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账户
亲爱的游客

欢迎您的光临

已有账号,请

如尚未注册?

第三方账号快捷登陆

  • 客服
    点击联系客服

    在线时间:8:00-16:00

    客服电话

    020-82515729

    电子邮件

    yushizqh@126.com
  • APP

    下载APP

    随时随地掌握行业动态

  •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官方微信公众号

和田于氏后传 (纪实文学)

14
回复
1423
查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2-13 21:53:2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作者:努尔买买提•托乎提
翻译:玉苏甫•艾沙



从湖南到和田
公元1917年夏末,八名轿夫抬着两个轿子缓缓走到甘肃西部的肃州(酒泉)城里停了下来。累得精疲力竭的轿夫们将轿子抬到车马店的大院里小心翼翼地放下以后,赶紧打开轿子的帘子。身穿大褂、眼戴厚厚的眼镜、头戴黑色官帽、留着长发的一个男人首先从后面轿子里钻了出来。他张开怀抱,抱起孩子来到前面的轿子前,伸出右手搀扶着夫人走下轿子。这夫人缠着小脚连路都走不稳。这时,穿着长袍大褂的店老板走到他们跟前抱双拳作揖问候,并领着他们走进了车马店里的贵宾房。
从轿子里走出来的正是湖南长沙的于英汉(译名)大人和他的夫人李梅子娘娘、儿子于顺青(译名)。他们从很远、很远的地方来又将去很远、很远的地方。他们不知何时才能走完旅程,又不知何时才能到达目的地,只是在心里期望此次的旅程带给他们的不是后悔沮丧而是幸福好运。他们将在酒泉换乘马车走完下一程路途,在往后将骑着马和骆驼走完全程。据说,后半截的旅程不能坐着轿子走,而只能坐驾着马或骆驼的轱辘车走。尽管是这样,他们也必须继续他们的旅途。
对于英汉大人来讲,这些年有些背运。多年寒窗苦读,好不容易考取功名,清朝皇帝却被推翻了。人们纷纷剪掉长辫,扔掉八角帽,当上了《革命者》。自幼在私塾熟读四书五经,24史的于英汉大人对现实中发生的有些事非常想不通,尤其想不通为何要推翻帝制。家无长、国无主可怎么了得?孟子曰:“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没有皇帝天下百姓岂不乱套?。正是这种想法使他于时代格格不入。他和那些一夜之间剪了长辫的人们划清了界限,那些一夜之间变成民国官员的大清大臣们也没将他纳入他们的行列。正如他所料,没有了皇帝的天下已经开始乱了。达官贵人已不像从前那样耀武扬威,平民百姓也不像过去那样听话。长沙城外,租耕他祖上留下的地的佃户也不给他交租子了,而且他们还分了田、霸了地。想去告他们,却没有衙门受理,到处都是不讲理的大兵。于英汉大人的生活陷入了困境,长沙城已无他立足之地,必须去别处谋生!正在他进退两难之际,一份邀请函从天而降。此信是一个叫秦永青(译名)的人写的。于英汉大人想起了那个秦永青,他们是在很多年以前进京赶考时相识的。考前闲暇之余他们一起舞文能墨,到也十分投机。他记得秦永青虽文才不及自己,却善于经营,总爱讲一些成就大业之类的话。他未能考取功名。后来,皇帝被推翻以后,他也从长沙城里消失了。他去何处谋生,谁都不知道。此时此刻,已消失多时的秦永青却给来信了。从信中得知:秦永青现在新疆一个很远的县——和田县衙门里任知县。他已不是过去的一介书生,而是知县大人,他已然就像旧时爱国将领正在驻守边关……。秦大人在信里力邀于英汉大人来和田一起驻守边疆,为边疆繁荣作一番大事。
据信中所言:皇帝被推翻以后,新疆及和田和过去一样体制上没有发生任何变化,新疆省督办杨增新依然按旧制管理着新疆……,信中还写道:此地居民很贫穷也很顺从,本地的伯克、巴依治理当地的一些事务,所以县衙门里的官吏也没有多少操心事。但是当地不懂官方语言,这对繁荣边疆,巩固边防多有不利,除了一两个翻译懂汉语以外,其他人都不会汉语。秦大人准备开学堂教育本地居民的子女,但苦于没有教书先生,故写此信,邀请于英汉大人去教书。
于英汉大人看了秦大人的来信以后先是吃了一惊,后陷入了沉思。于英汉大人心想:秦大人不光是给自己写了邀请函,可能也给别人写了同样的信,他当然希望有更多的人来边关戍边,保卫边疆。我该怎么办呢?
为这事于英汉大人想了很久,迟迟拿不定主意。一方面他想到推翻帝制以后,自己的种种不如意之处,怀才不遇的处境,另一方面,他想象着去了新疆以后的将得到重用,自己会变成受人尊敬的达官贵人,但是,这边远的他乡人生地不熟的,万一有个闪失可怎么的了。最后,为了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为了巩固边防,留名青史他还是决定去遥远的新疆和田。于英汉大人和天下所有的读书人一样一生都在不断追求功名,实现自身价值,期望出人头地,受人尊敬,渴望成就大业,留名青史。他不求高官厚禄只求受人尊敬。和田可以实现他的这个理想,所以他决定去和田做一番事业。
于英汉大人最终决定去和田。夫唱妇随,李梅子娘娘当然要和他同往。
于英汉大人按信中所说的,去找秦大人的兄弟画押立据取得了去和田的盘缠银两。秦大人的兄弟靠他兄长的资助,日子过得很不错,他抽大烟用的烟枪嘴子和其他摆设用具都是用上好的玉石雕制的。于英汉大人取得盘缠后的第三天就上路了。在告别美丽的湘江时,他在心里默默地念道:“我会回来的,八、九年以后,我会功成名就荣归故里。”
他们坐上轿子从长沙出发了。以后改乘轮船、马车进行了他们的旅程。旅程中坐轿子的时间居多,坐轿子比较舒服,轿夫们脚下走得很稳。他们三岁的儿子一会儿坐父亲的轿子,一会儿坐母亲的轿子,一路上很是开心。
就这样他们风尘仆仆赶到西部城市肃州。此时的肃州已改名叫酒泉。于英汉大人想起肃州为何改名为酒泉这个典故:他的老乡左宗棠大人把皇帝恩赐的御酒到入泉水中,请全军将士饮用,全军将士喝到御酒后士气大振。此时此刻,他仿佛也置身在那些将士的行列里……
从肃州出发以后,于英汉大人一行究竟是坐着马车还是骑着马或骆驼到达和田的,这些我们都不得而知。也许有些行程是坐马车,有些路段骑马或骆驼完成的,总之,他们穿过几千公里的茫茫戈壁沙滩,历经千辛万苦终于到达了目的地。“君子一言,驷马难追!”于英汉大人虽为一介书生,确不顾艰难险阻,长途跋涉,用了八个月时间到达了遥远的西部边陲古镇――和田。
 楼主| 发表于 2013-2-13 21:53:54 | 显示全部楼层
在和田
于英汉大人带着夫人李梅子、儿子于顺青公子来到边疆的那个年代,整个和田地区只有三个县衙。原民丰县衙管辖的17个村子在最近的五、六年中组成了洛浦县衙,还有一个最大的县衙(包括现在的墨玉县)――于田县衙的知县大人就是上文提到的秦永青大人。秦大人名义上是喀什道台马福星(马提台)的手下,实际上和乌鲁木齐的杨增新督办直接联系。在和田秦永青大人一手遮天,所有事务都有他一人说了算。当他得知自己从湖南聘请的老乡于英汉大人到达和田时,专门派了两个八抬大轿去接他们,自己也骑马来到和田城西门――接官厅迎接。两个老乡在西域边疆重逢,喜悦之情难以言表:他们先是抱拳作揖注视对方,然后跪在地上相互磕头,起来以后久久地拥抱在一起……
崇敬之情如“肖尔巴克”,“乃在尔巴克”,“阿克塔西”之风,如“墨玉河”、“玉龙喀什河”之水涌上他们心间。秦大人在“接官厅”准备了欢迎宴席。席间,秦大人更多地问起了于大人的身体状况、旅途的情况、家乡湖南长沙的亲朋好友处境。于大人除了说一些感激的话以外对秦大人的提问一一作了回答。他们之间要聊的话很多很多,一时半会是说不完的。宴席结束后,于大人及夫人坐着八抬大轿,秦大人骑着马抱着于顺青公子来到了西域古城――和田县。
有些记载中的:“于大人应邀坐着轿子来到和田城里”之说,指的就是于大人的最后一次乘轿经历。
于大人和秦大人就遥远的湖南和西域古城和田整整谈了三天三夜。秦大人谈到自己是怎样来到西域边疆和田的、怎样买取于田县知县一职、后又怎样当上了和田知县。并介绍了自己的保卫边疆的计划。通过这次促膝深谈,他俩彼此有了更深的了解。秦大人心中更加佩服于大人的博学多才,同时,也萌生了一丝嫉妒。于大人则对秦大人的赏识感激涕零。他第一次感觉到从长沙来和田这步棋自己是走对了。
于大人来到和田的第四天,秦大人下令召集和田河两岸的千户长。伯克、乡约和上流社会的人物为于大人接风洗尘,举行了盛大的欢迎宴会。宴会上,鸣放了九次礼炮、九百响鞭炮。伯克及其他官员们排成一行依次献上见面礼并抱拳在胸上前给于大人作揖敬礼,这就是所谓的“欢迎宴会和见面会”。见面仪式结束以后,于大人望着桌子上堆满金银珠宝等礼物,感觉是在做梦,自己突然在一夜之间就变成富人了。还有那些上好的地毯、丝绸和备好马鞍的骏马等等,这些礼物使他觉得惊奇,并有些不好意思。暗暗道“太客气了,太客气了”。就这样于大人在和田受到了很高级别的待遇。等客人休息了个把月以后,秦大人开始邀请于大人视察自己管辖的各地。他们在遍地是玉石的河两岸边欣赏风景边谈起古往今来有关玉石的神奇典故。于大人对玉石的有关传说也很了解。他把从伏羲给黄帝献玉石,到后来靠玉玺统一天下的各种典故都饶有兴趣地讲了一遍。秦大人则谈起了自己管理这片土地以来所见到和得到的各类玉石之轶事。他们骑在马上谈了很久很久……。秦大人抱着于顺青公子骑在马上,可小小的于公子岂对风景和大人们谈论的话题感兴趣!小孩只对自己坐下的马特感兴趣,他不停的在看漂亮的马头,竖立着的马耳朵,和像玻璃球似的眼睛。可以说,于顺青公子正是从这个时候开始喜欢上马的。
在那些日子里,和田到处在流传:“和田来新的大人了,秦大人要调走了,新来的大人要做和田的知县了……”,“新来的大人是秦大人的亲戚,他们将一起共事”等等诸如此类的流言蜚语。可是,秦大人没忘记请于大人来和田的目的,于大人也非常清楚自己此行的使命。县衙门内的差役们始终叫于大人为“于老师”,这是秦大人亲自这样嘱咐的,秦大人愈来愈想将于大人安排得远远的。他心想:像于大人这样的有知识有能力的人最好离得远一些,否则,让他夺了自己的风头,那还了得!
不久,和田有了学堂。此前的种种猜测也随之烟消云散了。众人开始称呼于大人为于老师。秦大人强令所辖14个千户派了14个学生。当地人称之为——抓学生入学堂。据记载:“黄渠千户长”卡依登伯克派农民的儿子努尔买买提,“上托撒拉千户长”托乎提伯克派一个叫阿巴拜克力的孩子,“下波尔赞千户长”肉孜买买提伯克派一个叫撒里的孩子,“山区千户长”霍吉阿和买体伯克(现于阗,洛甫,墨玉等县的山区都归他管)派一个叫霍吉阿希姆的小孩,其他千户也各派了一个小孩参加了学堂。参加学堂的孩子都是穷人家的孩子,各千户的百姓出钱从孩子父母那里把孩子赎过来以后,派到了学堂里学习。这14名孩子加上一些流浪儿共20名学生正式成为新学堂于老师的学生。
就这样于老师开始了自己的教书生涯。当时,还有几个助手帮助他教育14个千户区来的孩子和和田城里汉族守军的子弟。这些汉族学生学习母语没有多少困难,但是14个千户区来的孩子因语言不通使于老师煞费了不少心血。
 楼主| 发表于 2013-2-13 21:54:16 | 显示全部楼层
于老师在教学生
