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古代进士及第后,官方记载其姓名、籍贯、治学情况、家庭成员情况、榜上名次等,汇集成登科录。登科录记载内容相对详实,给后代留下了不可多得的史料。下面为我于官屯于氏八世祖于若瀛登科录上所记载的内容:
于若瀛,贯山东济宁卫,军籍,登州府莱阳县人;济宁州学生,治《易经》;字子步;行二,年二十九,十一月二十七生;曾祖:龙,寿官;祖:贤,封户部主事;父:锦,布政司左布政;母:谢氏,封安人,慈侍下;兄:若汶,若水,若洙,若泗,若沂,若滨,若澄;弟:若淇;娶张氏继娶王氏;山东乡试第二名,会试第一百三十一名。
二 登科录内容解读:
其一:“贯山东济宁卫,军籍,登州府莱阳县人”,于若瀛的贯是山东济宁卫(卫所制度为明朝最主要的军事制度,为明太祖朱元璋所创立,明朝自京师达于郡县,皆设立卫、所,外统于都司,内统于五军都督府。卫、所分属于各省的都指挥使司,各省的都指挥使司又由中央的五军都督府划片管辖,都指挥使司下辖一定数量的千户所和百户所。),籍是军籍(明朝分军、民、匠、灶四大籍,籍一般不可随意更改),登州府莱阳县为其祖居地或原籍。
其二:“济宁州学生,治《易经》”,于若瀛是济宁州的学生,《易经》明朝科举的选修课,但是四书五经是参加科举的读书人必须都要学习的内容。
其三:“子步”是于若瀛最初的字号,出仕后字“元綗”,一字“文若”,晚号“念东”。
其四:“行二,年二十九,十一月二十七生”,在兄弟中排行第二,据多方考证:于若瀛是明嘉靖四十一年十月二十七日(1552年)出生,万历十一年(1583年),于若瀛登癸未科进士及第,时年三十一岁,“登科录”此项记载似有误。
其五:“曾祖:龙,寿官;祖:贤,封户部主事”(寿官是明朝出现的一种官名,按照明代的制度,这是个虚职,又是一种荣誉。奖励“德行着闻,为乡里所敬服者”,只有官帽官服,没有爵位。受赐年龄最初为百岁,到万历以后降为七十岁。只在恩诏颁布时才得以赐给,整个明朝三百多年里仅授过十九次。)于贤在明嘉靖二十四年(1545),朝廷颁旨赞其曰“老遵隐约而雅好赈施。”,敕封户部主事。
其六:“父:锦,布政司左布政;母:谢氏,封安人,慈侍下”(布政司是明朝直辖地区的省级行政机构和区划,明太祖朱元璋为加强中央集权,改元朝之行省为承宣布政使司,全国设置了13个承宣布政使司,置左右布政各一人,主管一省民政和财政,另设提刑按察使司管刑法,都指挥使司管军队,三者合称“三司”),于若瀛父于锦,明嘉靖甲辰(1544年)进士,曾任贵州布政使司左布政;明嘉靖二十四年(1545)敕封于若瀛母谢氏为安人,万历二十年(1592)诰封谢氏为夫人;古时候填履历,祖父母和父母均健在为“重庆下”,父母都在为“俱庆下”,父亲健在母亲离世为“严侍下”,母亲健在父亲离世为“慈侍下”,父亲母亲都不在了为“永感下”,于若瀛考中进士时,母亲谢氏健在,父亲于锦已经去世,故曰“慈侍下”。
其七:“兄:若汶,若水,若洙,若泗,若沂,若滨,若澄;弟:若淇”,在登科录中,于若瀛明确列为第二子,据《于氏家乘》记载:于若瀛为于锦次子(即行二),于锦长子为于若水,其余,“兄:若汶,若洙,若泗,若沂,若滨,若澄;弟:若淇”为于锦的三个弟弟于钤、于舟(原字带金字旁)、于鋋之子(于钤子:若汶、若沂;于舟子:若洙、若滨、若澄、若淇;于鋋子:若泗)。由此可见,登科录中所列于若瀛之兄弟除于若水外,实为其叔伯兄弟,并非亲兄弟。
其八:“娶张氏继娶王氏”,说明于若瀛考中进士时已婚,原配妻子为张氏,张氏死后,又续娶王氏为妻子。
其九:“山东乡试乡试第二名”是说于若瀛在万历十年壬午(1582)考中山东乡试,名列第二。
其十:“会试第一百三十一名”,说明于若瀛在万历十一年癸未(1583),考取乡试后,次年考中进士,会试排名131名,后在殿试中考取三甲32名。
(图文:于法领,山东省菏泽市巨野县太平镇第一中学、 1560540865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