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5-2-7 16:41:02
|
显示全部楼层
关于于谦子嗣争议的看法
明代兵部尚书少保于 謙,在国家民族危难之时,挺身而出,力挽狂浪,救国救民,使朱明皇朝得以延祚近二百年,使百姓免遭异族杀掠之厄。北京保卫战真可谓劳苦功高,是一个名符其实的"救时宰相”,一个时代的民族英雄,其事迹惊天地而泣鬼神,以鲜血谱写了光輝的历史篇章。可朱明皇室自相残杀,争夺皇位,因以"复辟师出无名"冤杀了一代忠臣--于谦,实乃历史上的一大奇冤。虽百年后给予平反昭雪,但冤案巳经造成,忠臣已经寒心,民心巳经失尽,朱明皇朝的覆亡命运己成定局。由于于 謙含冤时间长达133年,于氏一族受害严重,杀的杀,逃的逃,整个钱圹于氏族群竟荡然无存,虽在于谦被害九年后于冕得以赦归,可銭圹于氏一族的家谱巳失毁无存。現有家族资料主要是一些正史记载及于冕赦归后所撰写的资料。至清康熙年间一个自称为于谦十世孙的于继先,以于谦后裔的身份编写了<先忠肃公年谱>等一些资料,掺合进了自已的的一些不确切的私料,因而与于冕所撰资料与正史记载不同,严重损害了于冕的人格形象,造成了今天于谦后裔的混淆不清,我认同钱国蓮等对于谦后裔的论述,认为明兵部尚书少保于谦,字廷益,号節庵者,只有一子冕,一女英(婿朱骥),及义子于康。冕继一子,即新安卫千总于 明之第二子允忠,允忠原名玄恕,。后官袭杭州卫付指揮使,永忠生一子,名一芳,一苏生二子,长于岳,早卒,次于嵩,官至杭州卫指揮使(見福州府志)。
要理清于谦后裔问题,我们先从于谦人名查起,因谦字在取名中用得较多,因而同名者不少,唐代名人中就有于谦字敬同者,乃于 实之曾孙,官至左武卫将軍上骑都尉。还有履谦,惟谦等等。明朝于谦的名字就更多了,较有名的有三个,一是钱圹于谦,二是西平于谦,三是滁州于谦。这几位于谦都是于谨之后裔,还有不太知名的于谦,还有于某谦等,人数大概不会少。
我们先看看西平于谦,县志记载,于谦字六吉,明景泰三年(1452年)西平县贡士,官长沙知府,迁甘肃平凉府知府,(西平县志民国廿三年刋夲)。再从西平于氏谱载世系,于 光五世孙,曾祖得瑞,字辑五,号兆麟,祖达,字四聪,父资,字淳质,号延昭,谦,字六吉,号地山,又名廷益,子宣,字敷化,号宏宇。西平于谦官位正四品(县志载),西平谱载,地山公诰授朝议大夫资治少尹,湖广长沙府知府,调甘肃涼州府知府贈光禄大夫葬坊保小徐庄西头,配董氏,王氏,陈氏。诰授恭人。又贈一品夫人。生子一,名宣。再看黄荆林(同属于光后裔)世系:
77世 一零五世 谦配王氏生子宣。谦公诰授朝议大夫,凉州知府,配王氏。(隐职),由此看来其子宣系王氏所生.所以西平于谦虽其名同,但不是钱圹于谦,年代不符,钱圹于谦,字廷益,号節庵,永乐辛丑科進士,(1421年),配董氏(此处只董氏一人),生子冕,一女英。可西平于谦年代虽与钱圹于谦相近,但比銭圹于谦要迟几十年(这可从举進士和贡士年代推岀),且此人只是贡士无举進士记载,后有否賜進士不得而知。
其实西平于谦在正史记载中曾有提及,虽沒明写其名,但记着其事。王世贞《兵部尚书于公谦传》中记载,”是時三楊前后卒,而中贵人王振,持秉势张,甚以谦無私谒嗛之勒,给事中廷劾谦以久不遷怨望,擅举人自代亡人臣,礼下法司论斬,系三月暑讞,上振恕適介。乃谓大臣,吾尝見一故御史名若于谦者,恣甚欲治之,今乃非此于谦耶,赦之”。这里指的御史与于谦同名也。