于老师从遥远的湖南来到边疆和田开始了自己的教书生涯。教师职业虽不是一个力气活,但也是个颇费精力的事,尤其是教别的民族的孩子需要花费更多的心血。开始上课以后于老师遇到的第一个问题就是那些千户区来的孩子们的名字特别长,叫起来特别拗口。为解决这个难题,于老师给这些孩子起了汉族名字。譬如:从“塞力克子”来的努尔买买提叫“何东宝”,从“肖尔巴克”来的米子热河买体叫“梅吉”,“上土沙拉”来的阿巴拜克力叫“沙来坡”……。于老师的首个难题就这样解决了。第二个问题是这些孩子看起来特不顺眼。这些孩子确实穿得破破烂烂,他们头上的毛皮帽子使他们像狮子一样毛茸茸的,麻布做得褂子盖到了膝盖,光着脚丫子……。他们那还有学生的样子啊!于老师把这些情况给秦大人作了汇报,秦大人立即给各千户长下令交纳服装费,不久孩子们就穿上了新的校服。孩子们身穿当时最流行的中山装,脚穿黑布鞋,脱掉皮帽子,留着小平头显得格外精神招眼。尽管当时秦大人,于老师,甚至艾普肉孜公霍吉都留着长辫子,可是,于老师的学生们却已经剪掉了辫子,留起了小平头。他们现在活脱脱就像是个革命者,也就是鲁迅先生作品里写的,丢下睡着的阿Q自各儿去革命的青年革命者。
于老师遇到的第三个难题是语言问题。于老师面对根本听不懂汉语的一群维吾尔族小孩曾经一筹莫展,孩子们听不懂于老师讲的话,于老师也听不懂孩子们的语言,孩子们用一些莫名其妙的声调像个哑巴似地支支吾吾讲些什么,使得于老师颇费口舌,要想教会他们说汉语,写汉字确实非常非常难。这是一个很复杂,很艰难的过程。
教会一个孩子说话需要多长时间?孩子刚已出生父母就开始给他教说话,从教一般的“爸爸、妈妈”等词语到灌输一些简单的日常用语至少要有两年时间,到了六、七岁孩子们才能简单地用母语表达自己想要做得事,心里想的事,但这还远远达不到掌握一门语言的要求。熟练掌握一门语言还须更长时间的不间断的刻苦学习。于老师恰似一名慈祥的父亲耐心地教育自己的孩子们学习汉语。可是,于老师所面对的不是刚出生的婴儿而是已经到了十几岁年龄的少年。所以,这些孩子以前所学的母语成了他们学习汉语的障碍。还有,塞度拉阿吉每天都要讲两小时的宗教课,这也成了他们学习汉语的另一个障碍。这些孩子从前所学的母语和现在学习的宗教课影响着他们学习汉语的进度。于老师则全力以赴指导他们学习汉语。于老师采取和现在不大一样的讲课方式,他先从教他们认方块汉字入手,然后教他们如何读写这些汉字,但没有讲解词语的意思。却是也无法讲解词义,原因是孩子们一点都听不懂。他每天共有十个小时都和孩子们在一起:给他们讲课,检查他们的饮食起居情况,尽可能地关心他们。他对孩子们的要求非常严格,和当时的老先生一样常常体罚学生,用三角戒尺打学习不好的学生的手掌……。一年以后,于老师的学生们已经能够熟练读写一千多个汉字了,还会背诵用这些汉字造的句子段落,大致理解基本意思了,有些还能用汉语进行简单的对话。但是,他们的学习领会汉语的进度实在是太慢,使于老师很不满意。不过,于老师倒是非常满意自己的儿子于顺青的学习进度。于顺青公子无师自通居然会说当地人的语言,这无疑与公子经常和老师的学生们一起厮混有关。于老师的学生们按照“爱屋及乌”的原则非常喜欢宠爱小公子,常背着小公子上街玩耍,下河洗澡,爬上桑树给他摘桑子吃。还不停地用维语给他讲话,久而久之,小公子会说维语了。对此我们也许会说“小时候是孩子学习语言的黄金时期”不足为怪,但于公子确实聪明伶俐颇有语言天赋。
于老师发现儿子用维语说话非常吃惊,不知说些什么才好。像天下所有父母一样,于老师也将自己的所有希望寄托在了儿子身上,他企盼儿子早日成才,早日出人头地,继承父业,完成自己未完成的大业。于老师每每注视儿子的一举一动心中总会思绪万千,对孩子他有太多的期盼。于老师决心将这个聪慧的孩子培养成栋梁之材,他希望孩子熟读“四书、五经、24史”,恪守孔孟之道。
年复一年,日复一日。李梅子夫人在他乡又生了个千金小姐。于老师成了两个孩子的爸爸。在这期间,他耳闻目睹了秦大人将暴乱头目热合满雇工绑在马后活活拖死;严惩跟随暴乱头目热合满雇工闹事的14个暴乱分子;接受达乌提大毛拉的贿赂,将苏来满大毛拉主持的清真寺,经学堂交给他管理,把一个德高望众的宗教领袖说得一无是处,让一个无能小人取而代之;审理“扎瓦”人依司马义汗霍吉和“度瓦”人伯拉体阿吉之间的草场归属一案,收取比草场价值高得多的审理费;在“拉丝库依”,“扎瓦”两地建磨房然后收取租税;开地毯丝绸厂让当地老百姓白给他干活;每逢自己,太太,子女或远在湖南父母的生辰之时广发请贴操办宴会大敛钱财;还娶了“塔依塔克”女人玛依斯汗为妾,并为她在“塔依塔克”盖了清真寺和集市等等诸如此类的行为。于老师深深意识到秦大人的所作所为完全背离了治国之道。严厉惩处危害社会治安的暴乱分子是必须要做的事。但是,利用手中的权利鱼肉百姓岂是君子所为?!他的这些所为如果带来不堪设想的后果,可怎么了得?!于老师认为如此治理地方是不对的,这有悖于祖宗传下来的治国之本;公正廉洁,爱民如子,造福黎明百姓乃治国之根本;否则将官逼民反,天下大乱;辛亥年间不久发生过这样的事吗?地方官吏贪赃枉法,鱼肉百姓导致了帝制的灭亡。看到秦大人如此下去后果不堪设想,不行,我必须要规劝他。于老师多次劝导秦大人迷途知返,但秦大人却不是个认错的主。秦大人认为,要不是为了收敛些财物,背井离乡来这遥远的边疆受苦,有何意义?据他讲,乌鲁木齐的督办杨增新不反对手下的地方官利用职权中饱私囊,对他们的行为总是睁只眼,闭只眼,只要他们管辖的地区平平安安,不出事就可以了,从不过问别的事。现在,这个酸秀才吃饱了撑的多管闲事,我又没有拿他家的财物,他管得着吗?!秦大人慢慢地意识到必须要让于老师远离自己的府上,不再让他掺和县衙门的事。他想使个手段让这个多事的秀才离开这里或将他投入大牢,但是,碍于同乡的情面却未下手。也许,他也不想把事闹大给自己惹麻烦。
于老师和秦大人之间的隔阂愈来愈大,于老师总是担心秦大人的所作所为将引起不良的后果,而秦大人却依然我行我素,他常常后悔将于老师请到和田来给自己找事。后来他们之间的矛盾是怎么解决的,我们无从得知。总之,随着时间的慢慢过去,他们也都忘记了彼此的恩怨。后来,秦大人突然被解除知县一职调往乌鲁木齐。他走的时候,为搬家动用了30辆大车,其中光玉石就足足装满了两车。后来他有些担心带着这么多金银财宝去督办那里会引起别人的注意,给自己带来不必要的麻烦,最后就只带了些金银细软去了乌鲁木齐。其他的财物他寄放在了自己的亲信吐尔逊别克通骑家里。据地方志记载:吐尔逊别克整整化了3年时间才把秦大人的财物运完…。
秦大人走了,于老师留了下来。他们之间的恩恩怨怨也随之消失了。于老师本可以放下心来一心一意教育孩子,可对故土的思念之情却时刻折磨着他……思乡之情如玉龙喀什河滔滔的洪水,如湘江汹涌的波涛在胸中彭湃,长沙的街头小巷,湘江两岸的美景,亲友熟悉的笑脸常出现在他眼前。没过多久于老师徒然病到了,在家躺了三天以后就与世长辞了。就这样这位善良可亲,饱学多识的老秀才永远离开了我们。与他生前的意愿相反,他在临终前给夫人李梅子和刚满7岁的小于顺青留下遗言,要求她们不要回去要永远扎根边疆这片热土……这是1922年——民国11年秋天发生的事。
 楼主| 发表于 2013-2-13 21:54:40 | 显示全部楼层
孤儿
于老师的夫人李梅子和两个年幼的孩子在遥远的边疆和田开始了他们艰难的新生活。裹着小脚走路十分困难的李梅子夫人实在难以忍受这种生活,随违背丈夫的遗言,开始着手准备回老家湖南。她能把7岁的儿子和3岁的女儿带回风景秀丽的湘江边吗?
李梅子夫人还清楚地记得5年前来新疆时的长途跋涉:一望无际的茫茫隔壁,难以忍受的酷暑严寒,一路上土匪出没等等现实使她们母子三人根本无法平安回到家乡。要想平平安安走完这遥远的路途必须有一个可靠的男人来帮助她们,还要投靠一个大的商团驮队和他们随行才行。他找到了一个愿意陪她回老家的男人。他叫项四,也是湖南人,以前在秦大人手下干活,估计也是挣了些钱想回老家。但是,他要求李梅子夫人先嫁给自己,然后才带她们回老家。项四的这个条件李梅子夫人岂能答应?!丈夫尸骨未寒,自己又在守孝,此等情形之下教她如何接受这个条件?!可怜的夫人还想为丈夫守妇道做贞女。李梅子夫人正是左右为难呀,如果改嫁就不能成为贞女,如果不嫁给他,回家乡的愿望就不可能实现。就这样她在矛盾之中度过了一年,她回老家湖南长沙希望也变得有些渺茫。正如“人走茶凉”,以前总围着于老师转的好友们现在也渐渐和她们疏远了,邀请他们来和田的秦大人也调走了,新来的知县大人停发了于老师的供奉,且不愿为她们母子做主。现在,只能化于老师生前攒下的一点家当了。俗话说:“坐吃山空”,照这样下去也只能空着手回长沙了。
那些日子里,项四常来看望李梅子夫人。有时,他抱着很多礼物来看她;也有些时候,空着手来,像个落汤鸡似地失魂落魄吃了李梅子夫人炒的菜就走了。但他每次来都会要求李梅子夫人从了他。信誓旦旦地给她许下许多诺言,发誓一辈子都会好好伺候她,像孩子的亲生父亲一样照顾他们云云……功夫不负有心人,李梅子夫人终于妥协了。与其说是妥协不如说是为了达到回老家的目的不得已而为之。后来,她嫁给了项四。但是,结婚以后,李梅子他们也没能马上返乡。据这个家的新户主讲:他有很多借出去的外债,等把这些钱收回以后就回去。现在他是一家之主,李梅子夫人岂有不从之理?返乡的日期又朝后推迟了。就这样有过了一年。有一天,家里来了一帮人将家里的所有家当装上了车,连地上铺的地毯也没剩下,项四把李梅子箱底的金银财宝一一交给了他们。李梅子以为这一下可以回去了,可是她万万没想到项四这个赌棍将于老师留下的那些家当全部输掉了……
孱弱的李梅子夫人受不了这突如其来的打击当场昏倒了。她醒来以后做得第一件事就是拽住项四要去见官。项四这个恶棍侵吞孤儿寡母的财产去作赌注而且输得精光,简直是十恶不赦,他应该受到公众的谴责衙门的严惩。但是,当李梅子夫人去衙门向知县史大人告状时,结果确适得其反。李梅子夫人拉着项四到了当时的县衙门大堂(当时的大堂就在现和田市古丽巴格市场),史大人指责李梅子夫人不守妇道,以下犯上。究竟是项四给史大人行贿了还是当时封建社会家庭制度就是如此,我们无从得知。总之,当时大堂上所有的人都向着项四说话,据他们讲:李梅子嫁给项四以后就应该顺从丈夫,项四作为一家之主有权处置家里的财产,这个家的一切应由他做主。他有权力去外面赌博,嫖娼鬼混挥霍这个家的钱……他们还说,项四今天输掉全部家当,明天也许就会赢回来,他们又会有很多钱。她今天将自己的丈夫告上衙门,是对他的大不敬,是不守妇道违犯家法的大逆不道的行为,应该受到严惩……
审判的结果:对丈夫不敬的李梅子夫人从宽处理,被判重打30大板,项四替她求情免了这30大板。李梅子夫人在大堂上当场昏死过去,她不是被打得昏死过去的而是不服史大人的判决,被这不公正的判决委屈得昏过去的,她实在是太冤枉了……
一个男人总是要对妻子和家庭负责的。项四总算还有些良知和责任感,他达到了霸占于老师留下的财产之目的,并将它挥霍一空以后,觉得马上就离开这个家是有些不太合适。
所以,他扶起昏死过去的李梅子夫人坐上车回到了家里。他给夫人脸上激冷水,给她鼻子熏了些不知名的草药,将她搞醒了。李梅子夫人醒来以后,不吃也不喝、也不说话,两眼木然盯着屋顶的某个角落也不知想些什么,这一连串的打击,遭受的屈辱和不幸使她万念俱焚,她不想活了她想永远告别这不公平的世界。第三天晚上她翻出项四的烟枪烟土(鸦片),将镶着玉石嘴子的烟枪砸得粉碎,然后将鸦片一口一口吞了下去。半夜,项四回来发现李梅子在床上痛苦地呻吟,跑过去仔细一瞧发现她口吐白沫奄奄一息。这时,左邻右舍闻讯赶来,你一言我一语给项四出主意,当时和田也没有医院和中医,他们中有人说牛奶可以解毒,烧地毯熏她也可以解毒……他们试尽了各种办法,甚至也请来了留着长胡子,缠着头的当地的维吾尔郎中,无奈的是她吞下的鸦片量太大,无法救活……
