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账户
亲爱的游客

欢迎您的光临

已有账号,请

如尚未注册?

第三方账号快捷登陆

  • 客服
    点击联系客服

    在线时间:8:00-16:00

    客服电话

    020-82515729

    电子邮件

    yushizqh@126.com
  • APP

    下载APP

    随时随地掌握行业动态

  •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官方微信公众号

于占文寻根(系列新闻转载)

10
回复
2161
查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4-15 18:02:5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网站管理提示:转载这个报道旨在给大家一些借鉴,也能从中学习很多东西!愿天下所有寻根的于姓家人都如愿!
* B* f" X4 P4 S) `
分离百年"闯关东"后人山东潍坊寻根 急盼线索潍坊晚报
& v4 `9 J( O& P  I1 J2 ~ 115074886_11n.jpg 3 L) E  e5 e% T  ~- M: }
欲寻根的于占文夫妇

0 O3 u* b8 o9 c3 y2 [& Y8 b) h    一百多年前,他们的先人离开潍县到东北讨生活。如今,当年“闯关东”的先人早已离世,对于他们后人来说,家乡在哪儿,现在是什么样子,成为他们心中一个非常难解的谜。找到这个魂牵梦萦的家乡,是他们心中的一个夙愿。3月17日,今年64岁,居住在黑龙江省兰西县康荣乡的于占文老人,专门委托朋友来到山东潍坊,寻找他们百年前在潍坊的根……
4 f8 I9 p8 q: L2 A! b  X( d* C9 N$ N: p  N6 y% E
    朋友代访梦未圆
* J6 r  Y& Q9 f; v" n( s1 ?- Q# K# N$ E0 ]0 G/ k& U7 Y) H
    3月17日上午,刘先生来到报社寻求帮助:“我一个朋友的祖辈在1895年至1910年间去了东北,这位朋友一直想寻找在潍坊的祖籍地。这次,我受其嘱托,到潍坊来帮忙寻找他们的祖籍地,但一直没有头绪,希望潍坊晚报能够帮助寻找,实现朋友一家寻根的愿望。”
1 u+ }* j  Y+ |+ b4 K$ S: N
0 z; p9 g- b% R: O    刘先生今年50岁,家是寿光,在大庆油田化工厂工作。据他介绍,他朋友于铁成的父亲于占文,其祖上是山东省莱州府潍县从道乡中兴社二甲于家,于1895年至1910年间闯关东到了黑龙江兰西县,如今已经在那儿生活了五辈了。“朋友很早就有山东寻根的愿望,但一直没实现。”刘先生说。
: H8 f5 T; X2 ^& f' C; i6 x “这一次,由于单位与寿光一家企业有业务往来,朋友委托我利用出差的机会帮他好好找一找。”刘先生说,“办完事后,还有一两天的空闲,我就来到潍坊,多方打听,甚至还到公安部门进行了了解,但收获甚微。”9 Z( E8 g5 A; ]6 Z/ |2 d' M) _

. W1 I" c4 u( ^! G+ D# ~    17日上午,刘先生听热心人说,潍城区符山一带有个二甲村,他就赶到那儿,却得知二甲村基本上没有姓于的。但他又了解到符山有个山下于村,村民倒是大多都姓于,但刘先生找了该村几位老人打听,掌握到的情况与于占文所说的并不吻合。/ O% V" e- j/ ~

