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账户
亲爱的游客

欢迎您的光临

已有账号,请

如尚未注册?

第三方账号快捷登陆

  • 客服
    点击联系客服

    在线时间:8:00-16:00

    客服电话

    020-82515729

    电子邮件

    yushizqh@126.com
  • APP

    下载APP

    随时随地掌握行业动态

  •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官方微信公众号

四川广安花桥于氏宗祠简介

3
回复
2592
查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11-8 00:38:23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于丽霞 供稿)7 L9 x# ]# z0 F7 Q2 P" k5 e
       花桥镇碧山村于家坝的西边有一拔地而起的山梁,上有一座三合面的大瓦房,这就是于家祠堂。这山梁也就得名叫祠堂梁子。
  J& `+ ~+ a1 ?& y       祠堂建于清嘉庆乙亥年间,距今已有两百余年,是入川始祖于茂禄的子孙们经过千辛万苦,齐心协力建造的。
# q% _8 k2 e  G& ^) b祠堂坐西朝东,穿逗木房。高二丈余,六排五间,两侧配以厢房。正厅大门上,悬挂“于氏宗祠”金匾,熠熠生辉;正厅大梁上,书写“同心协力”祖训,赫赫在目;厅门口,一对雄狮炯炯有神;瓦面上,两条麒麟虎虎生威;屋脊镶嵌丹凤朝阳;梁面描绘二龙戏珠;厅上供着历代先祖牌位;旁边一块丈余高的石碑上刻的字辈排行;厚厚的木板壁上,刻着修建祠堂捐建者的名讳及捐款数量。走进祠堂,庄严肃穆感油然而生。祠堂四周绿树成荫,翠竹通过阵阵清风;山梁下涓涓小溪送走四季花香;小溪旁有三颗四人合抱的黄角树,浓荫蔽日。站在山梁上,极目回望,于家坝子尽收眼底。远处眺望祠堂,更显雄伟挺拔。, @2 M* B# L$ e6 ^' |/ M" M
       在清代和民国年间,族人在此敬祖、议事、教化子孙,常年有人看守,清明在此聚会。公元一九四七年,族人于遵祥在此办学,一九五0年至二00五年,国家在此办学,命名碧山小学。相邻几个村的儿童,先后有五千余人在此读完了小学和初中学业,其中不乏有各行各业的佼佼者。同时也是碧山村历年来办公、开会之场所。      
5 d! N0 B( q0 t3 ]       由于历史的原因,于家祠堂和其他许多古建筑一样,多次遭到破坏,周围护院的黄角树被砍伐,祠堂悬挂的金匾、狮子等文物荡然无存。2 Y  ^% R+ s' I
       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于家祠堂纳入了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二00六年被鉴定为危房,此后不再办学。但又被卖掉拆除,族人据理力争,祠堂才幸免灭顶之灾。/ s+ K# y4 r2 N8 Q' I. l
       历经了两百余年的祠堂,见证了族人和睦相处的亲情;见证了于氏宗族的兴旺发达,祠堂还将见证着于氏子孙后代的繁荣昌盛……
1 N0 J4 X8 Y# h- y+ Y! H       文物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组成部分,于家祠堂是祖辈留下的宝贵遗产,二00六年、二0一一年,为修缮祠堂,族人踊跃捐款,有捐数万元的,有捐数十元的,无论捐多捐少,都表达了他们是于姓的子孙;无论历史怎样发展,都表达了他们的血缘亲情;他们都尽心尽责,无愧于心。经过两次大的修缮,千疮百孔的祠堂已经焕然一新。6 J# W" N$ E1 t0 S9 n; X/ p# ]" _
       于家祠堂是花桥于姓人的见证、灵魂、精神,也是族人孝宗敬祖、齐心合力的象征!愿此永世长存!5 j& S2 w9 D! D

# |) f/ F" m; F0 i2 T4 o7 I' v* h: D8 H+ ~/ R6 E& o
第十三代后裔 于遵明撰

' q, {2 C" ]: }' e( r* u' I7 b
 楼主| 发表于 2015-11-8 00:41:21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手机上传不了图片,等电脑传
发表于 2015-11-8 13:37:02 | 显示全部楼层
期待图片,期待欣赏!!!
发表于 2015-11-8 18:46:24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也是我于氏家族保存下来的文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寻根问祖热线

13105230123

服务时间:工作日9:30-21:00
广州市黄埔区科珠路232号1栋401-2
邮箱:yushizqh@126.com
  • 官方微信→

  • 手机触屏版→

Powered by Discuz! X3.4© 2001-2013 Comsenz Inc.模板制作:Neoconex星点互联

技术支持 皇松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粤ICP备20068981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