第二天黎明时刻可怜的李梅子夫人慢慢停止了呼吸永远告别了这无情的人世间,直到最后的时刻她的双眼始终是睁着的。
于英汉先生、李梅子夫人都是勤劳、善良、诚实、正直的好人,他们应秦大人的共同保卫边疆的邀请来到这边远的和田。可惜的是他们在短短的六七年间先后过世,让人不得不想起—好人命薄的真理。像秦大人项四这样的人能在人世间横行霸道,而于老师这样的好人却英年早逝,使人不得不相信这是个真理。生老病死本由天定,岂是我等凡人可以左右得了的。
李梅子夫人和丈夫于英汉先生一样都葬在了现在的和田市古丽巴格市场北面的祠堂里。
 楼主| 发表于 2013-2-13 21:55:04 | 显示全部楼层
后爹
此时的于氏家族还有一个儿子和女儿。三岁跟着父母来到和田的于顺青公子已经八、九岁了,女儿现在也已过了三岁。于家的这两个可怜小孩小小年纪就永远离开了亲生父母,等待他们的又将是什么样的命运呢?!父亲去世时,于顺青公子还很小,他没有哭。母亲去世时,他好像已经懂一些事了,但他也没有哭。他仿佛意识到母亲已经永远离开了自己,只是年龄还小不知如何表达这种悲伤的感情,他只是茫然地看着这一切,他怔怔地看着母亲那双没有闭上的大眼,看着母亲被抬进棺材然后埋到了祠堂。从此,他的眼神总是非常忧郁,他的心里有一块永远无法治愈的创伤。他不知道离开父母对他以后的人生意味着什么,还会有什么样悲惨命运在等待着自己……
我们完全可以想象到,从此成为孤儿的于顺青公子脸上再也没了笑容,永远陪伴着他的只有忧伤愁苦和满脸的愁容。很多年以后,已长大成人的于顺青一想到英年早逝的父母双亲他就会情不自禁潸然泪下。自从离开双亲以后,孤苦伶仃的于顺青在这无情的世上饱受磨难,历经沧桑……
于顺青公子经历了常人不可想象的悲惨生活,幼小就离开双亲的痛苦是他永远不能忘却的。成为孤儿的他在后爹的百般凌辱之下慢慢开始长大。
于顺青公子和他妹妹现在和他们没有任何血缘关系的后爹项四照料之下生活。项四这个赌棍好像还有那么一点点人情味和一点点做人的良知。他没有将孩子们赶出家门,后爹也是爹呀!当有些好心人提出要收养这些孩子们时,项四拒绝了。看起来项四是看在已故妻子的情面上要将于英汉老师的孩子们抚养成人。就这样孩子们留在了项四身边。他们现成了伺候后爹小长工和小丫环,小于顺青常常小心翼翼地给抽鸦片的后爹点烟抢,妹妹则轻轻敲打他的腿。给后爹洗脚,给他端尿盆也成了他们的义务,他们稍有不慎惹得后爹不高兴,后爹就会痛打他们,用最难听的脏话侮辱他们,还用厚鞋底抽打他们的脸,他们常常会被打得鼻青脸肿,怎么办呢,没爹没妈的孩子命就是这么苦……如果他俩光是受些委屈能够慢慢一起长大也行啊,可是,就连这个最低的要求项四也没能满足。有一天,项四抽完了剩下的所有鸦片,就带着妹妹出去了,晚上,他拎着一小袋鸦片和几个元宝回到了家里。就这样于顺青永远离开了他最后的一个亲人。于顺青长大以后明白妹妹被卖的真相以后,他的心犹如刀割一般痛苦。很多年以后,于顺青长大成人以后还四处打听妹妹的下落,可是,被一袋鸦片和几个元宝卖掉的妹妹再也没有找到。失去妹妹对小于顺青来讲又是一个残酷的打击,每当说起妹妹的不幸,于顺青总是痛不欲生,悲恸万分。
卖掉妹妹所得的这几块元宝却给项四带来了好运。赌徒永远不会情愿自己输的精光,他们永远想翻本,只要手头有了钱他们就会找到赢了自己的对手要求再赌,这是所有赌徒的心理特征。后爹项四就是这样的赌徒,他拿上卖掉妹妹所得的元宝,出现在刚从和田县衙分离出来的墨玉县牛马市场,这里有一个叫玉赛英阿洪混混的赌徒,就是他在上次的赌局中将于老师留下的所有家当都赢走,使项四输的精光且身无分文。他没来得及溜走,没法子就和于顺青打赌了三天三夜。这次,项四的手气特好,赌局上他始终占了上风,玉赛英阿洪无赖输了个精光,他连老婆吉乃丝特汉也输掉了,最后,他将手和耳朵押上要求再赌最后一把,项四没有同意,他们拔刀相见准备拼命时,在场作证的其他赌徒将他们拉开了。项四在往回运赌场上赢来的战利品时,很慷慨地给玉赛英阿洪无赖留下了一些生活必需品,这可能是赌场的规矩吧。他还同意将他老婆留下带走他的小姨子艾乌孜汗。
就这样,项四又富了起来。而且又有了个媳妇。从此,赌徒项四,永远愁容满面的于顺青和整天哭哭啼啼的老妇人艾乌孜汗生活在了一起。这是命运和他们开的玩笑,没有任何血缘关系,互相没有任何亲情瓜葛且志不同道不合的三个人组成了一个家庭。这就是命运,人们不得不接受这残酷的现实。赌场上赢来的夫人和可怜的孤儿于顺青离不开这个家,因为除了这个家这世上没有他们的立足之地,项四也没有抛弃他们,因为他们对于他来说还是有用的。项四心想:赢来的老婆虽说不太听话,但可以当牛马使唤,而且还能满足自己的兽欲,有什么不顺心的事还可以拿她出气,还可以成为下一次赌局的赌注……想到最后。项四决定离开这里,他想远离上次赌输的玉赛英阿洪无赖和其他的赌徒,如果他们又找些银两要求再赌如何是好?再赌的话天知道幸运之神会向谁招手,赌局难料成败,拿上赢来的钱财去远方躲开他们才是上策。
在项四准备外出躲避之前,先办了两件事。其一,他首先将赢来的物品变卖成现金或金子和鸦片,以防将来出行时方便。有了金子和鸦片到那里都可以过上好日子,这些金子鸦片到那里都可以换成生活必需品。第二件事有些让人费解,这件事他好像是专门为于顺青做的。那个时候已满十岁的于顺青整天哭闹着要妹妹,他朝项四哭喊着要求找回妹妹,他还将妹妹的事告诉了后妈艾乌孜汗。有一天,项四不知从那里找来一个女孩,给于顺青说:这就是你妹妹。于哭闹着说:我要自己的亲妹妹,项四没理会他。此时后妈艾乌孜汗已经哄骗小女孩安静了下来,经询问才知道她叫阿丽通汗。这个小女孩也不知项四是从赌场赢来的,还是从人贩子那里买来的,或者是从谁家偷来的。这些我们无从得知,总之,这个小女孩以后就成了于顺青的妹妹。后妈艾乌孜汗将这两个可怜的孩子抚养成人了。以后,艾乌孜汗又嫁给了一个叫李掌柜的湖南人,将妹妹的名字改成了李桂兰,这些都是后话。就在项四将小女孩带回家的第二天晚上,项四将于顺青和小女孩装在两个驮袋里放在一个马上,自己和后妈艾乌孜汗各骑了一匹马带上行李悄悄地离开了和田市。第二天清晨当他们经过“五棵胡杨”和于田县之间的一片胡杨林时,艾乌孜汗才知道他们是在朝东面方向走的。在马上一边的驮包露出羊羔般小脑袋瓜的于顺青也知道了他们是在朝东去,因为他看到他们是在迎着太阳升起的方向走。究竟往那个方向走不是艾乌孜汗和小于顺青所能决定的,而且他们心里清楚无论走到那里他们悲惨的命运是不会改变的。一想到自己将要面对的痛苦而倍受折磨的新生活艾乌孜汗在马上嘤嘤呜呜地哭了起来。小于顺青和阿丽屯汗则像是被关在笼子里的小鸡,从驮包口里露出自己的小脑袋瓜,双眼茫然地四处张望,他们的脸上流露出无限的忧愁,新升起的一缕阳光照不亮他们的内心深处的黑暗,温暖的朝阳照不暖他们冰冷的心,抹不去他们永远的哀愁。这就是一个孤儿悲惨的内心世界,他们的内心充满了孤独,哀愁和痛苦,永远没有光明。正如阿义木汗阿吉歌中唱道的一样:有爹娘疼爱的孩子就像一朵鲜花,没爹没娘的孩子就像灰烬。
可怜的于顺青和阿丽屯汗现在从孤儿变成了赌棍项四的奴仆。他们是项四未化一两银子就到手的奴仆。项四从和田市里出来到现在始终没有给他们说要去向何方。
项四带着他们匆匆忙忙走了近十天的路程以后就停了下来。我们不知道当时项四为什么要在那里停下来的原因,只知道他当时是在归民丰县(现于田县)管辖的一个叫索河拉克的金矿住了下来。
 楼主| 发表于 2013-2-13 21:55:23 | 显示全部楼层
在索河拉克
距今于田县城以南40多公里,喀喇昆仑山脉的一处山谷里有一个叫索河拉克的有名的金矿。此金矿很久以前就有淘金者来此挖金子的记载。矿区共有600多平方公里,以盛产黄金闻名于世。据史书记载:清朝乾隆年间,此金矿每年都向朝廷交纳150盎司黄金赋税。在库尔帕提肯写的《喀什喀尔》一书中也曾提到这个金矿。1885年路经索河拉克的著名探险家普尔吉瓦里斯基曾在笔记中描述在此矿挖的冒险者们数量最多时可达8000人。1917年这个矿的年产量估计在3000盎司左右。而实际到底产量是多少没人知道。总之,无须置疑的是几百年来,索河拉克金矿已成为于田县和民丰县的卡尔卢克人以及他们的子孙们发家致富的源泉。这当然只是对卡尔卢克人中间的冒险者而言的。现在,在这群冒险者的队伍里有增加了一个新的成员—项四。来这里冒险的大多是来试一下自己运气的一无所有的人,他们把生死置之度外,为有钱人卖命,下到深深的矿井底部挖含有金子的砂土,并用筐子把砂土背到矿井外面,用手摇吹风机扬砂找金子。这是个及危险又辛苦的活儿。但对于一无所有的人来讲也只能通过干这样的苦活来维持生活。行囊中装满黄金财宝的的项四老爷却用不着干这些苦活。没过多久,他就成了此金矿有名的放高利贷的投资商。他给苦役们发钱指使他们干活,新开的井缺了他的资金也不行,他自己也成了几个井的主人。同时,他还很快和于田县知县派来的矿官勾结在一起。他的元宝和金条很快就得到了运转,而且就像雪球越滚越大。这里的冒险者们很快就发现项四掌柜的特别嗜好赌博,他们还特别惊奇项四有一个维族老婆。就这样,项四无论是放高利贷,还是赌博运气是特别的好,财源滚滚而来。项四仿佛找到了自己多年来苦苦追寻的可以拉金蛋的驴。每到夜晚,当他美滋滋地数着自己的金条元宝时,心里真是高兴极了,他常常躺在床上抽着大烟沉浸在极乐世界当中。
家里的事也有了变化。不知为何,随着项四掌柜的钱财越来越多,他对家里的事管得越来越少了。从赌场赢来的老婆和儿子,女儿开始结成统一战线,他们互相关心,互相体贴共同反抗项四残暴的统治。这个统一战线使没有任何血缘关系的艾乌孜汗,于顺青和阿丽屯汗亲如一家,他们之间有了很深的母子感情。就因为这个原因于顺青的处境也越来越好,他的忧郁的脸上时常会有笑容出现。他现在还常常给项四清理大烟枪,给他点烟,给他捶背,但是,像这样的事现在越来越少了。很多时候艾乌孜汗包揽了一切家务,尽量让孩子们多休息一会。项四没有上过学是个文盲,他常常让养子于顺青给他记帐本算帐。于顺青从小从父亲于英汉老师那里学的汉语,基础也比较扎实。他用毛笔或铅笔将借钱人的姓名,钱数仔细记录在用和田纸做得本子上。有时他遇到不会写的字就会停下来,而项四叫他用别的字代替不会写的字,还说只要能分清楚是谁借的钱就可以了,这样的时候,艾乌孜汗就会劝项四让孩子多读些书,到时会用得着。项四以这里又没有学校,让他到哪里读书为由,没有答应。艾乌孜汗说:他可以到肉孜艾勒木阿訇那里学习呀,项四有些犹豫地说:那怎么可以呢。艾乌孜汗又说:无论是学习那种语言,都可以掌握知识,可以成为有学问的人……他们常常这样争执,但是,艾乌孜汗可以看出,项四不是太反对儿子学习维语。
当时,索河拉克有一个叫肉孜艾勒木阿訇的学者办了一个学经堂,教授矿工的孩子们学习语言文字。他是当时索河拉克唯一的念过书的,有学问而且会念经文的人。人们在一些婚丧嫁娶事上,会请他来念古兰经做祷告。他还在矿区简陋的清真寺里做伊麻木,带领矿工们做礼拜,礼拜之后他会祈祷真主保佑矿工们平安。矿工们特别尊重这个矿区里的唯一的文化人,而且集资供养他的生活。他们将自己的孩子送到学经堂学习。孩子们在简陋的学堂听他讲课……
一个礼拜四的上午,艾乌孜汗妈妈一手提着一大包馕,一手领着于顺青来到肉孜爱来目阿訇的住处,要求他收下自己的孩子作为他的学生。
肉孜爱来目阿訇先给于顺青起了个维族名字。肉孜老师刚开始叫于顺青的名字时特别的绕口,所以,他想了好久以后,决定给他起一个维族名字:买买提(这是伊斯兰教圣人穆汗穆德的维族译名)。起名字那天,肉孜老师专门按照伊斯兰宗教仪式给他颂经念名。从此,于顺青就叫买买提了。就在6、7年以前,于英汉先生就曾经给维族学生起汉族名字,现在,肉孜老师给于顺青起了个维族名字,使得老师和同学们和艾乌孜汗叫起来特别的顺口。
