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账户
亲爱的游客

欢迎您的光临

已有账号,请

如尚未注册?

第三方账号快捷登陆

  • 客服
    点击联系客服

    在线时间:8:00-16:00

    客服电话

    020-82515729

    电子邮件

    yushizqh@126.com
  • APP

    下载APP

    随时随地掌握行业动态

  •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官方微信公众号

于姓人的模范

19
回复
5327
查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9-20 15:18:3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7 \  [( h# O1 Z; a# e9 L8 l
7 A# A1 z) c4 E$ m/ {+ |
于立文:让残疾人家庭“破镜重圆”
3 G+ `+ [9 K8 H# v9 B) ~' P于立文,女,45岁,中共党员,现为天津市宁河县司法局公律科科长兼宁河县法律援助中心主任、法律援助律师。多年来,她爱岗敬业、甘于奉献,特别是从事法律援助工作以来,始终以“敬业、无私、奉献”为准则,以帮助弱势群体解决法律问题为己任,兢兢业业,任劳任怨,为群众办实事、解难事,真情服务于弱势群体,赢得了群众的广泛赞誉,成为困难群众的贴心人。她先后荣获2006年天津市法律援助工作先进个人、宁河县巾帼标兵,2007年天津市创建全国残疾人工作示范城市暨“十五”志愿者先进个人,2008年宁河县优秀共产党员。
9 u  R9 m* S* R0 n- |  她让残疾人家庭“破镜重圆”- ?, v4 q! E1 G% x. V# i
  2007年5月,残疾人赵某在亲属的陪同下,来到法律援助中心寻求法律援助。经了解,赵某腿部残疾,几年前失去了父母,只有一个未成年的弟弟。到了已婚年龄后,亲属为她找了一门亲事,男方是来天津打工的东北人。不久,双方成亲,男方入赘到女方家。共同生活后,赵某发现丈夫不思进取,整日喝酒玩牌,几年下来,把赵某父母留下的积蓄都花光了,还总是找赵某要钱,不给就打骂,时常把赵某打得鼻青脸肿,浑身是伤。赵某的亲戚劝说时也被其砍伤。无奈之下赵某要求与他离婚。赵某申请离婚的案件立案不久,男方来到法律援助中心找到于立文,表示一定痛改前非,请求其帮助说服赵某撤诉。赵某的亲属得知此事后,坚持要求不能撤诉。男方遂又多次到法律援助中心找到于立文,请求帮助做赵某的工作。看到男方确有悔改之意,于立文就从情、理、法等方面进行说服教育,使其彻底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且再三保证一定与赵某好好相处过日子。之后,于立文又反复做了赵某本人和其亲属的工作。在法律援助中心和于立文的积极帮助下,双方终于和好,女方撤诉。几天后,两人高兴地来到法律援助中心,表达对于立文的感激之情。现在,经反馈得知,双方相处和睦,生活幸福。她帮助老人找到了生活归宿
0 I# X0 K. x7 t, z% t8 x  残疾人王某现年六十岁,多年前收养了一个女孩。这些年来王某一直视养女为掌上明珠,百般呵护疼爱。由于过分溺爱,还未成年的养女在去年谈起了恋爱,并执意辍学。王某非常着急,对女儿劝说时,发生了矛盾,养女一气之下回到了亲生父母身边。王某收养女儿养老的念头彻底破灭了。于是王某向村委会申请办理“五保户”,但由于与养女的收养关系没有解除,不符合“五保户”条件。老人感情和生活上一下子失去了寄托,精神几近崩溃,于是请求法律援助。于立文接手此案后,按照老人的请求,先是多次与老人的养女取得联系,尝试做思想工作,但被拒绝。老人无奈之下要求解除收养关系。于立文针对案情,做了认真的法律分析讲解,并经过两个诉讼程序,使养女的亲生父母同意给王某适当补偿,最后双方通过法院调解解除了收养关系,有效地保护了残疾老人王某的合法权益,也为他申请成“五保户”创造了条件。现在,王某已经享受到“五保户”待遇,得到了政府的供养,同时也成为了宁河县法律援助工作的永久服务对象。
8 l) `. Q* K$ c! H/ q+ S4 n' l  她为打工者送去了亲人般的温暖9 [- i5 g+ a6 [. Y
  2006年底,来津打工的湖北人景某,在下班途中发生交通事故,造成右腿骨折、左腿软组织开放伤,住进宁河县医院治疗。事故发生后,肇事车主交付8000元押金一走了之,这些钱与治疗费用相差甚远,本已生活困难的景某一家为治疗花了一万多元,一家人生活更加艰难。景某出院后,无法找到肇事车主,只好求助到宁河县法律援助中心。于立文接手该案后,一边了解案件详情,一边向县司法局领导汇报情况,并征得领导同意为其提供法律援助。为减少费用支出,景某委托于立文全权代理交通事故伤害索赔案,自己回湖北老家修养身体。接受委托后,于立文想尽办法,终于找到肇事车主调解此事,但没有得到相应的配合,最后只得通过诉讼的方式解决。为了打赢官司,于立文多方取证,并以代理人身份出庭,陈述了确凿有力的代理意见,使被告方最终答应赔偿景某近5万元。该案历时一年零三个月,经过两次诉讼。期间,案件的取证、出庭、执行等所有案件的手续于立文都是全权代理,她在代为领取赔偿款后,第一时间给身在湖北老家的景某寄去,景某接到汇款后十分激动,特意打电话给于立文致谢。
, h6 d  X) ]) B  一件件让人感动的法律援助案件,串联起于立文多年来为贫弱群体无私奉献的点点滴滴。她决心,在今后的工作中,要以倍加努力的工作精神,周到细微的工作热情,富有成效的工作成绩,为更多的贫困弱势群体服好务,为一方和谐稳定做出自己的更大贡献# Z+ S8 v* ]: p$ n# o

