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账户
亲爱的游客

欢迎您的光临

已有账号,请

如尚未注册?

第三方账号快捷登陆

  • 客服
    点击联系客服

    在线时间:8:00-16:00

    客服电话

    020-82515729

    电子邮件

    yushizqh@126.com
  • APP

    下载APP

    随时随地掌握行业动态

  •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官方微信公众号

《唐于荣德碣读考》

1
回复
1311
查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3-21 15:44:1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备注】:唐于荣德碣记载了初唐时期于氏家族的一些重要的人物。通过对其研究,不但印证了史籍的记载,而且纠正了其中的某些错误,更对唐代马政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资料。

于荣德碣原出土地不详,今存陕西省铜川市咸丰路街道办事处中老村东南部。碣石灰岩质,圆首,碣首正面阳刻方形界格,界格内阳文楷书“大唐故╱于府君╱之碣铭。”碣面有方形小界格,碣文楷书,共26行,满行55字。张景撰文,于迥书,刻石人无。碣高164厘米、宽58~62厘米, 厚28厘米。现将碣文迻录如下,并作相关考释。

640.webp.jpg

大唐故□□县⋯⋯州临涣县尉敦煌张景撰孙男迥书

叙曰:天生蒸人,使有□□□□□□之后土□工勤其政承以□夫□□。然则化行既往,良史传其去思;垂裕将来,圣人泣其遗爱,古今一也。□╱何代无其人哉。公讳荣德,字知节,本望东海郯人也。间徙于冯翊华池焉。及策名后魏,向宅河洛,故今称河南洛阳人也。昔周公吊二叔之不咸,╱大事封建以为屏藩,管蔡邸隺,始列于文昭;邘晋应韩,终分于武穆。逮乎诸侯问鼎,天子蒙尘,虽《史记》阙书其世家,而《春秋》详载其公族。汉之丞╱相,住社稷之元龟;魏之将军,为霸王之骐骥。金行东步,水德南图,山河报开国之荣,钟鼎袭承家之祉。高祖谨,周太师、太傅、燕国公,赠雍州刺史,╱谥曰文,《周书》有传。材称贞幹,望归仪表,允釐百工,咸熙庶绩。曾祖翼,周驸马都尉、幽州大总管、随太尉、大司徒、任国公。最,凡食兖州任城五千户,╱谥曰穆,《随书》有传。疏荣金榜,列五等之崇班;席崇铜符,登八门至贵秩。石苞以蕃条连最,入拜司徒;周勃以佐命勋高,超拜太尉。大父诠,随泽州╱刺史、常山郡开国公。象贤继世,惟良作牧。烈考文雅,皇朝开国光禄大夫、检校荣州刺史。子元武谲,赣君文理。迎童怀美稷之期,送老推若斜之赠。公气藏虹玉,彩毓骊珠,吐玉行之风神,抱山涛之宇量。汶河月满,游者莫测其浅深;谈藪烟凝,观者不知其远近。初以门荫授右卫勋卫。╱兰錡分行,钩陈列位,入彤庭庭而进谒,出紫禁而传呼。调补巴州录事参军事。操大网,正群辖,属城知禁,邦教载孚。转秦州清水县令,山接西倾,╱地连南部,务交戎马。俗半华夷,公导其德刑,示之好恶,人夷有耻而且格烦剧,无来而不应。迁濮州濮阳县令。教成期月,政洽三年,得郑邑之操╱力,用朝歌之利器。毁闻齐国,屈晏子于权门;黜见士师,孤展禽于直道。左授沁州沁源县令。提封上党,密迩平阳,粤在古昔,是称难理。公纡墨绶,下辎车访旧俗,革前弊。矜严持操,黠吏风闻而自悛;□□推诚,群甿草靡而承化。人兹骨悦,乃作歌曰:我有俗弊,于君是革;我有田莱,于君是辟;╱宽猛以济,韦弦以适,永佩德音,服之无斁。谣颂作□,□和备矣。於制美锦,弹鸣琴,复中都之礼乐,绝灌坛之风雨。方议补衮职,升庙堂,偶八座╱与韩稜,伴三台于卓茂,享年不永,奄夺良图。春秋□十有五,以仪凤四年十一月廿五日寝疾,终于沁源县之官舍。呜呼哀哉。惟公和顺积中,英华╱外发,言佐世范,行为人师,立身又绝四之能,从政务通三之道,□□□□,风迈羲皇;陈寔太丘,德符星象。将谓巨鱼纵壑,入冥池而跃鳞;大鹏╱垂天,排云路而鶱翥,而位不过于邑宰,阶不处于议郎。生也有涯,亓□□□。移祅庚日,殊贾谊于南湘;徵蒙巳年,同郑玄于北海。命不可赎,人之╱云亡。夫人太原祁玉氏,皇朝右卫郎将軓之女也。庆承仙裔,道蔼公宫,履元吉于黄裳,奉缄规于彤管。潘安仁之东阜初叹孤魂,季武子之╱西阶竟从同穴。即以开元八年十一月十二日合葬于京兆府华原□□草之平原,礼也。长子后己,次子克明,前剑州梓潼县丞。少子谨,朝议╱大夫、婺州东阳县令。兰芝并秀,棠棣连晖。入门则孝悌居家,出仕则□□□国。以为桓魋石椁,异君子之远图;墨翟桐棺,非古人之中制。乃上遵政╱典,礼不期奢,下称家储,简不及固。访陶公之吉兆,果获牛岗;徵子□□道言,还成马鬣。时议者曰:自孔丘封崇,孟轲慎终,循名责实,得之今日矣。╱景叨备外姻,会逢先远,鄙词不逮诚矣,步而操觚,实录无惭,敢披□而勒石。铭曰:

