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账户
亲爱的游客

欢迎您的光临

已有账号,请

如尚未注册?

第三方账号快捷登陆

  • 客服
    点击联系客服

    在线时间:8:00-16:00

    客服电话

    020-82515729

    电子邮件

    yushizqh@126.com
  • APP

    下载APP

    随时随地掌握行业动态

  •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官方微信公众号

洛阳于氏人物志(七)---于頔家族行传析议

5
回复
1544
查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6-4 21:20:5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于頔 ,(?--818)字允元,行二十九,河南洛阳人。始以门荫补千牛,调授华阴尉。建中四年(783)以摄监察御史充入蕃使判官。迁司门员外郎兼侍御史,賜紫。充入蕃计会使,将命标旨,时论以夕有出疆专对之能。历长安县令、驾部郎中。贞元七年(791)出为湖州刺史,因行县至方山,其下有西湖,南朝疏凿,溉田三千頃,久堙废。頔命设堤圹以复之。岁获粳稻蒲魚之利,人頼以济。州境陆地偏狹,其送终者往往不掩其榨槥,頔葬朽骨凡+余所。政声斐然。与诗僧皎然等有唱酬之作,貞元九年頔收集整理皎然诗文称杼山集并亲自作序文。今湖州长兴摩岩石刻尚有唐袁高,于頔,杜牧三刺史石碑存焉!
  十年改授苏州刺史,浚沟渎,整街衐,至今頼之,吴俗事鬼,頔废其滛祀生业,神宇皆撤去,唯吳太伯,伍员等三数廟存焉。頔为政务实,政绩卓著。十二年入为大理卿,十三年拜陕虢观察使。十四年任工部尚书,襄州刺史,兼山南东道節度使。其地与蔡州为阾,吳少诚叛,頔率兵赴唐州,收吴房,朗山二县,又破敌於濯神沟。于是扩充軍藉,招募战士,以备征战。累迁至左仆射,平章事,封燕国公。頔俄不奉诏旨,擅总兵据南阳,朝廷几为之旰食。然頔善待士人,以市声名,苻载隐庐山,乞百万钱买山,頔遂与之,仍加纸墨衣服等;韩愈亦曾奉书求其援引。宪宗即位,威肃四方,頔稍戒惧。请以子季友尚公主,宪宗许之,季友尚永昌公主。元和三年入觐,九月拜相。元和八年坐第三子敏指使杀人案,贬恩王傅。九月改太子宾客,十年为户部尚书。朝廷出兵淮西,讨吴元济叛乱,頔献出银7000两、金500两、玉带两条,以助军饷,宪宗不纳。
十三年,頔表求致仕,同年(818)八月卒,赠太保。初谥曰厉,(于氏第二个谥曰厉的被历史冤枉之人)。长庆中改谥曰思。