# \- E$ x5 F4 y1 G9 @* f- m[ 本帖最后由 于老五 于 2008-9-20 03:23 PM 编辑 ]
 楼主| 发表于 2008-9-20 15:24:55 | 显示全部楼层

于连明:做一个能帮助别人的人


- q1 e# t# X& h: y
9 q4 x9 \! q* V& Y; U9 C+ I, N于连明今年62岁,肢体残疾。他的家庭是由三名残疾人组成的。就是这样一个人,却谱写了一篇自立自强、与邻里和睦相处、热情为社区居民服务的优美赞歌。
( y' u7 P1 V) H% z7 @- Q$ \  一、让理想之花尽情开放,做特殊家庭的顶梁柱
  `. X4 y4 |, [4 S5 ]! S  于连明虽然是肢体残疾人,几十年的工作生活、探索和对人生理想的追求,使其生活得更充实、更有意义。“人人为我,我为人人”,这样的理想使他在自己人生的道路上迈着坚实的脚步。
' q& R/ R8 K- \  2004年,从北塘储运公司退休,面对智力残疾的妻子、女儿全家三口人的生活来源只有他700元退休金,日子非常艰难。居委会得知消息后找到他,要为其申请低保补助。他坚决不要,他说:“我的退休金基本能维持生活,不能给国家添麻烦了。”一句简单朴实的话语,体现了他高尚、无私的精神境界,他一个人承担着家庭的全部重担,为了勤俭持家,他拖着残疾的身体勤于理财、生炉子、做饭、采买、指导妻子、女儿洗衣服,收拾房间。生活上他从不与人攀比,他的一件衣服要穿上好几年,他的妻子、女儿受其感染从不乱花一分钱。一家三口过着和睦幸福的生活。就是这样一个家庭,在别人需要帮助的时候。却总是慷慨解囊。每一次救灾扶贫活动,他都拿出超出寻常家庭的捐赠。特别是今年四川遭受特大地震以后,于连明一家更是情系灾区,他第一个来到社区,拿出100元钱和两条新棉被、捐献给灾区。这点钱和物,对于一般家庭来讲,也许算不了什么,可对于这样一个残困家庭,却是从嘴里省出来的积蓄。他不但自己积极捐款,还主动协助社区发动志愿者们奉献一片爱心。连续几天,他都和社区工作人员在一起默默无闻的工作,感动了周围的人群。( V1 z& l7 u& V  c  }" R
  二、发挥自身特长,积极投身社区工作
4 ]9 k6 ]; c7 X1 }2 ]+ i: j; R6 X  他是北塘街杨家场社区志愿者服务站发起人之一,经常组织参加社区各项公益活动,为构建和谐社区献策出力。2006年夏天,居委会要建一个居务公开公示栏,他不顾天气炎热,从量尺寸、买材料,到选内容、版面设置,仅用了两天时间,一个生动的公示栏展现在居民面前。大家连连称赞一个残疾人志愿者的智慧和奉献精神。8 j) b& o1 v9 g
  历次人大代表和居委会主任换届选举工作,他都积极参加,密切配合。他挤出时间帮助居委会写标语、写板报、写公示等等。几千名选民公示榜两次出于他的手抄,手累麻了,腰累酸了,为了按时完成任务,他努力坚持着。
; {! I( h% k. [% ?6 H* x, v  ?  他对书画很偏爱,平时喜欢舞文弄墨自娱自乐,对工艺美术更是情有独钟,曾多次参加区街残联举办的一些比赛活动。2001年他创造了布雕画,他的作品“松鹤延年”在天津首届中华精品博览会展出获得好评,2004年“海中群虾”获区残联二等奖。2006年“水清鱼欢”被区残联登载印刷在精品册上。2007年“双喜梅香”又诞生了,并参加了年内塘沽区退休职工艺术品展览。他虽生活简朴,可为弘扬民间艺术,丰富社区健康文明活动,自费买书、买工具买材料,从不吝啬。周围群众观摩着他的作品,欣赏着他的人品,他的美好形象从未因一个残疾的身体逊色。
( _( w) H5 f, M9 Y% C$ @  三、邻里互助,创建良好融洽的邻里关系
3 G) j, o: L$ D7 e- z8 G! f. [  社会和谐与邻里之间的和睦相处是分不开的。于连明退休后在家里的时间多了,和邻里之间的接触也就多了起来。他说,人总不能关起门来过日子。多年来,他每天早起打扫自己和邻里间房前屋后卫生,谁家有事他都主动帮忙。夫妻吵架互不相让,他听说后立即过去劝解,化解了许多民事纠纷。邻居家有自来水管冻裂了、跑漏的水结了冰。他怕有人滑倒伤着身体,从自家拿出斧子,拖着残疾的身子,一下一下砍着。他的行动感动了邻居,大家纷纷帮忙,修管道的修管道,砍冰的砍冰,一个团结互助的景象展现在社区。
0 R; Z0 \* l# |1 }9 [" `7 j+ _  他还经常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一次上街买菜,看见一位近80岁的痴呆老人,手里拿着1元钱硬要买人家6元钱的东西,双方争执不下,他走过去掏出自己买菜的5元钱交给对方,解决了这场“纠纷”。类似牺牲自己助人为乐的事情连他自己都不记得做过多少次,有人说他傻,有人笑他痴,但他痴心不改。做一个能帮助别人的人,他从中吸取了无穷的乐趣。+ v: u# z6 o4 ~4 Z; m) F
  在某些私欲盛行的人群里,于连明同志的所作所为是让他们难以理解。然而,和谐的社会,美好的生活,却是每个人真心期待的。在崇尚文明、弘扬社会公德、创造和谐生活的气氛中,于连明同志为广大群众带了好头,相信越来越多的人会行动起来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中国而奋斗。
 楼主| 发表于 2008-9-20 15:27:26 | 显示全部楼层

于文贞:古道热肠于大娘


( D7 b/ x( j4 H/ ]+ d/ v( K2 {) |8 S  U+ H: J* C" T
于大娘名叫于文贞,家住天津市静海县独流镇工商街,今年已经87岁高龄了。提起古道热肠的于大娘,她做的善事、好事,三天三夜也说不完。4 w0 ^6 K1 s! x, ^5 H
  (一)
0 N4 T( `3 l/ d3 f  R+ e# f% G  年事已高的于文贞大娘,衣着朴素、身体健康,性格开朗热情,曾是独流镇供销社的一名职工,自从和老伴儿双双退休后,老两口儿尽情享受着退休后的幸福生活。在周围的人看来,于大娘本应颐养天年,享受天伦之乐,但从旧社会走过来的于文贞大娘,心里总忘不了党的恩情,时常对儿孙说:“我虽然不是共产党员,但也要像一名共产党员一样有一分光就发一份热,老有所为。咱大的事情做不了,尽点微薄之力还是可以办到的。”
4 n; F7 T  t0 a) Z6 @( T2 e4 Z  1986年,独流镇第一所小学育英小学教学楼建成,但当时学校的办学经费非常紧张,于大娘看在眼里急在心上。在征得老伴儿和孩子们的同意后,于大娘把2500元钱送到了学校领导手中,感动得学校老师们不知说什么好。要知道,当时她和老伴儿的退休金加起来1个月还不足200元,这2500元钱就是老两儿口一年多的退休金啊!从此,于文贞大娘每年都主动给有困难的学校送200元,这一送就是20年,从未间断过。& I& Y/ T  v% v! R8 s
  1988年,独流镇政府开办幼儿园。当于文贞大娘看到入园孩子在寒冷的教室上课时,老人心疼了,马上回家拿上300元钱买了煤送去,还给每个孩子买了一个水杯。当看到孩子们在温暖的教室学习识字时,老人笑了。此后,老人每年资助该园200至300元,从未间断。* D1 E( m+ M4 m- C  U1 D5 S
  独流镇敬老院是1983年建成的,开办之初硬件条件差,老人们的生活不算太好。于文贞大娘听说后,主动找到院领导,拿出400元钱给老人们添补伙食,并每年主动上门送去200元钱。长此以往,敬老院的领导也过意不去了,劝于大娘说:“您老的退休金是国家给您养老的,现在敬老院的条件也好了,您以后就别送了。”于大娘说,“钱多钱少是我的一点心意,尊老敬老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只要我还活着,就要做下去。”一句“只要我活着,就要做下去”既朴实又让人感动。0 ~6 e5 G0 A! }9 a* x0 C
  (二)
0 {# R# ?. A- @' E" s4 ?3 n  “于大娘心地善良,心肠总是热的”这是记者在采访于大娘时听邻居们说得最多的一句话。人常说“患难之际见真情”、“远亲不如近邻”,于大娘的邻居街坊对此感受颇深。( @- ^9 g4 P9 q% v9 d+ p
  这些年来,于大娘时常接济一些困难人家,平时见到一些邻居有为难之处,她都主动送钱送物,帮助他们渡过难关。20多年来,被于大娘接济过的贫困人家就有十几户。在独流镇工商街的老杨家,由于老杨得了脑中风,老伴儿体弱多病不能照顾他,他们的孩子又有智力疾病指望不上。于文贞大娘看着这一家人生活困难心里着急,把照顾老杨一家生活放在心上,自家一有熬鱼炖肉,就把第一碗端到老杨家。老杨为遇上于大娘这样的好心人,这样的好邻居而感到幸福。3 S9 c* k6 ^& p" S6 o
  于大娘待邻居如此,对待外地人也不例外。一年春天,老人去女儿家路上,遇到一家外地人,夫妻俩40来岁,一个七八岁的小女孩正抱着妈妈的腿不住地哭泣,一家人面容憔悴、衣衫褴褛,脸上露着无助的表情。于大娘猜想,这家人一定是遇到了什么难事。当打听得知是因为孩子病了没钱医治时,于大娘二话没说,拉着这家人就去了独流卫生院。经大夫检查,孩子患的是重感冒,发烧近40度。在安顿好孩子的治疗后,于大娘又为他们付了全部医药费,并让女儿做来热气腾腾的面汤送到医院。这家外地人感动得热泪盈眶,连连感谢于大娘这位大恩人,嘴里不停地念叨着,“一定要教育孩子永世不忘独流镇的于奶奶。”
7 i; C. U- W9 F+ j. B, f  我们在采访时询问于大娘,20多年来,帮助邻里和他人花过多少钱时,于大娘笑了,“我哪有心思数这些呀,反正一遇到别人有困难,我就帮一把,至于多少钱,我还真记不清了。”
7 x- h) I7 h) |0 S: d  (三)! Z1 f1 n- Z0 m) r' o8 s' p
  于大娘是个有文化的老人,她经常看报看电视了解时事,对党和政府关注民计民生、加快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全面推进小康社会建设的重大举措由衷地拥护和高兴。虽然于大娘现在只有微薄的退休金,并且和儿子住在临街店铺的一间不足10平方米的低矮简陋小屋中,但她对自己的生活很知足,并经常教育身边的子女要感谢党和政府的好政策,做人要公道正派、乐于助人;做事要诚实守信、合法经营,不做违反国家和群众利益的事;不以善小而不为,不以恶小而为之。在老人的教育和影响下,于大娘的5个儿子、2个女儿和儿媳、孙子都在各自的岗位上为国家、为社会默默无闻地学习着、工作着、无私奉献着,有的参军入伍,为祖国站岗放哨;有的在企业上班,成为技术能手;有的经营着店铺,公平买卖,不计小利。无论在哪个岗位上,他们都牢记老人的教悔,将老人助人为乐的爱心接力棒继续传承着,尽自己所能,为他人、为社会做着一件件好事。由点到线,由线到面,积流成川,他们将老人的助人为乐精神发扬光大,由一家人逐渐影响到一群人,在各自岗位上发挥着光和热,奉献着情和爱……1 Z4 I! P: D8 e" |+ ]+ S
  采访于大娘,感受着她那颗古道热肠的心,我们深深被耄耋老人的事迹而感动,一位耄耋老人爱心不老,令人敬佩,让人敬重。她的事迹不仅受到独流全镇广大干部群众的赞扬,同时也得到上级党委、政府的表彰,曾被县老龄委等5部门授予“老有所为”荣誉称号。
 楼主| 发表于 2008-9-20 15:30:00 | 显示全部楼层

