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账户
亲爱的游客

欢迎您的光临

已有账号,请

如尚未注册?

第三方账号快捷登陆

  • 客服
    点击联系客服

    在线时间:8:00-16:00

    客服电话

    020-82515729

    电子邮件

    yushizqh@126.com
  • APP

    下载APP

    随时随地掌握行业动态

  •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官方微信公众号

斥山于姓

0
回复
2121
查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10-9 13:14:24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姜卫成* c- C) P; j  k( P3 B
  于姓在中国姓氏中列第28位,约占汉族人口的0.6%,而于姓分布又以山东省为多,约占于姓总人口的四分之一。斥山作为于氏家族中的一个大的分支,于氏子孙散布胶东,有的甚至飘洋过海,斥山也成为胶东于氏的发源地。9 w; L) m/ @% _
  斥山又称赤山,在山东半岛最东端的荣成,离石岛仅6公里,是胶东著名古村。元代于钦所著《齐乘-尔雅-释地》中:“东北之美者,有斥山之文皮焉。"于钦笔下的斥山是:盖以海滨广斥得名,高门之族,居此有千余家。东齐于氏,皆斥山望也。
4 S$ s: t( ^1 P  e$ M/ P  [  于氏是斥山最初的建村者。迁到斥山的于姓是汉西平侯于定国之后,史称“东海于氏"。资料显示:于氏第一代至第十代在河南沁阳,公元前249年于姓一支由河南沁阳迁至山东郯城,第三十六代迁至斥山,至第七十代迁出赤山。光绪版《文登县志》载:斥山在城东南100里,跨文荣两县界,亦作“赤”。金、元为镇,设斥山寨巡检于此。邑中于氏昔家焉,故曰“斥山于”。: B9 k/ _6 [* c4 k4 b% D5 F/ }; W( B
  于氏在斥山落户建村以后,以姓氏为村名,于家庄的村名叫了近百年。村子南有一座山,因山石呈红色,当地人称之为赤山。于氏祖先想借“赤"字的红火之意求得氏族兴旺,便将于家庄改名为赤山村。但是于氏家族并没有出现人旺财旺的红火局面,于氏祖先又认为“赤”字是火的意思,而“于”又与“鱼”谐音,鱼近火是不吉利的,于是同音的“斥”字替换了“赤”字,斥山村名也一直沿用至今。, m9 r5 }% v+ s" r" l" R
  但于氏家族仍然不见兴旺发达。于氏祖先请来了风水先生,勘查后的结论是:斥山村的地理位置不利于于氏生存发展,得另选吉地,才能兴旺发达。于是,斥山村于氏开始了向周边迁徙,有的干脆远迁县外、省外。
2 A% U' O! L1 a( p  唐朝末年,斥山于氏第一次外迁,迁到今威海经区崮山镇,于氏宗谱也被带到崮山,使这里成为于氏宗族新的大本营。随后先后有北宋元丰年间、元末几次大规模的外迁,于氏宗族绝大部分迁出斥山。明弘治年间,时任文登县幕僚的河南人王璋入住斥山,王氏家族开始在斥山繁衍生息并逐步强大,于氏在斥山成为“小姓”,到清嘉庆年间,于氏最后一户迁出斥山。至此,于氏结束了在斥山一千多年的居住历史,散布于胶东各地。翻阅荣成、文登、乳山、海阳、牟平等地方志,很多村庄都明确标明:由斥山村迁此建村。
0 q' w6 i0 [, u% r$ H1 ]$ b  于氏从斥山迁至崮山,历经数代,家族仍然不见兴旺,北宋中期于氏家族部分迁往洪水澜村(今草庙子镇驻地南六公里),在洪水澜村经三代后,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寻根问祖热线

13105230123

服务时间:工作日9:30-21:00
广州市黄埔区科珠路232号1栋401-2
邮箱:yushizqh@126.com
  • 官方微信→

  • 手机触屏版→

Powered by Discuz! X3.4© 2001-2013 Comsenz Inc.模板制作:Neoconex星点互联

技术支持 皇松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粤ICP备20068981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