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账户
亲爱的游客

欢迎您的光临

已有账号,请

如尚未注册?

第三方账号快捷登陆

  • 客服
    点击联系客服

    在线时间:8:00-16:00

    客服电话

    020-82515729

    电子邮件

    yushizqh@126.com
  • APP

    下载APP

    随时随地掌握行业动态

  •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官方微信公众号

于右任与张良庙

0
回复
825
查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3-7 15:51:3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于右任先生是陕西近代革命史上的重要历史人物,是具有广泛影响的国民党元老和爱国诗人、教育家和书法家。他青年时期就勤奋好学,立志救国,勇敢地投身于以孙中山为首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潮流。曾任南京国民临时政府交通部次长,陕西靖国军总司令,后又创办上海大学。1926年北伐中,赴苏联邀请冯玉祥回国,在五原誓师,任国民联军副总司令,率军入陕,解西安之围,任国民联军驻陕总部总司令,创“红城西安”一段历史。1931年后,南京政府委任他为监察院院长,其实是束缚他的手脚,不让他乱说乱动,他的满腹报国的热忱只能长期在矛盾与苦闷中度过。他一直希望国共两党能和谈,但未能如愿,南京政府垮台后,他又被胁迫离开大陆到台湾,与妻儿分隔两地。

于佑任一生中非常倾慕张良勇敢的胆识、过人的智慧和超凡脱俗的风度。他在1902年写的《杂感》一诗中,曾这样写道“柳下爱祖国,仲连耻帝秦。子房报国难,椎秦气无伦。”这是一首洋溢着爱国主义激情的诗歌,抒发了作者反对外国侵略、争取祖国独立的豪情壮志。秦灭韩后,张良倾散家财,游历各地,招募一大力士为韩国报仇。一次,秦王出游,张良与大力士在博浪沙用铁椎冲击秦王的车队,但误中副车。事虽未成,但他的勇气是无与伦比的。于佑任对张良这种侠义气概和勇气是大加赞赏的。

1942年的秋天,于佑任视察西北时,专程来到陕西留坝县庙台子镇(今已改为留侯镇),寻觅一直萦绕在他情感与印象中的神秘情境。他登上了建在一百多米高的山头上的“授书楼”,放眼望去,鳞次栉比的古建筑群尽收眼底,一阵山风吹来,林涛好似仙乐。远处溪水潺潺,空气格外醇香,真是人间仙境。于佑任不禁想起这个传奇性人物一生留下足可以传颂千古的史话,博浪沙巨锤行刺秦始皇、明修栈道,暗渡陈仓、楚汉相争,鸿沟为界等等。他一直是刘邦的总参谋长,被刘邦誉为“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而他功成身退,明哲保身,成了中国历代知识分子心目中的理想人物。于佑任先生于是草书疾笔题碑 “送秦一椎,辞汉万户”,寥寥八个字高度概括了张良的一生。

1948年2月,于佑任先生路过留坝,他再次来到紫柏山脚下的张良庙。从“进履桥”进去,越过遍立历代名人碑碣的前、后过庭,进入雄伟庄严的大殿。一眼望见4个金光灿烂的大字“帝王之师”,彰显张良聪明才智,他想起唐李商隐诗云:“张良黄石术,便为帝王师”。庙内大殿供奉着张良的塑像,道骨仙肌,智慧卓然。从正殿出来,他游览了北花园、南花园,经过池中的六角辟谷亭,看见园北有一巨石,上刻行书“英雄神仙”,苍劲有力,赫然夺目,他走进巨石旁的拜石亭。拜石亭呈六角形,宝塔盔顶,筒瓦垂脊。亭内设有汉白玉琢制的半圆石桌、鼓形石凳、精巧的石茶几,使人感到素雅清凉。墙上镶嵌着明代隆庆五年(1571年)制作的《怀山歌》石碑一通。拜石亭之名,乃取自张良拜黄石公为师的意思。《史记·留侯世家》记载,黄石公于圮桥授予张良《太公兵法》时,告诉张良:“十三年,孺子见我济北谷城山下,黄石即我矣!”十三年后,张良到济北,果然见到谷城山下一堆黄石,于是便取黄石供奉于祠堂。张良死后,黄石与之合葬墓中。于佑任于是挥笔题下了:“不从赤松子,安报黄石公”的行草楹联,此联短劲有力,融儒道为一体,含蓄地表达了文人气节。

于佑任先生这次来张良庙是他一生中最后一次张良庙之行,从解放后,他的足迹再也没踏上这片让他魂牵梦绕的土地。他于1964年11月10日因病在台北逝世,享年85岁。其亲属从一个铁箱中发现早在1962年1月写的两张纸条,一张上写着:“我百年之后,愿葬在玉山或阿里山树木多的高处,可以时时望大陆。”另一张上写着:“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故乡;故乡不可见兮,永不能忘。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陆;大陆不可见兮,只有痛哭。天苍苍,野茫茫,山之上,国有殇!”他无限悲痛地抒发了对故乡、对大陆的怀念之情,也表达了台湾骨肉同胞渴望祖国统一的共同心声。我们坚信,台湾迟早要回归祖国,到大陆与台湾统一的那天,我们不要忘记告祭这位热诚的爱国者。他的两次张良庙之行,将永远铬记在我们的记忆中,他的两幅撰题联将与汉张留侯祠万古长存与紫柏山下。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寻根问祖热线

13105230123

服务时间:工作日9:30-21:00
广州市黄埔区科珠路232号1栋401-2
邮箱:yushizqh@126.com
  • 官方微信→

  • 手机触屏版→

Powered by Discuz! X3.4© 2001-2013 Comsenz Inc.模板制作:Neoconex星点互联

技术支持 皇松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粤ICP备20068981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