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账户
亲爱的游客

欢迎您的光临

已有账号,请

如尚未注册?

第三方账号快捷登陆

  • 客服
    点击联系客服

    在线时间:8:00-16:00

    客服电话

    020-82515729

    电子邮件

    yushizqh@126.com
  • APP

    下载APP

    随时随地掌握行业动态

  •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官方微信公众号

读于成龙的廉政诗(王毅鸣)

1
回复
2513
查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2-18 09:46:5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于成龙(1617—1684),字北溟,山西永宁州(吕梁市离石区,其出生地现划入方山县)人。他生活于明清改朝换代的战乱动荡之世,44岁出仕广西罗城,至67岁病逝于江宁(南京),在23年的宦海生涯中,历任知县、知州、知府、道员、按察使、布政使、巡抚、总督等职,始终以勤政爱民、勇于担当、锐意进取的为政精神,刻苦廉洁、刚直不阿、一尘不染的人格风范,深得广大民众的爱戴和康熙帝褒赞。其文可经世,武能安邦,情志诗词,工于书法,是享誉清朝一代的著名廉吏和干臣。

诗如其人。于成龙的诗作形式多样、内容丰富;诗风朴质易懂、真挚感人,或豪放直抒胸臆,或婉约托物寄情,是他勤政爱民、刻苦廉洁人生实践的生动写照。

《五绝·无酒》

  一夜一壶酒,床头已乏钱。

强欲禁酤我,通宵竟不眠!

顺治18年,于成龙初任广西罗城知县。在此任官六年余,他紧紧团结和依靠各民族群众,针对社会热点难点问题,采取了严禁盗掠、抑制豪强、减轻税负、鼓励生产、重视教育等一系列有力举措,使罗城很快摆脱了长期战乱的荼毒,呈现了“时和年丰,盗息民安,官民亲睦”的新气象,被评为全省唯一的治理样板县。此期间,他不避艰险,备尝辛劳,以毛头赤足、一身布衣的形象与百姓打成一片,虽嗜好饮酒,却常常连几文酒钱也没有。这首诗是他艰苦生活的真实再现。

《七绝·成都》

  两任边荒囊乏钱,低头羞语尉巡前。

淮阴受却少年辱,也了前生一恶缘!

康熙6年秋,于成龙被举为广西“卓异”(明清两朝考核地方官员的典制,三年一次“大计”天下中的才能和清廉优异者)后,升任四川合州知州。由于战祸深重,四川人口锐减为全国之最。当时合州加上三属县,合计人口仅百余户。于成龙以召集流民、恢复生产为己任,首创“禁止原主认业”的政策以广招流民,采取革除额外加派、州衙内不得吃鱼等措施以避免扰民,并以身作则躬行俭朴,免去规定的仪仗车马侍从,不到两年时间,合州人烟辐辏,田地广为开辟,得到上司的充分肯定。此诗记述了他作为州官前往省城办事的一次经历,面对守门巡尉索要好处费,已做了多年州县官的他,却因囊中羞涩受到刁难羞辱。诗中借韩信“胯下之辱”的典故表达了内心的愤懑。

《七绝·乙卯春题书雪堂》

竹笋才生黄犊角,蕨芽初放小儿拳。

试寻野菜和香饭,便是黄州二月天。

康熙8年秋,于成龙升任湖广黄州府同知,又以治理“盗患”政绩卓著而名声鹊起,四年后再度举为湖北省“卓异”。时值“三藩之乱”爆发,康熙13年春夏之交,黄州多地发生了响应吴三桂的军事暴乱。于成龙制定了剿抚并用、以抚为主的策略以安定民心、孤立少数,亲率指挥地方乡勇经“东山黄土坳之战”等数役,平息了万余叛乱武装的进攻。他亲冒矢石、以少胜多的事迹得到湖北巡抚“文吏而擅武略,屡著奇功”的赞誉,被清廷擢任黄州知府。在战乱动荡、征兵催粮、洪涝旱灾造成的连年饥荒中,于成龙屡屡向上司请求蠲免税赋、赈济灾民,同时开展民间自救,要求富户“大施恻隐”捐粮捐款,自己常年以粗糠野菜为食,把节省的薪俸口粮用于救灾,甚至卖掉仅剩的代步骡子。当地百姓编了歌谣赞道:“要学清廉分数足,惟学于公食糠粥“。这首诗写于康熙14年早春二月,诗人以乐观的笔触描写了他和衙役四处寻觅野菜以熬过春荒的生动情景。

《紫薇堂楹联》

盈千累万,尽是朝廷正赋;

倘有侵欺,谁替你披枷戴锁?

