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积分
- 215
- 最后登录
- 1970-1-1
- 阅读权限
- 255
- 积分
- 215
- 帖子
- 精华
|
发表于 2012-4-13 10:21:1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泰山俊妞 于 2012-4-13 10:29 AM 编辑 & ]7 J' C8 X" [$ x9 n% h* \: W
) {3 s9 i# X3 V" _, d
中国当代著名山水画家于阳春2 p5 b/ ?0 D4 ]7 g# a% R- d
# ~; K6 e8 a* j8 Y7 l8 ]1 v
龙潭玉液 1998年于阳春访问奥地利时,在阿尔卑斯山下留影 D. U- Q0 H! y: T
于阳春,中国当代著名山水画家。其故里山东威海市,是一片依山傍海的净地。他出身名门,祖父于镛烈士,是辛亥革命胶东领袖人物之一,其言其行,教化出后来者的勇毅俊拔。他从事新闻工作及中国画创作40余年。早期任《大众日报》文艺部主任、高级编辑,以好学苦钻著称,以乐施于人名噪。好人壮年得志,1988年升任政协山东省委员会副秘书长,是《联合日报》第一创办人、社长、总编辑。他爱岗敬业,人称“拼命三郎”为人名清性高,刚正廉洁,常以画筹资,兴办报业;设立总编奖励基金,将个人的稿酬,分赠部下;用自己的奖金赞助了34位失学儿童,是谓"双肩日月,两袖清风";他严己宽人,言传身教,率先垂范,培养了一批卓有建树的人才,是"山东优秀新闻工作者"。春秋十载,出版了六部个人画集,收获甚丰;曾先后为人民大会堂、天安门城楼及中国驻外使馆创作巨制山水20余幅;近年来,以更多的时间投身大自然,游历祖国名山大川,并到欧美多国考察写生;多次赴新加坡、日本、韩国、美国讲学并举办个人画展;诸多佳作,屡屡选参全国、国际性展览,享誉中外。曾荣膺日中水墨画大展及第五届国际书画作品展览金奖。1999年10月,江泽民主席访问欧洲时,将其山水画《泰山》作为国礼,赠送法国众议长法比尤斯,外交部礼宾司于同年12月授予"荣誉证书",对其褒扬致谢。今年6月14日,集40多个春秋之70余幅得意代表作在省美术馆隆重举行了《于阳春画展》。政要、名家、画友、慕名者纷至沓来。著名书法家李骏昌题写的"德艺双馨"四个楷书大字熠熠生辉,对于氏的人生与艺术作了很好的概括。诸多方家评说,于阳春的山水画,既是传统的,又是现代的,画亦好,书亦好,人品亦好,是"三品同源"。
2 O/ L9 n$ x0 H( O" O& p. w 东方文明审美意识的总趋势,有两个特点:一是雄奇、阳刚为主旨的美;一是婉约、阴柔为走向的美。于阳春的山水画,从总体形貌上通鉴,似乎包容了这两个审美特征。他集写意之豪迈旷达与工笔之精妙隽永于一体,加之他多次出国举办画展,与西方文化时有通融,形成了于氏独特的艺术格致。诸如《玉龙山下甘海子》、《天山脚下天鹅湖》、《雪峰披金甲》、(《雪水冰魂》等许多作品,无形中吸纳了西画一些诸如透视、空白、布陈、选影、着色等技巧,又给他的画品铺糅上了一层深厚而颇具装饰性的韵调,从而使作品发端出一派自然化了的神奇魅力,辉闪出一派古朴典雅、神清骨秀的传统经典美和弥散着高隽空幻的文人画意象美的灵气。这是于氏山水画守"古法"又着意求变求新的现代审美鉴赏价值之所在。+ ^# C0 K4 _# H& N
古人说,"五色令人目盲"。而以墨为骨血,以青绿蓝紫为情致,则是于阳春所掌握笔墨有别于前人的一大审美特质。画家深谙"朴素而天下莫能与之争美"的墨法笔度。我们鉴赏于氏山水画的艺术语言,感受最深的就是源于山水,高于山水,徜徉着自然灵气与人本精神的同明相照与春秋共语,进而引发出无限联想和向往。山水是美妙的,天地是美妙的,人生是美妙的。于阳春是人品与画品的统一论者,是言行一致的榜样。9 A0 `. W8 N( {2 j5 [. a5 f/ ~
书画同源。于阳春写得一手优美、洒脱的散文,是一位颇具才思、才情、才气的散文作家。他的"新加坡纪行"系列篇、"东京夜话"系列篇,曾光耀于报端。# `7 R4 r6 @, B1 o# u# j& L8 b
祝愿于阳春沿着自己洒满阳光和开满精美隽永艺术花朵的路,以社会人生、自然世界为画台,一步一个脚印地攀登,创作出更真、更善、更美的大乘神品来,去成就一名中国画坛的旷代高手。
) n0 T* I1 {- E) F" N* g
?; B8 Y6 w# q3 a4 G: s! n- m6 i7 k
. R% m- t; X0 Z* ~; Y- D) q$ G- L+ r/ ?# Q
) k4 W) s+ t$ z# ], r+ m2 ^
3 r' \9 x: H) W8 I
; ^3 F6 K8 E9 i1 ~9 `& u ) B& a& Z8 f# M; J! Z, y# g0 L2 ^
2 k7 a# }, C( V8 W' I' C ) x! ?* h& e; k- K: x( h: k) w: ~
; X7 L+ z/ `# w/ w6 y
% h3 o8 O# P: b% D4 i* {
; ?4 t5 n* Y0 l; b5 ~. }( r
, ]" {3 X: u+ P% I: |& M- ?
- K Y0 F) R# H6 l
|
|