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账户
亲爱的游客

欢迎您的光临

已有账号,请

如尚未注册?

第三方账号快捷登陆

  • 客服
    点击联系客服

    在线时间:8:00-16:00

    客服电话

    020-82515729

    电子邮件

    yushizqh@126.com
  • APP

    下载APP

    随时随地掌握行业动态

  •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官方微信公众号

老五叔,广州叔请进

42
回复
5389
查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6-21 23:35:1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于复林 于 2009-6-21 23:38 编辑 & s( p- ]9 v) w( ?6 Q+ p; q

6 T: w+ }& b! _) b我最近想整理一篇关于当今于氏的分布情况的资料。。。
' W: c* E4 |7 b3 |3 a, B
$ U6 ]1 t  E6 `; t. g* `想让你们提供一些,你们所知道的比较大的于氏支系的,人口和分布情况,发展情况等,最好能尽量详细一些。。。。。。。尤其是你们天津和沧州于氏
 楼主| 发表于 2009-6-22 00:25:2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于道勇 于 2010-8-3 11:56 AM 编辑 8 h. I& p, B7 \' d  _) c
% ]" f; M7 J% J6 O6 J+ B
就像这样的资料就足够了
2 P' w6 o- [$ j6 h$ f3 ?6 b
/ ]" L) P1 K* F  |8 c! y! E( [' Q
6 O+ C/ A- h3 E: r  e" x& l+ k" s大水泊于氏是当今所有于氏支系中最大的一支,分布范围非常广。清道光二十五年在现在的今威海草庙子镇境内,出土了一块元泰定元年的大水泊于氏卧碑。阳面镌刻着《于氏附茔之记》,虽然有些字已经难以辨识,但是碑文的内容,基本可以知晓。而卧碑的阴面则刻有《于氏宗派图》。这块卧碑的出土,也使我们对大水泊于氏的来源有了新的认识。大水泊于氏太始祖为十六翁于敬祖,于敬祖字孝先,时任登州千户,其所处时代恰为金兵乱华之时,因此于敬祖一生都是在抗击金人的战斗中度过。于敬祖应为大水泊于氏迁出斥山第一代,于敬祖的落脚地应在现在威海市崮山镇。于敬祖生有五子,长士达,次礼,次吉,次祁,幼祺,其中三四五子均无嗣。根据卧碑宗派图谱的记载,在立碑之时,士达之后人丁之兴旺,并不逊于于礼之后,可惜的是,至今为止,士达后人究竟分布于何地,有多少人,都无从知晓。而大水泊卧碑的书写人正是于士达的曾孙于良佐,此处暂将于士达之后列为失考,暂且不论。于敬祖次子于礼为迁出斥山第二代,此时于礼已由崮山迁居洪水澜。于礼生一子为于坚,于坚又由洪水澜迁至现在的文登大水泊。祖孙三代的三次迁徙,就是大水泊于氏家谱中所提到的“三迁”。自于坚迁至大水泊之后,可谓是人丁兴旺,人才辈出。清户部侍郎于可讬、著名书法家于书佃、于植元等人皆为于坚之后。
  n$ ]* }; [2 E& {( o- W9 y3 Y! a目前已经查明于坚之后十世五大支于杞名、于鑑、于浩文、于福志、于文瑞的后人遍及文登全境,以及荣成的部分地区。老五支文瑞公之后所出进士、举人也是五大支中最多的,其中一门五进士,乃是文登当地绝无仅有的。更加荣耀的是,因十七世于涟,使得老五支自十四世至十七世四代五人荣赠正一品光禄大夫,从而显赫一时。文登解乐晨老先生珍藏有十世五大支支谱,根据解老先生的统计,大水泊十八世孙、清户部侍郎于可讬及其兄弟的后人分布于文登、荣成的四十余个村庄。而五大支中仅文瑞公支就有数十人分迁东北、内蒙、云南等各地。另有于杞名等五公的堂兄弟于栾、于富、于福、于贵等人于元末明初之际迁往河北沧州,并发展成了当地大族,其族人分布于沧州、天津以及东北各地。除此之外,大水泊十世堂兄弟数十人,绝大多数都失考。4 \$ N) `; d- }6 ^$ a; U- N
大水泊于氏在于氏族人中的影响规模超乎想像,其后人几乎分布于胶东各个县市,而东北于氏族人中,更是十有六七自称为大水泊后人。
 楼主| 发表于 2009-6-22 00:26:36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准备就按照这样整理,将全国比较大的于氏支系,尤其是山东 河北 天津 东北的于氏整理出来。
发表于 2009-6-22 12:01:3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于老五 于 2009-6-22 12:14 编辑
3 B7 ^8 ~) F$ X
1 o! e& _3 ~% x* G, ?9 E) o  s我处最新的资料啊:
* e& @) n  \) p/ J9 d. m
1、始祖 十六翁敬祖(字孝先,一说约1150年从崮山迁徙洪水澜)
/ o: |* x% u0 z1 B5 k! n( j5 w
2、礼* j" U: p0 r9 R0 n6 m$ [6 q+ g
3、坚(南宋1278年迁大水泊;另一说约1205年从洪水澜迁徙大水泊)
+ \3 u  m+ R8 ^" @' V( }4、闰2 \3 _! O  g3 ]" c& k+ f' @: @
5、渊
( h0 i1 x/ F+ h9 |6、清(得水) 生子:爱枝
4 H7 n9 @7 @  `- r# K( D7、爱枝  生子:奉礼、奉让
/ F. m. c  ?) d, a! ]2 Y8、奉礼  生子:长、宽
' D1 C7 S: k& [! T' ?* t9、长    生子:叔占、爱、栾、富: H. E, v6 i9 k2 D, ^
   宽    生子:福高、福贵、福广、福志. u" @# D1 W* ^& P$ L: q
10、叔占(大公,元末明初携弟二公迁来,为天津俵口支始迁祖)
% `: B- e1 _% V. D7 W( G   爱(二公,元末明初随兄大公迁来,为天津宁河镇和桐城支始迁祖)7 b# ^$ E( X1 W" [* D
   栾(三公,元末明初迁来,为沧州南支,静海土河等地始迁祖)、0 c, e; k7 y# P
  富  暂失考
9 M) x) E8 `$ h' t  福高  元末明初携弟福贵迁沧州城北七十华里麻家沽即北支,为黄骅科牛等地始迁祖
% D9 K- y' i/ s6 I6 `( C  福贵  元末明初随兄福高从大水泊迁来,定居天津城南30华里于家台,即现在的天津西青区大寺镇王村始迁祖
4 S1 x# }! D; `, ]: }3 ]
  福广  暂失考
/ w5 F; g9 k4 l& s7 Z+ L9 P6 i  福志  暂失考
- J# v! E: w" ~; y, f% I
$ @8 ^6 P1 o+ }) w$ G- M本人为大水泊 敬祖公 之31世孙
4 w+ c2 e% H1 V+ ]9 p$ B为天津俵口始迁祖于大公 叔占 之22世孙