当铺老板项四在索河拉克呆了整整十年。买买提于顺青在肉孜爱来目阿訇老师那里学了十年古兰经经文,阿拉伯语和维语,现在他已经能够熟练地用维,阿语读写。在他十岁那一年,肉孜老师还按照伊斯兰教的宗教习俗给他搞了割礼仪式。
 楼主| 发表于 2013-2-13 21:55:50 | 显示全部楼层
暴动
1933年春天,就在后爹项四的财富越集越多,儿子买买提于顺青深入学习经文和维文之时,暴动的坏消息传到了索河拉克。十几年前于英汉大人所担心的事终于发生了。墨玉县发生暴乱,暴乱分子占领了县衙。和田也是危在旦夕。喀孜(地方官)提万普和韩连长带着于田县衙的一个连的士兵去支援和田。新知县张大人和老知县王大人(当时,新知县刚上任,老知县还没来得及走)一起下文命令于田县所辖各地官员到县城集合,共同保卫县城……
项四在得到这个消息的那个晚上,收拾好所有家当,带上艾乌孜汗,儿子和女儿朝着于田方向上路了。项四一行在上路的第三天晚上后半夜来到了于田县衙门前。一路上,项四如惊弓之鸟慌慌张张急忙赶路,很快就到了目的地,来到于田县衙内以后,他发现县衙里的人比他还恐慌,他们到处在说暴乱的缠头们(旧时官人对维族人的蔑称)已经保卫了和田县衙,这里的缠头们可能也会乘机暴乱,所以,必须要提前做好紧急准备等等诸如此类的话。项四看到于田县衙所属的各级官吏,守备士兵,巴依老爷及乡绅都聚集到了县城里。如果防守得当的话县城有可能保住。项四主动参加了城防团,但没有让于顺青参加。尽管于顺青今年已经19岁了,但因个头小,看起来还像个小孩子。项四在城里找了一个院子安排他们母子三人住了下来。尽管这个院子离马圈很近,但为了避难还是可以住些日子的。
2月22日(礼拜五,主麻日,穆斯林聚礼的一天),王大人和张大人组织武装游行,向来大桥清真寺(此寺是有800年历史的大清真寺)作主麻礼拜的缠头(旧时官人对维族人的蔑称)们示威,这些缠头们和以往一样,稍微给他们一些厉害看看就低下头悄悄地变得老实了。2月24日,张知县和王知县下帖子邀请阿不度海拜尔阿吉,尼扎米丁大毛拉阿吉,买体托乎提艾来穆阿訇,伊敏艾来穆阿訇,阿不度拉海里皮厅,肉孜阿訇穆乃吉姆,大阿不利孜阿訇,依不拉因阿訇海里皮厅等20多位有名望的乡绅来衙门做客。“给牦牛鼻子穿串上椿子牵着走”,是个不错的计策。只要控制住了牛的头部,其他一切都好办,它会乖乖地被牵着鼻子走。但是,在衙门里当差的英吉沙乡约多来体别克将这个秘密泄漏了出去。他向阿不度海拜尔阿吉,买买提明巴依等人透露了知县大人的这个阴谋,并说:如果你们今天晚上不赶紧逃命的话,明天的宴席上你们的脑袋就会搬家……
这个消息通过他们又传到了别的被邀请赴宴的乡绅。谁愿意坐等待毙呢?于是,乡绅、土豪和巴依们纷纷开始逃命。他们中有几百号人是朝着和田方向逃跑的。当他们走到“礼拜四巴扎”的“塞色克以来可”时,天开始发亮了。在那里阿不度海拜尔阿吉和索皮伯克相遇,随后伊敏艾兰穆阿訇,买体谢热甫艾兰穆阿訇,买买提明巴依等也随后赶来,他们就今后的命运进行了协商,众人一致认为:咱们几百号人惧怕衙门的区区几十人四处逃串,实在是太丢人,应该起来反抗再对。最后,他们决定率众人回去围攻并占领于田县城。热杰夫老人骑在马上向众人宣告起义暴动,并命令向于田县进军,推翻县衙的统治,解放城里的民众。他提出的“不准掠夺百姓财物,只准缴获剥削人民的土豪劣绅的财产”军令,深得民心。
4月26日(礼拜四)千余暴动者攻进于田县城。此时,张大人和王大人逃进县衙府内,学堂的张老师和赖先生等一部分人向民丰方向逃去。买买提于顺青的后爹项四属于逃进县衙府内的人之列。他逃进县衙府内之前先把几年来所赚到的金银财宝藏了起来。他将11根金条放在于顺青的棉衣间的棉絮里缝了起来,并嘱咐于顺青日夜穿着这个棉衣,一刻都不能离开它。他还将8块金砖埋在租房里面的土炉子两旁的地下。其他的零碎金子藏在了小阿里屯汉的身上的衣服里。他想只有这样做他的金银财宝才会非常保险。尤其是别人决不会搜小孩子模样的于顺青和小阿里屯汉的身上的衣服的。埋在土炉子两旁的地下的金砖谁也不可能找到。项四做好了这一切准备以后才放心跟着张大人和王大人去了衙门府内。暴动者攻进于田县城里时,艾乌孜汗大妈将于顺青藏在马号里的草垛里了,暴动者也没有仔细搜查这些民房。因为他们还要攻打县衙内府。经过一天的对峙,4月27日(礼拜四)县衙内城里的人投降了。后来暴乱者们才得知,当时城墙内的大多数人认为:不能这样白白的流血,为了一点小事做这么大的牺牲太不值得,现在我们人少硬打肯定吃亏。好汉不吃眼前亏,不如先向他们投降,等我们的大批援军一到,这些暴乱者一定会四处逃窜,到时于田又是我们的天下。像这样的事以前也曾经发生过。所以他们主张投降,这些人的代表是新知县张大人。而另一些以老知县王大人为首的人坚决主张顽固抵抗。最后主降派占了大多数,那一部分顽固派也不得不投降了。暴乱者打开城门以后,在城里内线的指点下,将主降派和顽固派一个一个分了出来。当时,买买提于顺青的后爹项四是属于顽固派一列的。老知县王大人和他儿子,还有项四被暴乱者当场斩首。新知县张大人和衙门保安队头领许大人被释放。据老辈人回忆,老知县王大人斩首前临危不惧,项四则跪下磕头告饶,这正应了“无耻之人都怕死”这句老话。总而言之,赌棍、高利贷者项四被高高举起的大刀斩下了头颅……
暴乱者毕竟是暴乱者。他们尽管保留了县衙金库和粮仓,却将官吏和开当铺的有钱人的家洗劫一空。县衙附近马号边上项四临时租住的房子也没能幸免。暴乱分子连艾乌孜汗大妈衣服都抢去了,甚至她头上的小花帽也被夺走了。当时,买买提于顺青还躲在马号里的草垛里没有出来,身上穿着缝有11根金条的棉衣。它嘴里不停地在念祷告词:至尊之上的主啊!保佑我们吧,主啊,请您宽恕我们的罪过,你是我们庇佑的真神!暴乱分子得知艾乌孜汗是城内顽固分子的一员、在索河拉提开当铺的项四的老婆以后,就想从她那里找出一点黄金。他们审问艾乌孜汗,用最恶毒的话侮辱她,让她交待黄金的下落,可她什么都没说。他们又开始四处翻箱倒柜找东西。后来他们找到了藏在马号里的买买提于顺青。他们将这母子二人带到了头领索皮伯克那里。暴乱者中有人大声喊叫,要求杀了这母子二人。在杀气腾腾的头领索皮伯克面前,买买提于顺青脸上没有任何表情,口里念念有词,一直不停地在默念“古兰经”里的祷告词。审讯开始了:
-你是当铺老板项四的儿子吗?索皮伯克问道。
-我不是他的亲儿子,买买提于顺青塔里普(学经者之意)用一口标准的本地话答道。
-那么你是这个女人的儿子啦,索皮伯克用眉毛示意买买提于顺青身边站着的艾乌孜汗说。
-不,于顺青塔里普答道:她是我的养母。
-是这样的吗?索皮伯克开始问艾乌孜汗。
-是的,说起来话长得很,都可以编成一个故事。但是我首先想问您,穆斯林杀穆斯林可以吗?
-你说什么?你是在说你自己是个穆斯林吗?
-不,我没说我自己,我是在说我儿子是个虔诚的穆斯林,他能流利地熟读古兰经,你不能杀他,阁下。
艾乌孜汗的声音里流露出一种不安,她在可怜地哀求。索皮伯克一脸的诧异,开始问买买提于顺青塔里普。
-你是穆斯林吗?
-我以真主的名义发誓,我是一个穆斯林。
-你从什么时候开始成了穆斯林?
-我从盘古开天之时就是穆斯林。审讯和被审讯的双方都在运用“圣经典故中的一段经典的对话”在进行他们之间的对话。而且问答的顺序也一样。索皮伯克很欣赏买买提于顺青的回答,脸上有了一丝满意的笑容。但是,不知为什么索皮伯克始终没有停止问话。他们一问一答不停地在交流。
-你是什么民族?
-我是孔子、孟子的后代。
-你说什么?索皮伯克从座位上跳了起来,他脸上粗粗的像铜丝一般的胡子和眉毛、眼眨毛也都竖起来了。
-别生气,阁下。我知道我应该说我自己是“依不拉因的后代”,可是……
那天,索皮伯克详细询问了买买提于顺青塔里普和艾乌孜汗的身世。他还让买买提于顺青塔里普背诵了一段经文。就这样,买买提于顺青塔里普保住了自己的命。索皮伯克特告知众人,此母子三人今后由他来保护。他还安慰他们母子不要为项四的事过于伤心。
然而,经历了暴乱的的县城治安秩序特别乱。谁也不能保证暴乱者不再骚扰艾乌孜汗,买买提于顺青他们母子三人。索皮伯克先将他们留在拘留所里待了一阵,等天下稍微太平了以后,将他们送回了马号边的那个院子。
 楼主| 发表于 2013-2-13 21:56:13 | 显示全部楼层
黄金的命运
占领于田县城的暴乱头子-阿不度海拜尔阿吉,买买提明巴依,索皮伯克等人自封自己为县衙的县官准备在于田现为所欲为的时候,从占领和田的暴乱分子那里来了道指令,他们指派从于田逃到和田的伊敏艾来目阿訇为于田的首领,索皮伯克他们却没有得到任何官职。他们哪受得了这等屈辱?恼羞成怒的买买提明巴依和索皮伯克拔出了自己的剑。
“你们说,于田是谁拿下的?”他们愤怒地喊道。
“是你们拿下的,是你们拿下的” 伊敏艾来目阿訇和买提谢热普木提吓得直哆嗦。
“那样的话,你们有什么资格当于田县的县官?”暴乱者们又喊道。
“我们没有资格,我们没有资格” 伊敏艾来目阿訇他们低着头说道:“是米力克首领自己下的指令,不管我们的事。”
“和田的那些大脖子饭桶下的指令顶个屁用。”买买提明巴依,索皮伯克又喊道。
就这样,和田的暴乱分子下的指令没能在这里得到执行。但是这件事说明和田人在打于田的主意。于田的暴乱分子头目立即聚在一起开了个会,共同协商决定,与其投降和田人不如投降甘肃的马步芳部队。随即给马步芳写了封投降书让一个叫克力木西哈的人给他送去。信上这样写道:“我们奉真主的旨意占领了于田,并且将于田县衙金库的1000盎司黄金及其他物品缴获收藏起来,请你们来掌管这些黄金并主持于田的事宜。”信上阿不度海拜尔阿吉和索皮伯克盖了自己的大印。克力木西哈拿上信马上就上路了,过去他曾多次带领商队去甘肃、青海等地做生意,这条路他比较熟悉。
过了20几天,于田人没有等来马步芳,一个叫卡马里大毛拉的人却带着和田的部队来到了这里。起初阿不度海拜尔阿吉和索皮伯克他们坚决没有交出于田的大官印,他们非常崇拜马步芳,他们坚持说该大印只能交给马步芳。他们认为在马步芳面前和田人根本不算啥。阿不度海拜尔阿吉和索皮伯克根本没有把卡马里大毛拉放在眼里。卡马里大毛拉看到这种情形就说:“如果你们想那样的话,我也只好先回和田了。”然后就回去到一个叫“分提扎”的地方集合队伍准备攻打于田。看到和田人围住了于田县城,阿不度海拜尔阿吉和索皮伯克他们吓得面色苍白、两腿直发抖。他们委托于田德高望重的尼扎米丁大毛拉去和田人那里进行调解。因为他们没有和武器装备良好的和田人决斗的实力和勇气。最后,他们为了活命只得乖乖地交出了于田城••••
索皮伯克保住了自己的性命。他只作了26天的县官之后就下台了。他意识到所有的荣华富贵只是片刻云烟,幸运之鸟一会在他的头上,一会又会落到别人的头上,它又像一阵风一会儿吹到这里,一会儿又吹到那里。就像风尘女子给谁都献殷勤,但对谁都不忠诚。他开始为自己在这26天里做的坏事感到后悔。
大脖子的和田人占领了于田以后,索皮伯克退出了县衙。但是他没有忘记已被自己保护起来的买买提于顺青公子和艾乌孜汗娘俩。为自己从前的所作所为感到后悔的他开始为这可怜的娘俩作些好事了。他给艾乌孜汗他们送去了米面柴火,还嘱咐自己从前的手下要照顾这娘俩,最重要的是,他还给买买提于顺青创造了继续学习的机会。他给当时于田最有学问的尼扎米丁大毛拉求情,让他教买买提于顺青文化知识。在布哈喇接受过正规教育的这个有学问的大毛拉,更加适合给买买提于顺青教授知识•••