于茂河:工作不应留下遗憾


/ i6 ?0 x1 G' }( A& s" M. F5 H
  `  f( {. B+ P4 R5 U于茂河,天津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性艾学部工作,天津援川救灾防疫队第三批队员,共产党员,援川救灾防疫队临时党支部支部委员,26岁,是防疫队中最年轻的队员之一。于茂河同志虽然参加工作时间不长,但拥有预防医学专业背景,并且一直从事传染病控制的相关工作,工作能力极强。当得知被选为援川防疫队员后,他瞒着卧病在床,需人照顾的年迈的父亲;扔下了已进入装修关键时期的婚房,毅然决然的接受了任务,并向领导保证,作为年轻党员,一定会发挥党员先锋带头作用,发挥年轻人体力充沛,精力旺盛的优势,尽最大努力完成任务。3 W" _; a6 w" ^# ?) H1 J2 u& R" C
  到达灾区后,于茂河同志主动承担了全队生活物资,救灾药品,消毒器械的管理和分发工作,把他们携带的数十箱物品安排的井井有条,最大程度的避免了物资的损耗和浪费。作为救灾防疫队临时支部的支部委员,茂河同志积极筹备召开支部会议,使临时支部的第一次会议在队伍到达当晚就得以顺利召开,并第一时间向中心党委传送了来自灾区前线支部的最新动向。
9 c( v1 g- l  E+ p$ P6 l& H$ K7 L- m  R  在灾区的工作刚刚开展,我们就接到了卫生部的临时紧急通知,要求我们配合当地卫生部门在4天以内对全乡9村18寨的适龄儿童进行甲肝疫苗的全面覆盖应急接种,当地的各村居民全部居住在2000米以上的高山上,这就意味着我们要在4天以内,在规定时间内上山,完成疫苗接种,流行病调查,水源,垃圾,厕所情况监测以及灾后村民的健康教育等一系列工作,并在天黑之前安全返回。此次任务无论是在身体素质,还是工作能力各方面对我们队员都是一次极大的挑战,工作难度之大可想而知。在这紧要关头,于茂河同志挺身而出,主动请缨,承担了4天之内爬4座大山完成3个村接种的艰巨任务。
3 o# {. {2 r/ z6 @) B  在深入各村开展接种工作的过程中,需要克服的困难远比想象的要多的多。由于我们来自平原地区,一时间很难适应这里2000米以上的高海拔低气压,平时走路呼吸都不是十分顺畅,爬山的时候几乎每向上爬几十米就会感到强烈的缺氧;所谓的山路,就是村民一脚一脚在滑坡山体的石头缝里踩出来的,一面是山上不断下滑的碎石,另一面则是万丈深渊,稍有不慎随时可能被山上的飞石击中,或失足跌入山涧。就是面临如此困境,茂河同志毫不退缩,在第一天出色的完成了两个村的接种任务后,第二天一大早又匆匆启程,赶赴了本乡海拔最高路途最远的一个村寨,历经4个多小时艰苦跋涉,终于在中午时分到达了这个仅有二百多人,灾后从未有救灾防疫队伍到达过的村寨,并立即组织当地村民接种疫苗,同时开展当地水源的监测,流行病调查,灾后健康教育等工作。在疫苗接种过程中,茂河同志了解到一个前来接种孩子的父亲在地震中遇难,他毫不犹豫掏出了身上仅有的100元钱,捐给了孩子……茂河同志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感动了村民,感动了所有队员。0 J) k' Y( T* U! c
  “我是一名公共卫生的专业人员,一名共产党员,能为灾区人民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是我的光荣,更是责任。”这就是我们的于茂河同志,一位业务精湛,敢于面对挑战的公共卫生战线上的勇士,一位历经生死考验,而从容面对的共产党员,我们所有队员的榜样!
 楼主| 发表于 2008-9-20 15:33:18 | 显示全部楼层

于景然:谱写普通教育工作者的赞歌


/ w4 [2 f4 \" ^9 t! V' a( O* m9 U2 T5 q8 u
于景然,女,47岁,中共党员,大专文化,现任红桥区第十八幼儿园园长。她满怀对幼教事业的无比热爱,珍藏对幼教事业的无限忠诚,以微笑迎接每一个天真的孩子,用谦和送走每一位匆忙的家长。从事教育事业二十多年来,她不断地耕耘着、收获着,由一名普通教师成长为学前教育的领军人之一。, r$ W, s5 s! m
  无论在哪个岗位她都以百倍的信心迎接挑战。她始终认真贯彻《纲要》精神,积极参加教育改革和教学研究活动,在“十五”课题研究中,被评为科研先进工作者;她撰写的论文在全国、市、区多次获奖。2007年被评为红桥区优秀教育工作者,荣获红桥区2006年度“五一”劳动奖章,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先进个人,局级优秀共产党员,红桥区首届幼儿园教育教学改革积极分子称号。2006年被评为天津市“十五”期间推动学前教育发展先进个人、红桥区人民满意好教师、局级优秀党务工作者称号。2007年幼儿园荣获“全国消防教育示范学校”称号,于景然同志荣获全国“少年儿童消防教育先进个人”荣誉称号。
4 H* d$ S% r  w$ I7 i  说起于园长,让我们想到园所的巨大变化,从操场上磕磕绊绊的红砖到安全、柔软的塑胶地,从设备陈旧的硬件环境到多媒体教室、宽带上网等现代化的电教设备,无不倾注着她的心血。她用自己无声的行动、踏实的工作书写了一个共产党员朴实而绚丽的篇章!
4 a( K6 V4 B2 |! H  作为园长、党支部副书记,她认真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身作则,把清正廉洁、公道正派作为立身之本、为人之道、正气之源,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她一心为公,不为名所累、不为利所动,用人格魅力感染群众。几年来同班子成员一起以高起点、高起步的工作思路,认真绘制了幼儿园未来发展的美好蓝图,并形成全园上下团结一心、共同奋斗的愿景。
6 V" D1 s& X9 r9 s5 v4 ~3 A- b* n, Z  在教育教学管理中,她始终以先进的教育理论指导教育实践,坚持以科研为引路,以教研为载体,教科研有机结合,充分发挥了教科研的先导和示范功能。
7 X  k% d9 a+ ]' v  在科研兴园的理念指导下,她从抓园所特色工作入手,树立品牌意识和服务意识,不断深化园所特色教育。本着“为幼儿有身心健康的未来奠基”的办园宗旨,遵循让师幼快乐健康体验成功的教育理念,把健康教育作为教育研究的基点,教师的观念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在幼儿园多年研究体育活动特色的基础上,积累总结研究成果,汇集成册于2006年底出版了《健康教育新探索》一书,使幼儿园体育实践活动上升为健康教育特色理论。" x0 w9 Z  U  p1 {2 M% A
  她注重加强民主管理,认真听取工会、教代会成员的意见和建议,维护好教职工的合法权益,对各项提案和合理化建议做到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与领导班子成员团结协作,以创新、求实带动全体教师,共同营造着园所的和谐氛围。她经常深入到教师中间,把解决教职工困难和需求作为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把园所的发展作为永不推卸的使命。
' O$ r! S& p( }  在执行各项规章制度时,她时刻告戒自己要人人平等,不因人而“议”。做到宽严结合,刚柔相济。她严格的自我约束力在教师们的心中产生一种信服力。
- Y& h. T2 C$ J. @+ @! {  她努力探索全新的管理理念,营造积极向上的园所文化,以自我教育带动全园建设。她提出了三种精神,即不计报酬和个人得失的奉献精神;园荣我荣,园耻我耻的团队精神;终身读书,蜡烛不灭的学习精神,从而形成了良好的园所文化。+ o3 A" x4 ]1 ]) M5 J5 d8 t
  在工作中,她关心爱护每一位教职工,无论大事小情,群众的所思、所想、所盼,都是她的工作,而她自己却在默默承受着家庭事业的两副重担。接任十八幼园长工作的第一年,父亲病重住院,她没请一天假,坚持白天工作晚上去医院照顾老人,承担着双重压力,她却始终把微笑献给大家。同年也正是儿子高考的一年,她有时忙起来连饭都顾不上给孩子做,方便面就成了孩子的家常便饭。她常说,家里的事再大也是小事,集体的事再小也是大事。- F: G5 j6 a+ X3 N2 G. x1 n
  她克服家庭困难,克服个人身体的不适,在动完手术后顾不得休息,拖着没有完全康复的身体亲自到幼儿园视察安全工作,防患于未然。她乐于奉献、勤俭自律、一心为公、踏实肯干的高尚品德在全园教职员工中树立了良好的干部形象。8 j9 J* t( N. ~; Y, g, n
  组织的无比信任,教师们的殷切期望,激励她用并不比任何人强健的身躯,团结和带领着十八幼人把幼教事业不断推向了前进。在这片纯净的沃土上,她用自己的行动默默实践着一个共产党员的追求,用自己的真情付出诠释了党员的先进形象。寒来暑往,风霜雪雨,十八幼的每一寸土地都留下了她默默耕耘的身影;留下了她孜孜不倦的追求!她以自己刚毅的性格,辛勤的汗水,无私的情怀,印证了一个教育工作者的教育情结;也印证了一个党员对党的无限忠诚。( e4 o2 m; T" X$ M  u
  “精”、“新”、“实”、“正”、“诚”这五个字是她的工作原则。“精”就是精品意识。精心设计、精益求精地办好幼儿园每一件事。“新”就是改革创新,不断进取。“实”就是脚踏实地,实实在在地干。“正”就是一身正气,作风正派,言行正直。“诚”就是真诚诚恳,以诚相待。& {$ |& p4 p/ v- Z' X
  她像一泓清清的泉水,无声地为身边的每一个人送去清凉,送去甘甜,让那涓涓细流默默滋润每一个人的心田。她用平凡的奉献唱响一曲共产党员的赞歌。
 楼主| 发表于 2008-9-20 15:39:37 | 显示全部楼层