* A: C; q' [6 }8 |+ a1 P# S    一直有个家乡梦
$ |! N7 c2 }* W! F6 q3 Q# @& Y% }! V6 S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我利用到南方出差的机会,到潍坊查访过,但由于来去匆忙,几次都没有寻出个结果。”远在黑龙江的于占文对记者说。% k0 V* ~& T# d" `9 ^  a
- Z& ^+ y0 {+ z% b; c2 ?
    于占文今年64岁,祖籍山东潍县,现在已经退休,居住在黑龙江省兰西县康荣乡。由于一直在东北工作生活,他的口音也是“东北腔”。
; ?/ L5 V4 H  V9 F! Z9 h; M5 w+ Q& Y& k4 }% Z+ J& u8 i
    据于占文介绍,大约在1895年至1910年间,由于天灾原因,他父亲的爷爷那一代逃荒到了东北,一路到了黑龙江兰西县,在那儿落下了脚,到现在已经生活了五辈人。/ D* U- u/ U! B6 F0 u  ^# s: e
  ?! t: c$ S  d" }0 z
    “随着年龄的增长,思乡之情与日俱增,寻找祖籍的心情越来越迫切。”于占文说,“虽然不能落叶归根,但我一直牵挂着家乡的情况,就是想回去看看,希望有好心人能帮助我们,找到祖籍地及同宗族人。”
( v- a2 a7 [. n5 W, P2 L  F. U# [) N5 S( d. {
$ N$ K3 F  E* A) [9 }
家传族谱提供线索
: b1 Y" J. |/ ?5 Z4 X% j- L9 T! E. E) L. D  d& T
    于占文说,他们祖辈闯关东的时候,除了带着一些必需的生活用品外,随身携带的还有一本族谱。随着岁月流逝,家族里的长者也渐渐去世,熟知家族历史的人更是屈指可数。正是这本经历波折而保存下来的族谱,证明了他们的祖籍是“山东省莱州府潍县从道乡中兴社二甲于家”。" g% I) K6 G6 i: w; Q
9 k6 k! X$ r9 V$ V0 L6 N3 \6 K
    “‘文革’期间,父亲冒着风险把这本流传下来的族谱,偷偷放在房屋的天棚上,这才得已保存了下来。”于占文说,族谱显示,闯关东以前,他们的族谱刚刚续到第五代,分别是德、笃、景、振、玺字辈,第一代是于德发、于德进。到东北以后,传衍了四代,分别是治、文、占、兴字辈。“一百多年的时间,经历了朝代更替和岁月变迁,原来的地名也许早已不存在,但是这个地方肯定还是存在的。如果同宗族人还有族谱的话,这些就是最直接的证据。”于占文说,“能找到祖籍地和同宗人,我一定会带着家人回来看看,看看家乡、看看亲人,这是我们一家人的愿望。”
4 H7 B% d0 _* w, d
; L6 |' p% @5 P    于占文恳求好心人能提供线索,了却他们多年的夙愿,让他们这些飘零在外多年的游子找到家乡的根。如果您能帮助他们找到祖籍,或提供线索,请致电本报新闻热线96663。(文/图 李中伟)& k, ?$ T1 B- H- f$ i3 _$ O
 楼主| 发表于 2013-4-15 18:05:17 | 显示全部楼层
闯关东后人寻根续:于占文祖籍或在寒亭一带+ K* E" L) `: J) V) O
潍坊晚报  作者:李中伟  2013-3-20 9:51:19  
    # z5 X9 P1 V4 a3 H7 m: ~. j# t3 I
    本报3月19日A9版以《分离百年,闯关东后人寻根》为题,对闯关东后人于占文潍坊寻根一事进行了报道。报道刊发后,不少热心人拨打本报热线提供线索。潍坊市区划地名办公室副主任杨军查阅了相关资料,找到了潍县一带清朝初期曾有“崇道乡”的记载,到了清末民初,“崇道乡”这个名字就找不到相应的记载了。潍坊文史老人、今年68岁的于家干根据于占文提供的相关材料分析,于占文的祖籍地应该就在寒亭一带,可以从这儿着手寻找。& B- ?6 e- S- k' z4 c/ F