邘侯锡土,汉相疏源,叶茂前载,芳垂后昆,象贤济美,翼子諆孙,积善余庆,郁为高门。其一太师论道,为国元老,太尉佐时,功成缉熙。常山开国,勋华必复,荣州牧人,政化通神。其二惟公载诞,□生才幹,惟公荣明,克嗣家声,行归仁恕,道合元亨,卓茂临密,子皋化郕。其三太丘无位,长岑不乐,郁郁才╱高,嗟嗟命薄,晨委梁木,夜迁舟壑,已叹□涯,还知可作。其四鸳桐始落,龙剑终飞,夏日冬夜,殊途同归,逝川流急,石火光微,穷尘永翳,昭世长违。其五陶氏占岗,滕公□室,丹旐双引,黄肠袭吉。京兆新阡,长安旧日,孝子封树,终天事毕。其六。

一、关于于荣德先祖

《新唐书》卷七十二下《宰相世系表二下》载:“于氏出自姬姓。周武王第二子邘叔,子孙以国为氏,其后去‘邑'为于氏。其后自东海郯县随拓跋邻徙代,改为万纽于氏。后魏孝文时复为于氏。外都大官新安公栗磾生侍中、尚书令洛拔。洛拔六子:烈、敦、果、劲、洎、天恩。天恩,内行长、辽西太守,生太中大夫仁。仁生高平郡都将子安。子安生陇西郡守建平郡公子提。子提生谨,字思敬,从西魏孝武帝入关,遂为京兆长安人,仕后周,太师、燕文公。九子:菡、寔、翼、智、绍、弼、简、礼、广。”碣文所述于《新唐书》所记大致相同。华池,《旧唐书·地理一·京兆府》:“(武德)四年,改三原为池阳。”“六年,改池阳为华池县。”贞观元年“改云阳为池阳县,改华池为三原县。”