于秀英:心系社区 甘于奉献

/ c0 N8 k2 b" ^' X- b7 Z! Z  G
& ], v" J" D1 B7 Y; r
她叫于秀英,是河西街九龙里社区一名优秀共产党员,老年志愿者,今年68岁。95年退休后一直活跃在社区各项服务事业之中,并把自己全部精力和智慧无私地奉献给了社区服务事业。" m7 }8 A% U5 H( k; ?& L
  退休后的十几年里,她获得了很多荣誉,曾在99年被评为出席区的精神文明先进个人;2000年被评为出席市级关系下一代先进个人;2002年被评为出席市级精神文明先进个人;2003年被评为出席市级老年志愿者;曾被区妇联评为十佳婆婆、十佳母亲。从2001年至今8年被评为出席河西街优秀共产党员和党务工作者;被评为出席区级老年之星。这些成绩的取得是与她自身的努力分不开的。/ @$ v( s- W3 e
  一、做精神文明的排头兵
0 c' K( Q0 x9 m5 }! s' Z  她所在的九龙里社区是出席天津市的先进文化社区。河西街和社区领导对社区的文化建设很重视,为群众搭建了文艺活动阵地、小舞台和老年活动站,同时在九龙里社区组建了飞镲队,花会队和腰鼓队。2000年开始居委会主任买了20个腰鼓,组织居民学腰鼓,这麽好的活动当时就是找不出任来教,居委会主任正发愁时,她听说后主动承担了教腰鼓的教练工作。当时居民积极性很高。在学习过程中,她把原来学过的腰鼓动作要领一一教给大家,很快在“七一”庆祝活动中参加了表演,受到了河西街领导和群众好评。于是河西街领导又给社区添置了20个腰鼓,又开始接收了20名新队员。经过一段时间每天排练,终于40人的腰鼓队形成了。排练过程中,她精心设计腰鼓的队形,编演各种队形和花样共有20余种,并且不断更新花样。改编了《爱我中华》的舞台腰鼓和大队伍宣传的腰鼓打法。为保证腰鼓队的正常发展,她还制定了活动计划、活动规则。同志们都能按时参加活动,并经常准备参加区妇联、团委、计生办、综治办、防空办、武装部、文化局、区科委、劳动局等有关单位举办的各种宣传活动,受到领导和广大群众的一致喜欢和好评。2005年腰鼓队被天津市评为先进民间组织,并颁发了公益活动证书。# c) {% n9 r8 N3 z- M
  今年又重新培养了20名居住在河西街的各社区退休职工和河西三小32名小学生充实腰鼓队伍。经过刻苦训练,形成老少同乐的一个腰鼓队。虽然工作辛苦点、累点,群众参加活动的积极性是非常高的,只要腰鼓队健康发展,就能随时为滨海新区发展和为社区发展的需要服务,她也从内心感到非常高兴。$ z9 @/ x& ?' U  L6 L# G/ f
  2004年九龙里党总支改选时,她被选上党总支委员,并分工负责宣传工作,还兼任天大楼群的第一党支部书记。接到任务后她按照党总支要求,与其他支部与本支部党委委员搞好团结的同时,认真组织党员学习,走访到每个党员家里了解情况。完成每年党员登记和评定工作,并认真填写支部手册。配合党总支每年对因病造成本人及家庭困难的党员进行走访慰问,并把支部生活和学习材料送到党员家里进行学习。把新党章送到每个党员手中,从而解决了居住分散,集中学习有困难的实际问题。自己带头参加党总支组织的党员学习,并认真做记录。积极参加党员奉献日活动,清理垃圾死角,拔草,拣白色垃圾等劳动。积极投入抗震救灾,扶贫济困活动,带头捐钱、捐棉被、毛毯等。她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社区做出积极贡献。今年又被评为区级老年之星。1 \; A5 D6 F& U. A6 s6 l; S
  二、做推动社区文化建设的尖兵
- g, H% t  q8 X+ w, Y7 t4 ?/ W  社区党建工作主要任务是以搞好社区管理和服务为主。密切党与群众的血肉关系,要提高居民群众的科学文化素质,努力把社区建设成学习型社区,充分发挥社区文化资源,共同兴办文化事业。精心设计和组织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便于参加的文体活动。于是,她就根据腰鼓队员每个人的兴趣爱好,组织了舞蹈组、唱歌组、评剧组,结合本社区人才情况会弹琴老师,会跳舞的老师,会唱歌的老师为组长,组成了一个文艺小分队,根据形势和各大节日需要订时间在老年活动站排练节目。她先后编排了快板:“三个代表”指方向社区面貌变新颜;三句半,滨海新区大发展,建设美好新家园;柳琴书,八荣八耻闪光辉;计划生育是国策等表演唱;舞蹈《大地飞歌》、《好日子》、《红梅赞》、《水兵舞》等。在参加区妇联组织的三八节迎奥运全民健身操活动中得到了一致好评。由河西三小学生和社区老年志愿者组成的老少同乐腰鼓表演获得了优秀表演奖。2006年老年节组织的歌舞健身操获三等奖。2007腰鼓健身大赛获二等奖。组织体育各项竞赛集体和个人均有人获一、二、三等奖。区街居组织的各项活动她都积极配合,负责组织而且亲自参加。街道主任们问她:于老师累不累。她说:不累,为大家服务高兴。: s# w, R7 {5 B
  三、为搞好军民共建活动做贡献
# J7 C4 J8 b4 t+ c  军爱民、民拥军,军民团结如一人。是传统教育活动中不可缺少的教育内容。她从2000年开始被河西街九龙里居委会推荐到清河农场十二支队九中队(现七中队)教腰鼓。2004年五月她随同民政局、河西街办事处、九龙里居委会一起来到武警九中队研究商讨建立军民共建之事。为了加强军民共建活动的开展,决定把九龙里社区飞镲、腰鼓,民间传统文化艺术传给部队以丰富部队战士文化生活,并让三中、三小学生每年寒暑假期间组织学生在军营参加一日学军活动,至今已形成制度。每年八一前夕她都去军营教战士打腰鼓,排练文艺节目,如学打快板,说相声,唱歌,弹琴等。她给武警战士排练的40人腰鼓节目在全国比赛中获得一等奖,给六中队排练的快板在北京演出时获得二等奖。受到武警官兵的好评。每年“八一”、春节,她都随同居委会、办事处、民政局一起去参加慰问演出活动。从此,军民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今年,全区召开拥军爱民表彰大会上,她们社区和武警部队七中队被评为军民共建先进集体。她本人被评为拥军优属先进个人。. a. o: N. x9 U
  四、架起街道、学校与部队三结合教育桥梁% M$ D, K! i5 M) H6 h! C' z0 U7 D& {$ C
  为了使学校教育形成三结合教育网络,她多次与学校和居委会领导到部队商量研究决定建立三结合教育网络,这一决定得到双方领导的支持与帮助。从2001年开始三家领导建立了三结合教育领导班子。经过几年实践,每年学校都到部队开展学军活动,部队每年四月份清明节前来到河西三小给学生高军训,做升旗仪式和军事表演。同时七中队战士把两年每月节省的1元钱共计1000元钱捐赠给贫困学生,使全体师生深受感动,纷纷表示向解放军学习。
$ [  Q3 [2 ~  F( f2 E  社区在寒暑假组织小学生开展文体活动,她给孩子们上课,组织孩子们参加慰问军烈属活动。教给孩子们如何过一个有意义的寒暑假,并强调孩子们假期中如何注意安全。组织孩子们参加“同在一片热土,共建美好家园”活动,在公园里拣白色垃圾,拔草,打扫卫生。给家长讲课,告知家长怎样当好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如何辅导孩子学习,如何给孩子创设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如何配合学校、老师共同教育好孩子等等。这一系列活动,几年来始终坚持,使学校、家庭、社会形成三结合教育网络,为创建和谐社会、和谐校园做出了很大贡献。$ p  ^% m5 h9 r& l$ k& f
  于老师所做的一切,博得了社会各界人士广泛赞誉。但也有人表示不理解,说:“都70来岁了,还不歇歇,这么玩命图啥?”每当听到这些她总是笑笑说:“不为别的,就是为了对得起‘党员’这个称号。我要活到老,学到老,奉献到老。这才是我一生的追求。”
 楼主| 发表于 2008-9-20 15:42:34 | 显示全部楼层