; c3 D9 R# g. n) `3 M+ n% I
  市区划地名办1 K6 n+ a6 ?  i* V: q- e; X
8 d( [, }4 ~2 I1 Z  M0 ~. }: L& B
  “从道乡”应是“崇道乡”
! D# @& F! R+ r% E
' n8 c8 a0 E7 u* c5 g# E( D! a5 O/ F  于占文的家谱详细记载着他们的老家就是山东莱州府潍县从道乡中兴社二甲于家,在市档案馆会不会有关于潍县“从道乡”的记载?19日上午,记者联系了市档案馆,相关人员表示,由于时代久远,他们那儿并没有关于“从道乡”地名变迁的记载。* l; C9 G2 k, ^- H1 t
& W; [  a& J" ^5 I( A
  “由于历史的原因,我们的资料中断了一段时间,时间越久越难查。”随后,记者又联系了市区划地名办公室,试图从潍坊地名变迁上找到于占文老人祖籍地的蛛丝马迹,杨军副主任认真查阅了相关资料后说,“现在我们手头上最权威的资料,就是1982年出版、由全国组织的第一次地名普查后形成的历史资料——《潍县历史地图集》。”
' H0 H4 M4 d' o$ \7 T0 H5 z1 E; i' f2 p$ z9 U+ y
  杨军对这本地图集进行了认真查找,但没有找到有关“从道乡”的标注和记载。只是在宋金元潍州图中,杨军找到了标注在现今潍坊一带的“崇道乡”,上面还注有“潍县(寒亭)”字样的标志,大体位置就是现在的寒亭一带。3 S, w3 W/ ]% G' U
# ]7 ^, ]# q+ x$ ]
  在1983年前后出版的《潍坊市地名资料汇编》、《潍县地名资料汇编》中记载,清朝初期(1720年左右)的潍县乡社表中,潍县辖5乡77社,其中的崇道乡下辖寒亭、马宿等14个社,并无“从道乡”的记载。到了清末民初的潍县乡社表中,“崇道乡”也没有了相关记载。0 t8 a1 j, Q5 l5 X$ m6 f5 P# R
“由于朝代更替、历史变迁,以及城市建设、区划调整等原因,一些乡镇、村庄合并、更名后,有很多老的村庄就可能不存在了,随着时间的流逝,这些地名渐渐被忘却了。”杨军介绍,“这就会给他们寻找祖籍地带来一定的困难。”
6 |  i& I, R: Z8 p* i/ p( v; d. z  |) n6 Q$ L! J$ O0 W( @
  由于没有查找到“从道乡”的相关记载,从潍坊历史上地名变迁的情况来看,杨军分析,于占文的祖辈很可能把“崇道乡”错记成“从道乡”了,因此,于占文的祖籍地很有可能就在寒亭。& j. J$ w4 p' _* n
3 C. m- I2 K4 \" I
  文史老人于家干
5 I" s2 I. V, B) Y0 A2 h" E( r! L1 ]% ^
  应该在寒亭一带寻找
  Y% }% v3 u0 {; q. M8 I6 J( s  G5 i" x( i
  “于氏族人,在潍坊以及山东省内都是一个大姓。从潍坊迁徙到东北、西北以及全国各地的族人甚多。”今年68岁的文史老人于家干从侧面印证了于占文祖辈从潍县迁往东北的说法。
, e* @& q0 ^- z, f# s( t
: t5 S' H7 ?5 t! U  于占文老人家传的族谱见证了于家的血脉传承及历史渊源,这是他们一家祖籍潍县的最直接证明。“据我调查,潍坊农村于氏族人的族谱大部分还保存着,城区内于氏族人的家谱尚未得知有存。不过,从于占文提供的材料来看,初步可以判断属于潍县寒亭一带的于氏。”于家干介绍说。1 I8 f# g" H1 ?& z/ F

