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账户
亲爱的游客

欢迎您的光临

已有账号,请

如尚未注册?

第三方账号快捷登陆

  • 客服
    点击联系客服

    在线时间:8:00-16:00

    客服电话

    020-82515729

    电子邮件

    yushizqh@126.com
  • APP

    下载APP

    随时随地掌握行业动态

  •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官方微信公众号

五谈文登市大水泊

16
回复
4728
查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1-19 18:32:2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五谈文登市大水泊
(回复宗亲们提出的问题)


首先感谢宗亲们查看、关注,说明四谈大水泊达到了预期的目的,是一个良好的开端,是抛砖引玉迈出的第一步。
宗亲们提出多项质疑,综合起来有四方面的问题:A、还不理解于敬祖为什么说不是文登市大水泊始祖?要求将证据亮出来;B、于敬祖从赤山迁出的年代不认可,“何来唐末?”;C、洪水兰于氏老茔碑不是真的,是假的,有人还想不通。D、还有人对于坚祖迁居赵家庄的年代,以及赵家庄改为大水泊的年代有疑问。
按说我没有必要再回复,“四谈大水泊”的文字,字字句句讲的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有证据,是真相,只要宗亲们多看几遍就明白了。
一、宗亲们,我写文字来源,所讲的每个问题,所有依据均从七个资料中学习的,经过筛选,去粗取精,去假存真后,总结出来的。
1、于姓的天空网上成千上万的宗亲们将各种资料信息发表在网上,我学习后抄录下来是第一个资料,成千上万的宗亲就是证据。
2、文登市大水泊于姓“于氏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在网上发表的大水泊于氏历史简介文章,我称之为“综合材料”这是第二个资料。
于敬祖迁出的年代“何来唐末”,出自这个“综合材料”,这个材料讲明了于敬祖从赤山迁出的年代和朝代,比如:
一是讲周武王第三子于叔定为于姓始祖第一代,将于敬祖定为七十代,于叔祖到现在2800年左右,按每代23年计算,已繁衍121代(世),于敬祖定为七十世,121世—70世=51世,肯定了从于敬祖以下到近代2017年应繁衍51世。但大水泊村于姓于敬祖以下才32世,相差19世,按每世25年计算17世左右,说明于敬祖不是文登市大水泊的始祖。
二是另一种算法,于敬祖70世×23年=1610年,2800年—1610年=1190年。1190年比唐朝灭亡的公元907年还早80年。“唐末何来”是体育老师教出的学生于茹振是这么算出来的,这就是依据,是强有力的证据。
将于敬祖定为唐末迁出斥山,是文登市大水泊于姓宗亲们早已精确的计算出来的,公布在于姓的天空网上。是全国于姓宗亲们认可的,不是我凭空想象的,更不是瞎编乱造的,是学习来的结果。
三是《综合材料》讲《于氏斥山一分总谱》有于敬祖的史料,既然大水泊有于氏斥山族谱,应该谱中有于敬祖的父亲、祖父、兄弟和儿孙们,怎么不让于敬祖的父亲、祖父为始祖呢?
四是《综合材料》讲:“于敬祖自山东郯城而斥山、崮山……”这个提法说明于敬祖生活的年代更早,年代的跨度特别的长,还讲:“应该说于敬祖是至今找到的本宗于氏家族最早的一位先祖,若将于叔作为始祖,于敬祖应为第七十世。以上四点足以说明于敬祖不是大水泊于姓支脉始祖。
