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演徐皓峰讲述于承惠往事:于老的成就被世人低估
在《倭寇的踪迹》中,于承惠文戏已经明显多过武戏。 “他的演技武艺在中国电影史上是绝无仅有的。作为武术大师,他能把古代大多数门派已经失传的双手剑整理编纂出来,让实战类武术被竞技类接纳,在一片翻跟头、跳跃的套路上,把它传承下来,这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徐皓峰 于老的成就被世人低估 口述:徐皓峰(导演、编剧、武侠小说家,曾合作《箭士柳白猿》《倭寇的踪迹》) 于老传承了中国传统的实搏武术,他所出演的《少林寺》带来了表演类武术和香港电影的成功结合。影片中,于老和李连杰的角色一反一正,动作极其漂亮。李连杰因此片后来事业如日中天,而于老并没有作为电影明星继续发展自己,虽然他后来也相继做了武术策划人、电影制片人,但大部分时间他把自己当作传统武术家,而不是电影人。在一定程度上,于老后期一直是票友客串,因为《少林寺》对香港电影影响很深,说到反派就会提到王仁则,电影角色很容易脸谱化,所以,演了很多绝顶高手和大反派这样的角色,很多人觉得他的形象无可替代。 但,世人看到于老的太少,其实他本人和影视形象完全相反,过着传统文人的生活,他虽然取得了竞技类武术的最高成就,姿态漂亮,且动作难度系数极高,但他自己在电影外的修为其实是内家拳实搏。而且他对表演有很高悟性,不同于群情激昂的武打演员,他的表演很含蓄,台词功底非常好,所以我的两部电影用的都是他的真声。他曾跟我说,“咱们可以将来合作一部没有武打的电影,我也可以演得很好”。我也承认这点,但却是被世人轻视的一点。 ■ 最后一面 遗憾失言,让于老多想了! 他晚年大部分时间在山东,我觉得他和马龙·白兰度很像,总会有很大的剧组邀请他客串,最长三天最短一天。去年年初,他到北京客串,拍完戏跟我见面,身体各方面状态都很好。闲聊间,问我《箭士柳白猿》什么时候公映,因为于老最后主演的两部电影都是我的作品。我叹了口气,影院说咱们电影没有明星。听完,于老脸色就变了,我觉得自己失言了。在上世纪80年代他是当之无愧的明星,但商业系统影院已经更新换代。我的说话不谨慎,让于老多想,现在回忆起来很遗憾。这两年来,我一直在争取《箭士柳白猿》面世,面对看明星看热闹的市场,总是被别人劝退,没想到竟成了于老的遗作。 最后一别,竟向我行抱拳礼 口述:飞鸿黄(影评人,曾写《武术表演大会·醉剑于承惠》等文) 我和于老是忘年交,他电影生涯的两个阶段也是对他最好的概括。首先是《黄河大侠》,这是真正的功夫电影,既是优秀武术大师,也是能够演绎中国传统武侠文化的好演员;之后,是在70岁高龄受到徐皓峰邀请演《倭寇的踪迹》《箭士柳白猿》,找他不是为了重现传统武侠,更多的是看中他身上中国传统文化底蕴,是多年修养的独特气质。 此外,他也是中国传统文化和艺术的不懈追求者,他的文章和画都很有特点,跟武术很有结合,能让你看到高妙。正是这种在精神方面的孜孜以求,让他具有了人生独特的拷问和敏锐的认识,不断追求心中的大道和理想境界。 去年9月份知道他生病,朋友带我去医院看他,心情很沉重,他的表现也和以往不同。过去,虽然我在他面前是晚辈和学生,但关系比较随意像朋友,平时他总戴一顶帽子,那天在医院见到我来了,他马上把帽子戴上,身体坐正,道别时左手掌压住右拳给我行抱拳礼。人一旦去世,好多事都能挖掘到当年理解不了的一面。 ■ 圈内悼念 得知享年76岁的著名武术家于承惠先生因病去世的噩耗,深感痛惜,我曾与他在电视剧《连城诀》中合作,虽没有对手戏但他的精彩演出为这部戏添彩不少,我们还曾在北岳恒山共同参加首届中国武术文化产业(国际)论坛的相关活动,愿于承惠先生一路走好!(六小龄童,演员)
! j0 f% g _; x. {于承惠老先生走了。从前记其酷悍,后来感其飘逸,现在,飘飘然逸去,不知向何方目送。徐皓峰两部电影《倭寇的踪迹》《箭士柳白猿》,留下于老别样风采,都堪称突破,至今无缘公映,想也是于老遗憾之一种。不多说了,敬祈冥福,常忆风姿。(史航,编剧) 于师傅走好!从《少林寺》《南北少林》气场超强的大反派,到豪杰风范的《黄河大侠》,及至张纪中武侠中的风清扬张三丰,还有近年助拳徐皓峰的《倭寇的踪迹》和《箭士柳白猿》,双手剑于承惠,当代中国最具标签性的武者。(魏君子,影评人) / H0 x% A0 D$ u0 a7 c2 ~
$ D7 U3 q k E9 p; P6 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