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账户
亲爱的游客

欢迎您的光临

已有账号,请

如尚未注册?

第三方账号快捷登陆

  • 客服
    点击联系客服

    在线时间:8:00-16:00

    客服电话

    020-82515729

    电子邮件

    yushizqh@126.com
  • APP

    下载APP

    随时随地掌握行业动态

  •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官方微信公众号

楼主: 于老五

大水泊于氏家族世系图

323
回复
41457
查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3-25 17:04:26 | 显示全部楼层
“南始祖会礼”“………,会不会就是从余杭一带到赤山的呢?
发表于 2010-3-27 17:19:05 | 显示全部楼层
看看
发表于 2010-4-5 22:24:5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于金义 于 2010-4-5 10:26 PM 编辑
0 B* J8 w1 l+ |0 p
本帖最后由 于老五 于 2009-6-16 20:28 编辑
/ D3 j2 ]7 B4 S' ^. i3 K. S* K# t3 X) }8 G. p
调整我处最新的资料啊:
$ ?$ Y2 \+ O6 ~' |0 `8 r/ u1 [1、始祖 十六翁敬祖(字孝先)
+ r( G* h: ^# ?% N' g; P2、礼1 s0 T+ p$ U% K) u
3、坚(南宋1278年迁大水泊): ^6 j8 ]  O' h/ m( B1 g8 {7 J
4、闰2 r! v2 A$ Y4 K1 ^' Y
5、渊
0 ]. @2 Y4 W% Q! {9 f6、清(得水) 生子:爱枝
" Z3 r2 P) ^3 Z3 f8 J8 ^4 X! H2 n) o1 s7、爱枝  生子:奉礼、奉让
+ R/ N+ V. f& J) M. A/ L9 p6 C+ I! F于老五 发表于 2009-6-16 08:26 PM
9 J1 {, S" P: r) ~+ i6 A; W: w

* N1 b' j4 i  a% E$ Z- `六世清,学名叫得水?   是不是六世都范“得”字辈呢?
$ P- h" ~5 P4 B3 r洪水澜碑阳没有六世德江兄弟5人的名字,碑阴有6世德江5兄弟的名字,应该是后来不断补刻上去的。$ ?( w7 f) ~: ~3 [' y
6世清的学名叫“得水”的话,6世“德江”是不是也应该叫“得江”?
! J  a1 g, q' R我们族谱的始祖也是“得江”
发表于 2010-4-6 04:10:53 | 显示全部楼层
金义这个问题已经纠结好几年了吧。。。。。
1 `& N$ |3 @! U- ]3 u* X' P' E
2 `! h$ m$ Y! K5 L( B5 }* F4 Y- o) |针对你上面的问题我给你回复一下:
+ r' B7 K- b+ x) Q: [0 F* `1,堂号为各分支自己使用,与整个家族没有任何关系。只有你们一族才有南始祖的说法,因为传说他从江南过来的,所以叫南始祖,如果从北边过来那就叫北始祖了。大水泊于氏世居胶东,怎么会有南始祖的称呼。
" y8 A, r  H5 N/ M/ y2,前疃现在还有姓于的么?
* b) s) N- _7 g. [) H' M1 Q& ]3,古代的明季,元季,似乎就是明末,元末的意思,未曾听过有其他解释。
& E* @1 c% _6 A0 c% L  [# I. e, ]4,村志是近些年由一些半吊子搞的,家谱是数百年前先人所修,哪一个准确度跟高一些?当地健在人士的口传和数百年前的族谱记载起冲突时,哪一个准确度更高一些?' _1 m9 ~7 K9 S. s* d% E" S
6,232楼你所发的是於氏资料,并非于氏。在古代当介词时,两字通用,但是当姓氏讲的时候,两个姓完全不同。
发表于 2010-4-8 23:15:24 | 显示全部楼层
于与於,不是同家,明白了。2 ^# e) M) B; u

( T; j2 @) P2 H世居江南,始祖会礼是没问题了。大水泊于也是没问题的。
# f& }- A/ U* d/ g6 w
) D5 ]  y. E# Y/ @+ H5 C前疃已经分迁十余村,没有于姓了。
3 ]  [: G: f8 c! f" ?$ y$ \. M. i% `0 J" H4 O# }" p  R
得水与得江可能有联系的。
  ^& R- c% f. D
7 g# `3 i/ S# k  ?) o* P* _记得其他支派也有年代差的问题,或许问题出在洪水澜年代的问题。
发表于 2010-4-9 23:35:3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于金义 于 2010-4-10 10:27 PM 编辑 % t: }, z# T. G# e3 q

