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身贫寒的于业功,又名于新生、张敏,1912年出生于福山县奇章村(现烟台经济技术开发区奇章居委会)一个贫苦教师家里。
少年时,因父亲早逝,家境贫困,于业功17岁便被迫辍学到安东谋生。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于业功目睹了日军屠杀中国人民的滔天罪行,义愤填膺,不甘作亡国奴,依然辞退工作返乡。
1934年初,于业功携妻带子回老家后,迁到离县城较近的山后村居住。他每天到县民众教育馆去,阅读鲁迅、郭沫若、茅盾及高尔基等革命作家的许多作品。不久,应聘担任民众教育馆的图书管理员,以各种名义增订了一些报刊和杂志,如《新生》《铁流》《大众生活》《妇女生活》《文学丛报》等,并延长开馆时间。还在《福山日报》上办了一个副刊《福山图书馆周刊》(后改称《活路》),组织青年撰写进步文章,抨击时政,宣传抗日,教育人民。
1936年,一些遭受当局迫害的北平流亡学生秘密来到福山。在与他们朝夕相处中,于业功听到了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国共两党合作抗日等新消息。当于业功得知这些流亡学生都是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队员时就坚决要求加入这个队伍。
1937年2月,于业功与烟台“民先”队员赵锡纯等一起,组建了民先福山队部。骨干有邹本良(赵敏)、张大超、刘忠俊等,队部设在民众教育馆。“七·七”事变后,中共胶东特委派柳运光来福山开展工作,与于业功取得了联系。胶东特委指示他们,进一步扩大抗日宣传,组织抗日武装,争取福山国民党实力派陈昱抗日。
为了大造抗日声势,于业功推举民众教育馆馆长李丕涛以“民众教育馆”的名义组织起了一支七、八十人的业余救亡歌剧团,骨干大都是民先队员。歌剧团每周活动一次,除举行时事讨论外,还学唱革命歌曲,如《义勇军进行曲》《松花江上》《上起刺刀来》等。他们还编排了一些抗日剧目,到城关、古现、八角、高疃、东厅、门楼等集市上演出,其中《放下你的鞭子》很受群众欢迎。在这个歌剧团的带动下,各小学也相继成立了“大路歌咏队”“小学生歌剧团”。
1938年3月19日,我山东人民抗日救国军第三军第一路围攻福山城,伪县长陈昱固守城池,企图等待烟台日伪军增援。于业功接受了在城里“策反”任务。夜间,他带领二十几名民先队员贴标语、撒传单;白天,他派人到集市、餐馆等市民、敌兵聚集地讹传:“昨夜三军百八十人入城,贴满了标语,撒完传单就走了,今晚可能破城!”他还冒着风险亲自找到了李丕涛、逄鸣皋等国民党左派上层人物,说服他们要以民族大义为重,规劝陈昱弃暗投明,参加抗日。在我军事、政治强大攻势下,陈昱被迫接受谈判,双方并协议组建抗日民主政府。
1939年1月于业功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39年12月,国民党掀起了第一次反共高潮,占据县城的日伪军和盘踞观水的陈昱顽匪疯狂地进行剿共活动。在白色恐怖下,于业功主动向县委请求留在敌占区奇章村坚持工作。
奇章村的村东有一所中心小学,校长于其东是个国民党员,思想反动,作风恶劣,逼得学生纷纷退学。于业功鼓动伪乡长出面联合本村八大尊长,联名上告,将其赶出学校。之后,于业功担任了该校校长,以整理校风为由,辞退了几个反动顽固的教师,聘用了一些进步青年任教,又在全乡集资新建了八间教室。
1940年4月,于业功担任了中共福山县委第一任宣传部长。为了工作需要,他把自己的家作为党的秘密联络站,组织揭露和声讨汪精卫卖国投敌的宣传活动,他亲自起草讨逆檄文,刻印传单,组织党员和“民先”队员到敌伪据点、县府驻地散发,并在敌伪直接控制区外的各小学组织学生宣传队,秘密到敌占区乡村演出。
1940年10月,国民党发动了第二次反共高潮,盘踞在观水的陈昱顽匪与蔡晋康、苗占魁等胶东投降派联合围攻我根据地,成立了暗杀团,矛头指向我地下党员和抗日进步人士。
1941年2月17日,县委紧急通知于业功迅速转移。于业功先是设法通知了隐蔽在本乡的党员转移,又销毁、转移了一些重要文件和物资,直到傍晚才回家告别,不幸被陈匪逮捕,18日晚被秘密杀害,年仅30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