被当作赌注接到项四那里的艾乌孜汗给项四作了10年的老婆。当暴乱发生以后,她也许是受到了太大的惊吓,不久就病倒了。她病得非常严重,她躺在床上奄奄一息,心里非常焦急,她不是在为自己担心,而是非常牵挂她的两个孩子将来会有谁来养护他们。就像人们常说的那样:“亲生的孩子是用肚子生的,养的孩子是用自己的心生的”,她非常爱买买提于顺青和阿丽屯汗这两个孩子,把他们当成自己的生命一样珍惜。她觉得这两个孩子是胡大恩赐给她的而不是自己要养的孩子。他们在一起生活了10几年,在他们一起反抗项四的压迫欺凌期间,相互有了很深的母子感情。现在买买提于顺青已经是一个19岁的大小伙子,阿丽屯汗也已长成大姑娘了。他们除了艾乌孜汗以外没有别的亲人,而他们也是艾乌孜汗唯一的亲人,在这个世界上只有他们三个是相依为命的亲人。正是因为他们之间有着如此深厚的骨肉情意,艾乌孜汗所以才担心这两个孩子会再次成为没有母爱的孤儿。现在母亲的所有心思都在这两个孩子身上。她整天担心如果有一天自己有个三长两短的话谁来照顾这两个孩子,谁会为他们的将来作主,她开始寻思给这两个孩子找一个可以依托的人。
在那个动荡的时代,只有索皮伯克对这好像离开了羊群孤苦伶仃生活的母子三人起过恻隐之心。在他们心目中,索皮伯克慢慢开始成了一个好心肠仁义的善人。此时此刻艾乌孜汗除了索皮伯克以外没有一个可以信赖的的人,她也只能靠这个人了。就这样,在艾乌孜汗病情加重以为自己即将告别人世的一天,她将索皮伯克叫到家里将这两个孩子托付给了他。当她开口说出这些自己的意思时,索皮伯克说道:“你的这两个孩子是穆斯林,是有教养的人,在我头一次见到他们的时候,我就说过今后我将会为他们作主,是他们的靠山。你就放心吧。”当母亲说出买买提于顺青棉袄里藏的金条的秘密时,他发誓说:“我会用自己的生命保护孩子们,把他们当成自己的孩子一样对待,为他们今后的生活作主,决不会让他们受一点委屈……”他还以自己母亲的名义和真主的名义作了誓言。被这一切甜言蜜语所感动的母亲叫买买提于顺青脱下身上的衣服,取出里面的11根金条交给了索皮伯克,并反复央求他一定要照顾好孩子们今后的生活。
就这样最初的11根金条到了索皮伯克的手里。当时索皮伯克心里打得是什么算盘,这些我们无从得知,总之,他在拿到金条以后,就在“卡热卢克大渠”西部、城墙对面的路边买了一套院子,将他们母子三人从内城里那个马号边上的院子里接了出来。尽管艾乌孜汗多次要求不要搬家,但是他还是执意将他们搬到了新家。现在索皮伯克好像真的就是他们母子三人的家长一样,在为他们做一些好事。是这些让母亲再一次感动,还是因为她病重的缘故,母亲将炉子两边地下埋着的8块黄金的秘密也告诉了索皮伯克。索皮伯克听到这8块金砖的事以后激动地声音都有些发抖,但是他强忍住自己喜悦之情,没有在她面前表露自己的心迹。第二天他和买买提于顺青将埋在地下的8块金砖挖了出来。项四留下的所有黄金都到了索皮伯克的手中。
艾乌孜汗和他的孩子们开始在新房子里生活了。所有的生活用品都由索皮伯克来提供,甚至他还请来郎中来治疗艾乌孜汗的病。艾乌孜汗开始慢慢地好了起来。岁月像从前一样日复一日,太阳也像从前一样从东边升起,从西边落下。于田的天气开始热了起来,四处开始瓜果飘香。如果不出别的意外的话,索皮伯克也许会履行诺言用所得到的黄金照顾艾乌孜汗母子三人的生活直到自己生命的终点,然后在乡亲面前落得一个忠义志士的好名声,或许会私吞了黄金以后,抛弃他们母子,不顾他们的死活而落个终生的骂名……但是,突如其来的变故没能让索皮伯克将这些黄金留在自己身边。针对72年前的那一段历史,据我们所知的是,艾乌孜汗将黄金的秘密告诉了索皮伯克,并让他照顾买买提于顺青。但是在《于田县志》所记载的却是另外一个故事。黄金的命运到底如何?
 楼主| 发表于 2013-2-13 21:56:33 | 显示全部楼层
索皮伯克的黄金
时间过得真快,转眼就到了1934年。索皮伯克没敢公开化那些黄金,因为当时社会上很多人都在打黄金的主意。和田的暴乱分子为了购买枪支弹药正在四处搜刮黄金。他们不尽抢走了于田旧衙门金库的黄金,而且还动员老百姓捐助黄金。索皮伯克和于田的巴依老爷们一样没有交出黄金,不要说是项四留下的黄金,就连老婆手上的金戒指等金银首饰的毛也没有捐。索皮伯心想:哪有什么黄金给这些大脖子和田人的?他们抢了我手中的权利给了伊敏大毛拉,就让他捐助不就得了。所有的于田人都没有交出黄金,和田人也真拿他们没有办法。
1934年7月,以马仲英,马虎三(音译)等回族人为首的国民党36师进军和田,推翻和田暴乱分子建立”和田伊斯兰政府,”并占领了于田。一直在闹黄金纠纷的和田人死的死,逃的逃,所以再也没有有人要求捐黄金了,这使索皮伯克感到非常兴奋,他认为现在自己可以放心花那些黄金了。
当时,马虎三的骑兵2营占领了于田县城。他们到了那里以后,将当地的回族人于努斯,阿友普等6-7人,还有那年冬天出现在于田的4名口里来的回族人招入部队。他们4个人刚来到于田时,对别人说自己是甘肃来这里谋生的人。以后就租了目呼啦街艾沙巴依的房子住了下来,并开始给他打长工。后来,人们才得知,他们时当时应索皮伯克等于田暴乱分子的邀请来接受于田的马步芳的信使。当时,马步芳看到于田方面派的信使克力木西哈送来的投降信非常高兴,也非常欣赏阿不度海白尔和索皮伯克的忠心,得知他们为自己保留了1000盎司黄金和其他财物的消息使他更加兴奋不已。随即给克力木西哈派了一个排的士兵要求尽快接受于田县城,这样做的目的是:满足于田人民的要求,安抚于田人民。遗憾的是,当他们来到轮台时遇到了土尔地营长部队的阻击,这个部队也是暴乱队伍,所以他们之间就爆发了一场战斗。马步芳部队的战士表现得异常勇敢,他们战斗到最后只剩下了6个人,但是他们还是决心完成马步芳交待的任务,他们一边躲避土尔地营长部队的追杀,一边向于田赶去,只想早早拿到阿不度海白尔和索皮伯克留下的黄金。但是,等他们赶到于田时,于田早已是大脖子和田暴乱分子的天下。赶到这里的4个士兵觉得此时公开自己的身份不太合适,所以就不得不以给别人打工的名义潜伏了下来。
当马虎三的部队占领于田时这些人就公开了自己的身份。还把当时阿不度海白尔和索皮伯克寄给马步芳的信拿了出来。现在,于田已经归属马步芳,这个不容置疑,但是属于马步芳的那些黄金到底在那里呢?
他们立即将阿不度海白尔阿吉和索皮伯克找来,把他们寄给马步芳的信拿给他们看,并叫信使克力木西哈和他们当面对质。他们开始追问那批黄金的下落。他们自己在信里写明了给马步芳保留了1000盎司黄金。现在却说黄金被和田人夺走了,谁信这话呢?早知今日何必当初呢?
追问慢慢变成审讯,后来审讯又变成了严刑拷打。但是他们始终没有交出黄金。马虎三的人觉得给这些不受信用的人一点颜色看看,他们就不会说实话。审讯和严刑拷打整整延续了3个月。 期间阿不度海白尔阿吉和索皮伯克每天都被审讯10几次,天天折磨得死去活来,吃尽了苦头。刑具也有鞭子改成了大棒和火钳……他们的身体被打得皮开肉绽,阿不度海白尔阿吉实在受不了,就将祖上留下来的和自己攒下的10两黄金交了出来。审讯者们很高兴,觉得有了这10两黄金就会有其他的黄金的下落。他们加大了审讯力度,特别是对索皮伯克的严刑拷打。当他们将钉子钉进索皮伯克的指甲缝时,索皮伯克交代了项四留下的那10根金条,士兵们很快去他家将10根金条搜了出来。当时,索皮伯克在拿上金条以后,化了其中的一根金条给艾乌孜汗他们母子三人买了一套院子,其他的还没来得及话呢。审讯者认为既然索皮伯克能交出10根金条,为什么就可以再交出100根金条呢?。当他们把铜丝戳进索皮伯克的阴茎尿道时,索皮伯克交待了项四留下来的8块金砖。喀斯目别克“依司马义”和克力木西哈带着马虎三的士兵迅速赶到索皮伯克交待的地方,将8块黄金挖了出来。看样子,索皮伯克的院子里到处都埋有黄金。他既然能交出8块金砖,为什么就不能交出80块金砖。他们又加紧了审讯。玉苏甫别克夏马,阿不度海白尔阿吉和索皮伯克还带领一群人把索皮伯克的院子整个挖了一遍。他们想挖地三尺也要把黄金找出来,但是结果却他们很失望,他们没有找到其他的黄金。他们只拿走了索皮伯克老婆孩子身上的近一斤多的黄金。难道说,索皮伯克身上确实没有黄金了吗?他们不相信索皮伯克只有这些黄金,就把他的所有亲戚家也搜了一遍。甚至也搜了艾乌孜汗的院子。当他们得知艾乌孜汗是项四的老婆,而且最近索皮伯克一直在关照他们的消息以后,开始怀疑那10根金条和8块黄金就是项四留下来的。随后,审讯和拷问达到了顶峰。
当他们用烧红的马掌烙索皮伯克的胸部时,他将所有的事都招了。他将自己如何取得艾乌孜汗的信任,如何将项四的黄金骗到手的经过一五一十交待了个干干净净。既然这些是项四留下来的黄金,那么原来县衙金库的,为我们的长官马步芳保管的1000盎司黄金那里去了?
审讯者们喊道:他妈的!你这个混蛋还想用项四留下来的那些黄金来应付我们,还想蒙混过关吗。你去做你的美梦吧!项四留下来的金子是我们的,但是旧金库里的也是我们的,你就是死也要把那部分黄金交出来,快说,那1000盎司黄金在那里?
他们继续严刑拷打索皮伯克:他们将辣椒水到进了他的鼻腔呛他,将他的胡子头发一根一根地拔下来,用老虎钳子将他的指甲盖一个一个地拔出来,还用榔头将他的牙齿一颗一颗地敲掉……总之他已经被整得体无完肤。但是他再也没有交待出任何有价值的东西。难道他真的没有黄金了吗?难道金库的黄金真像他说的那样被和田人取走了吗?审讯者心想:当初我们又没有逼他们要黄金,是他们自己写信给马步芳首领说,要给他们1000盎司黄金。现在黄金却没有了下落,这可怎么行。必须要让他们交出那批黄金。他们开始变着花样审讯。他们不让索皮伯克和阿不度海白尔阿吉睡觉,轮流换班白天黑夜不停地审讯。一个一天不睡觉就会累得慌,两天不睡就会受不了,三天不睡就会发疯……他们果然疯了,居然想出一个歪主意,要马虎三的士兵以他们的名义向于田人民收取黄金税。马虎三等人觉得这主意不错,就把1000盎司黄金分摊到了每个于田人的头上,要求每个人替索皮伯克和阿不度海白尔阿吉交出一定份额的黄金,到时他俩每人出500盎司黄金返还给于田人民。这就是至今都被于田人记忆犹新的“索皮伯克黄金税”和“阿不度海白尔阿吉黄金税”的由来。
据老辈人讲:黄金少的时候,用来做首饰,多的时候,藏在皇帝的金库里才会平安。否则就会出事。后来,马步芳这个土匪拿到项四的黄金和以“索皮伯克黄金税”和“阿不度海白尔阿吉黄金税”的名义从于田人民那里搜刮来的黄金,用8个骡子驮着逃往印度,而他所带的所有黄金都被当地政府没收了……
 楼主| 发表于 2013-2-13 21:57:08 | 显示全部楼层
买买提于顺青在学堂
马虎三的部队在于田欺压百姓,鱼肉乡里的三年时间里,湖南长沙人于英汉先生的儿子,被暴乱分子处死的掌柜的项四养子,索河拉克人肉孜大毛拉的学生,牛市上的赌棍于赛因混混的小姨子艾乌孜汗养大的买买提于顺青却一直在学习。没有人打扰他,他也没有参与任何事,一门心思地投在尼扎米丁大毛拉门下学习文化知识。他大清早起来穿上衣服,头上缠上缠头去清真寺作礼拜。做完礼拜直接就去尼扎米丁大毛拉家在那里学习一天。如果尼扎米丁大毛拉有事的话,他就去别的大毛拉家里学习。所有的毛拉,老师们都特别喜欢这个勤学好问的学生,都特别愿意给他教授知识。买买提于顺青的阿拉伯语、波斯语、乌尔都语和土耳其语知识越来越深,渐渐达到了可以自学的程度。每当他一人在家时,就会复习自己在老师那里学到的知识,并且学习新的知识,看新的书籍,以提高自己的文化水平。他通过读阿拉伯。波斯,乌尔都和土耳其文的书籍和这些民族的著名作家们进行思想上的交流,他的世界观人生观有了很大的变化,同时他也掌握了多个民族的语言文化。
那个时候买买提于顺青想了很多很多。整天活在自己的精神世界里。整天都沉侵在知识的海洋里。他的思想都已经达到了不为物质财富所动的境界。所以,在听到后爹的金子被马虎三的士兵掠走的消息时,没有表现出一丝一毫遗憾的表情。当然他的内心世界也没有任何的波动。当项四将这11根金条缝进他的棉袄里面,对他说:只是你一辈子的家当,暴乱以后我也不会再要回去的时候,他也始终没有把这些金子当成是自己的财产。他知道项四通过赌博和放高利贷所获得的这些金子都是不义之财,他整天就像自己离这些不义之财远一些。当索皮伯克从他的棉袄里面取走那11金条时,他的身心都有一种如释重负的感觉。而且,当索皮伯克用那些金子给他们买家当时,他的心里还极不情愿呢。
