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账户
亲爱的游客

欢迎您的光临

已有账号,请

如尚未注册?

第三方账号快捷登陆

  • 客服
    点击联系客服

    在线时间:8:00-16:00

    客服电话

    020-82515729

    电子邮件

    yushizqh@126.com
  • APP

    下载APP

    随时随地掌握行业动态

  •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官方微信公众号

走遍齐鲁,于钦《齐乘》传后世

0
回复
1596
查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6-23 12:23:2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B05_0606.jpg

   于钦(1283—1333年),字思容,元代著名的历史地理学家、文学家,以编著《齐乘》而留名青史。在史学界,历代史学、地理名家对《齐乘》一书评价都很高,可谓“推挹备至”。

劝令富户赈灾 得罪当地权要

  于钦出生于郑母村的一个诗书世家,那时是元朝忽必烈当政时期,青州地区长达50余年的战乱已结束,社会比较安定,于钦在较为和平的环境中长大,他天资聪颖,涉猎文史,博学多闻,以文雅之士闻名于当时,一些饱学之士皆“折节与交”,成为他的挚友。

  于钦少年时期,曾游学于苏州、杭州等地。当时的集贤大学士郭公贯、浙江平章高公昉等都与他交往,并非常佩服于钦的品行和才能,于钦元朝延佑年间考中进士,经郭公贯等的推荐,于钦出任国子助教。延佑六年(1319年),于钦被授予淮西廉访使者书吏一职,后擢升为山东东西道肃政廉访司照磨,那时,山东廉访司驻益都府,于钦回到家乡任职。“照磨”一官的职权主要是磨勘钱谷出纳之事,带有审计功能,还兼管案牍、刑狱等事。廉访司照磨的职级很低,是八品官,但其特点是“秩卑、员少、事繁、权重”,常常受上司的委托,处理一些重要问题。

  于钦上任之初,适逢山东一带连年大灾荒,饥民遍地。他体恤民情,曾行至滨州、无棣,见百姓生计艰窘,遂下令开仓济民,按人口分发粮食,使百姓免遭饥寒和流离失所之苦。于钦还受命赈恤济南路六县和盐灶饥民,曾劝令富户出粮救灾,得罪了当地权要,以至被宪司以“出粟太多,赈济太广”的理由责备。当地饥民卖儿卖女的很多,于钦到处走访,尽力为他们赎回。有的同僚便攻击他是“违反常例,沽名钓誉”,可他置之不理,不为所动。

遭排挤被贬青州,走遍齐鲁写成《齐乘》

  泰定初年(1324年),于钦调到中都御史宪台,任御史都事左司员外郎。当时,元朝政治腐败,奸党当权。于钦心忧社稷,多次上书朝廷,极力陈述政令统一的必要性,要求惩治那些违反法令、政令的奸逆。他的言行触及了许多朝廷显官要臣的利益,好多朋友为他担心,但他仍然刚正不阿,执意振肃风纪,据经守纪,因而受到嫉恨者的谗言诬陷。

  不久,在显贵的排挤下,于钦以兵部侍郎衔出任益都府田赋总管,这期间,于钦利用在青州任职的机会,走遍山东大地,访问野老村叟,观察水流坡原,搜集了大量资料,精心编纂写成了《齐乘》一书。

  于钦以诗文著称,但他认为,诗虽然可以陶冶情操,但是真正能够“有关于当世,有益于后人”的事情,还是“著述以彰显,修志以传世”。他看到古代各地均有志书,唯有山东一带,因为连年兵患,古代志书荡然无存,非常痛心,便立志修撰一本青齐地域的志书。他说:“余生长于齐,齐之山川、分野、城邑、地土之宜、人物之秀、不可不篡而记之。”



儿子谨遵遗嘱 设法刻印留存

  对这部著作,于钦十分珍视,病逝时,嘱托自己的儿子于潜,要想方设法把此书刊印流传。

  至顺四年(1333年),于钦卒于故乡,年仅50岁。

  于潜在至正二年(1342年)时,为两浙都转盐司副使,初次刻印《齐乘》,并附其所作《释音》一卷,江北淮东道肃政廉访使苏天爵为之作序。

  历代名家对《齐乘》评价都很高,清代《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指出:“是书专记三齐舆地,援据经史,考证见闻,较他志之但采舆图,凭空言以断者,所得究多,故向来推为善本。”

  清代学者纪晓岚评价《齐乘》说:“叙述简核而淹贯,在元代地理志中,最有古法。”

  于钦不但擅长编纂志书,而且善于写诗,但多散失。《益都先正诗丛钞》收录他的《博兴风景》《济南作》《东方朔祠》三首。他居京师时,曾题其斋曰“礨空”,并作《礨空铭》以记之。



◎相关链接

《齐乘》共六卷分八类

  《齐乘》共有六卷,近十万字,分为八类:“曰沿革、曰分野、曰山川、曰郡邑、曰古迹、曰亭馆、曰风土、曰人物。”

  “沿革”类,记述青州地区的历史沿革,从大禹划分九州岛写起,“少昊之世有爽鸠氏,虞夏有季则,商有逄公伯陵、蒲姑”,姜太公封齐,田氏代齐,汉设青州刺史部,一直到元代“济南、益都立二帅府,益都仍行省事”,脉络清晰事实准确,是考证青州沿革的基本依据。

  “分野”类,从传统的星象学说标明青州所属郡州的地理位置。

  “山川”类,记述了青齐地域的主要山丘、河流。今青州市境内的云门山、仰天山、尧山、逄山、香山、稷山、巨洋水(弥河)、南阳水、北阳水、女水、康浪河等均有详细记载。

  “郡邑”类,记述了益都、济南、盘阳三路府城所属各个州县的位置、规模、沿革等珍贵数据。还记述了东平、东昌、河间三路部分州县的情况。对益都府城,书中说:“府城五门,周二十里,俗称南阳城。北城为东阳城,东西长而南北狭。两城相对,拖洋如偃月,因洋以为隍,因崖以为壁。”(文中的“洋”指南阳河)形象地描绘了当时的青州城。

  “古迹”类和“亭馆”类,记述三齐地域内的古城廓、古亭馆、古寺院、古墓冢等。今青州市的古迹遗址,如广固城、广县城、宣圣庙、龙兴寺、城隍庙、普照寺、太虚宫、范公亭、表海亭、富相亭、碑亭、三元阁等,均有记载。

  “风土”类,记述了青州地区风土人情的演化过程。

  “人物”类,共记述了自姜太公以下至元代260多位历史人物,评述品行功过,有很高的史料价值。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寻根问祖热线

13105230123

服务时间:工作日9:30-21:00
广州市黄埔区科珠路232号1栋401-2
邮箱:yushizqh@126.com
  • 官方微信→

  • 手机触屏版→

Powered by Discuz! X3.4© 2001-2013 Comsenz Inc.模板制作:Neoconex星点互联

技术支持 皇松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粤ICP备20068981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