8 d' \7 }& Y, ^* C% r( Q: h' C) G2 B6 o2 i; Q- x9 L. w
上述资料希望和广州宗亲及众位同门共同探讨!
 楼主| 发表于 2009-6-22 17:02:35 | 显示全部楼层
五叔你得稍微详细些啊。。。。! T: n( t; |6 ~  |% J. d9 o
& u) t* {% Y) _  w1 c, B
就看我上面列举的。。。
; K( C8 {! I" P$ B- j2 K( x; _0 J" O! d
最起码要有分布情况,人数情况,本支发展情况。。。列举一些名人等等。。。
发表于 2009-6-23 09:10:29 | 显示全部楼层
史载,于仲保,登州海阳县司马庄人,于琛(按:字广)嫡孙,元至正(一三四一——一三七O)年间,----复林这个说法可靠吗?
发表于 2009-6-23 09:12:12 | 显示全部楼层
如果上面的说法可靠,不就能说明司马庄于氏就是士达的后代吗。
 楼主| 发表于 2009-6-23 10:09:07 | 显示全部楼层
史载,于仲保,登州海阳县司马庄人,于琛(按:字广)嫡孙,元至正(一三四一——一三七O)年间+ Q, g* E! p3 ^5 F* l+ u
- P! ~0 g; F2 t9 m
我从未见过类似的记载。。。。6 J1 n8 V5 f9 \& h- s2 s1 J

