龙德、靖远、泰安、会宁、平凉等县知县,河州、涇州知州,兰州府循化营同知,封文林郎。乳山籍
于祖桂,字植丹,号韦轩,廪贡生,历任蒲台、郓城、博兴等县训导,利津、荣成等县教谕。乳山籍
于熙周,字缉纯,号澹畦,乾隆丙午举人。乳山籍
于祖棠,字召亭,阳朔县典史。乳山籍
于应进,慈惠贞良,岁试以孝友举
于逸辩,字石舟。性旷逸。遍游吴越,览山水之胜。师事铁岭高其佩。指墨生动,画石尤奇。尝自题云:“淋淋一团墨,磊磊一片石。为尔性坚贞,故有米家癖。”又自题画青桐诗曰:“本性原孤直,龙门百尺材。呼儿扫桐子,留待凤凰来。”晚年白辟别墅曰:“澹澹园"。偃卧其中,有超然远世之志。
于守绪,字基存。读书好古,不乐进取,精于篆刻。初游京师,后客金陵,索奇问秘者,踵门不绝。有《爱南轩史印》《印学正宗》各一卷。
于庆举,可均远孙,其璜曾孙,字云翔。诸生。祖居大水泊,随父伟公徙居荣成单家村。笃信守义,然诺不苟。族兄知诵,任浙江常山县,效力军邮失察,宾客仆从皆散,惟庆举以一身,伴随左右,奔走塞外,谋求生路。后知诵卒于张家口,为经纪其丧,挟柩归里。乡党高其义,赞为“古君子"
于廷瑶,于涟之后,字斐堂。诸生。工诗词,著有《汲古堂草》。
于廷玑,字斗三。廪生。文名冠一时,著有《研宝斋诗草》。
于  鎕,廷玑子,字合浦。诸生。天性孝友,多有可颂。咸丰辛酉,捻匪东窜,众情惬惧,乡里骚然。鎕督丁勇为保聚计,人得安堵。同治丁卯,捻匪又大举东扰。鎕督团勇严防昆嵛山口,与各团长协同守御,贼不敢犯。又与各局绅董议于山口筑墙,为东方保障,结实与有力焉。  
于  钤,字亮甫,廷瑶之子。诸生。博览强记,人称曰“书箱"。有《醉竹山房集》  
于  容,字礼亭,增广生。四岁而孤。入塾后,读至先贤孝章,辄泫然流涕,塾师叹异之。事母孝。出与族党游,无疾言遽色。母病,汤药必先尝,溺器必亲涤,衣不解带者六十余日。母卒,哀毁异常。既葬,晨夕祭奠,依依墓侧,三年如一日。年四十五,一日,忽召家人理后事,无疾而殁。
于廷瑞,字耑斋。嘉庆戊戌岁贡。白幼受业于其外祖丛秉肃。学有原本,植品端方。晚岁游江南,客死清江浦。著作散失。今存《咏明史绝句》七十五首,掇拾轶事,多正史所不载,可以补正史之缺。既征博雅,又饶风韵,明代三百年国势,可见其概。
于熙燮,字理堂,附贡生,候选通判。光绪二年大饥。三年春,饥民嗷嗷,无所得食。熙燮煮粥救荒,活人无算。
于淑执,字晏清,太学生。少贫,行商辽海,渐致丰裕。凡救难恤孤,周济饥寒,见则必为。登郡之赴辽者,无论士农,皆以于氏为东道主。寒则衣之,饥则食之;居者使之温饱,行则助以资斧,被德者不可胜数。年六旬余回籍,闾里奉为坊表。一日,忽谓家人曰: “我于某日当去,急备刍灵”至期,命具衣冠,含笑而殁。
于诞登,字云峰。业儒,考授九品天文生。天性仁孝。从父随堂祖克襄湖北道任,值发逆之乱,困于贼营。父危病濒死,诞登乘夜负父冒险从贼围奔出,父亦渐愈,贼平方归。居乡尚品行,重廉让,事之不合礼者永不言。与人交,辄以善行劝勉。家清贫,偶有小蓄,则周济饥寒。明医术,有病者乐往救之,不受谢。殁后,一乡皆惜之。   
于征矩,字方亭。自幼务农供子职。父盲且痿,十余年不起,可口食物,终始无缺。己虽冻馁,父不知也。父殁,哀毁过甚,水浆不入口者累日。送葬渡河,自投冰下,几溺死,人援之得活。既葬,日夜捧主涕泣。亲族无不叹服者。
于允玠,与弟允琛、允琪同居,家仅中资,自奉菲薄。光绪三年春,煮粥赈饥,乐善好施,尤不可及。大水泊西路口有巨泥湾,冬夏沮洳,行者苦之。允玠募金修桥,自是无病涉者。
于肇春,字化南,太学生。慷慨好施,拯危济贫。咸丰辛酉、同治丁卯团练义勇,防守西山,有功地方。殁后数十年,赞声不绝。
于东川,咸丰辛酉,捻军至宁海新海口,率众防御,遇贼于上庄村南,操戈突阵,以众寡不敌,乡兵奔散,东川力战遇害,蒙赏葬银
于风池,家贫,洁身自好,以执鞭马车为业。咸丰辛酉年,经由江苏清江浦,受在此从业的宗亲之托,为其家人带回三百金。途中遭遇劫匪,鞍马俱弃,跋山涉险,艰窘万状,乞讨而归。所托之金分文不取,悉数转达,乡闾人等,交口称赞。寿考七十有八。