      于頔在历史上是一个有争议的人物。有人说于頔真汉子,象南天的大鹏,敢作敢为。国家之棟墚。象李晟,权德舆,郑太穆等。有人说于頔是个能吏,他忠的是国家,爱的是人民。象大文豪韓愈等。也有人说于頔是个善人,是佛门弟子,从其所交朋友及所撰文集也可看出。在居士分燈录,禅海拾貝,太平广记等书中有记载。但-部分文人"高仕"却说于頔是个奸臣,虏族,为人暴虐,想对抗皇上,企图谋反。象李绛,宦官梁守谦(注太监掌中书令),高鉞(右补阙)及太常博士王彦威等等等等。史家耒个折衷,称"于子清狂,輕犯彝章,元和赫斯,挥剑披攘,择肉之论,爪距摧藏。"之所以造成争议是由多方面原因造成,現在我们回看历史事实能知其所以然。
     先看于頔为人,唐代大文豪韓愈对于頔的评价,我们可从韓愈给于襄阳书中可看出。时间为貞元十八就年秋,当時于頔以工部尚书为山南東道节度使。而韓愈自称为"将士郎国子四门博士"。文中云"側闻阁下抱不世之才,特立而独行,道方而事实,卷舒不随乎时。文武唯其所用,岂愈所谓其人哉。....磊落奇偉之人。"从此段文字中大致可了介韓愈对于頔为人的总合看法,是一千抱不世之才,能独立思攷,有自已主見的人,不随于潮流的光明磊落的奇伟之人。因而韓愈引为可信托之人,求其薦举。韓愈在送许郢州序-文中又谈到了自己对于頔的看法。许氏貞元九年进士,刺郢州。而郢隶属于山南東道。韓愈推心致腹的对自已的挚友许氏谈了自己对于頔为人的认知。"于公不以其言为不可。(指韓愈上书求薦书中的想法。)復书曰:"足下之言是也。"于公身居方伯之尊,蓄不世之材,而能与卑鄙庸陋相应答,如影响,是非忠乎君,而乐乎善,以国家之务为已任者乎。愈虽不敢私其大恩,抑不可不谓之知己。"(見韓昌黎全集卷十九,277頁)。這就是韓愈感动而把于頔引为知已的肺腑之言。从而也看到了于頔的真实-靣。
     再以权德舆对于頔的评价"才可以捍大患,学可以析群疑"。(見于頔先廟碑铭)。应可证明于頔在襄阳节度使時为国尽力的历史事实。当时吳少诚叛乱,局面已不可收拾。非我危言,看唐德宗"讨吳少诚诏",可見当时唐德宗急得象热锅上的蚂蟻,惶恐不安。束手无策。正是这个"文官于頔"領兵攻復了被吳少诚所占县城,破灭了叛軍,抓住了吴少诚。這就是才可以捍大患的最好写照。可不幸的是后耒竞被人指责为于頔文官越权,打仗是武将的责任。于頔想趁机拥兵自重,进而上纲为企图谋反。唐德宗及其后代忘了诏书中朕不食言的誓词,可叹可悲!
    于頔爱国爱民思想的实証也可从在仼湖苏二州刺吏任上看出,他修复西湖灌田三千頃,使民获蒲鱼之利 ,此其一也,收葬白骨得益黎民此其二也,在苏州移风易俗,整治勾渠,整顿市容,這些都是为民谋福利,一个残暴的贪官污吏会想到人民吗?這是不可能的。有人说頔对其手下暴疟,這与一个爱民官吏严格管理下属,还是疟暴下属分得清吗?什么叫暴疟?如下属是一个贪官污史,于頔严惩他是罪有应得。何况从多个侧面可看到于頔本人性善,信佛,与皎然诗中都可看到,至后耒到襄阳于頔信佛益甚,在与庞居士论道,访道通禅师文中均可見到,特别是道通禅师的告诫之言对于頔影响很大。如道通要于頔"到此为止,再别太求"。否则就是"自投罗刹鬼国,"等等。当时于頔己身居高位,工部尚书,山南東道节度使,后耒皇帝为猜忌而实行削藩,调于頔进京封司空平章,于頔的思想斗争甚激烈的。他記牢道通禅师之言,不想再上位了,结果人们不理介,或说他抗旨不尊,這真是人在江湖身不由己。最后只能去了,结果正如禅通大师所言进了罗刹鬼国,自投罗网,虽居相位但当时宰相人多,每朝至少四个,且大权掌握在太监梁守谦中书令手中,以于頔的性格能自由吗?显然不能,因而才有下文敏去贿賂梁守谦一事,结果可以料想到的,既破了財,也破了家。想想堂堂宰相还得去求一个太监,真里可笑又可悲呀。這就是宪宗朝的怪事。于頔的爱国表現除出使蕃邦的义正言辞外,当唐朝与外蕃征战时,于頔总是捐献家財,以补军用。這样的官吏京官中有几个呀?
       再看他的历史贡献,唐贞元八年(792年),任苏州刺史,他整修荻塘岸,平望至南浔五十里,缮完堤防,疏凿畎浍,列树以表道,决水以溉田,民颂其德,改名頔塘。
      再看野史逸闻中对于頔的记载。
      郑太穆郎中为金州刺史,致书于襄阳于司空。郑傲倪自若,似无郡使之礼。书曰:阁下为南溟之大鹏,作中天之一柱。骞腾则日月暗,摇动则山岳颓。真天子之爪牙,诸侯之龟镜也。太穆孤幼二百余口,饥冻两京。小郡俸薄,尚为衣食之节。赐钱一千贯,绢一千疋,器物一千两,米一千石,奴婢各十人。且曰:分千树一叶之影,即是浓阴。减四海数滴之泉,便为膏泽。于公览书,亦不嗟讶。曰:郑使君所须,各依来数一半,以戎费之际,不全副其本望也。
     又有匡庐符戴山人,遣三尺童子赍数尺之书,乞买山钱百万。公遂与之,仍如纸墨衣服等。