还有一个于谦是滁州人,贵州按察使于鏊之父,于鏊墓志铭(韓邦奇撰)记载“公讳鏊,字器之,号云心,于氏之先本揚之儀(真)人,囗国末,讳彦成者徙籍于滁。洪武初彦成伯子小乙,从戍鎮江卫卒,從高祖忠嗣之。改编滁州。曾大父和耒省,乐其土遂家于滁,父谦,号南溪,母莊氏(此于谦配莊氏),成化六年庚寅(1470年)正月八曰生公”。于鏊正德戊辰(1508年)進士,授户部主事改授广西道监察御史迁贵州按察使。
此支于氏世系:
彦成--小乙--忠--和--谦--鏊---野亨--世建--居正---自献,自得,自新,自道(侄:自勉,自省)---祚远,祚长,祚大,祚盛
此于谦也非钱圹之于谦也。但此支于氏与钱圹于氏同宗。
再看新安卫千户于明的一支,即于允忠过继前支派。
据夏时正武略于公(聦)传及程敏政<武略将軍新安卫千户于公(聪)宜人叶氏合葬墓志铭>记载,其世系如下详情请参看志铭及传原文,于氏春秋第二輯有载。)
于海--于兴--于聪--于明--玄应,玄惠,玄恩,玄志--祥,授,禧,娐,輝
于忠--京
于宣--勤俭
于泰--暘时
这里沒记载于明出继的第二子玄恕(允忠),因此支系于明有四兄弟(明,忠,宣,泰),允忠有兄弟五人堂光弟三人(玄应,玄恕,玄惠,玄恩,玄志;京,勤俭,暘时),加明,忠,宣,泰之孙,曾孙,人数众多,或有附靠於于谦后裔的可能,从現在看有的支派世系存在此种情况。
据江都于氏谱载,明天啓壬戍冬月,于氏杭州派,于氏滁州派,于氏仪征派,于氏金坛派,于氏扬州派,于氏北京派等共十四人汇聚燕京共祭忠肃公一事,主祭錦衣卫指揮同知管理鑾驾庫事標錦衣卫指揮使南堂僉书日昇(杭州派)。
参祭人员列下:
锦衣卫指揮同知標行一號松軒,住北京宣课司旁;
錦衣卫指揮使曰昇,行二号霁阳,住杭州;
江西吉安府万安县儒学训导应蛟行一号瀚海,住仪征東门外;
附例监生候选州吏目应科行一号斗坦住江都;
史館办事光禄寺犬官署署正加五品服俸继鲲行一号適南;
应天府廩生继鲸行二号瀛汇;
候选州判然行二号衷可,住金坛;
诰敕房中书舍人继鳟行四号巨平;
京营练兵千总继魚,行五号瀛渚;
顺天府庠生继鲂行六号瀛屿;
顺天府庠生继鲁行七号司直;
鸿胪寺序班继鳐行九号九子;
顺天府庠生之士行三号聖孩;
顺天府庠生之吉行四号履旋;
从上可看出上述各派均为燕国公于谨一族之后裔,虽杭州于氏因于谦之事逃散,但至明天啓时尚有留存,也许是允忠之后,也可能是族人。但不论是否直系,祭典于谦是于氏一族的事,也是全囯的事,是于氏一族的荣耀,也是中华民族的荣耀。至于于谦后裔一事必须慎重,必须理清。如有于谦小儿子于广存在,于冕不是犯下欺君大罪了吗?如此严肃的政治问题难道于冕不考虑吗?不可能的,千万别给于冕抹黑,犯下对不起宗族对不起先贤的错误。修谱意在敬宗睦族,是一族人的根,理清水木本源得慎之又慎。昔韓魏公不知祖讳,郭崇韜冒祖汾阳,皆遭世人遗笑。当然修谱难,过去修谱更难,由于朝代更叠,战乱频繁,历史原因造成家族失谱,于氏先人在一无资料二无资金的情况下修谱或創谱,那就更难了,出現这样那样的错误是在所难免,不能埋怨先人,应通情达理的给予纠正和完善。使宗谱发揮其应有的功能,這正是我们后人的职责所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