碣文载:“高祖谨,周太师、太傅、燕国公,赠雍州刺史,谥曰文。《周书》有传。”《周书·于谨传》云:“于谨字思敬,河南洛阳人也。小名巨弥。曾祖婆,魏怀荒镇将。祖安定,平凉郡守、高平郡将。父提,陇西郡守、荏平县伯。”“谨性沉深,有识量,略窥经史,尤好《孙子兵书》。”太宰元穆见之,叹曰:“王佐之才。”“及破六汗拔陵首乱,北境荫茹茹为援,大行台仆射元纂率众讨之。宿闻谨名,辟为铠曹参军事,从军北伐。茹茹闻大军之逼,遂逃出塞。纂令谨率二千骑追之至郁对原,前后十七战,尽降其众。”正光四年(523年),“行台广阳王元深治兵北伐,引谨为长流参军,特相礼接,所有谋议者皆与谨参之。”时魏末天下大乱,于谨建议元深安抚诸部,而谨又通晓诸部语言,元深遂遣谨完成此事。于谨单骑晓谕,而西部铁勒愿意南迁,又以计大败破六汗拔陵。以功为积射将军。孝昌元年(525年)为别将。二年,与行台尚书辛纂讨伐梁将曹义宗,历经数十战,拜都督宣威将军、冗从仆射。“尔孝庄帝即位,除镇远将军,寻转直寝。又随太宰元天穆讨葛荣,平邢杲,拜征虏将军。从尔朱天光破万俟丑奴,封石城县伯,邑五百户。”普泰元年(531年),为征北大将军、金紫光禄大夫、散骑常侍。又以功授大都督。后有敕封谨为关内大都督,谨遂建议魏帝西迁关中,建议被采纳。又与宇文泰征潼关,破迴洛城,授使持节、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北雍州刺史,进爵蓝田县公,邑一千户。“大统元年,拜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 又与宇文泰破高欢于沙苑。以之晋爵常山郡公,增邑一千户。又从战河桥,拜大丞相府长史兼大行台尚书。又因平叛功,除大都督、恒并燕肆云五州诸军事、大将军、恒州刺史,入为太子太师。大同九年(543年),与宇文泰东征东魏,因战事不利,于谨诈降,从东魏军后进行攻击,以是西魏军得全。大统十二年(546年),拜尚书左仆射、领司农卿。后又兼大行台尚书丞相府长史,率兵镇潼关,加授华州刺史。不久又拜司空,增邑四百户。大统十五年(549年),进位柱国大将军。及高洋称帝,建立北齐之时,宇文泰进行征讨,以谨为后军大都督。西魏恭帝元年,除雍州刺史。又以征萧梁之功,别封新野郡公,邑二千户。后拜大司空。周孝闵帝即位,进封谨为燕国公,邑万户,迁太傅、大宗伯,与李弼、侯莫陈崇等参议朝政。天和二年(567年),授雍州牧。次年,薨于位,年七十六。诏赠本官,加使持节、太师、雍、恒等二十州诸军事、雍州刺史,谥曰文。

碣文载:“曾祖翼,周驸马都尉、幽州大总管、随太尉、大司徒、任国公。最,凡食兖州任城五千户,谥曰穆。《随书》有传。”案于翼《隋书》无传。《周书·于翼传》云:翼字文若,美风仪,有识度。年十一,尚周太祖宇文泰之女平原公主,拜员外散骑常侍,封安平县公,邑一千户,大统十六年(550年),进爵郡公,加大都督,领太祖帐下左右禁中宿卫。迁镇南将军、金紫光禄大夫、散骑常侍、武卫将军。不久,又授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加侍中、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后又任左宫伯。周孝闵帝即位,出为渭州刺史,颇有政绩。翼随贺兰祥征讨吐谷浑,率兵先锋深入,以功增邑一千二百户。寻拜右宫伯。保定元年(561年),迁为军司马。三年, 改封常山县公, 邑二千九百户。天和元年(566年),改为司会中大夫,增邑通前三千七百户。三年,皇帝迎娶皇后阿史那氏于突厥,命翼总司仪制。建德二年(573年),出为安随等六州五防诸军事、安州总管。四年,皇帝东伐,遣使问策于翼。翼又出兵随之征讨。五年,转陕熊等七周十六防诸军事、宜阳总管。又除陕州刺史,而总管仍其旧。同年又随军出征东魏,除洛怀等九州诸军河阳总管。寻徙豫州总管。大象元年(579年),拜大司徒。诏翼巡长城,立亭障,西至雁门,东至碣石,创新改旧,咸得其要害。仍除幽定七州六镇诸军事、幽州总管。进位上柱国,封任国公,增邑通前五千户,别食任城县一千户。开皇初(581年),拜太尉。开皇三年五月,薨。诏赠本官,加蒲晋怀绛邵汾六州诸军事、蒲州刺史,谥曰穆。