% Z8 i& A4 W- z9 i  m% ]1、莱西于氏家谱的最大贡献:说明了我支于氏世居江南,江南始祖之一迁到赤山的名讳是会礼,并且会礼到得江到以后的世系都是分明的,但是只留下了得江后的详细记载,会礼到得江的记载没有记录了。(其他胶东于氏族谱好像还没有这样的记载,既然江南于氏可能是整祖而迁赤山,于敬也是整祖而迁,那么元代以前的赤山于氏应该都是本家)。
8 P6 \$ m$ A/ Q3 e2、现存莱西于氏家谱的谱序最早的记载是这样的:得江长子,五世祖大学西迁潍坊埠头子村后一直没有家谱。嘉庆4年荷月,得江后11世孙潍坊埠头子村魁东辞官东游,寻到古莱西以西30里志强的于家寨子村,细查老谱,始得世系分明。才知道始祖世居江南,始祖会礼迁赤山卜居,后遭海水侵,得江迁莱西。说明当时1799年11世祖魁东辞官东游到于家寨子,志强先祖明省祭官鸾的后人是有老谱的,经过细查老谱得知江南始迁赤山的始祖是会礼,卜居赤山到得江之间的世代是分明的。但是没有留下记录。得江迁莱西的年代大约的明代。& U* s+ Z* A6 r$ W
3、赤山遭海水侵,所以应该是整村迁出的,崮山后,洪水澜,再到大水泊,这三迁的年代时间应该都很近,1324洪水澜碑,1278年坚迁大水泊,1403得江迁莱西,年代都不远,所以谱书记载世居赤山应该是很合理的,因为始迁祖会礼是从江南始迁赤山的,所以赤山是根,崮山后、洪水澜、大水泊这些历程时间都没几代,只能算是落脚点,而不是根。
; I' K& d( L! g- `' ~+ S4、关于前疃分迁十余村的典故。得江迁到 前疃建村是第一人,前疃位于古代胶东四大集之一的水集的集市区,洙河之北,梅花山之南,莱西月湖岸畔,山之阳水之阴是风水宝地。得江建村后,四世始昌,六世七世出仕做官者众,并且垄断了水集的财源税收。古代莱阳县丞十分妒忌,找了风水先生查勘地理,风水先生说前疃是风水宝地,必须让于氏外迁才行,否则会。。。。于是才有了于氏整体外迁十余村的事情。
1 F1 ~$ X8 o' _2 I1 i+ a( y5、我直系五世祖大法生卒年代是1541-1615年寿75岁,被明代皇帝册封寿官,是当地德高望重的人,志强直系六世祖鸾是明省祭官。八世恒吉、台鼎、台万等人时1637年分迁其他十余村的,也就是说,五世大兴大法等五兄弟去世后不久就开始了外迁行动。他们都葬在前疃的,1799年的时候碑记都是有的。整祖外迁只是让地方,土地仍是本家的,这个有口传证据。
. f' P) c& m! ?- z  l  ^; `6、族谱记载“前疃于家寨子设祖庙(应该是前疃,不是于家寨子,于家寨子是志强家,莱西以西30里)",这与志强叔的父亲所述一致,是解放前还跟着老辈人到前疃祭祖,虽然于氏分迁10余村,但前疃周边大量土地仍是于氏家族的,前疃祖坟当地人如果修葺不善,还要遭到呵斥的。
  L% x$ d+ f2 _0 @& z5 O4 [7、“因明季”,理解为明后期不妥。应该当时谱书记载稍有出入。五世二支礼长孙出生都在1516年,按照30年倒退,始祖得江的年代应该在1516-30*4=1516-120=1396年,二支礼长孙是大兴,长支锡长孙大学的出生年代可能更向前推,另外得江二世二支以后3代单传。所以得江的年代推到1324以前也不是不可能。所以得江1403年左右迁莱西,明初永乐年间迁莱西是确凿证据的。肯定不是明代后期。1 [9 n! ~: Y: m9 S( o# f
8、得江作为始迁祖和前疃村的创始人,老年携妻带子带孙迁到莱西定居也不是不可能。开拓古代胶东四大集之一的水集事业,或许是得江及其后人所肩负的重任。建在洙河北岸的前疃村,就像我们现在各种开发区新城区的建设一样,具有开拓者的性质。
9 h/ n, j) G+ i0 _9、得江与六世清(得水)都从“得”的可能大。德淮、德江等五兄弟在碑阳只有一句话的记载,:“佑生五子”,其他六世都记录了详细名讳,说明德淮五兄弟碑阴的名讳肯定是后来才补刻的。并且七世以后没有详细记载了。说明德淮五兄弟都是很早就外迁他地了,也可能是佑当时带着他们碾转分迁了很远、很多村。可能是他们后来前来续谱的时候,才得以知晓他们的名讳,洪水澜当地本家只知其名而将“得”记录为“德”。他们的后人因没有在当地,也没了联系,也就没了记录。德江、德淮、德沼、德津、得水、、、、、、、六世都范“得”, 从“水”的可能性还是有的。希望从大水泊以及司马庄其他六世祖名讳中得到应验。
发表于 2010-4-10 10:18:06 | 显示全部楼层
:)
发表于 2010-4-11 02:40:29 | 显示全部楼层

