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O5 S- O# i( q
; Q, G( |. Q. [8 |( Y- z9 Q2 ^
/ f5 E" G( y( d" @$ R+ h 中国民航网 通讯员赵伟鹏 报道:在领导眼中,他是一名优秀的战斗员;在旅客眼中,他是一名善于沟通的“调解员”;在同事眼中,他是一名和蔼可亲的“服务员”。大伙都叫他--“老于”。 今年47岁的于松海是哈尔滨机场派出所所长,也是个乐于助人,热心肠的老所长。1991年,老于如愿入警,穿上了那身让他魂牵梦萦的警服,成为了一名民航公安,尽管二十多年过去了,老于依然记得当初入警时的铮铮誓言。在二十多年的工作中,于松海先后获得过省机场集团航延服务之星、全省“优秀人民警察”等荣誉,并荣立个人三等功一次。在他的带领下,机场派出所2012、2014连续两次被民航局公安局命名为全国民航公安机关执法规范化建设示范单位。 领导眼中的“战斗员” 工作中,他始终发挥表率作用,哪里有困难,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他的身影。 他常说:“正确指挥应该是基层领导的职责;率先垂范更应该是基层领导的风范”。无论巡逻办案、无论蹲点抓捕,他都身先士卒奋战在一线。 面对严峻的空防形势所带来的工作压力和影响,他坚持抓好航站楼治安防控,狠抓落地查控的落实。航站楼内所有的工作人员都认识他,他是各单位公认的“航站楼活地图”,楼内的每一部设施设备、每一个商铺柜台、每一名工作人员他都了如指掌。 在他以身作则的带领下,全所民警齐心协力,充分发扬连续奋战、攻坚克难的精神,以饱满的热情和高昂的斗志全力投入到各项工作中。特别是今年在民航局公安局开展的“严厉打击危害航空安全运输违法犯罪行为”期间,共打击处理各类危害航空安全运输违法犯罪行为148起,行政拘留70人,罚款81450元,在民航局公安局严打战果通报中执法处置比率排名连续三个月排在全国前三名。 旅客眼中的“调解员” 近年来,航延引发群体性事件频频发生,严重破坏了机场运营秩序。针对这一情况,于松海积极探索正确处理旅客群体性事件的途径和方法,本着全力以赴为旅客做好事、办实事、解难事的原则,扎根基层不动摇,赢得了旅客的满意和航空公司的信赖。 每当航空工作人员遇到复杂棘手情况时,总会问:“于所长在吗?这事只有他能解决。”每当民警工作遇到困难时,都会说:“快找于所来,他一定有办法解决。” 12月的一天,有一架航班因机械故障无法起飞,近200名旅客滞留机场。四个小时过去了,“飞机什么时候能起飞啊”,“我们要等到什么时候?”,“你们为什么不提供餐食”,很多旅客情绪激动,围堵登机口。就在双方剑拔驽张、局势一触即发时,于松海的身影出现了,他一边安抚旅客焦急情绪,一边与航空公司进行沟通协调,为旅客解决了餐食。经过反复调解,双方矛盾最终得以化解。在登机口,旅客们集体为他鼓掌,表达谢意。 在他的带领下,哈尔滨机场派出所2015年成功处置了64起航延引发旅客群体性事件,没有一起造成不良影响。 同事眼中的“服务员” 全所民警都知道,他是一个在工作上要求高、作风上要求严的领导,但是在生活上又是一个情感特别细腻的人。他总是以实际行动关心、爱护民警,与民警建立起互尊、互爱的兄弟感情。 11月8日至10日,哈尔滨机场连续3天受雾霾天气影响,致使200多个航班延误、取消,一万多名旅客滞留机场。于松海与所里民警连续3天吃住在机场,全天候值守在工作岗位,很多民警在岗上没时间吃饭、喝水,于松海拖着高烧39度的身体,亲自到食堂为大家买回来热气腾腾的饭菜,饭菜上桌他没有吃一口,便立刻去替换民警们吃饭。有的同志劝他到医院输液,他却说:“这里这么忙,咋走得开”。他就这样坚持着,直到第三天的早上,他才被同事强行送往医院,输液刚结束他立即返回工作岗位。 正是他这种无私忘我的精神,感动激励着全所民警,全年284天的出勤记录,更使他成为民警眼中不知疲倦的“铁人”。 在这个世界上,最永恒的是什么?是爱!于松海将他对事业的无比热爱化作无声的诺言,融进一名平凡民警的行动中,绽放出异样的光彩;于松海将他对旅客的无限真诚化作默默奉献,融进一名公安人员对旅客的无私关爱中,去温暖旅客的心灵。 - K% k! _, J) z2 @9 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