碣文载:“大父诠,随泽州刺史、常山郡开国公。”《周书·于翼传》云:“翼子玺,官至上大将军、军司马、黎阳郡公。玺弟诠,上仪同三司、礼部下大夫、常山公。诠弟让,仪同三司。” 《元和姓纂》卷二于诠条校:“案铨,礼部下大夫、常山公。原误作‘诠’,今从《世系表》。”岑校云:“余案《周书》三〇《翼传》及《北史》二三、《长安志》一〇均作‘诠’,唯《会要》四八作‘铨’,校者遽信晚出之书,迳改旧文,殊轻率。又《会要》称诠延陵公,《长安志》称延寿公,亦与旧史异。” 今以碣文,可知岑校所言极是。

志文载:“烈考文雅,皇朝开国光禄大夫、检校荣州刺史。”案:于文雅未见史载,此可补《元和姓纂》之缺。

二、于荣德之履历

碣文载:“初以门荫授右卫勋卫。”《旧唐书》卷四三《职官二》载:“凡叙阶之法,有以封爵,有以亲戚,有以勋庸,有以资荫,有以秀孝,有以老考,有除免而复叙者。” 《新唐书·百官志》载:“武德、贞观世重资荫,二品、三品子,补亲卫。二品曾孙、三品孙、四品子、职事官五品子、若孙,勋官三品以上有封及国公,子补勋卫及率府亲卫,四品孙五品及上柱国子补翊卫及率府勋卫,勋官二品及县男以上散官五品以上,子若孙补诸卫及率府翊卫。”依志文,于荣德之父于文雅曾任荣州刺史。《新唐书·百官志》载:“上州刺史一人,从三品。”《旧唐书·职官志二》:“凡左右卫、亲卫、勋卫、翊卫,及左右率府亲勋翊卫,及诸卫之翊卫,通谓之三卫。择其资荫高者,为亲卫,其次者,为勋卫及率府之亲卫,又次者,为翊卫及率府之勋卫。” 于荣德授右卫勋卫正在叙阶之例。

碣文载“调补巴州录事参军事”。《旧唐书·地理志二·山南道》:“巴州中,隋清化郡。武德元年,改为巴州,领化城、清化、曾口、盘道、永穆、归仁、始宁、奇章、安固、伏虞、恩阳、白石、符阳、长池十四县。其年以符阳、长池、白石属集州,以安固、伏虞属蓬州,清化属静州。二年,割归仁、永穆置万州。贞观元年,废万州,以归仁来属。天宝元年,改为清化郡。乾元元年,复为巴州。旧领县七,户一万九百三十三,口四万七千八百九十。天宝领县十,户三万二百一十,口九万一千五十一。至京师二千三百六十里,至东都千五百八十二里。” 巴州辖境相当今四川巴中、平昌二县地,治所在今四川巴中市。《旧唐书·职官三》:州有“录事参军事各一人,正八品上。”