7 k/ s+ F2 N4 j2 u0 T这个问题确实很纠结。。。。。。。。。。。; ]% z3 c: F. W% a
; a3 }" V) f* W& b
1、根据清代版的 文登县志 的记载情况来看,于佑兄弟都是在文登当地为官,并未走远。
* {6 ]% a- b) I+ S2 }
& e3 y( Z1 P4 ?* F$ g; v+ J2、莱西于礼下面两代单传,考虑到单传可能是老来得子的情况,所以可以将前五世的年代适当延长,但是你说能推到1324年这个就有点儿太扯了吧。。。。。。相隔200年繁衍五代人,平均50年出生一代。。。。这应该是一个神话。。。。。即便考虑到老来得子,莱西于得江的出生年代也不会晚于1370年。( u# e1 A8 `; o+ A/ o, W
我记得很早之前我就说过这个问题了。。。。据《文登县志》载,于祐至大(1308年-1311年)年间任文登县税务大使,看看于佑的任职年代,可以想象他的次子于德江出生年代肯定不会晚于1330年。。。退一万步讲,就算莱西于得江到他第五代长孙出生的年代(1516年,姑且就按照1510年算)共经历160年(按照40年一代),也就是说莱西于得江出生于1350年,此时距离于佑任税务大使相隔40年,于佑为官时的年龄最小也应该在20岁左右,姑且就算15岁吧。。。。如果莱西于得江是于佑的儿子,那就说明于佑在五六十岁的时候连续生了四个儿子,这个可能性估计不大吧。。。呵呵。。这个推论我已经让步很多了,实在是没有办法再让步了。
2 z9 @+ {( z* h, X不过有一点让人怀疑的地方是,为何于佑的其他堂兄弟孙辈都有记载,唯有于佑孙辈没有出现在碑上。。。这个也确实让我百思不得其解。4 d+ z5 `4 g: M& C+ n: U- R
& T) {8 v! K1 E5 Z" `
3、于氏自古就是以北方为主要分布地,南迁的不多,从江南迁回来就更少了。
; H/ }6 }, [% U* o5 R8 u0 O& u9 Y7 x8 I6 v
4、根据莱西五世祖的出生年代可以看出,族谱中 明季 的说法是错误的,应当在明初。1 R, ^. p% r' d% D3 u
5 q2 n1 ]# W0 p) O
5、古人讲敬祖尊先,如果于得江是于佑的儿子的话,以于敬祖家族的人世代为官的情况来看,于得江怎么会给自己的儿子取一个和其高祖一样的名字,这是大不敬啊。(既然世代为官了,必然也是有文化的家族)纵观现今所传各家家谱,五六代以内就出现不同辈分的人重名的,我确实是没见过。6 g5 s2 [+ v0 W" ]

# L! N; y# a0 Y, A3 M- H别的不多说了。。。。仅从时间上来看,莱西于得江就绝对不会是于佑的儿子。。。。你要再纠结,我就更纠结了。。。。。。。我很无奈。。。。。。
发表于 2010-4-11 22:20:5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于金义 于 2010-4-11 10:25 PM 编辑 $ {- B2 ], r- k* s# n) _" u( R
) i% y% Z: \6 X4 m: x- ?" j: O3 b9 ~
得江长子是锡,
: `0 h* b! o1 [9 L" ?. G锡子一,昇,. b  y! ^, G- H. D& `) d
昇子一,政' U9 F+ e; x7 r2 L7 G
政子一,大学,南迁潍坊埠头子,4 ^; F8 k+ ~) \
也是单传。$ v1 ]+ Z! T+ g! s8 f# z