于东明:体现公安民警诚实守信的本色


1 \" i  \; i0 ?/ ?6 M: }& T2 c8 o/ K# I) m6 H
于东明,男,1964年12月28日生人,汉族,1997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84年10月参加工作,大学本科毕业。二级警督,现任公安河东分局富民路派出所党支部书记、所长。
7 G7 i! ]  `1 B8 N' E  自2007年2月担任公安河东分局富民路派出所长以来,于东明同志兢兢业业,恪尽职守,模范地履行了一名基层领导的职能作用,以确保一方平安为总目标,坚持一手抓队伍管理,一手抓业务工作,以身作则,率先垂范,从政治上关心民警的进步,向上级领导举贤荐才,不揽功委过,敢于承担责任,做到吃苦在前,享受在后,严于律己,用自己高尚的人格去感染影响民警,增强了凝聚力和感召力,使支部的意图变为每个民警为之奋斗的意愿,充分发挥了一名派出所所长的带头作用,更好地担负起新时期公安工作的重要任务,使富民路派出所在分局2007年年终政工考核中名列首位,各派出所考核中取得了第一名的好成绩,并荣立集体三等功,不仅保持了富民路派出所的全市先进基层单位的荣誉,而且在原先的基础上发扬光大,树立了公安机关严格执法,热情服务的良好形象。
; |0 S+ p2 D/ C) Q! G  一、以公开、公正、依法执法体现公安民警诚实守信的本色。& x5 y8 f) b3 v2 P* ?) S
  日常生活中的于东明是一个非常宽厚随和的人,到哪里都能听到他爽朗的笑声。而工作中的于东明却是一板一眼,绝不含糊,特别是涉及到执法办案的问题。于东明常说:“诚实守信是做人的首要准则,公安民警的诚信就是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用好国家赋予我们的权力,公开执法,公正执法,依法执法”。作为基层派出所的一把手,多年的实际经验已经把他历练成一名非常优秀的基层领导干部,他体会最深的就是:以诚信带班子,以诚信带队伍,诚实守信是能否搞好班子团结、发挥领导干部带头作用的关键,是整个派出所工作成败的关键。于东明同志在工作中以身作则,要求民警做到的领导首先做到,对民警一视同仁,公平公正,不搞亲疏远近。作为班长,他从不过多地在语言上要求大家,而是用实际行动去无声地影响和带动大家。在他的言传身教下,支部一班人带领全体民警以“做老实人、说老实话”为日常行为准则,工作中杜绝了大量的关系案、人情案,遇到原则问题决不退让。于东明所长在富民路派出所的一年多的时间,共破获刑事案件125起,逮捕24人,查处治安案件562起,拘留176人。在诸多案件办理过程中,也有许多老领导、老战友、老邻居来说情,要求照顾,他总是耐心的说服讲解,以法律抵制住人情,严守住法律底线,抵制了大量的来自方方面面的压力和阻力,维护了老百姓和弱势群体的合法权益,受到了群众的一致好评。
- o% [) [2 H( z6 Z9 D  于东明同志针对所青年民警占大多数的实际情况,充分发扬他们精力旺盛、要求进步的优势,组织青年民警定期对界内的广裕职业技术学校和松竹里小学进行法制教育和诚信教育,以具体案例的剖析教育中小学生从小树立诚实守信、知法守法的正确观念,并由青年民警带领辅警人员和学校政教处老师一起维护上下学时间段的学校门前交通秩序,收到了良好的效果。2007年7月经过民警对在校学生的调研,几名学生向民警反映了连续被人抢钱的情况,于东明所长对此线索高度重视,亲自带队,成功打掉了一个以在校学生为侵害目标的五人抢劫团伙,在强大的政策攻势和大量的证据面前,迫使五名犯罪嫌疑人交待了抢劫四十余起的犯罪事实。这起案件不但对滋扰学校门前秩序的突出问题进行了彻底整治,净化了校园门前环境,并且在全市各大报纸上专栏刊登,受到社会各界的好评。
! C* j, U: I6 k. C/ @  诚心对待民警,真心关爱民警,热心帮助民警是市局领导对每名基层领导干部的要求。于东明作为一把手在公安工作任务繁重,经费紧张等条件下,想方设法安排好民警的休假,保证每位同志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工作中,并尽可能的提高民警福利。对民警反映的食堂饭菜质量不好,他和支部成员研究后,及时更换了食堂管理员和厨师,并加大对食堂的补贴。在天热时,保证每人每天一个水果。对家中亲属病故的民警,他都亲自带领同志们到家中慰问。针对近年来民警家属下岗增多的问题,他四处奔走,多方联系,甚至把自己的同学、亲友全部调动起来,帮助民警家属实现再就业,充分体现了一个领头羊和老大哥的风范。9 _# T8 b$ B4 e' j  b: N3 j5 x
  二、立足本岗、恪尽职守,在平实工作中闪现敬业奉献的光亮。1 E! y2 F. |3 b
  职业道德是于东明经常对全体民警进行的教育:作为民警不仅要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精一行,真正做到尽心尽力、尽职尽责、全力以赴,还应该对民警的职业产生强烈的荣誉感、使命感和自豪感。国家赋予我们的不仅是权力,更重要的是责任。在国家和人民需要我们的时候,我们应该义无反顾的奉献出我们的一切甚至是生命。只有把自己的生命信仰与自己的工作职责紧密联系在一起,对职业有更深的理解、更深的热爱,才能把职业责任感、紧迫感转化为自觉行动,始终保持工作激情,倍加珍惜自己的工作岗位。这是于东明日常教育民警的,也是他自己奉行的理念。
/ f, |* v4 L. V. D; m' q# B( e  作为单位的一把手,加班加点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于东明所长的以所为家也是全体民警众所周知的。2007年几次的“三禁”专项战役,再加上连续破获的两个盗窃团伙、一个抢劫团伙和一个制贩假证团伙,于东明无时无刻的不是战斗在第一线,和参战干警一起摸爬滚打。四岁的小女儿自小因医疗事故造成双目几乎失明,平时对女儿疏于照顾的他,就连女儿多次到北京治疗都因工作繁忙无法常时间陪伴。女儿住院期间,于东明经常是晚上安排好所里的工作之后,乘坐去往北京的末班车到医院,替换一下劳累的妻子,看一眼熟睡中的女儿,在天色未亮之前,又搭乘过路车匆匆赶回派出所,处理日常事务。最后女儿手术之前,在妻子和女儿的百般恳求下,他才到北京陪伴在女儿身边,小女儿问他:“其他病床的小朋友都有爸爸妈妈陪着,为什么我的爸爸总不来陪我。”于东明当时哽咽着对还不完全懂事的女儿只说了一句话:“因为爸爸是一个警察”。
7 w6 C. r; @/ g" e) P  女儿手术后,于东明了解到所里还有一系列案件没有处理,在北京没有丝毫耽搁,女儿麻药的药性还没有过,他就毅然返回派出所,又回到一线和大家一道“拼杀”了起来,同志们担心他的女儿,他却说:“工作是第一位的,不能因为我个人的原因影响大家的工作情绪,我得做大家的榜样啊。”
+ e- c& J: x" d  三、以关注保障民生为基点,结合公安职业特点,让助人为乐发扬光大。
( ?0 i& o% U/ A. d" l- H: B+ w: f- I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公安民警的执法宗旨,也是衡量民警工作的唯一标准。关注民生、保障民生、促进民生是于东明所长对全体民警要求,也是他自己的奉行原则。富民路地区自2007年开始大面积拆迁,许多孤老户、低保户、困难户搬迁确实都有实际困难。于东明所长了解情况后,感觉到拆迁不单单是老百姓一家一户的小事,而是关系到老百姓怎样看国家、怎样看政府、怎样看共产党的大事,决不能含糊,更不能因为拆迁出现不和谐的声音,造成不稳定的因素。为此,他对确实有困难的拆迁户逐户分析,再与富民路街道办事处和拆迁办公室多次沟通,进行研究,截止目前已解决了520余户群众的实际困难,实现了平稳顺利搬迁,得到了区、街领导的认可和群众的满意。. D8 m) C" D( _0 Q, p  T' s, L
  2007年5月初,天琴里社区出入道路上的5个下水道井盖丢失了十多天,居民出行十分不便,尤其是老人和小孩。居民多次到市政府、区政府、街办事处和有关排水部门反映,均未解决问题,群众意见很大。于东明得知这一情况后,一方面组织社区民警耐心进行群众疏导工作,另一方面积极与相关部门联系,并利用公休时间亲自到市区排水部门找有关领导反映。经过于东明的多方协调和再三努力,终于感动了市排水管理处和区排水管理所的领导,在最短的时间内为天琴里小区安装了井盖。于东明不仅成功化解了群众的不满情绪,而且赢得了群众的拥护和爱戴,让人民群众深切感受到人民警察为人民办实事,为群众解决实际困难,受到群众的衷心感谢。6 ^2 o; h/ B; Z  c
  2008年5月12日的四川省汶川大地震牵动着全国上下亿万人民群众的心,于东明的第一反应帮助灾区人民抗震救灾,重建家园。为此,他号召全所民警积极捐款,他个人就带头捐出一千二百元,全所共募捐两万余元,充分显示出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爱国热情。
4 s% n% I3 M- |- B% G2 |  ?  地震后的一个星期――2008年5月20日上午9时许,一批曾在我所界内二宫温泉俱乐部施工的四川籍民工大约四十余人到二宫讨要工资,情绪激动,并堵住二宫温泉俱乐部大门。于东明接到报告后高度重视,立即带领民警赶到现场。经了解该建筑队中四川籍民工共49人,其中11人是广元、绵阳重灾区民工,已于14日返乡,临行前已由建筑队垫付了部分工资,其余38名民工仍留在天津等待发放工资,涉及到未结工资共有50余万元,目前四川籍民工急需拿回余款后返乡。得知此情况后,于东明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如果处理不好将会影响天津甚至是中国在国际上的形象。他一面向分局领导汇报情况,一面果断安排警力进行现场处置,安抚农民工的情绪。经多方联系,相继找到该工程的建筑商和承包方的相关领导,通过与建筑队负责人及民工代表多方会谈,于当日下午17时30分达成共识,由建筑商和承包方支付全部拖欠工资,作为四川籍民工的返家费用,圆满解决并有效化解了一次可能产生国际影响的事件,区委和分局领导对此给予了高度的评价。
 楼主| 发表于 2008-9-20 15:44:37 | 显示全部楼层