; n0 I# ?5 L; |  ]) P另,广州叔,请提供一下资料。。好吗??
 楼主| 发表于 2009-6-23 10:09:33 | 显示全部楼层
于琛和于广的关系我早就说过多次了。。。。目前不敢下结论。。。。) |  Q' F' D6 L% f+ S) T1 F& o
你这是在哪里看到的
发表于 2009-6-23 17:11:39 | 显示全部楼层
三、于琛、于江父子,已有谱可查,分别迁往如今的乳山司马庄和海洋郭城村。虽然墓碑在洪水澜老茔查有实据,那应视为随俗回葬出生地祖茔,毋庸置疑。但是,他们是从哪里迁去的,说法却不尽一致。有说是从斥山直接去的,根据不足;应该是从斥山首迁崮山,再迁洪水澜,三迁而去的。还有说是直接从大水泊去的,这不可能。因为他们不在一个支派上,有违宗法理念。另外,近有见诸报端一说,元朝至正年间,斥山于仲保官至兵部司马,由此斥山改称司马庄。此说无法获得史实支持。史载,于仲保,登州海阳县司马庄人,于琛(按:字广)嫡孙,元至正(一三四一——一三七O)年间,由兖州路军民总管升兵部司马,孝名流传乡里。此时的斥山于氏举族迁出的时间已经过去了将近一百年。# H3 C) S2 z( d* R4 V! s" z3 n
发表于 2009-6-23 17:15:25 | 显示全部楼层
说明司马庄是士达的分支后裔吧[img][/img]
发表于 2009-6-23 17:18:16 | 显示全部楼层
[color=Red]史载,于仲保,登州海阳县司马庄人,于琛(按:字广)嫡孙,-----这句话太重要了,一下子就连上司马庄于氏了
发表于 2009-6-23 17:33:54 | 显示全部楼层
“东海姬出于氏源流考略”
发表于 2009-6-23 17:41:39 | 显示全部楼层
“东海姬出于氏源流考略”* `& q& O7 r. l+ o( c, M
于广州 发表于 2009-6-23 17:33

! V) d4 C; U; F8 j* M* n此文涉及于琛--于广的资料复林之意不完全苟同...
 楼主| 发表于 2009-6-23 21:27:5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于复林 于 2009-6-23 21:30 编辑 # {6 n0 A3 B3 [& W
* e- [7 _4 m) ?
解老先生在发表此文之前我就已经表明自己的意见了。。7 I! @/ S* S) C9 M
' l6 O% V9 ~" M/ P) k* H4 |
解老先生的依据是多年前他在地摊上购得的《斥山于氏支谱》,问题是当我询问此谱的时候,他说很久之前被人借走已经找不到了。。。/ j* x* s% K. a  a5 ]- k
2 E# `% ?6 Q; M# }) q9 ]( P
在此重述我的意见# @; B; Q6 T+ O
第一,此《斥山于氏支谱》究竟是一部什么样的谱,是南北庄的谱还是东庄的谱?现在看不到了,无从知晓,碍于南北庄与东庄的特殊关系,此谱是哪个庄的,至关重要。
- B' d$ j# a/ w& J* [* u9 U第二,洪水澜碑文写于十四世纪二十年代,书写人于良佐是于琛的堂侄。司马庄于广六世孙于仲保中进士时间在1341年,可以想象于仲保与于良佐的生活年代是有重合部分的。于良佐一系属于于敬祖长子长孙一系的,如果于广真的就是于琛的话,短短百余年的时间,长子长孙一系的人怎么可能与长子次孙一系的第五世侄孙生活在一个时代,除非于良佐在书此碑文时已经至少是一百岁以上。对照大水泊世系图谱,于良佐与于琛之子于江的岁数至少应该是相仿的,退一万步讲,于良佐也不可能比于琛之子于江小七八十岁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寻根问祖热线

13105230123

服务时间:工作日9:30-21:00
广州市黄埔区科珠路232号1栋401-2
邮箱:yushizqh@126.com
  • 官方微信→

  • 手机触屏版→

Powered by Discuz! X3.4© 2001-2013 Comsenz Inc.模板制作:Neoconex星点互联

技术支持 皇松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粤ICP备20068981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