5 [- b7 ]- y+ s( L, u4 _  于家干查阅资料后了解到,《潍县志稿》记载着清末一名士于占鳌,“寒亭镇人,幼闲武事,入资为县令。”虽然相隔时间较久,但于占文与于占鳌应该是同辈。于占文提供的“振”字辈,寒亭人中也有“振”字辈,另外,寒亭的于氏在清朝年间下关东的人甚多。于家干表示,这些虽然不能直接证明于占文的祖籍地在寒亭,但这么多的巧合,也实在是太巧了。“因此,于占文的祖籍地应该可以在寒亭一带寻找。”于家干说。, v  D6 w3 G0 q9 E' @# _

3 h- k+ d$ ]2 U" ^% q* W& r" d  \: `

; n2 ^9 i0 M: f; l
 楼主| 发表于 2013-4-15 18:07:15 | 显示全部楼层
于占文祖籍指向寒亭朱里
: {6 Y: F3 g: L$ ?) ?. S+ M 09_0567.jpg
6 w0 h, Z8 S+ m6 Y9 c《潍县志稿》中关于潍县崇道乡崇兴社的相关记载。
# a  J0 ~: r/ O6 Q7 ^

+ g! h. G) B, T* C# a$ _      本报3月19日、20日连续两天刊发了闯关东后人于占文潍坊寻根一事的报道,引起了不少市民尤其是于姓市民的关注。从市民提供的线索看,虽然很难确定于占文祖籍地到底是哪个村,但范围却在逐步缩小。多年从事文史研究的潍坊日报副总编辑王瑞甫查阅资料后,综合潍县辖区历史变化情况,认为于占文祖籍地“潍县从道乡中兴社”应为潍县崇道乡崇兴社的笔误,现在在潍坊市寒亭区朱里街道一带。
2 G9 Z( r1 Z) c0 O
+ W, f0 T. C3 B. I' {  t& `
, d, _) X, j/ s$ ^" I4 c5 x7 }/ G. R
1 F) o- b# x7 o: M: w  v9 Q根据线索范围渐小
& R( J/ {9 s" }' a5 e* _4 ^
  “从我查阅的资料来看,于占文的祖籍地基本上可以确定是在现在的寒亭区朱里街道一带。”看到本报的报道后,潍坊日报副总编辑王瑞甫在电话中对记者说,“这个结论,是我认真查阅了手头上一本地方史志文献资料——1941年正式出版的《潍县志稿》后得出的。”" _1 ]  a9 \* p' k  n) }# [

# l: ]1 C1 S1 B( D; q  王瑞甫介绍,于占文提供的地址是“山东省莱州府潍县从道乡中兴社二甲于家”,但自明清以来,潍县历史上并没有“从道乡中兴社”的记载,有的只是“崇道乡崇兴社”,因此,于占文的先辈可能是由于谐音的关系,把两个崇字分别错记成了“从”和“中”字。“这点可以从《潍县志稿》中找到相应的证明。”王瑞甫说。
& Z, ~: e1 I" S6 j- X, E8 Y$ v
/ {, c" r% Z+ x% k) K$ H4 S. z  据介绍,明清时期,潍县农村第一级行政机构是乡,乡下设社,社下设村。从现有的资料来看,自明代起,潍县是辖五乡格局,到清初一直变化不大,这五乡中都包含崇道乡,崇道乡下辖崇兴社。“我们可以从崇兴社这个地名变迁上,找到于占文的祖籍地,虽然区划进行了调整,但这个地方仍然延续了下来。”王瑞甫说。! h6 s" n9 {+ y" v3 N, X
9 R# e( t2 i, w8 a
  正是按照这个思路,王瑞甫沿着这条线索将范围逐步缩小。他介绍说,1910年,潍县格局发生了变化,划分为16个区,崇兴社划归了牛埠区。1929年,潍县划分为11个自治区,区下设社,崇兴社改为崇兴乡属第六区,但在崇兴乡中并无二甲于家的记录。
) U; A: T7 k$ o' g7 t* }0 Y0 B9 X6 ~
  “在潍县第八区的下密镇有河东于家与河西于家村,与第六区的崇兴乡相毗邻,这两个地方距当时的县城都是40里路,极有可能是在区划调整中从崇兴乡划入的。”王瑞甫分析,“目前,河东于家与河西于家仍然存在,正是位于寒亭区朱里街道附近。因此,历史上崇兴乡的大体位置就是在朱里街道一带。”
; H2 U, @1 S8 I/ w' d
0 {- h8 E6 f0 b5 \  “潍县崇道乡崇兴社可以确定就是在朱里一带,于占文的祖籍地也应该就在这一带,至于是哪个村子,还有待于通过其他的资料来查证。”王瑞甫说。' d" P: s! F' C0 f; A4 K