买买提于顺青塔里普(伊斯兰教泛指宗教学徒)现在已经年过20,可以担当起一个家的重任了。但是,艾乌孜汗妈妈从来不让他插手谋生的事宜,叫他一门心思学习知识。她自己总是千方百计弄些钱来维持这个家的生活。她当时没有把女儿身上藏的金子告诉别人,这些金子躲过了强盗们的眼睛。一旦家里实在接不开锅时,她就用这些金子换一些吃的和穿的。总之,他们家的烟囱总还常冒着烟呢。她常对儿子说:”你去读书吧,要坚持读下去,别为了家里的事影响你的学习。”妈妈的鼓励使买买提于顺青塔里普更加刻苦钻研,努力学习…。。
    1937年盛世才请苏联军队用飞机大炮将马虎三的36师赶出了于田。他们就像三年前被自己赶出于田的和田暴乱分子一样,被苏联人打得落花流水,仓惶逃往印度。尽管统治者的身份变了,但是于田人民的生活却和以前一摸一样,没有丝毫的改变。他们还想以前一样缴纳很重的赋税。以前他们给马虎三的2营提供给养,现在却在供养买乌拉诺夫的骑兵团。有些势利的于田人的恶习依然如旧。过去,在马虎三的时代,克力木西哈将索皮伯克出卖了以后自己作了20天的县官。之后,玉苏甫伯克化了100多盎司黄金将这职务买了下来。和他们一样,当盛世才统治这里时,又有很多人开始买官卖官,做一些权钱交易。但是,盛世才的到来给买买提于顺青塔里普的生活带来了一些改变。新的统治者开始给几年前死去的人平反,他们先将几年前县衙里死去的人的家属安抚了一遍。其中他们还找到了项四的儿子于顺青,尽管这时候的他已经叫买买提于顺青塔里普了。在这时从前被于英汉大人教过的学生也开始掌权了。他们当然不会忘了旧情。当他们看到买买提于顺青时就像见到了自己20多年前的老师一样,对他非常客气,他们没有征求他的意见就把他安排到了学堂,并把他的吃住等一切也都安排好了。尽管买买提于顺青还没有忘记父亲教过的汉字汉语,而且还说一口湖南方言,但是他的汉语水平远远不如自己的维语,阿拉伯语,波斯语和土耳其语水平。知道了这个情况人就说:”这哪行呢,一个人不懂自己的母语,光会别的语言哪怎么行呢?这样会忘了自己的祖宗的。不行,他必须要学习母语。”因为买买提于顺青个头小,所以他们还把他当成一个小孩子一样看待,就这样买买提于顺青开始在学堂学习母语了。
艾乌孜汗妈妈不愿意儿子去学堂学习,在他们带儿子走的那一天,她哭着闹着就是不让儿子离开自己,她是担心儿子从此再也不回来了。当她得知自己每天都能见到儿子时,她才勉强放他走了。但是她还是极不情愿儿子去学堂学习,她开始说学堂的种种不好,想让儿子也厌恶学堂。其实儿子心里也特别矛盾。
买买提于顺青早晨做完礼拜以后,或者晚上从学堂归来以后还是没有间断去尼扎米丁大毛拉家学习功课。他对自己的这个在布哈拉上过学、了解世界各地先进文化的、有坚定宗教信仰的老师特别敬仰。有一天,他将自己心里的矛盾和疑惑讲给老师听了,老师耐心听完他的关于上了学堂以后会不会影响自己的信仰的提问以后,给他讲了许多有关宗教和文化方面的许多知识,使他懂得了不管学习和使用任何语言,只要信仰坚定就依然还会是一个真正的穆斯林的道理。老师的一番讲解是他顿时茅塞顿开,立志要学好自己的母语-汉语。
就这样艾乌孜汗的养子买买提于顺青开始在学堂专心致志学习汉语了。但是,他没有忘记常去尼扎米丁老师那里学习功课,没有忘记每天做五番乃玛孜(礼拜),没有忘记自己作为一个穆斯林必须做到的封斋的义务和参加会礼的义务。他的知识面越来越宽了•••
买买提于顺青在于田
买买提于顺青在学堂上了整整三年。在学习他有一股特别能钻研的精神,而且他还有超凡的记忆力,学到的知识能够过目不忘。再加上他今年刚刚过了25岁,正处于记忆力和理解能力特别强的时期,所以他的功课学得非常优秀。他在三年时间里很好的掌握了汉语文字和语法,并且将自己父亲于英汉大人几十年收藏的书都熟读完了。通过学习使他懂得了孔子、孟子思想,了解了李白、杜甫、白居易的诗词,孙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化渐渐渗入他脑海。他依照孔子 “温知而固新”教诲,常常温习以前所学的知识。他特别欣赏孔子的“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君子••••••”等名言。他还经常将这些名言警句用毛笔写在和田纸上,还临摹大家的字帖。一笔一划非常认真用功地练习书法,渐渐地他写的汉字也越来越有笔锋,书法越来越好看了。不久,他写的字在整个县衙内都出了名,每到春节过年的时候,县衙内的15-6户人家,守军的百余号人家和于田城里的几家当铺的门上贴的都是他写的毛笔字。所有的人都会被这一手漂亮的书法所吸引。
大龄学生买买提于顺青在远离中原的于田很快成为一名书法家,使他很快就有了一份好工作。他成了县税务局的一名差役。当时,通过苏联人的帮助得到新疆督办一职的盛世才开始实施直接使用汉族官吏管理当地百姓的政策。所以在各地成立了税务局和警察局。从前,县衙门的税收和警务都由当地的乡绅、巴依老爷自己管理,然后按比例再交给县衙。而县官只是在床上躺着抽鸦片,睡大觉,坐享其成。这样做既不得罪当地百姓,又能收回赋税。同时,地方官吏也可以从中大捞一把。现在盛督办学苏联的模式,在各地建起了税务局和警察署这两个政府管理机构。新的机构当然需要很多人来工作,买买提于顺青就这样成了税收官。县衙县官告诉他:“你是长沙的于英汉大人和李梅子夫人的亲生儿子,你当然也应该成为税收官,保卫边疆是你义不容辞的责任,还有收税也是在为国家做贡献,如果你多手上一分税,就会为国家多出一份力,同时可以尽自己职责。拿上你的笔和算盘,这是你的吃饭的家伙••••”
就这样买买提于顺青开始当上了税务局的税收官。当时,于田的老百姓称税收官为“伯克”,所以他们就把新的税收官买买提于顺青称为:“买买提伯克。”人们都忘记了他原来的名字,只记住了肉孜大毛拉给他起的“买买提”这个名字。买买提伯克开始在于田收农民的农业税、收牧民的畜牧税、屠夫的屠宰税和商人的经营税,这些是他的主要工作。
这个时期买买提于顺青伯克思想上发生过两次大的波动。这其中第一次是盛世才政府的法制和公正之间产生的。任何一个政府都会粉饰自己的社会制度。都会标榜自己政府的民主和法制制度,都会以革命者和社会发展者的身份出现在众人面前。他的政权看起来是在劫富济贫,何况这个政府还在给买买提于顺青伯克发工资,所以,刚开始的时候他比较拥护盛世才政府。但是不久发生的一件事改变了他的初衷。
盛世才政府开始大肆逮捕上流社会的有钱人,将他们活埋,没收他们的家财,整个社会在白色恐怖笼罩之中。于田的有些人都担心自己活不到晚上,所以在早上出门之前都要做好生死离别的准备。尼扎米丁大毛拉也消失了,他躲到了一个僻静的地方藏了起来。很多人都已为他也被政府抓走了。买买提于顺青伯克也特别担心老师的处境。终于有一天传来了老师被抓的消息。他四处奔走托人欲救出自己的老师,但是残暴的执政者始终没有释放老师,而且还差点将他也当成同犯抓去。他只好通过警察局的老乡给老师送些吃的喝的和穿的照顾他。后来,他听说,老师是被他自己的老岳父托克逊伯克阿吉出卖的,当时,政府的人诱骗他岳父说要给他高官厚禄,昏了头的他为了一点点权利将自己的女婿藏身之地告诉了政府的爪牙。愤怒的买买提于顺青伯克打心眼里诅咒那个昧着良心出卖自己骨肉的无耻的托克逊伯克阿吉…。。
他还听警察局的老乡说,盛世才的爪牙多次严刑拷打尼扎米丁大毛拉,要他交出黄金,但是他始终没有说什么。他是一个有知识的文人哪有什么黄金呢?后来刽子手们看到自己一无收获就恼羞成怒将他拉倒城墙根下活埋了。
老师的死使买买提于顺青无比悲愤。此时此刻,他才认清披着革命者的外衣,标榜民主的盛世才的真面目。”披着羊皮的狼,毕竟还是狼啊。”当他看清了这个政府压迫民众,杀害有知之士的本来面目以后,他开始做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来帮助穷人。这也是当时他唯一能作的事。
买买提伯克
买买提伯克在税务局当差时,为老百姓都做了那些好事呢?他利用上司不懂维语的机会,少收或不收穷人的税,减轻劳苦百姓身上的压力,也许他也只能作些这样的事。因为他看清了政府腐败的本质,他不会为这样的政府卖命。
那个时期他身上发生的另一个波动是思想上的变化。他在学堂学习了<四书>,<五经>和<二十四史>,通过学习也接触到了佛教,喇嘛教等一些别的宗教知识,同时也了解了孔孟的儒家,道家思想文化。这些是他的亲生父亲于英汉大人和母亲李梅子夫人所崇尚和信仰的文化。在他的思想上这些文化和他现在信仰的伊斯兰文化相互有了冲突。但是,他心中的伊斯兰信仰始终占了上风,他的这个信仰始终没有丝毫的动摇,就是在当税务官时也是如此。但是他还是保留了自己父母的文化,这主要反映在他的待人处事,思维方式及性格特征上。买买提于顺青伯克和当时于田的上流宗教人士的关系非常密切,他们常常聚在一起探讨。此时的他的阿拉伯语/土耳其语/波斯语。维语水平达到了顶峰,所有的人都为他饱学多识的才华而倾服。当然他不同寻常的身世也使他们对他刮目相看。他颂读可兰经的声音非常优美,许多人都请他到家来颂读可兰经。
买买提于顺青伯克在税务局没有呆多久就调到了警察局。这也许是因为他精通汉语和维语的缘故吧,总之,他现在开始在警察局上班了。因为现在盛世才已经停止了惨杀上流社会的巴依,社会上相对比较稳定,他整天干的活不过就是审审小偷等,所以他乐得在这里轻闲自在地工作。不久他开始任乌依图和拉客乡警务所的所长。在那里人们还是习惯叫他”买买提伯克,”就在这里他的生活发生了新的改变。尽管他已经过了谈婚嫁娶的年龄,可是艾乌孜汗妈妈却非常焦急。最后在妈妈的一手操办之下,这个出生在湖南长沙的小伙子和当地的一个维吾尔族姑娘成亲了。遗憾的是,由于新儿媳不能生育,他们俩的婚姻没有维持多久。他又成了一个光棍汉,这使妈妈和儿子都非常头疼,他也常为这是坐卧不安。不久命运又给他送来了一个新娘…。
这天于田维吾尔文化协会的文工团来乌依图和拉客乡演出。演出是在乡里的学校草场上进行的。当时,买买提伯克召集所有的警力来这里维持秩序。在演出的过程中他被舞台上翩翩起舞的美少女深深地吸引住了。这天晚上买买提于顺青伯克又失眠了,他的满脑子都是那个姑娘婀娜多姿的身影,他发现自己爱上了那个演员。
第二天要送演员们回于田县城时,买买提于顺青所长偷偷打听到了那个姑娘的一些情况。她叫吐汗,在于田学校当老师,是这个文工团的业余演员。她是当时暴乱时逃到且墨的艾山阿訇的小老婆的女儿。她现在和自己的母亲在一起生活。她家就在自己的养母艾乌孜汗娘家附近……
正是天赐良缘,这事一开始就比较顺利。艾乌孜汗妈妈听了儿子的请求以后,非常高兴满口答应一定促成这个婚事。艾乌孜汗妈妈当天就派了媒婆去吐汗家说媒。起初她妈妈不太同意嫌买买提于顺青是个汉族,艾乌孜汗妈妈派了几批媒人,
最后在清真寺大毛拉的亲自做媒之下她也同意了。他们很快就将婚期订了下来。买买提于顺青成亲的那一天,全于田城里最有名的民间艺人都来给他捧场,他们吹拉弹唱,边敲手鼓边跳买西来甫将整个婚礼搞得热热闹闹。县衙里的官吏和巴依老爷都来到他家给他亲贺。所有的清真寺的大毛拉,阿訇及宗教上流人士也都来了。新郎官骑在一匹白色的高头大马上(他从小就喜欢骑马,长大以后开始养好马。)周围有一群骑着马的小伙子簇拥着他。迎亲马队非常气派。