一丝半毫,无非百姓脂膏;

不加轸惜,怎饶得男盗女娼!

康熙16年,于成龙升任长江下江防道道员。翌年升福建按察使,以平反冤狱、整顿狱政、禁止送礼而深得人心。康熙18年夏末,以“闽省廉能第一”第三次被举“卓异”。康熙帝在览阅福建巡抚的举荐奏文后,感叹道:“如于成龙方不愧‘卓异’二字!”御笔朱批:“于成龙清介自持,才能素著,允称‘卓异”’。随即再获擢升。在布政使任内,他掌管着全省巨额钱粮正赋和军饷,为整治贪污浪费、效率低下等积弊,他创新制度、加强管理、注重教育并身体力行,过着缺钱少米“终日一食”的生活,而把薪资用于收养一群孤儿。这幅楹联即是他当时的作品,悬挂于署衙正堂以自励励人。

《七律·恩假归里葬亲过固关作》

  行行复过井陉口,白发皤皤非旧颜。

  回首粤川多壮志,劳心闽楚少余闲。

  钦承帝命巡畿辅,新沐皇恩出固关。

四十年前经过地,于今一别到三山!

康熙19年春,履任布政使仅半年的于成龙,即被康熙帝破格拔擢为京畿之地的封疆大吏——直隶巡抚。此时,历时八年的“三藩之乱”即将全面平定,励精图治的康熙帝既把台湾问题提上议事日程(康熙21年收复台湾),同时把整顿吏治、安定民生作为治理天下的中心要务。在此背景下,德才兼备的名臣于成龙就成为“首善之区”的不二人选。在康熙帝的支持与关注下,于成龙“倦倦以驱除贪吏、拯救民生为务”,察吏安民两手抓。作为“治官之官”,他在全省发出严查劣员、严禁送礼、严禁奢靡、严禁赌博等檄文,弹劾罢免了贪官青县知县,通报了向他“公然开具手本(礼单)呈送中秋节礼”的大名知县;对清廉有为的人才如通州知府于成龙(史称小于成龙)等,则专疏或当面向皇帝举荐。为了安定民生,他年逾花甲奔走于口北地区组织救荒,先斩后奏打开国库紧急放粮;着力于解决宣化地区1800余顷水毁土地民众“包纳荒粮”的长期负担,他反复上疏痛切陈词为民请命。直隶期间,康熙帝曾两次召见于成龙,赐以“内币”银千两、御乘良马等物,并“亲制诗一章,嘉其廉能”。康熙20年底,于成龙上疏请假回籍葬母得到批准,行前,康熙复颁旨以“优升之典”升授于成龙为兵部尚书、两江总督,假毕即赴新任。这首诗就是他途经晋冀交界的固关(亦称井陉关,在娘子关附近)时所作。诗人此时驻足太行,西望吕梁,抚今追昔,感怀世事的沧桑,感叹仕途的坎坷,感伤阔别已久的亲人,感慨皇上的“知遇之隆”和新的使命,一股英雄豪迈之气勃然涌动。诗的大意是:走啊走啊又来到了井陉关,白发苍苍已非当年容颜。回顾广西和四川艰难卓绝的岁月;追忆湖北和福建日无宁晷的奔波。钦命巡抚京畿重地是何等荣幸,沐浴着皇恩就要回到久违的故乡。告别这40年前来过的地方,肩负重托即将奔赴遥远的两江!全诗寓激越于平实,一气呵成,以凝练的人生回顾,厚重的人生感悟,抒发了自强不息的人生信念。

(所有转载的学术论文和其他文章不代表本平台完全同意其观点,仅供宗亲研究参考)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寻根问祖热线

13105230123

服务时间:工作日9:30-21:00
广州市黄埔区科珠路232号1栋401-2
邮箱:yushizqh@126.com
  • 官方微信→

  • 手机触屏版→

Powered by Discuz! X3.4© 2001-2013 Comsenz Inc.模板制作:Neoconex星点互联

技术支持 皇松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粤ICP备20068981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