( E' G- {  `( b* |9 w于氏后人多在朱里
+ W- m8 ~6 f# X" h  于占文寻根的报道,引起了我市不少于姓市民的关注,本报热线接到了许多提供线索的电话。不少于姓市民表示,他们还保存着族谱,于占文可以前来寻访、验证。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提供线索的于氏后人多集中在寒亭区朱里街道一带。
7 D5 x/ R! V) V* P: {% z% X9 w* ?0 I9 n; b" n- I0 n
  “山东无二于。”提起于占文寻亲的事,寒亭区朱里街道北张庄村76岁的于广海老人说,“山东于姓祖上都是一家子。我们这原属河滩镇,现在划归朱里街道,村民大多姓于,我至今还保留着于氏族谱。”2 @8 N& S6 \& G0 W. T

  o0 |$ x  ]" p# ~- z( B" }5 M  记者就于占文族谱中记录的人名与于广海进行比对,于占文族谱中处于第二世的四个人名中,只有于笃忠一人,于广海老人也有提及。“于笃忠是在第十六世。”虽然名字可以对上,但到底是不是一个人,仍然不能确定。“于占文可以带着他们的族谱回来,我们将族谱进行一些对照分析,大体上就能确定是不是同宗族人。”于广海说。% u1 {) c0 z7 C

; I6 {( |2 r+ j+ T  朱里街道圈子村的于先生说:“我大伯于西朋也是在1900年前后去了东北,父亲在世时常常提及。大伯如果在世的话已经135岁左右了,与于占文提供的情况有些相似。”
) s: w* Y& T1 S# X6 [" {' Y' ^
  20日,记者联系了王瑞甫提及的朱里街道河东于家,村支部书记于世龙表示,他们村共有三百多户,村民80%以上都姓于,早年也曾有一些人下关东。村民于乃茂介绍说,他们村于姓村民多数是潍县于姓四支中的第四支,“我们家存有完整的于姓第四支家谱,于占文肯定是我们于姓家族人,至于是不是这一支,要通过查看家谱才能确定。”
; z, u) b9 I; N1 a, Q- P" a$ L) M0 K" [/ S
  文史老人于家干介绍说,潍县于姓始祖滋、旻、麻、纪,是从明朝初期由文登县赤山迁潍县。滋与旻居下密河西,麻居辛阜社河滩庄,纪居下密河东。这些地方,大体位置就是河东于家、河西于家、河滩等地,现在大多隶属于寒亭区朱里街道。- B, h7 I: ~  `" d( U
7 h+ J& ^- d, M' [7 {/ j9 I
  当日下午,记者将寻访情况与于占文一家进行了沟通。得知寻根进展十分顺利,于占文一家非常高兴。文/图 本报记者 李中伟
, a! G4 Y. Y2 r7 z0 T
0 A  |! b1 j. n' ^
 楼主| 发表于 2013-4-15 18:13:17 | 显示全部楼层
于占文祖籍地找到“老根”
! {1 `# R$ m' V+ p  Z5 Y 07_0514.jpg
8 G& x8 m% n3 f; Y' r& q寒亭河东于家的于氏家庙。

7 {6 l1 ?. C/ Q# C# S$ t  Z" _+ k/ C3 v6 N$ \
   近日,本报报道的闯关东后人于占文潍坊寻根一事引起关注。根据热心人提供的线索及专家分析,于占文的祖籍地指向寒亭区朱里街道。为了尽快找到祖籍地,于占文将“家堂轴子”拍照传给记者。3月27日至29日,记者连续走访朱里一带,种种证据表明其祖上“老根”就在河东于家或者河西于家。2 d, R, P( F1 V" F3 ]2 C5 R5 \' X
- ?2 R4 Y8 ?, B: V/ g2 q3 X- I% j
专家指点 其祖籍地就在朱里
; \( I. S4 C# v; u  C( n* r' n' V9 D4 L: ]
  “于占文老人的祖籍地应该可以锁定在寒亭朱里的于家庄子、河东于家、河西于家等三个地方。”看到报道后,潍城区档案局局长杨国良在电话中告诉记者。据其介绍,他对馆藏的一些资料进行了详细分析、查证,得出了这样的结论。
* X: ]3 P/ W1 C: U% R" T
9 {, S9 `' b$ k( e3 c6 |1 v% U% W  今年84岁的谭家正素有“潍县通”、“活地图”、“活档案”之称,从事文史研究三十多年。“于占文的祖籍地应该是在朱里街道河西于家。”谭家正认为,潍县于姓始祖滋、旻、麻、纪,从明朝初期由文登县赤山迁潍县,从历史沿革及地名变迁来看,于氏四祖中的大、二两支就是住在现在的河西于家,三支居河滩,四支居河东于家。“于占文的祖籍地是崇道乡崇兴社二甲于家,我认为这里的‘甲’是一个‘语助词’,表示好的意思,也就是于家老二的意思。”
4 i: A: ~2 @5 m, D
& h! I$ y0 }# S9 P* W; W# ~  27日至29日,记者在寒亭区史志办王正纲的帮助下,驱车到朱里街道一带进行实地探访。听闻有闯关东于氏后人潍县寻亲,于姓村民均十分热情,不仅帮着寻找知情人,更热情带路参与寻访。6 P6 _" U7 {) {4 J" ^9 A. a
( K+ H" U* b! @# M7 q" ?
记者探访 后人热情证据难寻. @3 o: W# d+ q5 {