于丽霞:第一个单亲母亲联组织创始人

1 g6 ?& ^& X; \/ T' n  _
  i) a0 N; G( q& v0 z' g$ N! f) u! B
她齐耳短发,一双有神的大眼睛总是带着慈祥的微笑,她倾心为单亲母亲和孩子们无怨无悔地服务,使她们在几年内摆脱了贫困。退休后自己掏腰包一如既往地她们。并积极投身社区志愿者队伍,她以奉献爱心为快乐,她就是原南开区王顶堤街妇联主任于丽霞。& Q8 V% D  P; z2 R
  她总是让人称她为于大姐,只有这样才能融入妇女群众之中。正是她的这种诚心,热心,爱心才慧眼发现社区有一支举步艰难的单亲母亲和单亲孩子。他们太苦了,我们应该为他们办点实事。说干就干就是于大姐的工作作风。2002年当时社会上一些舆论认为:丧偶的母亲是可以同情的而离异的女人都是不好的。单亲孩子=青少年犯罪。母亲们无奈的编谎言:父亲死了;父亲去外地打工去了。90%的单亲母亲还受到来自经济的压力,为了省钱节衣缩食,多少单亲母子(女)都穿别人的衣服,为了省钱母女俩到批发市场捡菜,为了省煤气费母亲长年捡煤渣;有的孩子为了获得知识,待两个馒头一瓶水在书店一呆就是一天……
0 D9 Y/ \: U) V2 @: n3 v  于大姐看在眼里疼在心上。她从上海出差回来向街领导打报告没花一分钱,就建立了单亲母亲和单亲孩子项目的救助工作。2002年5月10日那天,王顶堤的单亲母亲联谊会,: R( A8 i* f% z) r- c& u
  成立大会上,当徐站长一句“从此我们是没有血缘关系的亲姐妹”……时,台上的党政领导,台下的百位单亲母亲哭成一片……7 \7 F$ l+ i2 a: i+ y3 @, B9 A9 w
  在南开大学陈仲林、袁辛教授和学子们的帮助下“既然选择了单亲家庭的生活方式,就要勇敢的生活下去。”使单亲母亲和孩子们共同走出了心理的困惑。“不靠天上掉馅饼,靠自己的双手去改变生活,让孩子上大学”成为所有母亲共同的志向。单亲母亲们参加了街妇联组织的各种培训,重新走上了工作岗位。有了收入,母亲们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针对单亲孩子的问题,在同年7月23日又成立了王顶堤街自强孩子俱乐部、自强孩子艺术团,组织孩子们开展各种活动。单亲孩子大孩拉小孩的,他们说我们拉手一瞬间彼此不用说什么,“我们是最真诚的朋友”。军营一日游,军人辅导员走进单亲孩子们中,参观展览、社区公益劳动,、交换学习用品、义务家教进家庭、共同包孩子等等活动。2002年8月26日自强孩子艺术团汇报演出,台上十余名孩子个个阳光灿烂、活泼可爱,台下的母亲们个个泪流满面。因为于大姐和她领导下的28个居委会的妇代会主任们的集体努力,帮助单亲母亲教育好了孩子。天津各大媒体、电台、报纸、电视、广播十余家予以报道。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节目在2003年春季初三给予较长时间的报道,其它4套8套也转播,社会各界关注单亲母亲群体,捐款达两万元。为了鼓励孩子们奋发向上,发放助学金,以学习成绩表现为主,由母亲汇报,大家评议鼓励等级。还建立了考大学发营养费,考上大学发奖励的制度。这些都极大地激励了孩子们的成长,努力学习,奋发向上成为孩子们的心声。许多孩子们陆续考上了大学、考上研究生等。
% V$ k: \* H3 A4 V( ~  2004年于大姐内退了,虽离开了街妇联的工作岗位,但她仍心系单亲母亲和孩子。她为单亲母亲搭鹊桥,帮母亲和孩子重新过上幸福的生活。她从退休费中拿出了3000元,四年来资助了十几人,单亲母亲和孩子郑哲一直得到于大姐个人的德帮助。单亲孩子于京京在于大姐的关怀下考入天津师大,2008年毕业。昔日受助者,今日爱延伸,于京京已报名去甘肃支教,单亲孩子耿加林已是大二的学生,他将爱心自觉延伸到单亲孩子们之中,帮他们走出困境……于大姐仍与单亲母亲和孩子们心心相连。1 A1 ?) c& a: M9 R: d, m
  于大姐是一个闲不住的人,她又投身到社区志愿者队伍中,在她的带领下,几个老大姐撮合成立了“候台社区闲人大姐服务站”为居民提供十余项服务。红娘、心理疏导、子女教育、婚姻家庭关系指导、法律咨询、旧物调剂、儿童教育与健康、专科诊治、家政服务、就连顺路搭车搭伴旅游这样的小事管的也不亦乐乎。没到周一晚上小区值班室内就成了居民的生活交流平台。五个闲大姐共同忙碌还应接不暇。一些企业、部队还找上门要求集体征婚。于大姐和她的闲人大姐们已成为社区居民离不开的“好大姐”。! w( C. N0 |- u% S
  今年四川灾区地震发生后,牵动了于大姐的心,她主动找到居委会承担捐款工作。她手持话筒到三个小区串楼群“一分钱不算少,汇集起来就是河,就是江,就是高山大海,能帮孩子们重新走进教室,帮助灾民重新过上幸福生活……”于大姐编的一段段发自肺腑的宣传口号,打动了许多人。有的从楼上下抛钱,有的马上到居委会来捐款。在候台社区的捐款活动中于大姐尽了一颗善良的心。
2 e9 H" R" I( `* v+ {; d  于大姐乐于助人在同学、同事中也有口碑,她退休后一些老同学也来找她帮忙,有个同学家住北京,搞装修,她就像民工一样将地上的木板一块一块起出来,一干就是一周,累得大病一场也不在乎。有个同学的母亲病重在外地,她二话没说就赶到石家庄,帮着做饭、买菜、守病人,一忙就是一个星期。她都是57岁的人了,丈夫有些心疼,劝她适可而止,可于大姐笑笑说:“我就是天天忙才快乐,一闲下来就难受。”
* m0 F- ^- p% E. M+ A- N  于大姐说起话来诚实可信,话一出口就能看到她的一颗火热的心。她的激情令她像四十开外的人。她的爽朗感染了周围的人。她像一支蜡烛,燃烧自己,照亮了别人。
 楼主| 发表于 2008-9-20 15:46:28 | 显示全部楼层