斥山世系于氏进士名录
于邦杰,金大定进士
于景文,金大定进士
于克明,金大定进士
于  钦,字思容,元进士,诗书世家,祖籍斥山,徙居晋昌阳(今莱阳),再迁益都。官至兵部侍郎,著名历史地理学家,文学家。天资聪颖,博学多闻,擅长编纂志书,以《齐乘》而留名青史;崇文尚德,以文雅之士闻名于时。延祜六年,授淮西廉访使者书吏,迅即擢升山东东西道肃政廉访司照磨,回到家乡任职,驻益都府。“照磨”一职,属于“秩卑、权重”之衔,常受重托处理要务。上任之初,适逢山东连年灾荒,饥民遍地,毅然下令开仓赈济,按人分发,使百姓免遭饥寒流离失所之苦。泰定初年,调元中都御史宪台任御史都事左司员外郎。面对朝政腐败,多次上书,要求惩治奸逆。由此触犯显官要臣,终招谗言诬陷排挤,以兵部侍郎衔出任益都府田赋总管。这时,其对官场险恶已经十分厌倦,便利用故乡任职之机,走遍山东大地,访问野老村叟,观察水流坡原,考证历代沿革,搜集大量资料,竟令六卷本的鸿篇大作《齐乘》传世。历代名家对《齐乘》都有很高评价。
于国枢,元初乡贡进士。今文登侯家镇廒上村古有“元昭武大将军王珍墓”碑,残余文字:“戊申年八月十日立石,乡贡士于国枢撰文,宋淳书”。
于仲保,《司马庄于氏谱书》载:元至正二年进士,授兖州路军民总管,诏拜司马。
于  □,元进士,至元十九年为刁通墓碑书丹,字迹剥落,有姓无名,俟考。(按:《光绪本&#8226;<文登县志>点注》“人名索引”误作二人)
于  茂,字时俊,明成化甲辰进士,授行人御史,陕西兵备副使,以讦奏都御使周季麟,降泉州府同知,寻迁平阳知府,陕西按察司佥事。牟平籍。
于慎行,字可远,更字可垢,东阿人,明隆庆进士,三朝帝师,官至礼部尚书、东阁大学士。文学家,有《读史漫录》、《谷城山馆诗集》传世。
于可讬,敬祖十八世孙,字阿辅,与族祖鹏翰、族孙于涟同登顺治乙未进士,授江西抚州府推官。一上任,迅即遍访州中名贤学士,广采民声,针对百姓痛绝之事,重法除之,举州称颂,勒“清风碑”以志遗爱。迅疾皇上召见,委以重任,周历六科,临朝供职,常有“恤民力、裕国计、惩贪酷、严甄别,与夫逃人之株连、讼狱之系逮、纵兵椓民及剥民肥己者”的奏章上呈,屡屡准奏、允行。每临朝奏事,顺治帝总目送之,叹为“真谏议”。康熙十一年,晋顺天府府丞,迁太仆寺卿、宗人府府丞、左副都御史,擢户部右侍郎,转左侍郎。二十六年卒于故居,祀乡贤祠,有《龙河奏稿》传世。忠国爱民之绩,载入《国史列传》、
于鹏翰,敬祖十五世孙,应第次子,顺治乙未,与子于涟、族孙于可讬同榜进士,官江西峡江知县,勤政清廉,尚学爱民,入江西名宦录,以子涟贵特赠光禄大夫。