3、沧州于刚老师编著的《沧州于氏人文录》是我学习的第三个材料,这部著作是中国文化出版社出版的,第十四页《胶东于氏出斥山》记载:“唐末斥山于氏第一次到今威海经区崮山镇……于氏从赤山至崮山经历数代……。”与大水泊《综合材料》是吻合的。
4、洪水兰于氏老茔碑,阴面和阳面的碑文是我学习的第四个材料。我又反复的、认真的、仔细的学习,对每个情节进行分析、对比、研究,再一次确定这个碑是假的,是伪造的,是拼凑的。
一是元朝1324年刻碑时,文登赵家庄还没有改大水泊村,洪水兰于氏老茔碑阴面祖系表一,<大水泊于氏>是大水泊于姓650年后伪造加在上面的。
二是元朝1324年刻碑时,于坚祖迁居赵家庄不久,只有一户于姓,这个碑绝不会将于坚祖及子孙刻在上面,不会刻上<大水泊于氏>
三是伪造阴面<大水泊于氏>谱页的人,水平太低,基本常识一点不懂,1949年解放以前一律是繁体字,简化字是1950年以后才改的,伪造人用的是简化字。
解放前写谱序,用文言文,没有标点符号,古人写字,习惯从右边写,中国汉字是世界上使用人最多的文字,已有几千年历史,是民族、历史的载体,更是国人智慧的结晶。古人写字竖着写,自上而下,自右而左,右为大。解放后1950年在全国政协二次会议上,陈嘉庚先生提出中文书写统一由左而右横写……。1955年元月1日《光明日报》首次用横式排版,1956年元月1日《人民日报》已改为横版,至此全国响应。
但民间谱书有特殊性,至今坚持延续右为上,左为小排列,这是规则,大水泊于姓洪水兰于氏老茔碑阴宗派图,这个谱页有多个基本原则和特点是近些年外行人搞的,绝对不是元朝1324年刻在碑上的。
四是大水泊于姓伪造的洪水兰于氏老茔碑阴宗派图<大水泊于氏>是碑的阴面与阳面洪水兰老茔碑文钞,于氏祔葬之记有多个不一样。
第一个不一样,阳面刻碑只有高祖讳敬祖,没有阴面敬祖的父亲高祖,和高祖的长子十四翁澄祖,说明阴面是伪造的,拼凑的。
第二个不一样,阳面没有刻上敬祖的次子于礼公,阴面伪造了于礼公。
第三个不一样,阳面刻着于士达祖长孙于盾,阴面于士达长孙于质。矛盾的盾字和质量的质字分不清,可叹造假的宗亲水平太低。
第四个不一样,阴面澄祖和敬祖的父亲是高祖,怎么父亲称祖两个儿子也称祖,请问高祖是姓于名高,还是姓于名高祖?澄祖姓于名澄,还是姓于名澄祖?敬祖是姓于名敬,还是姓于名敬祖?
五是阳面高祖是敬祖,阴面高祖是澄祖,敬祖的父亲,既然高祖是两个儿子的父亲,大水泊于姓为什么不将两个儿子的父亲定为大水泊于姓的始祖?反而将高祖的次子定为大水泊于姓的始祖?
六是洪水兰于氏老茔碑的阳面《洪水兰老茔碑文钞》(于氏祔葬之记)是元朝1324年刻的碑,首页是“七碣”二字,右上角刻着“大父于从德”,左边刻着洪武岁次甲寅仲秋初九立。元朝1324年刻的碑,开篇刻的是明朝的内容,说明是于从德的后代立的碑,于从德是于士达的五世孙,儿子是六世孙,立碑时间已到了明朝1374年,朝代不一样,年代差距大,这就是铁的证据,证实这个卧碑是伪造的,是拼凑的,怎么还不相信呢?
七是洪水兰于氏卧碑名称五花八门,让我们全国的于姓宗亲看不懂,到底是洪水兰于氏卧碑,还是大水泊于氏卧碑?
《综合材料》:清道光二十五年在现在的威海草庙子镇境内出土了一块元泰定元年的大水泊卧碑。阳面刻着(于氏附茔之记)……。而卧碑的阴面刻有于氏宗派图。实际上,阳面大题目刻的是《洪水兰老茔碑文钞》小题目刻着(于氏祔葬之记)。到了阴面刻着《洪水兰于氏老茔碑阴宗派图》,小题目(大水泊于氏),这个碑到底是谁书写的?我认为是多人造假写的,不同年代的人写的,既有古代人写,也有解放前的人写,是现代人拼凑起来伪造而成的。