     又有崔郊秀才者寓居于汉上,蕴积文艺,而物产罄县。无何与姑婢通,每有阮咸之纵。其婢端丽,饶音伎之能,汉南之最姝也。姑贫,鬻婢于连帅,连帅爱之。以类无双,给钱四十万,宠盼弥深。郊思慕无已,即强亲府署,愿一见焉。其婢因寒食果出,值郊立于柳阴,马上连泣,誓若山河。崔生赠之以诗曰:"公子王孙逐后尘,绿珠垂泪滴罗巾。侯门一入深如海,从此萧郎是路人。" 或有嫉郊者,写诗于座。于公睹诗,令召崔生,左右莫之测也。郊甚忧悔而已,无处潜遁也。及见郊,握手曰:侯门一入深如海,从此萧郎是路人。便是公制作也?四百千小哉,何惜一书,不早相示。遂命婢同归。至帏幌奁匣,悉为增饰之,小阜崔生矣。
    初有客自零陵来,称戎昱使君席上有善歌者,襄阳公遽命召焉。戎使君不敢违命,逾月而至。及至,令唱歌,歌乃戎使君送伎之什也。公曰:丈夫不能立功业,为异代之所称,岂有夺人姬爱,为己之嬉娱。遂多以缯帛赠行,手书逊谢于零陵之守也。云溪子曰:王敦驱女乐以给军士,杨素归德言妻。临财莫贪,于色不吝者罕矣。时人用为雅谈。历观相国挺特英雄,未有于襄阳公者也。戎使君诗曰:宝钿香娥翡翠裙,装成掩泣欲行云。殷勤好取襄王意,莫向阳台梦使君。(出《云溪友议》)  
  从上 可以看出 于頔的确是一个心地善良,慷概大度,有胆有识之人。
   而另一面的说法,見载于史书关于于頔出事后的记载中,如李绛在于頔为子季友求尚公主一事时,曰:"頔虏族,季友庶孪,不足以辱帝女。"因唐朝正遭安史之乱后才平息不久,内乱尚未完全抺清,因而朝廷对虏族深加痛恨和排拆。而李绛用在此处目的和用心是十分险恶的,大有先声夺人,制頔于死地,可宪宗还祘是有点知识,沒有釆纳李绛的建议,说事情不是你说的那样的,他知道李氏皇朝与于氏家族的深厚渊源,因李氏也是去过鲜卑族的,也是汉人在那边混了几代人的,如说于氏为虏族那李氏不也成了虏族了吗?所以还是把永昌公主下嫁于季友。可見李绛这个官后代的李氏子孙多么沒出息,真是-个不学无术的不孝子孙。还说季友庶孪,那不是骂你自己吗?因季友毌与李绛一样是唐宗室后裔卫国夫人李氏。还有在于頔谥议上大作文章,這里挺买力的如右补阙高钺和太常博士王彦威等,好象只有自已是最忠的忠臣,皇帝改谥也多所攻讦,最后还是自己倒晦。這里要提到的一个人,-直躲在历史后面沒有露面,此人就是大奸大恶的太监梁守谦,上台的是小丑,幕后的才是真凶,形成于頔冤案的始作蛹者最后也落亇暴薨。真是人在做,天在看,恶人终有報,历史终将还其本耒面目。
     于頔生四子,太子左赞善大夫正,秘书丞方,太常丞敏,殿中少监,驸馬都尉季友。元和八年敏事发后史载至商山賜死。正,方并仃任职,季友降二屆官,闭门思过。至穆宗朝季友任御林軍左卫大将軍,太和六年任明州刺史。季友生十子。
      于晦,象州刺史,生一子,容,扬州录事参軍。
      于恪,龔州刺史。
      于蕴,高郵令。
      于蕘,六合令。
      于彦珣,湖城令。
      于滉, 靈武节度推官,虞部郎中。
      于係,司农少卿,知太倉给纳。生三子周,思让,思谦。
      于慎思,璧州刺史。
      于懿孫,河西令。
      于盾,荥州刺史。
      于正,于方,于敏的后代下落不明。有资料称敏徒杭州,以待别驻。待考。


2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13-6-4 21:34:30 | 显示全部楼层
身居高位,自然会得罪一些同僚的
发表于 2013-6-4 22:36:56 | 显示全部楼层
很好的学习资料,拜读了
发表于 2013-6-5 06:13:00 | 显示全部楼层
{:soso__10169062262133571330_1:}顶贴
发表于 2013-6-5 06:57:22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
发表于 2013-6-5 07:49:47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历史,瞻仰于家风采!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寻根问祖热线

13105230123

服务时间:工作日9:30-21:00
广州市黄埔区科珠路232号1栋401-2
邮箱:yushizqh@126.com
  • 官方微信→

  • 手机触屏版→

Powered by Discuz! X3.4© 2001-2013 Comsenz Inc.模板制作:Neoconex星点互联

技术支持 皇松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粤ICP备20068981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