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积分
- 3566
- 最后登录
- 1970-1-1
- 阅读权限
- 255
- 积分
- 3566
- 帖子
- 精华
|
本帖最后由 于胜利菏泽 于 2014-9-13 21:38 编辑
于谦的父亲名叫于仁,这个名字起得真叫人如其名,其人更是一个难得的仁义君子。
事实上于家是标准的官宦世家,据于氏族谱记载,从于谦的八世祖开始。,他们于家历代都曾出仕,有的还做到一方节度使和礼部尚书这样朝廷重臣的位置,而且自唐代以来,历经唐、宋、元、明,都有得官做。像于谦的曾祖父,在元朝就当过杭州路的总管;像于谦的祖父,在明代洪武年间就曾经任过兵部和工部的主事。所以于家仕宦的传统那是其来有自的,也难怪于谦后来会做到大明朝的一品高官。
但奇怪的是,自于谦可考的八世祖开始,一直到于谦,九代只有一个人从来没做过官,那就是于谦他爹于仁。
于仁之所以不做官,不是因为他没机会,而是因为他不愿意。
于仁是个儒生,是个标准的君子。我们说一般儒生的理想是“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但于仁很奇怪,他只想独善其身,从来就没想过要飞黄腾达。不是他没有兼济天下的理想,只是他觉得官场太黑暗,而自己秉性率真,很难适应官场的虚与委蛇,所以索性一生也不去趟?趟浑水。
于仁虽然不当官,可他的声名在当地却比很多官员要好得多。杭州人都知道于仁是一个谦谦君子。
有一次,一个大雪天,于仁抱着小于谦在院子里赏雪,突然听到墙外有孩子的哭泣声,于仁就赶快出门来看。只见一个十几岁的小男孩,一身破烂衣裳,正蹲在墙角里哭。于仁上前仔细询问才知道,孩子是个孤儿,父亲早死了,只跟着母亲相依为命。母亲最近病了,男孩到集市上卖木炭,卖完木炭后拿钱准备给母亲买药、买米,却不小心把卖炭的钱丢了。孩子无法回去见母亲,只得躲在墙角里哭。于仁了解了情况之后,赶快人仆人拿钱陪这个孩子买了药、买了米,并一直把这孩子送回家,后来他还常常接济这个孩子,而这种接济只是这位于善人所干过的善事中微不足道的一起。
于仁喜欢做慈善,只能说明他很善良,还有一件事,更能看出他的道德与胸襟。
因为于家是当地的名门,所以于家年终祭祖什么的都会请一些朋友,搞一些宴会。每次大家都奇怪,有一个年纪很大,样子像是历经了沧桑的老太太,都会坐在于家筵席的上首,于仁就像儿子一样对这个老太太是毕恭毕敬。
很多人都以为这就是于仁的母亲,于谦的祖母,可后来一打听,根本就不是,于仁的母亲早已去世多年,而这个被于家上下如此尊奉的老太太不过是于家一个姓苗的老仆人。
那么,于仁为什么多年以来要对一个仆人如此尊敬呢?是不是这个老仆人做过什么惊天动地的事?还是像武侠小说里描写的那样,救过于家老小的命?
其实都不是,于仁的答案只是“彼逮事吾祖,吾敢慢焉?”(明?王直《抑庵文后集?侍郎于公墓表》)意思就是这位老人家是我们于家?老仆人了,她曾经照顾过我的父亲,甚至侍奉过我的祖父,现在她老了,既然没有离开我们,我们就应该像小辈、像子女一样来尊奉她,这不是天经地义的事吗?
对一个仆人尚能如此,于仁的道德、胸怀,可见一斑。有这样的父亲,于谦又怎能不受影响呢?
当然,如果于仁只是这样言传身教,固然会对于谦的品质塑造产生影响,但还很难直接影响于谦产生皮格马利翁效应,产生独特的自我教育下的人生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