碣文载“转秦州清水县令”。《旧唐书·地理志三·陇右道》:“秦州中都督府,隋天水郡。武德二年,平薛举,改置秦州,仍立总管府,管秦、渭、岷、洮、叠、文、武、成、康、兰、宕、扶等十二州。秦州领上邽、成纪、秦岭、清水四县。四年,分清水置邽州。六年,废邽州,以清水来属。八年,废文州,又以陇城来属。其年,又废伏州,以伏羌来属。九年,于伏羌废城置盐泉县。贞观元年,改盐泉为夷宾。二年,省夷宾县。六年,省长川县。十四年,督秦、成、渭、武四州,治上邽。十七年,废秦岭县。开元二十二年,缘地震,移治所于成纪县之敬亲川。天宝元年,改为天水郡。依旧都督府,督天水、陇西、同谷三郡。其年,复还治上邽。乾元元年,复为秦州。旧领县六,户五千七百二十四,口二万五千七十三。天宝领县五,户二万四千八百二十七,口十万九千七百。在京师西七百八十里,至东都一千六百五里。” “清水,汉县,属天水郡。武德四年,置邽州于清水。六年,废邽州,以清水来属。” 秦州唐初州治上邽县,其地在今甘肃天水市。清水县治在今甘肃清水县西北十五里。碣文又载:“务交戎马”。可知于荣德在清水县令任上曾经为朝廷购买胡马。据相关考证,在唐代,政府经常引进胡马,而引进最主要的方法是互市。唐代前期,最主要的马市有七处:一、营州(治所在今辽宁辽阳);二、幽州(治今北京);三、西受降城(治今内蒙杭锦后旗乌加河北岸);四、云中府(侨治今陕西靖边白城子)定襄府(侨治今陕西靖边东);五、朔方(治今宁夏灵武)河东(治今山西太原);六、安西(治今新疆库车);七、赤岭(今青海西宁市西)。唐政府购买胡马的交换物有绢帛、金银、茶叶,但主要是绢帛。这项工作最初由互市监承担,后来又设立市马使、印纳使来掌管绢马贸易。根据不同的地域,购买当地或邻近地区的好马。唐政府在其西部(包括我国甘青以西至于中亚西亚一带)曾经引进了包括吐谷浑马、西突厥马、康国马等在内的34种马匹。于荣德所在的清水县所购买的马匹大约以吐谷浑马和突马厥为主。

碣文载“迁濮州濮阳县令”。《旧唐书·地理一》:“濮州上,隋东平郡之鄄城县也。武德四年,置濮州,领鄄城、廪城、雷泽、临濮、昆吾、濮阳、永定、安丘、长城九县。五年,废安丘、长城二县。八年,废昆吾、永定、廪城三县。贞观八年,割济州之范县来属。天宝元年,改为濮阳郡。乾元元年,复为濮州。旧领县五,户八千六百二十八,口四万四千一百三十五。天宝,户五万七千七百八十一,口四十万六百四十八。在京师东北一千五百七十里,至东都七百三十五里。” 濮州州治鄄城县,其地在今山东鄄城县北旧城镇。濮阳县治在今河南濮阳县西南十六里故县村。

碣文载“左授沁州沁源县令。”《旧唐书·地理志二》河东道条:“沁州下,隋上党郡之沁源县。义宁元年,置义宁郡,领沁源、铜鞮、绵上,仍分沁源置和川,凡四县。武德元年,改为沁州。二年,分沁源置招远县。三年,省招远县。六年,以铜鞮属韩州。天宝元年,改沁州为阳城郡。乾元元年,复为沁州。旧领县三,户三千九百五十六,口一万六千一百七。天宝,户六千三百八,口三万四千九百六十三。在京师东北一千二十五里,去东都六百三十五里。”沁州州治沁源县,其地在今山西沁源县。

碣文载“夫人太原祁玉氏,皇朝右卫郎将軓之女也。”案祁玉軓未见史载,太原应为其郡望所在地,而并非其实际居住地。1967年陕西省高陵县耿镇乡白家嘴村出土有一件唐开元九年的《东渭桥记》碑,碑文中就有“华原县尉太原祁玉怿”。

调整大小 640.webp (1).jpg

于荣德碣拓片局部
, L( X3 {8 L* c+ y

碣文载“即以开元八年十一月十二日合葬于京兆府华原□□草之平原”。此处因石面磕损而残缺两字。以文例度之,“华原”后所缺第一个字应为“县”,后一字可参考当地出土的墓志补充。2003年在于荣德碣东南约五里的铜川市新区华阳小区出土了一合唐开元廿四年的史献墓志。志文中记载,史献“以开元廿四年正月七日终于私第,春秋六十六,以其月廿三日窆于邑西七里宜川乡崇善里白草原。”由此可知,于荣德碣此处的“□草之平原”应是“白草之平原”。进而可知今铜川新区在唐代为华原县宜川乡白草原。

