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账户
亲爱的游客

欢迎您的光临

已有账号,请

如尚未注册?

第三方账号快捷登陆

  • 客服
    点击联系客服

    在线时间:8:00-16:00

    客服电话

    020-82515729

    电子邮件

    yushizqh@126.com
  • APP

    下载APP

    随时随地掌握行业动态

  •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官方微信公众号

建始《于氏族谱》谱序的人文价值探析

1
回复
2501
查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4-18 16:07:4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一、建始《于氏族谱》谱序原文

于氏谱序

今夫家之有谱,谱以人而不谱以文,谱以实而不谱以名。且老泉有言曰:谱第谱其所可知者,一以笃敬宗收族之意,更以杜冒宗紊族之嫌。吾族始自仓姬膺箓。吾袓与晋韩同列为穆。汉兴定国公 出其门,始大由晋至唐,志宁公奕世载德不忝。由宋及明, 吾

始祖状元霖公,

少保谦公,

让公,发祥江南镇江府金坛县。

天顺复辟,谦公被石徐之谗累及族。

霖公遂至蜀居建郡,

让公至常德桃源县居焉,后裔皆功名显达。霖公生子八,隶籍西门于家坝,因屡遭兵燹(xian)至清初年有十余载 方宁。

奉旨归建后分布于西乡草子坝、猫儿屯、顾家沟、青岩;南乡棉花坝、十里牌、撒毛、石楼门;北乡上坝铺;南乡麻布溪;东乡羊峁头各处等地居焉,历年二百余载,纪代凡十有余传。 其间支派各分谱牒残,使不修而明之正,恐谋面而有冒认之诮,履地不知谁何之家,吾 辈感概(慨)太(叹)息。因于癸酉春少长咸集,酾(shT)酒言欢,叙及于谱,众皆诿身纂集

编制予不敏而难辞其责。将原贻墨牒一宗参观互证,觉承承继继本本原有可稽仿。此纂修告成将见昭为昭,而穆为穆,五世相继而不失其伦,祖乃祖而宗乃宗,一脉相承而各有其绪。此皆确据可传于后,聊为一族之谱云耳。

1.webp.jpg
2.webp.jpg
3.webp.jpg
4.webp.jpg
5.webp.jpg

二、建始《于氏族谱》谱序的史料价值

1.载明迁徙史实——于氏家族迁建郡并扩播恩施已达560年历史,在湖北恩施州域内形成"千户于氏"现象。根据谱序文字对迁居时间、原因和地点的记载,可推算出自“天顺复辟,谦公被石徐之馋所害,累及其族。霖公遂至蜀居建郡。”即1457年至今,已有560年历史。其族在定居建始西门于家坝后的"历年二百余载、纪代凡十有余传"的癸酉春(公元1693年春)聚族纂修于氐族谱,距今也有324年之久。于氏人口的播迁已由当年建始县的"南北西东"四乡到现在的建始县、恩施市的多个乡镇70余个行政村,仅农业人户已达1000余户,总人口达5000人以上。此外还有宗亲迁居重庆、天津、北京筹地。从而成为真正的 “移居望族”。

2.录陈迁徙特征——它是研究中华于氏因 "避诛连九族"迁徙西南地区、从而由汉族逐渐少数民族化的佐证材料。这在于姓人口“湖广填四川”之外,又是一个重要的迁徒原因。据《建始县志》记载,建始于三国吴永安三年(260年)置县。北周建德三年(574年)为业州及军屯郡治。明洪武23年(1390年)属四川夔州府,清乾隆元年(1736年)划归施南府。民国元年(1912年)废府存县,直属湖北省。1949年属恩施地区,1983年属鄂西(1993年改为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恩施州现有土家族、 苗族、回族等28个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比重为55%以上。恩施于氏家族由入川到归建属鄂,在560年的历史中,融入当地以土家族苗族为主的少数民族社会变化和曰常生活中,其生活方式、宗教信仰、习俗禁忌、风土人 情、礼仪文化等无不打上民族烙印,真正成为民族团结进步、共建和美家园的氏族范例之一。

3.标指家族源流——它为湖北建始于氏族人寻找上源提供了依据。恩施于氏始祖发祥江南镇江府金坛县,与金坛于氏有着密切的关联。究竟是什么关系,尚需追寻查明。作者为弄清家族源流,曾于2008年7月考察曾祖父的出生地——恩施 白杨石楼门(现为十楼门),查找到迁建始祖于霖公第十世孙于公兴荣墓碑,如下图所示:

6.webp.jpg

碑额上"河南佳域"四个大字,弥补了谱序中 “河南郡”之实的漏记,为进一步溯源追宗指明了定位。恩施于氏后裔为之感叹:

霖公业州,五百岁播德泽郡;

姬诞邘国,三千史载河南堂。

发祥江南,金坛望族遍巴楚;

生息施南,和谐家园满中华。

4.彰显社会发展——于氏家族的迁居发展研究,可为区域经济社会文化的繁荣发展提供参照信息。家族是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家族的繁衍生息是经济社会文化进步的宿影。恩施于氐家族人务农事,耕读为本;博学者,品行为根;授业者,予人以漁;经商者,诚信公平;从政事,谦洁奉公;从戎者,精忠护国;守基者,乐于奉献;创业人,自强不息;等等,各类拔萃人才在政冶、经济、社会、文化、生态文明建设中作出 了积极贡献。

5.激发族人昊志——牢记袓宗功德,弘扬家族精神,传承家族文化,集聚家族能量,为建设更加美好的家园献智出力, 共圆家族兴旺昌达梦,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

作者:于永超、族谱图片由于祥林提供

+ \$ Z; z7 i1 J0 z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寻根问祖热线

13105230123

服务时间:工作日9:30-21:00
广州市黄埔区科珠路232号1栋401-2
邮箱:yushizqh@126.com
  • 官方微信→

  • 手机触屏版→

Powered by Discuz! X3.4© 2001-2013 Comsenz Inc.模板制作:Neoconex星点互联

技术支持 皇松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粤ICP备20068981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