于鹏翀,字圣安,应第三子,顺治壬辰进士,授修职郎。为侍奉年迈双亲,婉辞远任,降格以求,改任灵山卫教授,四氏学学录(设于曲阜,专管教授“孔孟颜曾”四姓子弟的学馆教师)。
于  涟,鹏翰之子,字清漪,与父同及族侄于可讬,同登顺治乙未进士,授云南楚雄府推官,治狱勤慎,府无冤民;继任陕西凤翔府推官,政声斐然,秦人勒石颂德。后来,在浙江义乌知县任上,极力推动兴学校,倡孝悌、劝农桑,息争讼。数月间,政简刑清,盗讼两息,众称神君。知乌三年,乡民为之建生祠三座,永志其恩。其时,蕃将耿精忠与吴三桂呼应叛乱,兴兵数十万攻打义乌城,清军无力抵抗,百姓纷纷逃散。于涟处乱不惊,亲率丁数骑,弛入浙闽总督大营,搬得三千骑步兵,杀入敌阵,亲冒矢石,剿抚兼用;乌合之众,皆倒戈归命。未料,平叛战功被旗人冒领。一年后,为朝廷察纠。康熙乙卯(1675)赐蟒,钦取补户部云南司主事,转吏部文选司。以前功蒙优奖,加十一级,晋阶一品,升吏部员外郎,转郎中。为此,尚在京城隆重举行“特赠四代正一品封典”,把大水泊于门族望推向极致。
于  渶,字千水,应第之孙,鹏翬之子,康熙丙辰进士,授内阁中书。至此,应第一门两代三科走出四进士,跨时仅二十四春秋。
于肇甲,岁进士,任定陶县训导,敕授修职佐郎,例赠文林郎。牟平
上庄人。
于  瀗,肇甲次子,年少志高,勤奋好学。其表兄王永祜,中举后春风得意,于村南偶遇正在拾草的于瀗,在马上略一点头就讥讽道:“贤弟仍操旧业乎?”于瀗听后,发愤攻读,学业日进,终有所成,先后于顺治庚子中举、康熙甲辰中进士,选授四川泸州纳溪知县。赴任途中,遇吴三桂叛乱,其妻宫氏殉难,于瀗被羁押。逼降不屈,严辞拒绝。后来乘机逃至南地,流亡达六年之久。待叛乱平定后,当地士人以其持节拼死不受伪职、忠勇诚直等情,上呈督抚藩臬会题议叙。然于瀗称疾辞谢新职,而纵情山水。数年后归里,悉心培育于氏子弟。著有《溯洄吟》。
于  灃,康熙戊辰进士,任广西柳城县知县,升户部贵州司郎中,迁户部郎中,牟平上庄人。
于  汧,康熙癸卯进士,常宁知县,牟平上庄人。至此,上庄于氏一族先后走出四进士
于觉世,迁居新城,顺治已亥进士,著《太上感应篇赘言》,现存山东艺校。
于克襄,字诒芬,号晋斋,嘉庆乙丑进士,钦点翰林院庶吉士,改授刑部主事转郎中,历安顺、贵阳知府,贵东兵备道,湖北盐法道,署按察使,兼摄臬篆及分校顺天乡试、贵州乡试监试官,湖北乡试提调官
于学宗,字因亭,号云溪。聪明好学,过目成诵,诗书皆精。嘉庆戊辰进士,授翰林院庶吉士,官直隶广平府威县知县。老归乡里,教诲子侄,读经不辍。属大水泊于涟宗系,徙居今环翠区徐家疃。
于沧澜,字仲范、海帆,光绪丁丑进士,钦点即用知县,签掣河南。乳山籍  
于凌元,光绪进士,钦赠翰林。上庄人。

