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账户
亲爱的游客

欢迎您的光临

已有账号,请

如尚未注册?

第三方账号快捷登陆

  • 客服
    点击联系客服

    在线时间:8:00-16:00

    客服电话

    020-82515729

    电子邮件

    yushizqh@126.com
  • APP

    下载APP

    随时随地掌握行业动态

  •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官方微信公众号

楼主: 于駿傑

山東高密之琐话

171
回复
26294
查看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1-3-1 19:26:58 | 显示全部楼层
过年的习俗

简掠的向各位宗亲介绍一下咱家过年的习俗
年除夕中午開始贴一些春联和一些 "福"字 "春"字等...
小时后父亲会在前一天做馒头
在许多馒头中會做一个最大的馒头
除夕當天太阳下山前將写有 "于氏歷代列祖列宗.."字樣的红纸
用两支筷子撑起揷在馒头上 , 然后奌上腊蠋
在铺着红纸的桌上供上三杯茶水 , 放上三盤干果
奌上三支香 , 等祖宗回來
晚上吃年夜饭前也是奌上三支香
吃完年夜饭后 , 開始包素饺子
有些素饺子里面放小钱幣
12奌放鞭炮迎祖宗
供桌上奂上三杯茶水且供上三盤素饺子
全家人在祖宗牌位前上香及向祖宗牌位磕头
之后長輩給小朋友红包(壓歲钱)
全家開始吃过年的第一餐.....素饺子
在吃饺子时如果吃到钱幣时 , 就會發出一声  嗯~~~~
然後將钱幣拿出來 , 炫耀一番 , 接下來接受眾人的贊美及說一些吉祥话
全家人享受新的一年最愉快的第一餐
睡觉前祖宗牌位房间不可熄灯
要開了小灯后才可以灭腊燭
年初一早上 , 供上三盤素菜
中午前吃素(我父亲为应台湾的俗改為初一中午前吃素)
中午后供上三盤大肉 三盤葷菜 糕餅水果 及 將茶水換成酒水
如此三餐供拜 年初二中午嫁出的女兒回家 , 給祖宗上香磕头
初二晚送祖宗
以上是咱家过年的习俗
向各位宗亲说明

1

查看全部评分

欢迎宗亲认领
 楼主| 发表于 2011-3-10 17:29:1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于駿傑 于 2011-3-10 05:43 PM 编辑

在台灣的家庭有很多的祖宗牌位是放在大廳的
也就是說祖宗是住在家里的
但是咱們于家
祖宗是過年才請回家住兩天的
所以
依咱們于家習俗而言
認為祖宗們平常時是有落腳之處的
但是落腳之處在哪裡?
在邘邰嗎?
或老祖宗們在天庭任職??
不過不管怎麼說
咱們于家的族人均有共識
就是
不管人在哪裡生存發展
最終還是要回老家面對祖宗
這種來世上玩樂一趟的思維還滿有趣的...
欢迎宗亲认领
 楼主| 发表于 2011-3-10 18:01:0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于駿傑 于 2011-3-22 05:14 PM 编辑

過年吃素的習俗_1

有許多宗亲還保有或聽過過年吃素的習俗
這習俗來由故事很長
容小弟分段說明
首先
人稱于家為 "大德之門" (或是我們自誇)
而咱們均為大德之後
有個問題就出來了
為何咱們會自稱為大德之後??
"早來漁、後來貴"
這句話就令人更加糊塗了??
大德與漁有關係??
從歷史從地理從氣候....等因素慢慢剖析
就會發現咱于家先人的故事
先從氣候說起
在環太平洋的西邊於夏天常常會刮起大風
這風人稱 "颱風"
如下圖就是摘自台灣中央氣象局的衛星雲圖資料照片
110310
在北半球的颱風呈逆時針方向旋轉(下圖藍色箭頭所指方向)
在古代漁船是靠風力或人力的船隻
若一个不小心遇到颱風許多漁船常常被吹到山東半島的南岸
110310颱風衛星圖_2.jpg

若漁船被吹到山東南岸
必定是狼狽不堪急待援助
在南宋時山東半島南岸正好有于姓家族在此繁衍生息
長年來對落難漁家的援助
而被人稱 "大德之家"

 楼主| 发表于 2011-3-22 18:09:59 | 显示全部楼层
過年吃素的習俗_2

從歷史的角度而言
目前台灣發現最早漢人留下的遺跡是在南宋時期
南宋為漢人大量南遷的時期
隨之帶來的是漢文化及工藝科技
而較大型風力帆船可以離岸邊遠一點
捕撈較多漁獲的造船工藝也隨之帶來
所以
在中國南部沿海地區
南宋時期的漁業發展是一個突破期
相對的漢人沿著水路向南洋地區發展
南宋也是一個重要的時期
由於向海討生活者眾
漁民靠天吃飯且極渴望有個安全保障的時空背景下
林默娘的傳說便衍生且廣泛流傳
請各位于氏宗亲留意這項傳說!!
因為咱家東北的宗亲移民路線
就是與此傳說有關
而可依此傳說找出明朝于氏族人的散佈
及清朝初期于氏族人深入東北的路線