于滢:在财务岗位上丝毫不大意

' y6 \% \5 E7 o; h/ f9 H" |

! Z/ Q; p! c5 H4 a- A0 V于滢是天津市种子管理站的一名会计, 2006年月分配到种子管理站至今有2年多的时间了,虽然在站里的时间不长,但是我已经深深的融入了这个环境并喜欢上了这份工作。由于会计这个岗位的特殊性,在工作中丝毫不能有半点马虎大意并要注重工作保密性,因此在工作中我严格按照《会计法》、《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等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办事,时时刻刻的严格要求自己,有时为了完成一项任务加班加点来做。经过2年来的锻炼,在会计业务上有了很大的提高。' y9 l- r3 \/ [" b9 D* n# l
  一、刻苦钻研、提高工作质量( }* u% N! q+ |9 q
  财务会计信息来自于会计核算过程,会计核算过程的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中的任何一个环节的差错,都会直接或间接影响所提供的财务会计报告资料的真实性。为确保系统提供会计信息的真实、正确、完整、可靠,我严格按照有关要求对原始凭证各要素进行审核,编制正确的会计凭证,认真处理发生的每一笔经济业务。在凭证的编制过程中录入的摘要、会计科目、金额等进行认真检查,并经审核后进入下一道程序。会计核算过程是做好会计工作的基础,由于我主要是负责会计核算工作。因此这个环节对我来说也是责任重大,每个环节都要一丝不苟的完成。
6 F& c- b; }8 `9 C* G; _5 y" Q  虽然说会计工作看似重复的机械化作业比较多,但是有时还是有很多料想不到的事件发生,像是上级突如其来的工作有时会让我们措手不及,不过凭借我们科长及同事的配合,加班加点的工作,总能顺利圆满的完成工作任务。从他们身上我也能学到许多做人做事的经验。做到“嘴勤”、“手勤”和“腿勤”。慢慢的工作经验也会累积起来。在平时工作中我也会学习一些业务方面的专业知识,遇到不会不懂的及时请教,日积月累中得到专业会计水平的提高。8 A$ T/ @% p( W- a. R9 |( c
  二、爱岗敬业2 a" e3 G/ o: |6 f8 P! @
  我自从来到种子站,无论是科里的工作还是站里组织的活动我都积极主动的参加,自2006年以来,我参与了天津市固定资产的专项检查工作,由于这项工作安排得时间紧、任务急、工作量大。对于刚刚接触这项工作的我,虽然在学校里面学的是会计专业,但是实际的会计工作和理论学习毕竟有很大的区别。为了努力完成好科长交给我的任务,我查阅往年关于这项工作业务的相关资料,向科长请教,科长和同事们也是不厌其烦的教导我,给我指点迷津。我是会计工作的新手为了不影响工作进程,这段时间加班也是经常的事,下班、周六日也在单位里忙碌的工作,并如期完成工作任务。自己辛苦的工作也换来了很大的回报。一来是自己的业务能力得到了提高,二来就是顺利完成了审计局的审计并得到了一致的好评。参加天津市财政供养人员的汇编工作,此项工作需要严谨的工作态度,不能有任何的工作差错,我认认真真的填制及汇编,仔细严密的核对每个人员的信息,圆满的完成任务。参与天津市种子行业报表的信息收集、整理、汇总及编报工作,此项工作的任务比较繁重。是和区县的种子单位配合完成的。由于区县的单位有的工作环境较差,不能如期完成我们安排的工作,因此我会跟区县的单位会计进行沟通,了解他们的情况后我们不怕辛苦、不怕累下到问题较多的区县单位耐心的教导他们如何开展工作,有的区县单位实在不能进行的,我们会把问题带回来帮他们解决。通过我们科室的齐心协力完成了当年最重要的种子行业报表的工作并以很高的报送率报到农业部。完成报表报送工作我们又对种子行业报表的真实性进行抽查,先后去了20多家企业进行检查,并找出问题,写出报告。进行天津市职工住房公积金的缴存、调整工作。每月为职工办理公积金缴存业务,每年7月份办理公积金的调整,核算公积金的缴存基数,确定出缴存汇率。此项业务需要经常来往于公积金管理中心办理事宜。填制、编报部门预算及单位基本人员信息的工作。做好部门预算是十分必要的。科长把这份工作交给了我,我深知这项工作的重要性。要完成好这项工作我只能以更加饱满的工作热情及工作态度去努力做好它。在进行这项工作过程中由于许多东西我是初次接触,因此经常出现小的错误,经过科长给我的指点,我才逐步的在错误中学到了知识同时也使我体会到了只有更加坚持不懈的研究业务知识、不断的在工作中积累经验才能在遇到问题、处理问题的能力上有所提高。( u* L) H$ w& j/ v) O3 ?
  三、乐于奉献
7 W& X3 L' t2 o+ N& x" [  本人能够积极主动的配合科里的工作,并善于团结其他部门的同志。为站里每月的板报栏帮忙找素材,写板报。积极参加团支部组织的团员青年下基层锻炼、实习调研。在下乡锻炼时虽然发高烧,但是仍然和同事们一起工作。并于今年的团支部评选中被选为我站团支部的委员。由于会计的业务临时性较强,因此经常是加班加点,但从不计较报酬,毫无怨言,每项工作都能圆满的完成。
2 Z. o# o2 ]0 K2 g4 t4 f  财务工作千头万绪,责任重大。在具体的财务工作实践中,我的体会是,虽然看似平凡,但是却具有重要的作用,只有具有较强的事业心、责任感、工作扎实肯干、爱岗敬业、乐于奉献的精神才能把会计工作做好。
 楼主| 发表于 2008-10-6 12:03:57 | 显示全部楼层

于桂枝—舍身为民 义务反顾


, R4 q, E) y" X2 y1 U4 ^8 N/ y
0 n6 \- \8 c' k: J7 [* x  \于桂枝,女,汉族,中共党员,原郑州丝绢厂退休职工。郑州市热心公益道德模范。/ E& I3 m5 `3 `; R! f1 d
: I% F. V, X" r. p: J1 \
   1986年,于桂枝因患有癌症及心脏病,39岁就病退离开了郑州丝绢厂。2000年起,于桂枝在淮河路办事处淮北社区担任社区委员,主管计划生育工作。她不顾身体虚弱,夜以继日的入户,检查已婚育龄妇女、流动人口和无业育龄妇女的计划生育情况。一次在参加淮河路办事处计划生育宣传活动中,因风大,为了捡石块固定宣传版块,不慎摔倒导致双脚骨裂纹。但她舍不得她心爱的工作,只休息了18天就又回到了工作岗位。后又因坚持手写宣传黑板报,心脏病复发晕倒在黑板报下边,经医院奋力抢救才算保住了生命。医生告戒说:“你身患癌症,又有严重的心脏病,如果再这样操劳工作的话,将有更大的危险!”就这样她不得不含泪离开了工作岗位。" x- I- i  g8 V3 V
, x' n- P; q4 L; D
  虽然离开了工作岗位,但她依然没有忘记为居民服务。本院垃圾箱的门坏了,自己拿钱找人来修;院内的路坏了,她找来砖头,一点一点的修好。她利用自己在丝绢厂工作时的技术,帮人缝衣服、改衣服、锁裤边、做被罩,从未收过任何费用,也没想过得到别人的回报。2007年区委区政府开展的“百千万”集中活动,如冲锋的号角,激励着这名老党员火热的心,她亲自找到社区要求做一名志愿者。她了解到:附近育才小学的学生大部分是外地务工人员子女,父母忙于生计很少顾及孩子。她决定利用孩子们课余时间教孩子们打腰鼓,又用卖废品攒的钱给这些孩子们做了49件衣服。
 楼主| 发表于 2008-10-6 13:06:58 | 显示全部楼层