他们来到女方家以后,开始念尼卡赫尔,然后在众多阿訇的作证下他们正式成为了夫妻。小伙子们用红地毯抬着新娘来到新郎的马跟前,将新娘扶上了白马。脸上洋溢着幸福的新娘坐在新郎后面,紧紧地抱着新郎的腰…。迎亲马队带着新娘热热闹闹返回了艾乌孜汗妈妈的院子。院子里喜亲的婚礼买喜来甫达到了高潮…。他们一直跳到半夜才开始散去……。
遭遇过许多不幸的买买提于顺青终于有了自己的新家。这是于家后世兴旺发达的开始。
 楼主| 发表于 2013-2-13 21:57:46 | 显示全部楼层
国民党的干部
买买提于顺青30岁那年,盛世才和苏联人闹翻了以后,开始和国民党勾结在了一起。后来盛世才让蒋介石调到了内地。他的位子又换了一个国民党人。于田县的官吏也换了一茬。新来的县官调买买提于顺青来县府作了翻译。当时翻译也是吃皇粮的干部。那个时期于田县又来了一批县官和政府的干部,马虎三时期受到压迫的巴依老爷也开始从新得到重用…。。
我们的买买提于顺青就给这些人当翻译。将他们的话翻译成维文,又将百姓的话翻译成汉语。在这期间他主要是担任县政府的口头翻译,同时也翻译了许多文件。他忠于职守,工作一丝不苟赢得了众人的一致好评。但是,他始终没有加入国民党。因为他觉得国民党是个腐败的党,在这里国民党的每一个官员都会贪污受贿,没有一个清洁廉明的官。对这种欺压鱼肉百姓的事深恶而痛绝之的他自然不会加入国民党了。他拒绝了上面让他加入国民党的要求。
就在这个时期,在艾乌孜汗妈妈家和他一起长大的妹妹阿丽屯汗(李桂兰)已经出落成了一个模样俊俏的小美女。艾乌孜汗妈妈也开始想女儿的终身大事了。有一天,县守备团的张连长派警察局的吐局长作媒来她家提亲,他爱慕李桂兰的美貌,欲娶她为妾…。
买买提于顺青听说此事以后,也没有和妈妈商量就一口回绝了这门婚事。吐局长他们不死心又叫来于田县有名望的达官贵人来做媒提了几次亲,但是买买提于顺青始终没有答应。他们一看明媒正娶不行,就开始策划阴谋,准备陷害买买提于顺青,将他打入大牢,然后达到目的。但是,有人将这个阴谋告诉了买买提于顺青。这是个非常可怕的事,在那个黑白颠倒的社会,一旦他们的阴谋得逞将他打入大牢的话,买买提于顺青不可能或者活着出来。妈妈知道事情的严重性,就让儿子想法逃出于田。女儿就由她自己照顾。后来,买买提于顺青听从妻子的话,用17头驴驮着所有家当去且墨投奔岳父大人(当年的逃兵艾山阿訇)了。
他们刚刚来到且墨,妈妈就从于田托人带信过来说:于田的形势有了新的变化。张连长和吐局长的行为引起众怒,所有人都在谴责他们,而同情买买提于顺青的遭遇。县长司马义汉怕引起事端,随罢了吐局长的官职,答应张连长给他再找别的女人,最后平息了这件事。买买提于顺青将17头驴驮着的家当交给岳父处理,自己带着妻子赶回了于田。通过这件事使买买提于顺青更加痛恨国民党的了。由于当时国民党都在四处逃跑,给政府干活的人很少,所以县长就任命买买提于顺青为兰干乡的警务所所长。买买提于顺青来到兰干时他的二儿子阿不度卡德尔于海山已经出生了。他们的大儿子出生不久就夭折了。儿子的出生给这个家庭带来了无尽的欢乐。 阿不度卡德尔于海山的出生年月是:1948年1月27日。
新政府
当湖南长沙人士于英汉大人的孙子-买买提于顺青伯克的儿子阿不度卡德尔(于海山)2岁的时候,及1950年2月,于田县和平解放,共产党从国民党手中接管了于田县。解放军第二军5师1团团长王金山带一个团的士兵进驻于田。4月26日许发增(译名)被任命为中共于田县委书记,穆塔里甫吐尔迪叶夫被任命为于田县人民政府的县长。原国民党政府的官员将权力移交给了共产党的干部。买买提于顺青也被调到了县政府担任县里的翻译。当时,国民党的官员们逃走的时候也劝过买买提于顺青说,赶紧逃吧,共产党来了以后肯定会杀国民党的官员所以得逃走。他没有同意逃走,他想,共产党也不会滥杀无辜的,新政府也需要懂双语的人呀,没有翻译,共产党政府怎么执政呢?真如他想的一样,他当上了共产党政府的翻译。原来,共产党政府通过调查了解,知道买买提于顺青不是国民党,而且从没有干过坏事,当地老百姓也对他有很好的评价,所以新政府很快就决定聘请他作县里的翻译。
买买提于顺青开始在新政府里从事翻译工作。人们不再叫他伯克,而改称他为同志。他的具体工作就是将县委书记的话翻译成维语说给当地老百姓,并且将老百姓的话翻译成汉语反映给书记。因为他常常读报纸所以对政治术语也比较熟悉,工作起来很顺手。他把共产党的新政策及新政府的一切文件和法律法规都翻译成了维吾尔语。他还用维语亲口宣读了大土匪,反动分子索皮伯克的死刑判决书…。。
过了一段时期以后,他开始翻译曹志强书记的有关新政府的土改政策,建设社会主义及共产主义的讲话。还将穆塔里甫吐尔迪叶夫县长,农会主席苏来满达乌提等等民族干部的话翻成汉语给曹书记…。当时的于田县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所有的土地都分给了穷人,百姓的生活开始好了起来。他们都在大干社会主义建设,都在憧憬美好将来的幸福生活…他也开始加紧学习,准备为曹书记,为于田人们做好翻译。但是事与愿违,他被政府解除了工作,因为自己一辈子喜欢的马而被解除了工作。
有一天他和曹书记去下农村时从马上重重地摔了下来。当曹书记赶过来时,他已经昏迷不醒。书记急忙找了一些人帮忙将他用毛驴车驮了回去。而那匹马则躺倒地上喘着粗气…。后来,郎中诊断说他的胯骨骨折了。郎中艾买体阿吉及时给他接了骨,并用蛋青咸盐给他作了包扎,然后告诉他一定要按自己的岁数,一年折算一天卧床休息40天。
就这样,买买提于顺青同志在床上躺了整整40天,在这些天里,买买提于顺青同志想了很多很多:他想到了自己坎坎坷坷的一生,悲惨的遭遇…。
买买提于顺青同志卧床休养期间,曹书记还在紧张的工作,他还在忙着把地主巴依的田地分给穷苦老百姓。为了做好这些工作曹书记又找了一个翻译。于是这个翻译抢了买买提于顺青同志的饭碗,并使他有一次遭到了不幸。
当买买提于顺青同志刚刚可以拄着拐棍出来走动的时候,大地已经开始回春,冰雪已经消融。从苏联传来无产阶级的导师斯大林去世的消息。于田人民走上街头游行,悼念这个伟大的导师,买买提于顺青同志拄着拐棍在门口看着游行的队伍。这时,新翻译过来和他寒暄了几句。后来,他们的这次谈话使买买提于顺青同志又一次遭到了陷害。
公安局来人审问买买提于顺青同志为什么在所有人悼念斯大林的时候要说:“蛇头没了,蛇尾还会动”这样的话,尽管他竭力为自己辩解,但是,公安同志岂能相信这个国民党残余分子的话,何况,还有证人举报证明买买提于顺青说过那样的话。据证人的说法,这是阶级斗争的新动向,这是国民党反动派试图重新抬头的证据。这事可非同小可!公安局的人让他拄着拐棍来到局里交待情况。所有的人都知道了这事,于是革命的干部和群众和他划清了界线,县委也决定将这个国民党的残余清除出政府机关。后来反革命分子的老婆也被赶出了教师队伍。买买提于顺青同志被突如其来的变故搞得晕头转向,他不相信眼前发生的一切,但是,这一切却都是事实。今后的日子却怎么过呀!
 楼主| 发表于 2013-2-13 21:58:05 | 显示全部楼层
拮据的生活
买买提于顺青同志从来就没有对金钱有过好感,而且他也从没有缺过钱。小时候,有父亲照顾自己,后来项四照顾他的生活,再后来他自己也开始工作,当过国民党和共产党的官员有一定的收入。他从来没有为自己的生活发愁过,也不曾有过一点积蓄,仅有的一些钱他也送给了那些穷人。还有以前的一些家当也被运到了且墨。现在,他们夫妻俩个都没有了工作,家里一下子没了收入。没过几天他们家就断粮了。艾乌孜汗妈妈看到儿子家已经揭不开锅了,非常着急常常给他们送来吃的和穿的。很多年以前艾乌孜汗又嫁给了一个叫李掌柜的湖南人,后来,李掌柜的去世以后给他留下了3000元钱,17张地毯和许多玉石。但是,买买提于顺青婉言谢绝了母亲和其他亲戚的帮助,没有接受他们的钱物。而是自己开始为谋生而四处奔波。他需要挣许多钱来养活自己的妻子和五岁的儿子。但是他除了写书法和打算盘,还有养马以外什么都不会。他去了很多地方找工作,但是都没有成功。有些体力活,但雇主又不好意思雇他这个过去的伯克。他们常说:怎么啦您,咋在这里呆着呢,这些活不是您这样的读书人干的。真是饱汉不知饿汉饥呀,他们咋知道买买提于顺青现在的处境呢?!那个时期,去清真寺做礼拜的人比较少,但是,他依然坚持每天去清真寺做五番礼拜。他的宗教方面的知识比寺里的主持还要丰富。主持用阿拉伯语念古兰经时,他可以把所有的内容都翻译成维语。听到的人无不惊叹他知识的渊博。后来,他在常去清真寺的信徒当中有了很高的威信。人们开始叫他:“买买提阿訇”。但是,这一切都使他更加难以找上活干。人们都不敢随意雇佣这个满腹经纶的,德高望众的人做一些零工。后来,他在雇工市场找了份打土胚的活。他每天清晨起来,来到工地,先和好泥巴,然后把泥巴分成小块放进模子里,然后再倒出来,这样土砖头就做好了。等湿的土砖完全干了以后再整齐地码起来。他干得活没有多少技术性,多半就是个重体力活。每天他干完活回来,腰都会累得直不起来,繁重的体力活使他精疲力竭……
买买提于顺青大小从未受过这等苦,这等累。但是他又不得不干,因为只有这样他才能得到少的可怜的工资来养活妻子和儿子。这时,长期以来耐心呵护着他的艾乌孜汗妈妈也去世了。在这个世界上再也没有亲人的他,只有依靠自己的力量才能生存。他不停地打土胚,倒土砖挣一些钱来养活家里……。
买买提于顺青在于田砖厂倒土砖很长时间以后,他的生活又有了新的变化。原于田县的县长穆塔里甫土尔地叶夫现在和田县任书记。他可能是听说了这个能力出众的翻译的遭遇或是他也急需翻译人员,总而言之,他派人将买买提于顺青接到了和田。
 楼主| 发表于 2013-2-13 21:58:26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到和田
买买提于顺青阿訇终于回到了阔别34年的和田。对于出生在长沙的买买提于顺青来说,和田是他的第二故乡。当年父亲于英汉大人和母亲李梅子夫人就埋葬在这里。他试图寻找自己儿时的一些记忆,但是,古老的和田城在这34年里有了很大的变化。他都认不出小时候常去玩耍的街道小巷了。解放以后和田建起了很多建筑,使这里的城市面貌有了很大的变化。
没过多久买买提于顺青阿訇当上了于田县5区(现在的花园市场)政府的翻译,随后他将于田的妻儿也接到了和田。县长将他介绍给了5区的书记扬英果,并指示他要重用这个翻译。后来买买提于顺青阿訇翻译了有关建设人民公社,高举红旗,多快好省建设社会主义等等政府的文件及各级领导的讲话……
后来买买提于顺青阿訇又被调到花园乡工作。他用自己的36元工资养活着自己的一大家子。好景不长,因为当时的形势迫使他又一次被停止了工作。因他是临时的翻译,所以乡里也没有正式下文说明,只是由领导口头通知他不要再来上班。就这样他又一次失业了。
厄运又一次降临了。买买提于顺青阿訇又开始像在于田县一样四处找临时工干。不久他就在和田粮食局找到了一份工作。通过当时粮食局的黑里里副局长的介绍他当上了和田粮食局的翻译。他又开始了两种语言的翻译。而妻子则继续留在了花园小学教书。年复一年,日复一日,买买提于顺青的大儿子阿不度卡德尔于海山已经小学毕业考上了卫校。小儿子阿不度艾尼于宝身也已经上学了。他的大儿子上的是维文学校,小儿子则上的是汉文学校。他的孩子们也和他一样从小就会两种语言。此时的夫妻俩尽管在两地工作,但是每逢周日或节假日总会见面。全家人欢聚在一起总会有许多天伦之乐…。