 楼主| 发表于 2011-3-24 19:11:2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于駿傑 于 2011-3-24 07:13 PM 编辑

過年吃素的習俗_3

早來漁后來貴
這個 "貴" 不是富貴 , 而是貴人
南宋的漁民發現北方的于氏家族忠厚老實
所以願意與北方于氏家族交易與往來
但是要如何辨識是否為于氏家族?
古代漁民想出一個方法
他們將 "林默娘" 的傳說加注在北方合作的家族上
例如 : 青島/天津...等地 都是有了 "娘娘廟" 才開滬的
有了娘娘廟 , 南方船家到北方做生意的意願及信任提升
尤其對于氏家族非常信任
這些南方的船家希望有個長期合作信任的夥伴
於是
咱們于家的老祖宗認 "林默娘" 為義母
這就是咱們于家所流傳 "老奶奶" 故事的由來
在咱們于家 "老奶奶" 的故事裡
大都與期望 "平安" 與 "繁衍" 有關
所以於明朝 渤海、遼東...等沿岸咱們于氏家人建了許多 "娘娘廟"
除了期望平安與繁衍外 , 還有經商的目的(不知各位宗亲可否意會)
迄今渤海及遼東沿岸還有許多地名取名為 "娘娘廟"
這是明朝于氏族人發展的地區
而于氏族人在明朝時期於渤海北岸發展的一支
故事最精采
于氏家族為何於清朝時期立下戰功
渤海北岸這一支由何處遷去
與司馬庄有甚麼的關係?
待小弟將 過年吃素習俗的故事說完後
再向各位宗亲報告 西邊于的故事
 楼主| 发表于 2011-4-1 20:11:03 | 显示全部楼层
過年吃素的習俗_4

在元朝初期
蒙古人為了便於統治而廢了運河
因為運河需要大量的人工維護
而這一大群人工可能對元朝政權產生威脅
所以槽運的路線改為海運
這事對於佔地利之便且與南方船家關係良好的于氏家族而言
成為一個家族興旺的轉戾點
山東的膠河與萊河源頭均來自於一個大沼澤地
兩河相距不到五里地
膠萊兩河一挖通後 , 槽運更便利
天津于也因槽運發展開來
但是因為海運糧食損耗太大
元朝朝廷 又改以內陸的大運河運糧
海槽運逐漸式微
但于氏家族此時已成東海渤海地區海路運輸的霸主
明朝初期時 , 因遷都北京 , 需要運送大量的建材
于氏家族的聲望更如日中天盛極一時
掌握海路運輸大權之後
于氏家族便向渤海及遼東沿岸迅速擴張
但是在明朝末期時
沿海地區倭寇海盜橫行
南方船家遭劫 , 東南沿海地區常遭侵擾 , 民不聊生
于氏家族也因此蒙受極大的商業利益損失
於是徵召族人於山東沿岸擔任起保護船家的角色
這些徵召的族人身著黑衣腰繫白帶
先稱烏衣軍後稱烏義軍
初期是靠地利之便以威嚇方式驅逐海盜
許多倭寇及海盜被迫趕往南方
但是留下來的海盜更形凶惡
之後開始出現械鬥及傳出人員傷亡的消息
於是有許多族人開始於大年初一的時候吃齋
以求在外遊子的平安
之後越打越激烈 , 也越打越往南
這已經不是一個家族的事了
于家拱出一個官員名為戚繼光(于七的岳父)
開始正式招募兵員
以朝廷名義打起海盜來

當時過年吃素以祐遊子平安的習俗便從明末流傳至今









 楼主| 发表于 2011-4-11 17:59:17 | 显示全部楼层
北方人重承諾 南方人搏感情

當各位宗亲知道咱家老祖宗的故事后
可能感覺又多肩負了一項責任
咱們老祖宗對南方族群的承諾是否還要延續?
對南方一尊古老神祇的承諾是否還要延續?
以目前台灣人民對宗教的態度已經逐漸轉變成為文化資產
是屬於全台灣人共有的文化資產
以一份宣傳單為例
110411

這是台灣南部某大學出遊的宣傳單
主要就是去享受一下這份文化傳承
順便去其他地方逛逛

改天
宗亲會辦個活動 , 來台灣看看
順便宣傳一下咱于家與老奶奶的故事
相信咱于家後人及子孫
會受到南方民眾的歡迎與協助
而咱于家也要信守承諾
協助南方商家在北方發展
雙方互蒙其利

這要感謝老祖宗的智慧


发表于 2011-4-11 18:13:19 | 显示全部楼层
讲得很精彩,引章据点,有说服力
 楼主| 发表于 2011-4-21 19:20:06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謝宝祥兄