( P7 N. v/ c) X7 i  记者在河滩村62岁会计于文栋的带领下,找到了该村83岁的于宝山和86岁的于悦武,提及于占文“家堂轴子”中的几代人名,两位老人没有一点印象。
" L% c1 R' j% C# E- v) ]. z* P2 d. a6 ^, G! C8 I. n  y
  之后,记者又来到了河西于家。该村64岁的于文铎详细看了于占文的“家堂轴子”后,摇了摇头说,“我们是老一支的,与你们找的不吻合。”60多岁的于洪海是于家老二支的,他的“家堂”中记录的同样不吻合。
" n6 D# n, z4 P6 \$ E3 q9 r* s6 ~2 {4 m5 S+ _
  北张庄76岁的于广海告诉记者,他保存着完整的于氏祖谱。记者看到这本祖谱记录的都是潍县于氏四祖中老三支麻祖的后人。于占文提供的“得”字辈,在该谱中也有提及,但人名无一能对得上。
6 e& o- i/ _$ l: D. k- ]- B& o; Y7 k0 j
  在河东于家保留着一处古建筑——于氏家庙,至今供奉着潍县于姓滋、旻、麻、纪四祖的牌位。从事文史研究多年的潍坊日报副总编辑王瑞甫介绍说,潍县无二于,于占文祖上如果是从潍县搬迁,追溯到明代初年,河东于家一定是于占文一家的“老根”。于占文祖上在此地繁衍生活,至于后来搬迁到哪儿,还需进一步考证。文/图 本报记者 李中伟
发表于 2013-4-16 08:46:01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13-4-16 11:11:40 | 显示全部楼层
魂牵梦萦的根,满怀希望的心,尽在“咱家论坛”于氏的天空。
发表于 2013-4-16 13:43:12 | 显示全部楼层
这里应该考虑的是,老辈人有名有字。口音有误导致寻亲地名错误,再有都拥有族谱了,为什么不对着找配氏的姓名呢?这样,不管记载的是名还是字,看配氏就能查清了。
发表于 2013-4-16 17:12:54 | 显示全部楼层
激情跌宕,必须顶。
发表于 2013-4-18 16:23:36 | 显示全部楼层
我看有希望了,锁定了就不会太难,祝福你,宗亲。我祖籍是大水泊的,不过没你幸运,没有家谱,
发表于 2013-5-8 08:37:56 | 显示全部楼层
{:soso__10169062262133571330_1:}恭喜
发表于 2013-5-8 09:06:21 | 显示全部楼层
支持 顶一下{:soso_e183:}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寻根问祖热线

13105230123

服务时间:工作日9:30-21:00
广州市黄埔区科珠路232号1栋401-2
邮箱:yushizqh@126.com
  • 官方微信→

  • 手机触屏版→

Powered by Discuz! X3.4© 2001-2013 Comsenz Inc.模板制作:Neoconex星点互联

技术支持 皇松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粤ICP备20068981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