有一天妻子吐汗被学校当成了批斗的对象。她的罪名是国民党反动残余的家属,反动学术权威,不了解贫下中农将小麦说成了杂草云云……。尽管吐汗作了很多次的检讨,但是他们却不依不饶。最后,吐汗决定不再去为了每月的18元钱而去学校了。她逃到了市郊的房子里,学校叫了几次,但是她没有回去。学校将这件事汇报了县委以后,作出了开除吐汗的决定。此时,买买提于顺青虽然也受到了一些牵连但是他还是在照常上班。他还是每天都去清真寺……
 楼主| 发表于 2013-2-13 21:59:25 | 显示全部楼层
在尼雅
新政府成立以后培养了大量的翻译人才,所以现在不存在翻译不够用的现象。买买提于顺青阿訇因为自己以前的经历和妻子吐汗逃避批判的事,有一次受到了组织上的考察。最后,考察人员得出这样的结论,买买提于顺青阿訇是国民党残余分子,至今仍然去清真寺做礼拜,这样的人还在政府机构工作显然不合适。
就这样买买提于顺青阿訇有一次被解除了工作。这个时候所有的人都在搞共产主义,没有一点私有化的东西,要想生活下去只有加入公社或者在政府单位工作,别无他路。可现在谁会要他这个国民党残余分子呢?买买提于顺青阿訇深深的陷入了困境当中。天无绝人之路,买买提于顺青阿訇所学的满腹的学问再一次救了他。1963年秋天,尼雅县特别需要翻译。当时的县委书记李铭之(译名),县长阿希姆土尔逊到处在找一个能干的翻译。而因为这个县地处边远地区,所以没有人肯去。这时,有人把买买提于顺青介绍给了他们。恰好这个阿县长是他前妻的哥哥,对他也比较熟悉,后来在县长的力荐之下,买买提于顺青阿訇成了尼雅县的一名翻译。这件事对于买买提于顺青阿訇来讲真是一件天大的喜事。1963年9月开始他就开始在尼雅县政府上班了,整天还是做一些翻译工作。他和李书记之间配合得还是比较默契,尽管他是个信仰真主的穆斯林而李书记是个无神论者,但这些没有妨碍他们之间的工作关系。在尼雅的时候,他常常骑上毛驴走上38公里路去索合拉克旧金矿,尽管这里现在已经没有人了,但是买买提于顺青阿訇的启蒙老师肉孜大毛拉就葬在这里。他常来恩师的坟上给他作祈祷。在以后的37年里他总是一个人步行或者骑着毛驴来到索合拉克给师父颂经祈祷,始终没有间断。当孩子们要用车送他去时,他坚决不答应,说这样就会不诚心。
买买提于顺青阿訇以后的生活
买买提于顺青阿訇在尼雅长期固定住了下来。已经50多岁的人,没有一个固定的住所像候鸟一样来回搬迁也不行啊。吐汗给丈夫生了5个孩子,其中两个夭折了,三个活了下来。他们的老三儿子阿不度吉力力阿訇于平(译名)也于1964年来到了人世。现在他们一家五口人都生活在尼雅县。这里的气候和风水对于买买提于顺青阿訇一家来说都特别的适宜。再加上这里地广人稀,物产丰富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很高。这些都使买买提于顺青阿訇在这里长期住了下来。
买买提于顺青阿訇应要来到尼雅以后,没有工作很长时间。原因是当时的尼雅县已经不太需要口语翻译了,需要的文字翻译比较多。但是当时维汉两种文字多使用新文字,而他所学的是老文字和繁体字,所以有些跟不上形势。现在社会上多用一些简化字。最后,因县煤炭局急需口语翻译他就被调到了那个单位工作了,当时该局的局长叫李平(译名),他非常欣赏买买提于顺青的能力,很快就于他成了好朋友。后来他离开这里时还将买买提于顺青一起调到了县轻工局。本来,买买提于顺青阿訇这次完全可以安安稳稳工作到退休,但是命运又一次和他开了个玩笑。
1966年在北京掀起的文化大革命风波也吹到了这遥远的边疆小镇。一批批红卫兵小将抓住当权派和牛鬼蛇神使劲地批斗。当时县委的李书记,政府的阿县长,李平局长等都被打倒了。买买提于顺青阿訇也被当成牛鬼蛇神揪出来游街批斗,而且满街都被贴上了打倒他的大字报。
一次偶然的事件,使红卫兵们不敢再在买买提于顺青阿訇前造次。有一天,戴着红袖标的红卫兵正在批斗买买提于顺青阿訇。其中有个叫艾买尔的铁匠小伙,喊得最凶,他用手指着买买提于顺青阿訇的眼睛质问他:这世上到底有没有真主。还说他为什么要迷信,至今执迷不悟……第二天,他的那指手无缘无故肿了起来,而且越肿越大,疼痛难忍。他去了许多医院治疗,但都没有治好。于是人们纷纷猜测买买提于顺青阿訇有特异功能,是他施法将艾买尔的手搞肿了云云。从此,红卫兵们很少来批斗了。但是“四人帮”危害还在继续。他们将买买提于顺青阿訇一家都赶到了农村。他们到了当时的东方红人民公社猛进大队当了这个生产队的队员。他们一家人和别的队员一样,每天都下地干活挣工分。虽然农活比较累,但是比起从前打短工的日子好多了。他们至少还有固定的一点收入和口粮,可以维持家庭生活。买买提于顺青阿訇很快就融进了当地人的生活圈子里,他们对这个会颂读古兰经的汉族人特别尊重。文化大革命的闹剧依然在继续,买买提于顺青阿訇依然像往常一样去清真寺做礼拜……
如大地回春,四人帮终于垮台了。文化大革命中被错误批判的人开始平反了。买买提于顺青阿訇也被平反了,政府恢复了他的名誉,并且要求他回轻工局工作,但是因为他已年过60,所以就办了退休。当时他的退休工资是200元。只要省着花一家人用足够了。再后来,县里又下文通知,认为1953年停止买买提于顺青的工作是错误的,并决定恢复他和吐汗的名誉,将他的退休金涨到了800元。就这样买买提于顺青阿訇开始了自己的退休生活……
买买提于顺青阿訇的为人
买买提于顺青阿訇以后的生活还是比较安逸的。他在尼雅县度过了他的晚年。加上虚岁活了整整90岁。比他父亲和母亲俩的年龄加起来还要长。2000年他从房子的台阶上摔了下来,结果当年的伤腿又被骨折了,尽管孩子们作了许多努力,请大夫看了许多次,但是因为年时已高,伤骨未能愈合。2001年2月15日清晨,他永远闭上了双眼。买买提于顺青阿訇过世以后,孩子们和乡里邻居按穆斯林的葬礼仪式将他埋在了穆斯林墓地。所有人都作证说:买买提于顺青阿訇是个善良的好心人、是虔诚的穆斯林、是个有坚定信仰的老实人。他留下来的一箱子书大多是阿拉伯语、汉语、维吾尔语和乌尔都语书,他一生始终在学习这些语言。而且后来他也变成了一个名副其实的穆斯林。他颂读古兰经的声音非常优美,他因此而远近闻名,一旦谁家有个婚丧嫁娶之事他常常会被邀请去颂读古兰经。
他是个有教养守信的人。他一生中从未喝过酒抽过烟,从未干过声色犬马之事。他对人总是一视同仁,不分贫富高低,当然也不分民族人种。他是个爱憎分明的人,他从不向邪恶低头。他是金钱为身外之物,从不为蝇头小利而损害别人的利益。他还是个有博爱精神的人,他常常将自己的财物分给穷人。他一生经历了常人难以想象的磨难,但是他始终热爱生命坚强地活了下来,而且通过自己的努力在当地老百姓当中树立了很高的威信。虽然他的大部分生活习惯已经和自己的父母截然不同,但是他还是保持了自己的湖南口音,他特别喜欢坐在桌子边吃湘菜,后来的日子里他还特别爱听湘剧。通过这些我们不难想象他的思乡之情……
 楼主| 发表于 2013-2-13 21:59:55 | 显示全部楼层
于氏后代
买买提于顺青一共有三个儿子。他们分别叫阿不都卡德尔于海山、阿不都艾尼于保生、阿不都吉力力。老人对这些孩子的教育是非常严格的,为培养孩子们,买买提于顺青倾注了自己毕生的精力……他总是言传身教,用自己的高尚的品格影响着孩子们。尽管孩子们因为受到当时时代的影响,没能到大学里学习深造。但是,他们各个都成了对社会有用的人。他的大儿子小学毕业以后考到了和田卫校,但是因学校停办他没能继续深读下去。之后他上了礼拜四巴扎中学师资班。本想当一名教师,但因家搬到了外地所以他又不得不辍学了。后来父亲叫他学习修表手艺,如果当时他好好学习这门手艺的话,会有一份不赖的收入,可惜他因顽皮捣蛋将手表的零件拿去玩丢了,师父将他赶出了钟表店。他父亲又把他送到了一个叫买买提明阿訇的理发师那里,叫他学习理发手艺。由于他特别轻快好学,没过多久他就掌握了这门手艺。后来他自己开店开始挣钱了。再后来他又到县供销社上过班,最后应若克亚乡党委书记魏厅夫(译名)的邀请,他去若克亚乡供销社当了一名采购员。在70年代采购员是个非常吃香的工作。他在这个岗位干了许多年以后,被提拔成了供销社主任,县供销社业务科科长。80年代以后,商业机构不景气,他又被调到了乡镇企业局当局长,然后到了县信访局当了局长。他在这个岗位上干得得心应手,因为他精通维汉两种语言,每个民族的上访者他都能接待。2003年他在这个岗位上退休了。在他工作的38年间他为了尼雅县的繁荣发展做出了贡献。1968年他和乌故鲁汗结了婚。之后妻子给他生了7个孩子,其中两个孩子因病去世了,其他的5个孩子长大以后分别在文教卫生,邮政和部队工作。他们也像父辈一样为繁荣边疆经济作着自己的一份贡献。从这可以看出,于英汉大人的孙子为了边疆的繁荣、家族的兴旺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买买提于顺青阿訇的二儿子阿不度艾尼阿訇于保生可以说是继承了父亲的事业。他是家里唯一上了汉校的孩子。由于当时特殊的时代环境,他也没有能够上大学。高中毕业以后他就去父亲的工作单位—轻工业局当了一名木匠。70年代全家被下放到若克亚乡猛进大队时,他就给队里赶驴车。“是金子总会发光,”因为他会双语,所以就被调到县委当了一名翻译。后来他成了县里翻译骨干。他先后给很多任领导当过翻译,长期的机关工作经历使他有了很好的工作经验,也使他结交了很多人。现在阿不度艾尼阿訇于保生在和田维吾尔医专科学校工作。他和父亲一样先后结过两次婚。并且有3个孩子。他也为家族的兴旺做出了贡献。
三儿子阿不度吉力力阿訇于平是家里最不安分的人。因为是家里的老小,所以从小就很顽皮。初中毕业以后他就考了驾照,至今还是个司机。就像常换新车一样,他结了好多次婚,而且每一次的新娘都特别漂亮。只可惜后来因计划生育政策的执行他只要了2个孩子。他长期驾驶着汽车穿越天山南北为和田的经济发展也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如果我们还要介绍湖南长沙人于英汉大人的重孙子的近况的话,我们要写的内容就会特别多。总之,于氏家族的第一代人自来到遥远的边疆和田以后,他和他的后代经历了一系列的变故,他们家族的沉浮历史恰好是新疆的那一段历史的真实写照。他的家族就像胡杨一样有着极强的生命力扎根边疆,慢慢融入当地社会,在建设边疆繁荣边疆的大潮中繁衍昌盛。愿他的后代也像胡杨一样永远扎根这片热土……
后记
一个偶然的机会使我听到了有关于氏家族的一些情况。当时我就对这个家族的故事特别感兴趣,就想写一篇报告文学来报道于氏家族的兴衰史。后来我又认识了买买提于顺青阿訇的大儿子,通过他的引见我见到了买买提于顺青阿訇本人。我从他那里初步了解了他的家族的一些历史。后来到了2004年9月我们一行几人坐车专门到了尼雅,通过他的三儿子又掌握了第一手的资料。最后我将这些资料整理成了一本报告文学。在这本报告文学里没有添加任何虚假的东西,我所写的都是这个家族真实的情况。最后,真心祝愿于氏家族更加兴旺发达。愿买买提于顺青阿訇老人的灵魂在天堂里安息吧。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寻根问祖热线

13105230123

服务时间:工作日9:30-21:00
广州市黄埔区科珠路232号1栋401-2
邮箱:yushizqh@126.com
  • 官方微信→

  • 手机触屏版→

Powered by Discuz! X3.4© 2001-2013 Comsenz Inc.模板制作:Neoconex星点互联

技术支持 皇松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粤ICP备20068981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