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账户
亲爱的游客

欢迎您的光临

已有账号,请

如尚未注册?

第三方账号快捷登陆

  • 客服
    点击联系客服

    在线时间:8:00-16:00

    客服电话

    020-82515729

    电子邮件

    yushizqh@126.com
  • APP

    下载APP

    随时随地掌握行业动态

  •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官方微信公众号

饶州名将于光

3
回复
1324
查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4-25 17:57:1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饶州名将于光

银宝湖乡鉴玉村是一个于姓集居的古老大村。于氏祠堂内供奉着一尊身材魁梧的塑像,每逢节曰或初一、十五,都有人前来祭奠。鉴玉村村民所供奉之人,就是明朝的饶州名将于光。 于光是都昌人,何以在银宝湖受人供奉?于氏族人给我们看了<<于氏宗谱>>,并讲述了于光一生业绩及于氏家族的迁陟经过。

据<<于氏宗谱>>记载,于光祖籍都昌黄荆林,因其后裔全部迁居鄱阳银宝湖鉴玉村,而于光又曾在鄱阳镇守饶州,故鄱阳是于光第二故乡,在鉴玉村,于氏建有于氏祠堂。

鄱阳人说起于光,都称其为俊杰、饶州名将。于光生于元泰定甲子年(1324),他少怀大志,在其父影响下,他   “勤习武,略明孙吴兵法。”元未,各地农民起义风起云涌,饶州浮梁农民拥戴都昌人于光举旗反元,很快占据了浮梁县城。徐寿辉在湖北起义后,占领武昌、九江等长江中游地区。于光接受徐寿辉的节制,被徐寿辉任命为江东宣尉,镇守浮梁。后于光又占据了整个饶州,并奉命镇守饶州。不久,徐寿辉被部将陈友谅杀害,陈友谅夺取了这支农民起义军的领导权。陈友谅杀徐寿辉,引起了徐寿辉旧部的不满。此时,朱元璋势力正向江西扩张,朱元璋派邓愈攻打临安时,邓愈遣使者劝降了饶州守将于光,于光以饶州城降朱元璋。朱元璋待于光甚厚,在朱元璋来鄱阳时,朱元璋在城南门(鄱江楼)召见饶州守将及父老乡亲后,“太祖亲于南门外送行,脱衣赐之。”    饶州因于光献城,归附朱元璋,避免了一场战事。后陈友谅多次攻打饶州城,都被守将于光及另一守将吴宏率饶州军居所击退,于光、吴宏牢牢地守护着饶州。

从历史记载的资料史,我们发现,在朱元璋势力向江西扩张时,眼看战火烧进饶州城的危急时刻,守将于光及吴宏倒戈献城,归附了朱元璋。这样,朱元璋兵不血刃,唾手而得饶州,从而避免了饶州战事。饶州百姓没有受到战乱带来的灾难,从而经济发展,人口逐增。在后来的战事中,饶州人民以充足的粮草及人力有力地支援了朱元璋,为大明王朝的建立可谓功不可没。正因为饶州未受到大的战事的侵扰,因而房屋、财产没有遭到破坏,黎民百姓得以安全,饶州才遂步成为人多地少的狭乡。在明初  “江西填湖广”移民时,朱元璋才下令从饶州移民到湖广。故清翰林院主事史珥在<<续瓦屑坝考>>中说:“洪武初,陟实江淮,而鄱阳一府为多。尝求其故,鄱当元季,保障西南为吴公宏,保障东北有于公光,率先纳士,太祖嘉之,故罹患稍浅,大姓之多,想原于此。”    正因为如此,饶州人民对于光和吴宏始终有一种无限的追思和敬意。

据鉴玉村<<于氏宗谱>>中收录的<<都昌县志>>中关于于光的记载说,于光从朱元璋后,随朱元璋征九江,战鄱湖,降武昌,皆与有功,累官膺扬卫指挥使。后于光随徐达擒张仕诚,下山东,取汴梁,克陕洛,移守巩州。洪武二年,元残余王保袭兰州,于光率兵往援,遇敌战败被俘,被元军劈额断手,惨遭杀害。明太祖朱元璋闻之并亲悼之,配享功臣庙,追封于光为怀远大将军,赐金头银手凑成全躯,榇葬故土。

  于光及于光后裔与鄱阳有深厚的感情,他的兄弟及后裔均从都昌黄荆林迁居鄱阳。

  于氏的迁陟,在鉴玉村<<于氏宗镨>>中的“八都黄荆林于氏宗谱源流序”和“明故岁进士鉴玉公夫妇墓志铭”中有详细记载。于光“兄弟因宦游遂饶州鄱阳鸣山黄岗丽阳镇”。  

  于辉(于光弟)“以兄命奉母遂家鄱阳之鸣山。”“于辉开省饶州宦游鄱阳新十三都,见鸣山肥美立居,以作中舍,捷使往来故土。后孙玉鉴见鸣山清奇恢扩,邱园而居”  

  “于荣(于光兄)宦游鄱邑黄岗而立籍。”   

  “光子瓒宦寓鄱阳丽阳镇。任转都司,镇守交趾。”



来自群组: 于氏春秋
 楼主| 发表于 2014-4-25 18:00:50 | 显示全部楼层
附上一篇与于光有关的丽阳谱牒资料,以供文史爱好者参阅。
丽阳镇彭氏老基图志

查鄱阳县志丽阳在郡东北一百三十里,元季泰政于光保障于此。因筑城以守周五里许,及光移镇浮梁,徙石增筑浮梁城,今坦堑乃其故迹。考之家藏,汉平帝始元年间六世祖阅公,由淮阳迁安徽州婺源黄墩御林桥迁此。三十世祖构云公,唐开元六年解祖归丽阳承庆坊,与黎大本合面同居。嗣后谱载由丽阳迁者咸转归丽阳。居者注载详明,可知丽阳为吾姓发源之所。千支万派莫不本此。观大明参政于光寨兵筑城时,吾姓迁去者已多十中而存之三四,故百子衙老基、承庆坊楼下、东山书院、东岳庙基场犹存故址,与夫街下仅尚有兴庭公子孙居住,想自唐宋以前,于光未筑城时,吾姓繁衍于斯为盛,既筑城以后,或离城内或迁城外附近而居者皆彭氏之后,迁居者不一。其地谱牒昭然,兹因重修绘图于后,图内八景始于大雅公创咏。余丁卯访宗郡宗人文集中得见袖珍以归,并步之以韵。乙亥丽阳仲如、有章、东美等邀修宗族谱,丙子花朝连族众会集东岳庙寓宿。仲如家晚步城垣,见故址荒芜,碎瓦颓垣,犹存古迹。嗟嗟!远世年湮,河流如故,山翠依然,而历代之人,名留青史,子孙之迁播,星散寰区,因不禁感成句里,以寄凭吊。

皇清道光三年岁次癸未孟春月    永八公裔候补衙宋府程万公孙荣华重修
发表于 2014-4-25 18:32:54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14-4-30 16:45:07 | 显示全部楼层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寻根问祖热线

13105230123

服务时间:工作日9:30-21:00
广州市黄埔区科珠路232号1栋401-2
邮箱:yushizqh@126.com
  • 官方微信→

  • 手机触屏版→

Powered by Discuz! X3.4© 2001-2013 Comsenz Inc.模板制作:Neoconex星点互联

技术支持 皇松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粤ICP备20068981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