就是说这个碑的内容有多处是真的,但有人将不同朝代的事,不同年代多支脉的于姓的人和事拼凑在一起,让别有用心的人利用了,加上自己想要的人和事,误导了不少人。
八是《于氏宗派图》的出土,使大水泊于姓对大水泊于氏的来源有了新的认识,大水泊于氏太祖为十六翁于敬祖,才知道是登州千户,才知道为金兵乱华之时。
总之于氏卧碑的出现,误导了大水泊的先祖,将于坚为始祖,改为于敬为始祖,误导了现代大水泊于姓,借卧碑之名,发挥炫耀起来,改了不少事关重大的内容。
5、我学习的第五个资料是文登市大水泊于氏族谱上记载的“斥山老茔记、崮山后老茔记、洪水兰老茔记、大水泊东老茔记”,四个老茔记没有记载于敬祖和次子于礼公的内容,没有于敬祖和于礼公的墓地和碑的记载。只有“大水泊东老茔记”记载是大水泊的祖茔,于坚祖是大水泊于姓的始祖,说明于敬祖不是于坚始祖的祖父,于礼公不是于坚始祖的父亲。如果是于敬祖和于礼公应该葬在“大水泊东老茔”,于坚祖不能称始祖,四个老茔就是证据。
6、我学习的第六个资料是大水泊清朝三个不同年代的于氏家谱。
一是在2015年11月12日于延友宗亲,与我交流时讲:“大水泊老谱,系康熙元年1662年修的谱,该族谱散秩(无存或不全)。
二是延友兄又说清嘉庆24年(1819年)又修一谱,即今说的老谱,由于年代久远加之该谱无纵向关系,迁出的人亦无(未)注明,难免出现不足之处。
三是大水泊于姓迁出的另一支脉保存的族谱,是清朝康熙辛酉年1681年谱序记载:坚公为始祖,坚公以上年代久远,无所考。
三个年代的族谱记载,说明清嘉庆24年1819年之前,大水泊始祖是于坚祖,没有任何疑问,于坚始祖以下繁衍三十代是真实的。(但有可能有缺失)
7、我学习第七个资料:是文登市文登镇大水泊村,1992年村委会的刻碑,村庄的东边西边各立着一座碑,碑文说明三点,一是文登县赵家庄是北宋朝立庄至今有1000年左右的历史,二是赵家庄是清朝改为大水泊村,三是于姓是元朝迁居赵家庄。这个碑的碑文就是证据,任何人不能完全否认,任何人没有任何理由、任何能力把两座碑推倒,按着自己的意愿再立两座碑。碑上的朝代和年代是我写文字的依据。
我是学习以上七个资料的内容为依据,进行多方面的对比、探讨、研究,综合考量总结出来的,我写的文字不是凭空想出来的,以上七个方面的资料既是基础、依据,又是证据。
二、为什么每世辈按23——25年计算?
全国姓氏几千个,我们于姓是几千个之一,我们于姓并不亚于全国其他姓氏,为此我们于姓与全国姓氏应并头前进,差别不能太大。
1、文登市大水泊于姓是全国各地于氏宗亲公认的名门望族,大水泊于姓自己宣传的很到位,比如:“大水泊于氏是当今的所有于氏支系中最大的一支,分布范围非常广。”“目前已经查明于坚之后十世五大支的……后人遍及文登全境,以及荣城部分地区,老五支文瑞公之后所出的进士、举人最多,其中一门五进士乃是文登当地绝无仅有的,更加荣耀的是因十七世于涟使得老五支自十四世至十七世四代五人荣增正一品光禄大夫,从而显赫一时……大水泊十八世孙清户部侍郎于可托及其兄弟的后人分布于文登、荣城四十余个村庄……
于坚祖是名门望族,每代按23年是留有余地的,是客观的,如果每代30年、33年、35年还称名门望族,纯属笑话。
2、在上古时期,封建社会,解放前老辈子人男孩15岁、16岁结婚生子是正常事,女孩15岁、16岁出嫁生孩子是正常事,18岁、19岁就成老姑娘了,不好嫁人了,过了20岁的女孩子难嫁人了。男女早婚、早育,代代相传的风俗一直传到解放初期,五世同堂不少见,富人家庭,做官的家族,每代不到二十年。
3、解放后,虽然有几十年的计划生育,少数农村家庭的孩子结婚早,比如:我的亲戚中,70岁——75岁四世重孙都10岁左右,每世20年出头。