2012年5月7日星期一     解乐晨铰蕆   于文登古城爬山街38号
发表于 2012-8-22 14:02:46 | 显示全部楼层
上庄村是,四进士,三举人
上文缺一举人  于元枚 道光壬午举人,大挑二等任潍县训导,甲辰复大挑二等,任滨州学正,同治乙丑升济南府教授,光绪乙亥钦加五品衔,敕封修职郎,敕授文林郎,例诰赠奉政大夫

进士录里面的 于肇甲 其实是贡生,不是进士。

古代有乡进士一说,其实是岁贡的雅称,并不是进士,而是贡生。
上文中的于肇甲和于国枢不是进士。
发表于 2012-8-22 14:12:45 | 显示全部楼层
上庄:

四支
士奇 庠生,例赠修职郎
肇甲 岁贡生,定陶县儒学训导,敕授修职佐郎,例赠文林郎
瀗 顺治庚子举人,康熙甲辰进士,选授四川泸州纳溪县知县,敕授文林郎
浣 康熙乙卯举人,历城县学教谕,敕授修职郎,例赠奉直大夫
惟鉝 太学生,考授州同知
惟镜 岁贡生,滕县儒学训导,敕授修职佐郎,娶户部尚书,古岘王骘女
惟锈 康熙丙子举人,四川绵州广安州知州,诰授奉直大夫
憺 乾隆壬午岁贡生,东昌府学训导,敕授修职佐郎
志学 太学生,光绪乙亥貤赠文林郎
穀 廪生,岁贡生选训导,貤赠修职郎,晋赠文林郎,例誥赠奉政大夫
和 道光辛巳岁贡生,候选训导
秱 从九品
骏 承德府平泉州岁贡生
貤 原职布政司参谋,历任鄱阳县县丞,吉安府同知
元枚 道光壬午举人,大挑二等任潍县训导,甲辰复大挑二等,任滨州学正,同治乙丑升济南府教授,光绪乙亥钦加五品衔,敕封修职郎,敕授文林郎,例诰赠奉政大夫
元鳌 恩荣七品
元翥 恩荣八品
笏 廪贡生,训导
籍 从九品
在金 例贡生



二支
珠 明省祭官
雳门 例赠文林郎
汧qian 康熙甲午副榜庚子举人,雍正癸卯进士,是年已六旬,授湖南常宁知县,敕授文林郎
惟釨 太学生,候选州同
惟鏊 太学生,候选县丞
元中 增贡生

三支
良臣 例赠修职郎
珂 岁贡生,胶州训导
蕙 恩贡生,德州训导,敕增文林郎,晋奉政大夫
沣 康熙戊午举人,戊辰进士,广西柳城知县,敕授文林郎,调繁崇善甫半载,抚台彭公特疏焉,入户部累迁贵州司郎中,晋封奉政大夫
沈 岁贡生
惟桢 太学生,考授州同,选日照县训导,未及赴任而卒
泰 岁贡生
允中 乾隆乙酉复州拔贡生
允升 廪贡生,国子监肄业期满候选训导
凌元 庠生,癸酉科恩赐副榜举人,乙丑科会试钦赐翰林院编修衔
占元 同治癸亥岁贡生,候选儒学训导
宾硕 恩荣八品
乃辚 由举耆儒()提督学院加奖赏给士林矜式匾额八品职衔,例贡生
培笃 例赠修职郎
凤集 恩荣八品
晋昌 例授八品职衔
献玟 例贡生,恩荣乡饮大宾

点评

好 好 好  发表于 2012-8-22 20:30
发表于 2012-8-22 20:29:42 | 显示全部楼层
复林补充的资料很好!赞一个
发表于 2012-9-6 11:38:13 | 显示全部楼层
不错,真的开眼界了
发表于 2013-1-2 13:02:37 | 显示全部楼层
qq://txfile/UserDataImage:8J(V)PBOZ7LH0)KHX)@)Q0W.jpg
发表于 2013-1-2 13:10:00 | 显示全部楼层
钦赐建威将军侯补山东镇台十二世孙占鳌(光绪贰年乐陵于氏族谱)
发表于 2013-4-15 22:34:3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于-金-珂 于 2013-4-15 22:38 编辑

一是北宋元丰五年(1082),斥山于氏一支迁往昌阳(这时的昌阳县属晋时西迁的昌阳县,治所在今莱阳辖境),属《齐乘》作者、著名地理学家于钦支系,后来转迁青州。! ——此支于可还有古谱可查吗?(于钦娶妻金氏,生2男,一名潜,一名溥;3女。于钦卒于1333年(至顺四年),终年50岁。)曾看县志有记载:元朝于公碑铭:少保于公之墓。元朝太子少保就于钦一人吧?
发表于 2013-4-16 20:50:51 | 显示全部楼层
一是北宋元丰五年(1082),斥山于氏一支迁往昌阳(这时的昌阳县属晋时西迁的昌阳县,治所在今莱阳辖境),属《齐乘》作者、著名地理学家于钦支系,后来转迁青州。! ——此支于可还有古谱可查吗?(于钦娶妻金氏,生2男,一名潜,一名溥;3女。于钦卒于1333年(至顺四年),终年50岁。)曾看县志有记载:元朝于公碑铭:少保于公之墓。元朝太子少保就于钦一人吧?
发表于 2013-4-17 09:17:50 | 显示全部楼层
顶  学习了
发表于 2013-9-11 08:56:36 | 显示全部楼层
拜读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寻根问祖热线

13105230123

服务时间:工作日9:30-21:00
广州市黄埔区科珠路232号1栋401-2
邮箱:yushizqh@126.com
  • 官方微信→

  • 手机触屏版→

Powered by Discuz! X3.4© 2001-2013 Comsenz Inc.模板制作:Neoconex星点互联

技术支持 皇松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粤ICP备20068981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