三、于荣德之子嗣

碣文载“长子后己,次子克明,前剑州梓潼县丞。少子谨,朝议大夫、婺州东阳县令。”案于荣德长子与次子均不见史载。《旧唐书·地理志四·剑南道条》:“剑州,隋普安郡。武德元年,改为始州,领县七。圣历二年,置剑门县。先天二年,改始州为剑州。天宝五年,改为普安郡。乾元元年,复为剑州也。旧领县七,户三万六千七百一十四,口十九万九十六。天宝领县八,户二万三千五百一十,口一十万四百五十。至京师一千六百六十二里,至东都二千五百六十里。”又“梓潼,汉县。蜀先分广汉置梓潼,西魏改为潼川郡,隋为梓潼县。后魏自涪县移梓潼郡于今县,属始州,仍改郡为县也。” 剑州州治普安县,其地在今四川剑阁县。梓潼县治在今四川梓潼县。

于荣德少子于谨见《元和姓纂》卷二于姓条:“(于)诠曾孙瑾,驾部郎中。” 今依于荣德碣,知《元和姓纂》作于瑾不确,可据之更正。且在开元八年时,于谨的职务是朝议大夫、婺州东阳县令。《旧唐书·地理志三·江南道条》载:“婺州,隋东阳郡。武德四年,平李子通,置婺州,领华川、长山二县。七年,废纲州,义乌来属。八年,废丽州为永康县、衢州信安县,并来属。又废谷州入信安,长山入金华县。贞观八年,复置龙丘县。咸亨五年,置兰溪、常山二县。垂拱二年,分龙丘、信安、常山三县置衢州,又置东阳县。天授二年,又置武义县。天宝元年,改婺州为东阳郡。乾元元年,复为婺州。旧领县五,户三万七千八百一十九,口二十二万八千九百九十。天宝领县七,户十四万四千八十六,口七十万七千一百五十二。在京师东南四千七十三里,至东都三千一百三十五里。”又“东阳垂拱二年,分乌伤县,取旧郡名。” 婺州州治金华,其地在今浙江金华市。东阳县治今浙江东阳市。

于荣德孙于迥未见相关文献记载。

四、于荣德碣的撰文者

于荣德碣的撰文者张景亦未见史载,据本文知其与于荣德有姻亲,另外从所署职官名可知,在开元八年时,张景担任临涣县尉。《旧唐书·地理一》:亳州“临涣,隋置谯州,领县四。贞观十七年省,以临涣、永城、山桑属亳州,蕲县属徐州。县本治铚城,十七年移治所于废谯州。元和九年,割属宿州。”临涣县治今安徽濉溪县西南临涣集。至于文中所云之敦煌,应该是其祖籍,而不是实际居住地。1996年元月,在陕西耀县寺沟镇白家庄曾出土了一合开元十八年的《大唐故潭州长沙县主簿王府君(靖)墓志铭》,墓志的撰文者也是张景,但未署职官名。综合以上记载我们可知,张景当是生活在华原县境内,曾在开元八年前后担任临涣县尉,在开元十八年前后并未担任任何职务。

总之,于荣德碣为研究唐代于氏家族以及唐代马政提供了资料。

参考文献(略)

(所有转载的学术论文和其他文章不代表本平台完全同意其观点,仅供宗亲研究参考)

* @5 z4 h) F( l/ o5 Z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寻根问祖热线

13105230123

服务时间:工作日9:30-21:00
广州市黄埔区科珠路232号1栋401-2
邮箱:yushizqh@126.com
  • 官方微信→

  • 手机触屏版→

Powered by Discuz! X3.4© 2001-2013 Comsenz Inc.模板制作:Neoconex星点互联

技术支持 皇松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粤ICP备20068981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