說起南方人搏感情
是具有地方特性的一種認知形態
以這次宗亲大會時与会宗亲所喝的台灣烏龍茶而言
在台灣絕大部分的人可能70%以上吧 !
喝不到台灣的高山烏龍茶
不是喝到越南的就是喝到混茶 , 再不然就是喝到加色素及香料的人工加味茶
那麼真正的台灣好茶哪裡喝的到??
就小弟所知 , 在台灣山區的警察局派出所可以喝到真正好喝的茶
因為逢年過節以自家產的好茶餽贈親朋好友 , 那是最受歡迎的禮物
在這種環境中產好茶的茶農不需要到外面接洽生意
冬茶、春茶或夏茶均有固定的客戶群
以固定的企業(送禮用)及茶行(長年喝茶的顧客群)為主
它們之間沒有契約
做生意就像交朋友一般
在平常問候時
就已經說好下一次交貨的數量、價錢、交期及這批的質量(品質)等...
這種信任與默契是台灣鄉下農民所期望的做生意方式
所以與北方人重承諾的性格一拍即合
而在台灣的人稱這種交往為 "搏感情"
順帶說明一下
宗亲大會時与会宗亲喝到的台灣高山茶
不是頂好喝
因為泡茶的水是硬水
改天若有宗亲有機會泡台灣茶
建議買市售的礦泉水
喝過後就知道台灣高山烏龍茶有多好喝
发表于 2011-4-22 07:16:28 | 显示全部楼层
于駿傑 发表于 2011-4-21 07:20 PM
谢謝宝祥兄

說起南方人搏感情

有機會泡台灣茶...
 楼主| 发表于 2011-5-11 19:34:13 | 显示全部楼层
西邊于的故事(一)

接下來要向各位宗亲述說的故事
因為有些事情非我輩有資格可言
所以只講小時候聽到的故事
請各位宗亲僅以看故事的心情來看這咱于家的故事就好
不要妄自推測下斷論 , 有些具爭議性的議題要不就擱置要不就於宗亲大會上討論就好
我們的輩分都不夠資格評斷先人於當時的時空背景下為後代子孫發展所做的決定!!
上述廢話一堆 , 只是先要表明小弟個人的立場 , 請各位宗亲見諒

話說明朝初期時 , 咱于家雄霸山東一隅 , 盛極一時
龐大的家族勢力擴及渤海四周甚至遠及朝鮮 , 均以海岸邊的娘娘廟為識別標誌
做起南方海運與內陸的生意
在遼河河口的于與滿族的貿易關係極為密切
而在渤海北岸西起天津東至遼河 , 沿岸于家的勢力早就於明朝就建立
而這一帶的于除接近天津地區的沿岸之外 , 最大宗的于是自膠萊河北上的于
南方的商船直接由膠萊河北上到遼河口經商
所以遼河口一帶的于是源於明朝膠洲灣周邊的于
有很多宗亲聽老一輩的長輩說咱于家立下戰功
確實有這一回事
因為在明朝末期時 , 吳三桂 "引" 清 "兵" , 入關
是如何 "引" 滿族的 "兵" , 入關吾人確實不知

清兵有多少人?
事實上清兵人不多 , 當年入關的人約有三分之一是沿途招集的漢人
各位宗亲可以找史學家確認一下 , 當年清兵入關滿人與漢人的比例
而這些入關的漢人中有許多是咱于家的人
這些回到中原的于 , 便是立有戰功的于
這些立下戰功的于與司馬庄的故事下回再向各位宗亲報告
 楼主| 发表于 2011-5-27 12:30:32 | 显示全部楼层
最近著實有點辛苦
為避免對各位宗亲失禮
先向各位宗亲請個假
若方便會隨時補po資料
將小時候聽到的故事完整的向各位宗亲報告
发表于 2011-5-27 21:52:32 | 显示全部楼层
你的联系方式是什么啊
 楼主| 发表于 2011-5-31 17:19:35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于宝祥 的帖子

加入好友群後
再留聯繫資料給您
 楼主| 发表于 2011-6-9 18:14:04 | 显示全部楼层
西邊于的故事(二)

這篇先介紹宋元時期及明朝時期于氏於華北地區分布的狀況及時代背景
元與宋聯手滅金後有一小段合作蜜月期
此時宋貢元的物資藉由海路繞過山東半島入天津到北京
這條海槽路線就此底定 , 並以于氏家族為首
元滅宋後海槽路線改為走穿越山東半島的膠萊河而不繞過山東半島
于氏家族就此興旺
110607_01.jpg

而於明朝時期
由於遷都北京 , 大量建材需藉由海運運送
于氏家族的勢力開始龐大起來
由於明朝逐漸改由以大運河為槽運的主要路徑
所以私人的海運商業自然而然的由于氏家族接手
並以渤海沿岸 遼東半島及沿岸地區....等地發展貿易
進而定居落戶

110607_02.jpg

明朝時期 , 渤海北岸接滿族地區 , 于氏族人因海運及商業貿易而發展成一個較大的族群
而其移民路線為膠萊河 , 且源於司馬庄大水泊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寻根问祖热线

13105230123

服务时间:工作日9:30-21:00
广州市黄埔区科珠路232号1栋401-2
邮箱:yushizqh@126.com
  • 官方微信→

  • 手机触屏版→

Powered by Discuz! X3.4© 2001-2013 Comsenz Inc.模板制作:Neoconex星点互联

技术支持 皇松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粤ICP备20068981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