文明的感动于广凤

+ W2 U5 G& j% Z! U8 \
于广凤接受白岩松采访9 x  o8 N, Q7 ~9 I: ?7 Y. M3 x2 q
7月27日上午9时许,一位年过古稀的老人赶着两头奶牛走进了驻军某部队军营,在建军节到来之际向驻军官兵献上了一份价值2万多元的大礼。这位老人就是家住青堆镇宝宁村小核桃房屯的普通农民于广凤。
6 v4 U4 j4 ]- U& z: d$ X  v5 D3 q8 Z' S/ y
    今年72岁的于广凤早年曾在部队的兵工厂干过活,有两个儿子在部队服役过,如今老人的孙子仍在部队当兵,因而老人对军人有着一种特殊的感情。多年来,老人家里并不富裕,直到现在住的还是草房。可他和老伴儿总是省吃俭用,用融融真情写下了一个又一个拥军佳话,被誉为“拥军模范”。2003年建军节,老人曾送给部队4头都是400多斤的大肥猪,当时的情景至今让大家历历在目。今年八一前夕,得知驻军部队所养的两头奶牛满足不了全体战士用奶,老人便把家里养的4头奶牛中产奶量最高的两头送给了驻军官兵。听说于广凤老人来军营送奶牛,驻军官兵在营房外敲锣打鼓列队欢迎,战士们激动地将两朵大红绸花戴在两头奶牛的头上。当记者问起老人为什么舍得将价值2万多元的奶牛无偿地送给部队时,老人兴奋地说:“没有人民军队就没有咱老百姓的安宁,我们的战士很辛苦,我就是喜欢当兵的人,为了让战士们每天都能喝上鲜奶,我情愿自己吃点苦遭点罪,也要把奶牛送给咱子弟兵!” 9 K. i& F( H8 F6 W: y: h
9 q  T, d, w) |: _' {# V
    面对老人的真诚奉献,驻军官兵一致表示,一定不辜负老人的深情,刻苦训练,严格要求,努力为祖国站好岗放好哨。当天,驻军部队首长为于广凤老人颁发了“拥军模范”大红证书。手捧证书,于广凤老人向大家表示,以后还要为全体官兵奉献爱心。
 楼主| 发表于 2008-10-6 13:11:18 | 显示全部楼层

志愿服务模范 于宪智


  V6 t" M7 F8 G5 Q5 U" H/ N志愿服务模范——于宪智# e. d- y: \+ L3 T+ v( X- P
简介:于宪智,男,61岁,中共党员,平阴县老年体育协会。
事迹:该同志自1997年担任平阴县老年体育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今年,他又兼任平阴县“泉映晚霞”志愿服务团团长。10年来,他以“莫道夕阳晚,扬鞭自奋蹄”的执着精神,投入于老年人文化体育事业。在他的组织下,2006年,被市政府表彰为“老年人健身旅游先进县”,先后两次被省老年体评为先进单位和先进工作者,历年被评为市老年体协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
在老年体协的工作中,一是积极筹集资金,有时为了活动的开展,自己垫上万元;二是加强老年活动组织建设,在全县8个乡镇的60%的村建起了老年活动中心;三是加强业务训练,1998年、2002年和2004年三次参加全国健身球比赛,分别获第三名和优胜奖,先后代表济南市五次参加山东省老年体协组织的地掷球、大秧歌、健身球等比赛,均获得优异成绩;四是严于律己,率先垂范,关心他人,体贴入微。
今年7月份,我县成立“泉映晚霞”志愿服务团,该同志被推任为团长。年逾60的于宪智更忙了,他认为,老年人是国家的财富,关心老人是时代的进步,是精神文明和社会和谐的重要标志。志愿团的老人们都不甘清闲,发挥余热,奉献社会,作为团长更要加倍努力。他积极组织各站开展活动。在各方影响下,县执法局投资5000元,组建了志愿服务团老年军乐队,文体服务站组建了200人的腰鼓队和老年乐队。
 楼主| 发表于 2008-10-6 13:13:04 | 显示全部楼层

爱护环境模范 于新社

# U6 J, ^8 k0 P3 @4 f1 A, E) E
爱护环境模范——于新社
5 p/ q- I4 n5 y简介:于新社,男,54岁,中共党员,天桥区执法局书记、局长。0 J5 q* [( x8 f1 ?4 ?
事迹:于新社现任天桥区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党委书记、局长。近年来,于新社团结党委一班人,带领全局干部职工,紧紧围绕区委、区政府中心工作,勇于创新,积极探索城管执法新路子,建立新机制。在廉洁勤政方面,严格要求,率先垂范;在执法活动中,严格程序,不循私情。天桥区执法局在全市城管执法综合考评中名列前茅,2006年被天桥区委、区政府平为科学发展先进单位和长效管理及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先进单位,他本人被评为济南市“弘扬济南精神,创建文明城市”主题行动先进个人、07年区优秀共产党员、济南市“7•18抗洪救灾文明市民”。/ w; @# B# n$ `1 G
在城管执法中,他带领执法队员,以我区14条主要道路和2个重点场所周边为重点,按照重点划片包段,责任到人,早发现、早介入、早制止的要求,采取错时工作制和集中整治与日常管理相结合的方法,仅今年上半年,全局拆除乱搭乱建1900余处,拆除违规设置的广告牌匾6939块,取缔占道经营3134处,清除视觉污染1万多处。积极推进马路市场退路进厅,亲自协调有关单位,促使北坦万顺、纬北西立山街、国棉一厂等农贸市场相继建成,困扰居民多年的占道经营和早摊群被彻底取缔,解决了长达20年5的凤凰山路马路市场违章占道问题。执法过程中,顶住压力,坚持原则,相继拆除了制锦市铜元局周边、北园航运路、联四路、藏石路、边庄花园、交校西路等违规违章建筑5000余平方米强制拆除丁庄工业园违规别墅三栋,在拆违工作中始终冲在前列。
 楼主| 发表于 2008-10-6 13:15:08 | 显示全部楼层

文明礼仪模范 于欣


/ d/ g4 i* i, B& z$ v0 M文明礼仪模范——于欣
+ h6 T1 d# K! X+ R( R, f9 u( s8 B# x简介:于欣,女,24岁,共青团员,济南长途汽车总站。3 J- \+ B/ ~% X' `* p
事迹:1.05年赴济南中豪大酒店参加山东省服务品牌企业形象发布会,对日常礼仪服务进行了现场展示。
# J3 s; I0 p9 w2.  07年应中国交通企业管理协会的邀请,在湖南常德、长沙进行了礼仪服务形象现展示,用过艺术的手法进行了串联和整合,得到了交通部领导及全国同行业的高度好评。2 @7 {+ O* D4 X. D) Z
3.  担任集团公司、总站各项会议及各项活动的礼仪服务人员。3 _' V0 ?2 h: s! Y
4.  担任过总站对新进员工的礼仪培训工作。
/ \# Y( L, K$ i3 K" I5.  担任总站企业文化建设的讲解员。
6 `' S, K+ }! M" Q- W3 G& z! A5 H6.  05年荣获“感动总站十大杰出员工”阳光微笑奖。
8 X3 a# f  ?! O" a. I7.  05年荣获总站首届“微笑之星”称号。
6 N0 [  S/ C% k5 f" Q# d% B/ o; ^8.  连续荣获集团公司明星员工、工会优秀积极分子、 优秀共青团员、春运明星、暑运明星等荣誉称号。, X: F) u& p; p' U0 [
9.  05年荣获山东省交运集团公司首届“职业道德”演讲比赛二等奖。
  C8 i0 P. t$ a# O; m. F4 |. _* M10.  多次担任集团公司、总站各项文艺汇演的主持工作。
发表于 2008-10-15 19:37:21 | 显示全部楼层
于家的好人好事还真不少,并且平阴的于宪智还是我的同门呢。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寻根问祖热线

13105230123

服务时间:工作日9:30-21:00
广州市黄埔区科珠路232号1栋401-2
邮箱:yushizqh@126.com
  • 官方微信→

  • 手机触屏版→

Powered by Discuz! X3.4© 2001-2013 Comsenz Inc.模板制作:Neoconex星点互联

技术支持 皇松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粤ICP备20068981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