近几年我们村的族人兄弟有一个38岁,娶儿媳妇,不到四十岁有了孙子,还有一户兄弟四十多岁取了儿媳妇,家族大了,支脉多了,这种情况很正常,一世23年是科学的。
4、举两个外姓例子:“义门陈氏”唐文宗太和六年公元832年始祖陈旺,来义门定居至今4000多万人遍布海内外,唐宋时期三名宰相,十八位朝官,29位京官,58位进士,403个举人,当时号称“天下第一家”源出于江西省德安县车桥镇义门陈村。德安古代属江州,所以也称“江州陈氏”“天下第一家”前15代330年每代22年,咱们大水泊于姓是名门望族,按每世23年是客观的。
河北省鸡泽县南段庄村段姓,据“鸡泽县志”记载,明朝后期,明千户侯带刀指挥段志新北京房山人押解山西移民到鸡泽南部,并在此立户建村,取村名南段庄,距今不到500年已历24世,县志不一定真实,但段氏有族谱系图保存完好,始祖段志新往下一直排到24世,每世20年——21年。
5、我们于姓有不少支脉,每世一般在23年——25年,一是青龙县肖家子镇打虎店于氏“大清国崇德五年(公元1641年)至今打虎店于氏繁衍二十代,不到400年二十代,每代20年,仔细计算每代19年。
二是潍县于麻四兄弟2015年新修续于氏族谱的记载,明洪武十八年(1386年),于麻四兄弟由文登赤山迁居潍县东乡,到2015年630年已到27世,每世23年多一点。
大水泊始祖于坚以下30世,从1330年算起,至今只有687年,每世不到23年是正常的,可信的,充分说明于敬祖不是大水泊于姓始祖,如承认这个事实,一切都迎刃而解了,年代捋顺了,世辈捋顺了,事事都顺了。
三、回复于文方宗亲提出的问题,于文方宗亲四谈大水泊您特别用心关注,多次发表自己的意见,提出多方面的宝贵意见,我表示感谢。
我仔细地看了多遍,并没有看到我抛出的砖,引出您的“宝玉、美玉”来。说明您没有仔细看,您是带着情绪、观点、偏见看的。带着鸡蛋里挑骨头的心态看的,存在不可理喻的片面性。只认定一点,否定一大片,抓住一秒钟,否定24个小时。
本来我没有必要单独回复您,但觉得您想不通,心里委屈,我有责任说服您。加上大水泊后人让我解释,我必须向您解释清楚,让您想通并承认,于敬祖不是文登市大水泊于姓始祖,洪水兰于姓卧碑不是真的是假的,于坚祖是元朝迁居文登县赵家庄,赵家庄是清朝改为大水泊村。
1、文方兄,您2015年元月28日发到网上潍坊寒亭西冢子后村谱页,大标题《洪水兰海始祖世系》是您发表在于姓的天空网上的吗?这个谱页是真的吗?如果是真的,是您和这张谱页就足能证明《洪水兰于氏老茔碑》是假的。于敬祖是大水泊于姓始祖也是假的。
大标题下面,十四翁澂祖——士达——振——琮——淙、海、江。士达公就不是十六翁敬祖的儿子,是十四翁澂祖的儿子。
文方兄您只要承认“洪水兰于氏卧碑”是真的,您发到网上的谱页是假的,但是海祖的后代子孙不一定是假的。
在没有弄清真假之前,我对潍坊寒亭西冢子后村于姓这张谱页提出质疑:
一是始祖海,上有父亲、祖父,又是于澂祖的玄孙(五世孙)怎么能称始祖呢?应该十四翁澂祖为始祖,于海为五世祖。
二是士达祖三个重孙,海祖是琛祖的次子,怎么又称长子?说明海祖不一定是士达祖的后代。
三是潍坊西冢子后村始祖海有三个儿子,天临,天爵,天会。洪水兰于氏卧碑,大水泊谱页上于士达重孙海公四个儿子,于才、于宝、于珎、于洋。
四是潍坊始祖海三个孙子,满龙、风龙、雨龙。大水泊谱页上海公四个孙子,洋&#9655;、&#9655;&#9655;、&#9655;牛。可以说明潍坊始祖海与大水泊于士达的重孙海公不是一个人,是同名不同宗。