7 R+ ]7 h) L% H% A5 l9 K: `大学应该是五世长孙,年代可能向前推5-20年,
发表于 2010-4-11 22:46:2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于金义 于 2010-4-12 08:00 PM 编辑
% \# k/ G2 Y3 d: B, I- @' y& u2 n: A. ^/ Y/ P3 P
1、良佐是敬的长子士达的长支斌的第三个孙子,三代都是长支,良佐在1324年代,那么二支的侄子出生在1324以后是很正常的。丹书和树碑的时间不一致就很容易解释这个问题了。我记得其他人也有这样的年代差异,会不会是同一个问题呢?树碑的时间晚于1324年呢。佑生五子没有详细记录,也可能是在良佐丹书的基础上修改进去的。
( B$ _9 q! ~( C$ y2、“世居江南,始祖会礼迁赤山”,得江的二儿子起名为礼,照样是大不敬,但还是起了这个名字。
4 s0 ~* b" j! q' G' i/ ?5 B- ]3、“世居江南,始祖会礼迁赤山”,会不会就是敬的儿子礼的名讳呢?从礼开始,为了是区分老二支呢。
: I6 i/ _  V% {, |4、坚是1278年迁大水泊,假设演的出生年代是1278年,那么佑可能是1308年,得江是1340年左右很有可能。
; T4 R7 ^% ?5 R( B; p( D5、口传是大水泊于,不会是捕风捉影。) h# p/ m0 I6 P1 F
6、敬既然是定国公之后,郯城、东海郡的具体位置也是没有定论的,周边辐射江南也是可能的,江南本身也是个泛指。航运、渔业有关的话,那应该从郯城慢慢向海边发展,坐船直接再到赤山的可能最大。莱西水集成为古代胶东四大集之一,也与洙河可能有关系。口传当时掌握了水集贸易的财税,称霸一方。: x' C* r8 z8 C; n; M3 v7 f( d
7、除了清,有学名得水之外,其他六世有没有更多详细学名和乳名的记载呢?
0 N# J( t  _5 _1 Q+ Z8.于祐至大(1308年-1311年)年间任文登县税务大使,次子得江去莱西水集收税,也有可能吧。所以才掌握的当地的财税,称霸一方。
发表于 2010-4-12 20:39:11 | 显示全部楼层
10世的于升是不是后来迁到潍坊了,我家祖谱上第一个就是于昇
# q1 t8 E; \" g$ J( T; l; n( H9 L于强1987 发表于 2009-6-27 07:56 PM
5 J- C' i; b; j. Z
7 d( v7 F% M& ]% }4 Z+ X
是潍坊埠头子的吗?
3 Z# Y+ W0 Q) }! C  g! f# j+ S5 g. S! u0 w( B- g$ D
得江-锡-昇-政-大学(思汉)
发表于 2010-4-13 16:28:4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于金义 于 2010-4-13 09:33 PM 编辑 / i' M9 y0 `- k" W$ r
. y4 n: V3 ]! q& Y+ }
于氏谱书序0 N0 O2 e1 u4 n! m8 n