五是潍坊寒亭西冢子后村,海祖与洪水兰于氏卧碑上的海公不是一个人,是同名不同宗,怎么成为《洪水兰海祖世系》呢?是不是现代加上的。
于海元朝泰定年间(1324年——1328年)镇守潍州,后人在潍州定居,现东、西冢子后村都有于海的后裔居住,洪水兰于氏卧碑是元朝1324年刻的碑,潍坊于海1324年——1328年还在潍州镇守,怎么能刻在洪水兰于氏卧碑上面呢?
六是黑龙江64岁老人于占文寻根一文发表到网上,有几个疑问之处,明洪武十八年1385年于麻四兄弟有多本谱书已确定从文登赤山今荣城斥山迁出,不可能从文登大水泊迁出,有可能从莱阳大水坡迁出,有一个很模糊的事情,东、西冢子后村于姓是于纪祖的后代还是于海祖的后代子孙?一个元朝、一个明朝前后相差60多年。
七是潍坊寒亭西冢子后村《洪水兰海祖世系》这个谱页,文登市大水泊于姓宗亲们承认吗?
潍坊西冢子后村谱页十四翁是澂祖,文登大水泊谱页十四翁是澄祖,不承认有个澂祖,不承认士达公是澂祖的长子,认定士达公是十六翁敬祖的长子。
八是崮山老茔有七块碑,于海元朝泰定六年1330年去世葬在海边的崮山,潍坊于海公也在潍坊有碑,看来潍坊于海与洪水兰于海不是一个人。
下面将于文方兄提出的具体问题回复如下:
于文方讲:既然认定洪水兰老茔碑是假的,又何来于敬祖及其玄孙,这不是自己打自己的嘴吗?
说明文方兄脑子不转弯,不开窍。只有承认洪水兰老茔碑是假的,于坚祖以上17世左右的于敬祖才能有于敬祖及其玄孙,我讲的是从赤山迁出的第一代、第一人七十代的于敬祖,玄孙是七十五代孙,如果是大水泊始祖于敬祖,不可能有于敬祖的玄孙迁居诸城县。
只有脑子不开窍的顽固人,坚持洪水兰老茔碑是真的的人,才自己打自己的脸,打自己的嘴。大水泊的始祖于敬的玄孙是于坚祖的四个孙子,没有外迁,明朝还住在赵家庄,是于叔始祖的92世左右的孙子。
于文方讲:从公元900年至今一千一百一十七年到坚公之间还有十六、十七世人,纵观各姓家谱还没有哪个姓氏能到这个代差?
于敬祖到于坚祖之间十六、十七世是按每世25年算的,如按每代23年计算,至少19世左右,为此认定于敬祖是唐末迁出斥山,否定于敬祖是大水泊始祖才有这个代差。
于文方讲,洪水兰于氏老茔碑是假的,斥山、崮山、洪水兰、大水泊东老茔记,确实没有记载于敬祖、于礼公,又何来大水泊于坚公为于敬祖十五、十六世孙?
文方兄问的好,不应该问我,应问大水泊的宗亲们,《综合材料》将于敬祖定为七十世孙,全国于姓宗亲共识的,四个老茔记没有记载于敬祖和于礼公只能说明于敬祖不是大水泊于姓的始祖。
关于于坚祖从什么地方迁居赵家庄?我没有认定于坚祖就是从诸城县迁居文登县赵家庄,也可能从莱阳、昌邑、潍坊、淄博、从斥山、从崮山等地迁到赵家庄,主要说明不是从洪水兰迁居赵家庄。依据两地不是太远,于坚祖去世后要么运回洪水兰葬在父亲坟前尽孝、守祖,要么将父亲运到大水泊东老茔立祖,成为大水泊村于姓的始祖,以上两种情况都不存在,证明于坚祖不是从洪水兰迁到赵家庄,是从外地迁居赵家庄。
可能是从诸城县迁居赵家庄,依据是赵氏立村为赵家庄,到清朝于姓改庄名为什么不改于家庄,反而将不具备水泊条件的赵家庄改为大水泊村?从这方面考虑,分析,推理有可能于坚祖从大水泊村迁居赵家庄,代代相传老祖宗是从大水泊迁居到赵家庄,为了不忘老家大水泊,为了怀念老家大水泊,改庄名没改于家庄,改为大水泊村。现在我们说可能是从诸城大水泊迁出,是因为诸城大水泊有可能在宋朝就有大水泊村。
如果于文方兄和其他宗亲有真实的记载于坚祖是从什么地方迁居赵家庄,可以认定是从什么地迁居赵家庄,不是没有任何记载吗?大水泊于姓的《综合材料》上边说的第一代于敬祖迁居崮山,第二代于礼公迁洪水兰,第三代于坚祖从洪水兰三迁大水泊,这个写法谁能信?一个地方只居住一代人,三迁大水泊的提法本身不符合常理,最主要的是赵家庄是清朝才改大水泊村的,其次于敬祖和于礼公没到过赵家庄。既没有记载又没有墓地。
文方兄《洪水兰海祖世系》我看不明白,洪水兰和于海祖有什么关系?是真还是假?您能说清楚吗?东、西冢子后庄于姓到底是于纪祖的后代子孙,还是于海祖的后代子孙?于占文老人寻根一文看了多遍,看不明白,您能说清楚吗?
文登县大水泊于姓老谱到现在不到200年,以上到于敬祖从赤山迁出800多年没有任何记载,元朝1324年的于氏卧碑又是假的,咱们现代人谁也说不清,只是根据各方面的资料依据多种传说,探讨、研究、分析、推理、探索、发现,发表自己的见解,不能说谁对谁错,让众人鉴别,用不着鸡蛋里挑骨头,等有了真正的真实的记载,才能分出谁对谁错。现下讨论的是于敬祖这个人物是赤山迁出的年代,决定是不是大水泊于姓的始祖,对山东于姓的历史发展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四、有一个宗亲讲:我提出的三个问题,你始终没有答复。对不起这位宗亲,提出的这个问题我可能没有见到,请您重新提出来,我一定答复您。也可能我答复的内容写在大水泊于延友兄的资料上面,最初我是和于延友兄互相交流,我写了20多页的材料,主要是向延友兄介绍沧州大运河和津沪铁路以东至海边于姓的基本情况,原因是网上见到重多宗亲对沧州的于姓不了解,听信一些夸大其词,不真实的东西,是为还原沧州于姓的真实情况。
由于我写的文字放在于姓的天空网上,与延友兄观点不一致,没有给他邮出去,除此之外还有多个方面的不同看法。比如:小云南到底是现在的什么地方?我认为就是现在的四川省凉山州西昌市。延友兄说:“小云南可谓众说纷纭,我都不敢深考,怕栽进去,不能自拔。”其实我们的经历和年龄有一定的识别能力,有什么不敢说的。我们自己认为符合历史事实,对的就坚持,错了就纠正、改正。
之所以认定小云南是凉州地区(西昌市)是根据元朝和明初凉山州隶属云南省,后来属四川省,所以从凉山迁居到的安徽省、江苏省、山东省的于氏古代称“小云南”。
明朝初平定了云南和凉州地区后,明太祖实行“调北征南和调南填北的人口大迁徙政策”。派南候俞通源把云南和现四川省西昌地区的部分土著民族强制迁往元朝末年战乱后,地旷人稀的山东、江苏、安徽等地居住,其目的是分而治之,防止他们在边疆作乱,这些调南填北者主要是白族人,也有部分不肯配合明军作战的土著汉族人被强迁北方,其中就有于姓人,迁到山东、江苏、南京、安徽等地的人,当地人称新迁来的西昌地区的人“小云南人”,从地理位置看,四川省西昌市靠近云南省会昆明市,只有400公里,昆明市西北方向云南省的德钦市到昆明是819公里,比德钦市近400多公里,四川省的攀枝花市距昆明市只有165公里,当时属云南管辖,是历史事实。所以迁居山东、山西、安徽、江苏等地的四川省西昌人当地人称小云南是正常的。
比如:中央电视台倪萍主持的节目“等着您”山东省居住的人寻找四川的大伯父,大伯父的侄女原来每次回四川探亲,大伯父一家称侄女“小山东”是一个道理。
其它的我不多说,最近太忙,有时间再回复解释。
                                                                                                                         沧州于茹振
                                                                                                                     2017年12月18日