) h' ~0 u( K1 I2 q人道莫大于亲亲,亲亲故尊祖,尊祖故敬宗,收族故所以敬宗,而收族又莫切于谱书之考据,宗派由此辨,昭穆由此分,同姓由此敦焉。族谱一书,诚非偶然者也。我始祖自莱邑水沟头迁居潍邑,延及九世,始祖与二世祖并不知名,子孙虽愚,谁无水源木本之思,能不恻然心伤乎?况先世判居两地,观面不相识,贺吊不相及,自此以往,倘终无成书,得毋有忘其世系紊其宗祧者乎?后世子孙虽欲考明而修之,何道之从与?然则族谱之修,余小子实不敢辞其责也。故于嘉庆四年春辞馆东游,寻至莱阳水沟头西三十里于家寨,细察老谱,始知先世祖居江南,始祖会礼迁至赤山,后被海水潮渰,我祖得江自赤山迁居莱阳至四世祖故又移居潍邑,世系昭然,后先不紊,故于春月偶暇,效史记之例,次第而釐修之,凡五世一系,大宗小宗,森然就列,左昭右穆,各以其伦,虽瓜瓞树延,一抚卷而瞭如指掌,斯图也,其蔼于一本之亲乎,凡五世一传,勤俭可风者,记饬家计,周睦乡里者,记  世好也,功名荣身者,记勤学修也,读此记者,其勃然有兴奋之志乎,然则族谱一修而敦宗睦族之道在此,鼓舞作新之道    在此,世之子孙各体此意,此操觚者之惓惓无己者也。
5 W8 m9 {7 H2 J$ s; Z1 {( {
* Z, r! o7 A6 c2 {& z$ J$ Q8 x* Z            嘉庆四年荷月   潍邑十二世孙魁东序
% U1 y! N/ X% j  d6 d
" G0 T+ X5 |! `& t盖闻木有枝者有本,水有流者有源,人之有祖宗,犹木水之有本源,人之有苗裔犹木水之有枝流也,不溯本源无以知祖宗之远近,不穷枝流无以知苗裔之亲疏,况且历年累世,子姓纷繁,生不同地,处不同村,同族之人辈次称谓之间,范乎其若昧者,所在多有。岂第远近亲疏之不明哉。故族谱之修宜亟亟也,谱书者,所以考世系,明支派,敦宗穆族也,亦所以敬宗尊祖也。吾族原系文登县赤山村,至始祖得江始迁于莱邑西偏至水沟头前疃而卜居焉。当其时以一人之身,背井离乡,形影相吊矣,二三世而每世二人,萧索之意仅异从前,门祚犹衰薄也,至四世人丁渐众,吾大学祖又迁居潍邑埠头子村,四世后家运始昌,七世、八世之间,拔贡者二,出仕者一,食廪饩游泮宫者亦十余人,继继绳绳,书香渐远。虽不敢谓寖炽寖昌,也非复先世之落寞矣。无何而各随所便,故土复离,吾应华、振华、重华、衮华祖迁居店上村,吾玠、垳祖迁居北庄扶村,吾台辅、台弼祖迁居院里村,吾台铉、台万祖迁居仇家庄村,吾台鼎祖迁居寨子村,吾台翰、台斗祖迁居胡埠庄村,吾继先、继祥、继昇、继宗、继荣祖迁居岚桑村,恒吉祖迁居即墨官路埠村,迄于今散处各村者十有余村矣,世代之绵远,子姓之纷繁,儻而不條,分而缕晰之,后之人虽霜零露濡,亦感寒暑而兴思,而代远年湮    考证之无据矣,故又重谱书,以俾昭穆之不紊焉耳。
( ]) T, b" n* `, c- ^
, R8 [4 d6 q( x+ ?+ v& \8 ^, D民国七年岁在戊午二月初二    十五世孙画一谨志3 R+ G! W9 @+ p( [8 @
                            十五世孙中清敬书
发表于 2010-4-13 18:24:4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于复林 于 2010-4-13 06:56 PM 编辑
3 y) v7 o" s' G) f9 L- @8 y7 u) i5 [+ q$ S) {$ h; `
该说的我都说了,不再做过多的解释了。。。。。。。。
" p3 ?3 U# W: n
4 z* l7 Q- ^, g好好看看我241楼里面第二条关于年代的推算吧。。。。。。。。。
- s3 S/ ]( P$ |- @7 d! H( P/ e- z$ t* A  H  J
我只补充一点儿,于道勇是于敬祖第26世孙,在目前已经知道的所有于敬祖的后人里面,于道勇已经是祖宗辈的了,比于道勇辈分大的仅有24世 25世的人基本都是老人。: o7 @. b' J4 ^# l
如果你们于得江是 于敬祖 之后的话,广博易良 四代分别是于敬祖的第22世 23世 24世 25世
$ ?2 O  q" H# {出现这种情况的,除了目前家谱记载最为详尽的孔氏家族有之外,其他家族真没听说过。人口繁衍太快的我见多了,繁衍如此之慢的,我确实是没见过。(按推断于祐出生于1300年之前,出生在1300年之前的人,到现在历经700余年,只繁衍了二十一二世,这么多年查看各姓家谱,我真没见过。)
, o; `$ Y" P+ {; F6 ?$ x我所知道的胶州大行高氏自洪武年间开始,最大辈分的有十五世的(好像分布在潍坊某地),这个是我见过的最慢的了,,,相比较而言你们家族比他们还要慢,确实难以想象。
发表于 2010-4-21 17:59:05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 于老五 * q( j9 c5 v" B) h& i

  ^: i& l3 \$ o- L. u
$ g+ O- K' V8 L. t* c, L/ z& f) P    我怎么能看这个东西
 楼主| 发表于 2010-4-21 18:06:11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于老五
: ]- k3 Z4 y! u: b. `* `4 u$ I0 i: o1 I
$ {, f& `' d# N) R. Z
    我怎么能看这个东西
- @. }" _, ]) [; s- ?% P, D于然475 发表于 2010-4-21 05:59 PM
- E+ ?6 J# _5 n) |! O+ H
我手头没有啊...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寻根问祖热线

13105230123

服务时间:工作日9:30-21:00
广州市黄埔区科珠路232号1栋401-2
邮箱:yushizqh@126.com
  • 官方微信→

  • 手机触屏版→

Powered by Discuz! X3.4© 2001-2013 Comsenz Inc.模板制作:Neoconex星点互联

技术支持 皇松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粤ICP备20068981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