183011xjhor9onqh9xhrhq.jpg 183009ns1thzz1mhoxsxl3.jpg 183015dyzt9ew66cst67th.jpg 183014b5qvz53kmyp3335p.jpg 183012p6a3gsgia20lgs33.jpg

欢迎宗亲认领
发表于 2018-1-21 10:41:39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文中言及“于敬祖70世×23年=1610年,2800年—1610年=1190年。1190年比唐朝灭亡的公元907年还早80年。“唐末何来”是体育老师教出的学生于茹振是这么算出来的,这就是依据,是强有力的证据。”
唐朝灭亡时间907年,肯定比1190年早283年,而不是1190年比907年早几十年,1190年为南宋绍熙元年,大水泊家谱言于敬祖生活的年代为宋元之交时间没有错,用这个推算做为对于敬祖生活年代的质疑是站不住脚,也没有任何道理。


欢迎宗亲认领
 楼主| 发表于 2018-1-27 11:49:10 | 显示全部楼层
于振华 发表于 2018-1-21 10:41
楼主文中言及“于敬祖70世×23年=1610年,2800年—1610年=1190年。1190年比唐朝灭亡的公元907年还早80年。 ...

于振华老师,你误解了。
一、于叔始祖到70世于敬祖是1610年左右,于叔始祖到2017年是2800年左右,于叔始祖2800年减去到于敬祖1610年左右=1190年左右。
二、从于敬祖到2017年还有1190年左右,这个1190年是于敬祖至2017年是1190年,不是公元1190年。
三、从唐朝灭亡公元907年到2017年是1110年,不是公元1110年,这样算于敬祖迁出赤山比唐朝灭亡的时间公元907年还早80年左右。
四、这个计算充分说明,于敬祖是唐末从赤山迁出的,比公元907年唐朝灭亡早80年左右。
发表于 2018-1-29 21:13:45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连高祖是谁都弄不明白,还在这信口呲黄,良佐立碑,澂敬二祖不是良佐的高祖吗?
发表于 2018-1-29 21:16:23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还什么海祖成了长子,你就这理解力,你好好看看我列的世系,看明白再说
发表于 2018-1-29 21:19:50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还说海祖成了长子,你就这理解力?你好好看看我列的世系,看明白再说
发表于 2018-1-29 21:37:30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村海祖为迁始祖,不称始祖?难道你伯能谱称邘叔为始祖吗?
发表于 2018-1-29 21:40:58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还拿出义门陈说事,孔家也是名族,你给算一下他们多少代差
发表于 2018-1-29 21:46:42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那个于敬祖为七十代,根本就没人承认,你却拿着当宝来说事了
发表于 2018-1-29 22:16:53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关于于从德之墓碑文,上为大父于从德,自然是其孙辈立碑,他的孙子不生活在明朝吗,难道你让他们穿越回到元朝?
发表于 2018-1-29 22:32:42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你见过我的谱吗?你知道我海祖去世年代吗?于占文寻根和于纪有关系吗?难不成于占文又是从诸城大水泊迁出的?
发表于 2018-1-30 11:51:48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哪个洪水兰碑上刻着大水泊于氏?你见过碑吗?见的只是网上发的简化字的谱书页面罢了
发表于 2018-1-30 13:22:24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于敬祖玄孙迁诸城大水泊,?你还没回答呢,你既然有证据,何不拿出来让众宗亲看看呢,既迁诸城大水你的祖源地,想必你是于敬祖玄孙之后了,既是,就把你玄孙老祖名讳说一下呗,否则会让人说你要认洪水澜于敬祖为祖呢
发表于 2018-1-30 13:51:29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小云南为四川西昌?迁出了土著于氏汉人?你能说一下这些于氏有谁吗?都迁到了什么具体地址?现在又有哪些于氏分支是这些西昌土著于姓?
发表于 2018-2-2 17:17:56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否定别人也是否定自己,朋进士中根本没有于伯能,由此看沧州这一支也脱不了造假嫌疑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寻根问祖热线

13105230123

服务时间:工作日9:30-21:00
广州市黄埔区科珠路232号1栋401-2
邮箱:yushizqh@126.com
  • 官方微信→

  • 手机触屏版→

Powered by Discuz! X3.4© 2001-2013 Comsenz Inc.模板制作:Neoconex星点互联

技术支持 皇松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粤ICP备20068981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